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向父母学尊重(1)
………
有一个北京男孩,叫郭沫。他像个小绅士,说话做事大大方方,对人总是彬彬有礼。我是在一次选拔赛中认识他的。那时,世界环境大会将在中国召开,我们《中国少年报》要开一个“手拉手地球村”小记者新闻发布会,想找两个孩子做新闻发言人。这可是个好机会!立刻就有几十个优秀同学报名参加。经过两轮激烈竞争,我们选中了郭沫当主持人。当时他是北京崇文小学六年级学生。
郭沫小小年纪怎么会这样气质高雅、出类拔萃呢?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两年后,我偶然看到郭沫写的一篇作文,题目叫《尊重》,才明白了其中的原因。那时郭沫已在人大附中上初二了。
郭沫的作文写得真棒!
我妈妈是北京大学的教授,虽然她自认为学问做得不够好,但那是她自己的谦虚,不管怎么说,她也算是个高级知识分子了。一般人都会觉得,知识分子往往自视清高,看不起人,不易与人相处。但我从妈妈身上看到的是另一种情况。
在我们家住的大院内,有一个收废品的人。他看上去有50多岁的样子。由于风吹日晒,面孔又黑又红,皱纹密布,实际年龄其实看不出来了。在没有废品可收的时候,他就衣衫褴褛地蜷坐在石阶上,以看过往的行人消磨时光。所有经过的人,或者根本不注意他,或者只是偶尔投去怜悯的目光。大多数人只是在忽然发现家里的破烂需要处理了,才想起他。
我的妈妈也在他这里卖过一次废品。以后,每次路过石阶时,就好像熟人似的会与那个叔叔(以前,我根本没有想到这样称呼的,因为我们都叫他“收破烂的”)打声招呼,譬如:“还没收摊哪!”他见了妈妈也常说声“下班了?”虽然只是几句极为简单的寒暄话,但我发现,每次那个人的眼睛都会因为有人和他说话而发亮,当然,后来我懂了,这是一个人受到尊重的一种反应。
从妈妈和他的简单对话中,我丝毫看不出妈妈对他的鄙视,一切都很自然。有时遇到刮风下雨,妈妈还给他个遮风挡雨的东西。春节前最后一次卖废品时,妈妈还给了他一瓶酒。他对妈妈的感激,也只能体现在他收我们家的废品时,总是上门服务,有时还多给几毛钱(我估计现在没有人会在乎几毛钱)。比如,一大捆报纸应该给8?郾5元,他就说,给您9元吧。而妈妈自然不会收,总会说,就给8元吧。最有意思的是,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在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忽然看见他骑着那辆破三轮车帮助什么人干活。他兴奋地和妈妈打招呼,没有丝毫自卑;妈妈也大大方方地和他寒暄。我和爸爸都笑了,说人家以为你们真是朋友呢!妈妈说,怎么不可以真是朋友呢!
在妈妈的影响下,我对那些看门的大爷、修鞋的师傅、卖菜的大婶都友好地打招呼。我学会了尊重。虽然处在社会的底层,但他们也是渴望尊重的。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他们遇到的困难和不公比我们多。如果社会再对他们看不起,再冷漠,再伤害,他们可能就会铤而走险。人本来是生而平等的。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民主文明社会人们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尊重他人,才会得到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春节过完了。收破烂的叔叔也从老家回来了。我们又在往常那个石阶旁见到了他,他满面春风地对我们说:“年过得好吗?”
原来,郭沫是从妈妈那儿学会了尊重。
我们在生活中,会碰到不同的人。你早上背着书包上学校,一路上会遇见公共汽车的售票员阿姨、卖早餐的叔叔;在学校里,你会见到老师和同学;有机会参加演唱会的话,你可以看见众多明星。不同的职业只有分工的区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打个比方吧,社会就像一台电脑,有的人是硬盘,有的人是显示器,还有人做鼠标……哪一个部件出了毛病,电脑都很难正常运行。有的零件,看起来不起眼,却是不能缺少的,比如键盘。郭沫从小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便发自内心地热爱和尊重每一个普通人,好的品质也就因此形成。
//
………
我向父母学尊重(2)
………
“尊重他人,才会得到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是郭沫总结出的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
我听过一个美国男孩拉凡·斯蒂恩讲的故事,他从父亲对一个贫苦孩子的尊重中,懂得了怎样做人。
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这样,我们自然就学到了从商的技能。
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包裹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在这期间,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有一天,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让我永远铭记在心。那是在圣诞节前,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这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爸爸下楼走到小男孩身边,望着他那微笑着的眼睛以及脸颊上深陷的两个漂亮酒窝,和蔼地问小男孩想买什么。小男孩说他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节礼物。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随便看,尽管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
大约20分钟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说:“先生,这个多少钱?”
“你有多少钱?”爸爸问。
小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折合计27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3?郾98美元。
“你的钱正好够。”爸爸说着接过他手中的钱。爸爸的回答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在我为小男孩包裹礼物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当小男孩走出商店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那件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他的乱蓬蓬的头发,以及那只断了的鞋带。我只看到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你看,拉凡·斯蒂恩从父亲对待贫苦小顾客的态度中,懂得了怎样尊重一个平凡的孩子。
为什么要赔钱把小飞机卖给那个小男孩?因为父亲知道小男孩是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礼物”,父亲看重的不是赚钱,而是小男孩的爱心,因为大爱无价!
但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小飞机白送给小男孩,而是问他“你有多少钱”?因为父亲明白,小男孩更需要自尊,而不是施舍。
当男孩子展开手掌,数出比飞机价格低得多的27美分时,父亲却说“你的钱正好够”,这让男孩子产生了极大的成就感。
斯蒂恩在父亲的感染下,还学会了看人。当这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刚刚走进商店时,斯蒂恩看到的是他破旧的衣服和乱七八糟的头发,但在父亲的影响下,斯蒂恩改变了他的眼光,当男孩走出商店时,他“只看到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有的同学爱以貌取人,瞧不起普通劳动者,但你仔细想一想,如果没有建筑工人,我们住的房子哪儿来?没有种地的农民,我们吃的粮食哪儿来?没有制衣的裁缝,我们穿的衣服哪儿来?没有环卫工人,我们周围干净的环境哪儿来?没有园林工人,我们城市的绿化哪儿来?
生存,离不开劳动,我们没有理由轻视普通的劳动者。
面对平凡,你要真诚地去爱,爱能使你自觉去尊重人,尊重劳动果实。当你学会了尊重,你将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成为一个创造劳动价值的人。
//
………
教孩子树立远大理想
………
刚才讲了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青年人的理想是什么。我觉得可以在生活中去寻找,有的时候一句话就会使你产生一个梦想。最近我去参加一个电视栏目,认识了两个中学生。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这两个中学生有一个特殊的情况,他们认识了一位生物学家。这个生物学家告诉他们,中国有一种叫白头叶猴的濒危动物,仅在我国广西有两百只。现在人们要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以保护这些野生动物,结果这两个人就有了一个梦想。于是他们从2003年开始利用这几年的寒暑假去跟踪调查白头叶猴。
环境非常地困难,茫茫的原始森林是野兽和虫子的天堂。每天睡觉之前都得先抖抖被子看里头有没有蛇,早晨起来先抖落抖落脚上的鞋看看有没有蝎子。这种猴是很难看到的,有一些老猎人一辈子都没看到过,所以他们的追踪很辛苦。有一天他们太累了,这个叫董月的女孩儿,一屁股坐在地上,她突然感觉不对,觉得腿刷刷地有东西在爬,原来她坐在了蚂蚁窝上……这种事他们遇到了许许多多,但是他们有一个梦想,一定要研究出白头叶猴的生活习性,一定要保护我们国家仅有的这200只白头叶猴。于是他们就有了精神,三年的寒暑假都在大森林里度过。一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这两个孩子的论文最近在美国纽约的世界少年科学家大会上获得了一等奖。男孩儿今年进了清华大学,女孩儿进了北京大学。我心里特别佩服他们,他们有梦想,他们实现了。
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以替别人放羊来维持生计。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这时,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的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父亲回答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对父亲说:“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飞了两下,也没有飞起来。牧羊人肯定地说:“我是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到任何想去的地方。”父亲的话使两个儿子产生了飞起来的梦想,并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天,牧羊人带回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做动力,使它飞向空中。两个儿子觉得很好玩儿,照着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他们因此兴致倍增,并引发了造飞机的想法。经过反复试验,世界第一架飞机诞生了。
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一位专家说得好,生命是有阶梯的,我突然想到了一种植物——竹子。竹子是一节一节长高的,它长了一节又一节,所以生命是有阶段的。我们家长要等待孩子一节一节地往上长,不要期望孩子一下子就长很高,那样肯定没有基础,所以生命的成长是有过程的。
专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自我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小赢靠智,大赢靠德,人要学会做人做事才有可能在人生的路上遇到挫折不害怕,遇到成功也不自满,才能不断地前进。所以,一个人有一种生命的欲望,再加上一种持续生命的动力,那这个人将来是不得了的。
//
………
人和人比什么(1)
………
一位“抓狂”老爸打来电话,诉说了他的烦恼。
我天天开车去学校门口接送儿子。以前,放学铃声一响,儿子很快就能和伙伴们一起冲出来,有时还会吆五喝六地“点”上几个小家伙,一同“塞”进车厢;可是现在,我经常要等得眼睛都快变蓝了,全校人也差不多走光了,儿子才不紧不慢地一个人溜达出来。我问他,哪知这臭小子竟说:“老爸,以后别把咱家‘拓拓’车停在校门口了。那边有条没人的巷子,您就停那儿吧。我保证,一放学立马就奔过去。为什么?咱真丢不起那个人哪!您是不知道,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平时不咋地,成天臊眉耷拉眼的。可这段时间真‘捡到宝’了,甭提多‘拽’了,打‘嘴仗’谁都干不过他!没办法啊,谁让他爸开的是宝马呢!车牌号还挂了N多个8!再掰掰手指头数数,我们同学家里有帕萨特的,有本田的,个个风光着呢!再不济有辆普桑(普通桑塔纳),也勉强说得过去。可瞅瞅咱家的小奥拓,让我在同学面前一点脾气也没有,特跌份儿!”好家伙,我还没嫌弃他学习不好呢,他倒先埋怨起我了!知心姐姐您说,照这样发展下去,成天比吃比喝比排场,就是不比学习成绩,可怎么了得啊?我是不是该修理他一顿才好?
这位爱攀比的儿子,确实把他的老爸气得够呛,也伤得够呛。
的确,像这种盲目的攀比之风,目前在中小学生当中非常盛行。我也问过许多同学,班上同学之间都在比什么呀?回答真是五花八门,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狂比”。
第一是“狂比”穿的。套用一句老话“脚上没鞋穷半截儿”,所以看人先看脚,看谁脚上的鞋子牌子硬,用鞋来证明自己有身份。有个男生告诉我:“我们选鞋的标准主要是看广告,NBA明星科比、奥尼尔、姚明穿的都是名牌,他们穿什么,我们就买什么。一双鞋花上八九百块,甚至一千多块,‘飙鞋’的时候,才不‘跌份儿’!”一位女生对“飙鞋”也特有看法:“在我们班上出现了一种特别奇怪的现象,你跟别人说话,他却会说,等你穿上‘阿迪达斯’才配跟我说话!有一次,坐在我旁边的一个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