《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把孩子培养成财富-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真后悔!知心姐姐,”杨浩哭着对我说,“满菊她比我大,可连一块像样的橡皮都没有。而我呢,平时就知道和同学打打闹闹,巨高级的橡皮,都被我切成小块当‘导弹’了!我真的很后悔……”
  “你说得对,我们都该向满菊学习!”看着这些孩子,我的心里也是热热的。
  谈起自己的愿望,满菊对我们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读完初中。但是……家里太穷了,可能……读不起了……所以,我祝愿,我周围的同学都能读完初中!”
  听了这句话,我们每个人的鼻子都酸酸的,为她,也为自己。
  当采访团的汽车准备离开村子时,我在送行的人群中看到了满菊,正在向我们挥手。我急忙跳下车,挤到她身边,拉住她的手:
  “满菊,好好念书!一定要上中学!为了所有的女孩,也为了咱大别山,一定要争气!学费我给你出!将来考上北京的大学,就住到我家来!”
  满菊眼里闪着泪光,使劲点点头,小手却紧紧地拉着我,不肯松开……
  回到北京后,我仍然一直惦念着这个大别山里的小姑娘。
  一天,我突然收到一个喜讯:满菊来北京了!她是来参加“希望工程”汇报会的。
  汇报结束后,罗田县教委主任陪着满菊特意来到了中国少年报社,报社的叔叔阿姨开大会欢迎了她。会上,小姑娘朴实而充满深情的讲话,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晚上,我又赶到满菊住的招待所,送去一些生活和学习用品:运动衣、保温饭盒、书包、文具……都是半新的。这是儿子用过的,他听我讲了满菊的故事后,非要让我把他最喜欢的东西连夜送来。
  临走时,我又塞给满菊50元钱,让她给爸爸妈妈捎点北京特产。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满菊写来的一封信。信的第一句话是:
  “知心姐姐,我多想喊您一声妈妈呀……”
  就这一句,我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
  满菊在信中告诉我,爸爸妈妈听说了女儿在北京的经历,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同时一再嘱咐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报答那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最后,满菊写道:

//

………
培养孩子的勤奋努力(3)
………


  “知心姐姐,假期我就去山上采草药。您的钱,我一定会还给您的!”
  面对贫困,你要矢志不移。
  有抱负才会有毅力,有毅力才会有行动,有行动才会有成功!
  无论上学的道路有多远,无论上学的路上有多难……只要目光远大,胸怀大志,希望的终点便离你不远了!

//

………
训练孩子的想像力(1)
………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奇的大脑,大脑有左右两个半球:左脑主要处理语言、逻辑、数学、次序,即所谓的学术性活动;右脑主要处理节奏、旋律、音乐、图像和幻想,即所谓的创造性活动。
  今天,人类十分重视对右脑的开发,而开发右脑,发挥创造力,主要是运用想像力。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著名论断。他还说,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20世纪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几乎无人能与爱因斯坦的成就相比,他在科学史上占据着划时代的地位。
  然而,谁能知道,这个头发蓬乱、不修边幅的犹太人,在中小学时代竟然常常被斥为“智力迟钝”,甚至被断言将来“一事无成”。
  爱因斯坦在回顾自己的童年时,多次谈起他所体验的惊奇感。他说:“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他认为,学生最可贵的动力是想像力、好奇心、求知欲、学习中的乐趣以及对学习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而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这些能够启发创造性的心理能力。他的结论是:“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画画,是培养孩子创造力、想像力的重要途径。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创造性能不能教》,作者是留美教育管理学博士黄全愈。其中写道:
  美国孩子学画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定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像的过程中自由构图。孩子虽然画得“一塌糊涂”,但十分高兴。画完之后,只问老师“好不好”,而从来不问“像不像”。黄博士说:“回答‘像不像’,是指‘复印’得如何;回答‘好不好’,是指创造得如何。”
  黄博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小学美术老师达琳曾来中国云南作学术交流。不少中国老师请教她:“怎样教孩子的创造性?”达琳很困惑:“创造性怎么能教呢?”
  达琳给中国孩子出了一道题:《快乐的节日》。结果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圣诞树,而且画得一模一样!她仔细观察,原来孩子们的视线都朝着一个方向:教室墙上的一幅画里有棵圣诞树!达琳把墙上的画遮起来,要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这个主题。令达琳感到吃惊的是,那群孩子竟然抓耳挠腮,一副茫然的样子……达琳老师不得不又把墙上的那幅圣诞树揭开……
  这个真实的故事的确令人深思。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孩子在学画画,问题是怎么学?学什么?用什么方法去学?是用“眼”画画,还是用“心”画画?这可能就是模仿与创造的不同点。
  我很同意黄博士的观点:模仿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由于没有心的参与,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长此以往,虽然技艺越来越高,可想像力却越来越差。他的眼睛里有画,而心里没有。眼睛里的画只能是别人的画,只有心里的画才是自己的。
  有创造性的孩子,往往是用“心”画画,正是在“心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创造力。
  北京市和平里四小就是一个注重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学校。有一天,日本教育代表团来校观摩四年级的美术课。美术老师胡明亮画了一只流着眼泪的小鸭子,让同学们以这只鸭子为主题,当场创作一幅画。30分钟后,全班36名同学创作出37幅画,令日本教育家们大为惊讶,连连称赞:“中国的孩子太富有想像力了!”
  孩子们都画了些什么呢?胡老师把同学们的作品带给我。
  赵亦鑫画的是《失去自由》。小鸭子被关在铁笼子里,望着一群高飞的大雁在默默地流泪。
  陈溪画的是《不准动!》。一个戴着假面具的人,正用枪口对准一只流泪的小鸭子。

//

………
训练孩子的想像力(2)
………


  李佳画的是《水污染》。小鸭子从被污染了的河里叼起一条小鱼,而小鱼只有骨头架子,小鸭子伤心地哭了。
  最精彩的是唐小晰的《触景生情》。一只小鸭子呆呆地站在“烤鸭店”门前,看到爸爸妈妈都被挂起来烤熟了,自己成了“孤儿”,不禁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我想,如果我们的美术课都能像胡明亮老师这样教,让孩子们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那孩子可就解放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人类的发明,都来自大脑。一个奇妙的主意怎样才能产生出来呢?这就要张开想像的翅膀,打破原有的模式,学会重新组合,把不方便变为方便。比如:
  改变的方式。把两辆汽车摞在一起,改成双层,让它的容量加倍,也可以把汽车减半、扩展、切开、拉长等。
  代替的方式。用小球代替钢笔尖,制造出圆珠笔;用互联网代替传统的通讯方式。
  重组的方式。把耳机和收音机组合在一起,成为“随身听”;把商场和地铁车站连在一起,地铁的出口也就是商场的入口。
  我向全国著名少先队教育专家段镇老师学了一招:加一加,减一减。比如,在一个圆圈上加点儿什么,能变成什么?
  我曾经去一所城市小学和一所农村小学,让孩子们做这个游戏。我在黑板上画了五个圆,让五个孩子上来画。结果,城里的孩子画的多数很复杂:向日葵、小花、小孩、钟表、太阳等。而农村的孩子画得却较为简单,比如圆上加一竖——梨;圆下加一竖——气球;圆下画一横——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圆中画一个正方形——铜钱;圆上点上很多小点点儿,一个男孩告诉我——芝麻烧饼!
  新知识、新技能怎样才能学得快呢?有一个成功的做法:进行“形象训练”,画脑图——把全部东西在脑子里绘画组合。
  日本有位著名医生,小时候,祖父教他骑自行车,并不先买车,而是让他看别人怎么骑,让他反复想着自己应该怎样骑,在这个阶段,他一次也没有骑过车。过了一段时间,在他找到感觉以后,祖父才买了自行车。他开始骑的时候,有点儿摇晃,但很快就得心应手轻松自如了,连他自己都奇怪为什么掌握得这么快,其实这就是画脑图的作用。学医后,这个经验得到充分的运用。他第一次给患者做阑尾手术,就十分出色。执刀之前,他先反复进行形象练习,回想观看高年级同学手术时的全过程,脑子里浮现出自己执刀手术的全部形象,预想可能出现内脏粘连等复杂症状,描绘着自己有条不紊地及时判断处理的全过程。由于事先做好思想准备,一旦走上手术台,就没有了初次执刀的紧张慌乱。
  再说说我自己。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考试前,我的复习方法是将知识画成树状的图,所有的知识点就是树突,反复看,反复想,最后形成一个脑图。这样,大部分要点都记得比较清楚。另外,上台讲话,我也很少拿稿子,有的时候一口气讲三四个小时。有人说我记忆力强,其实不是,是我已经事先把所要讲的内容画好了脑地图,想着“图”讲,这样就能声情并茂,用心与听者交流。有时,我觉得有了稿子反而会限制我讲话,反而给自己造成“麻烦”。
  这其中,冥想是十分重要的。你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成功者,你就能成为一个成功者;想像成一个失败者,你就可能是一个失败者。孩子在上考场、上赛场、上台讲话或者表演之前,你对他说“别紧张”,他肯定会紧张;如果让孩子想“我都准备好了,我会自如发挥的”,那一定会有好结果。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聪明、敏捷、健康的大脑。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喂”好脑。大脑需要能量,能量主要从食物中获取。有人说,你的孩子早餐吃什么,决定着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当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平时,要多给孩子吃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水果、大豆制品、肉类、鱼类等,早餐能吃一根香蕉更好。脑在工作时需要大量的氧和糖,所以要常常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注意通风换气。要让孩子经常做深呼吸运动,也就是“调息”。具体做法是:闭目,吸气——吸到丹田,呼气——把气吐尽。平时让孩子多运动,才能保证大脑有充足的养分。




【更多精彩小说请关注亿册txt,//yctxt,如果你喜欢请带你的朋友来下载他喜爱的小说故事^。^谢谢】 
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