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公说:你看看你,现在都成了啥模样了?你都这模样了,你还过不去昭关?你怕啥呢?还怕人家万一要是抓到了你,你就报不了仇啦?
这样,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做皇甫讷,长相特像原来还没有白头的你,我让他先过一回昭关,人家昭关的守卫肯定把他当作了你,然后人家昭关的守卫把他当作你一逮,然后你再过昭关就没人管了——想想,你的头发都这么白了,谁能够知道你才是真正的伍子胥啊?然后,你就放心大胆的过去呗。这样,伍子胥就真的过了昭关了。
伍子胥一过了昭关,就看到前面有一条河,过了河就是吴国了。河边有一条船,船上有个老头,伍子胥赶紧登上船,划过去了,到了吴国的境地,终于安全了。伍子胥高兴啊,身上就一把宝剑了,摘下来要送给摇船的师傅,说师傅您辛苦,我这把宝剑可值千金,我把它送给你。老头说:还送我一把宝剑呢?你没瞧那儿告示上写着,活捉伍子胥赏金两千,外带一个二品的官吏。我要逮住伍子胥给他送过去,我马上就是堂堂二品嘞。你一把宝剑够这些吗?伍子胥说:那就谢了,把宝剑背上,走了。其实老头一开始就知道他是谁,就想安安心心送他过去。伍子胥到了吴国就投奔了公子光了。
6.专诸刺僚
到了公子光的手下,伍子胥才知道公子光企图取代吴王僚的野心,就向公子光推荐了自己的好朋友专诸,而自己离开了朝廷,和太子建的儿子胜到乡下种地去了。
专诸是吴国堂邑(今无锡鸿声乡鸿山西走马港)人,屠户出身,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一次,专诸与一大汉厮打,众人力劝不止,其母一唤,他便束手而回。伍子胥恰巧路过此地,见之深为敬佩,随即二人结为八拜之交。
公子光马上找到专诸,找到专诸也不说什么事,在那儿好吃好喝,知道他孝顺,就把他妈也接过来好吃好喝。
专诸傻,就知道吃喝。他妈不傻,就问公子光,您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呢?公子光就说了干妈我跟您说实话吧,我要干一件大事,想用您儿子,可是您儿子是一个特孝顺的人,没您的命令他什么也干不了。老太太一听,不就嫌我碍事吗,你放心吧,第二天老太太自杀了,还给儿子留一封遗书,说你就听公子光的,他让你怎么办就怎么办。专诸埋了母亲。一看母亲的遗言,让他跟着公子光,那就跟吧。
专诸说:这事好办,不就杀吴王僚嘛,我去学做鱼,制鱼、烤鱼,学三个月,咱们设计一个计策。三个月之后,学成了做鱼手艺的专诸就成了公子光手下的一个响当当的大厨了。
转眼之间,又过了五年,这就到了公元前541年了。楚平王死了。轸继承王位,就是楚昭王。吴王僚趁着楚国办丧事,派兵袭击楚国。楚国出兵切断了吴国军队的后路,使吴军不能回国。
刺杀吴王僚的时机已成熟,公子光入见吴王僚,说:“有庖(páo)人从太湖来,善炙鱼,味甚鲜美,请王辱临下舍尝之。”吴王僚欣然允诺,答应来日便去。公子光连夜预伏甲士于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约死士百人,在外接应。
第二天,吴王僚因为怕公子光有阴谋,故在赴宴时戒备森严,从王室到公子光家厅堂内外都布满了自己的甲士,他自己也是身穿三重盔甲,亲信不离左右。
话说酒过三旬、菜过五味之后,公子光哎哟一声:哎哟!我腿,钻心的疼啊!不行了!吴王您慢慢吃着、喝着,我下去看看我的腿到底是怎么回事,马上就回来!
当然,话说到这里,我们知道,这公子光的腿没有任何毛病——他是装的,其目的是为了迅速行使他的计策。可吴王僚不知就里啊,他认为公子光的腿真有了毛病了:有毛病?你就下去看看吧,看完了再来喝酒、吃肉也不迟啊!
他这一声令下,人家公子光下去了。主人下去了,客人吴王僚还在这儿喝呢,这会儿专诸端着一盘子进来了,“这是我新烧的鱼,您尝尝”。话刚说完,“啪”从里面拿出宝剑,“咵”从后背一扎,当时吴王僚穿的是三层盔甲,结果这把宝剑力透三层铠甲又从后心穿到前心,吴王僚当即死亡。周围几十个卫士啊,一下扑过来,专诸粉身碎骨,被人千刀万剐。
外面公子光埋伏了好几百个人,一下子又把这几十个人全给一锅烩了。公子光继位,改名为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就是春秋五霸中的一位。这回天下是自己的了,要证明给别人看我比你们强啊,就要到外边去打仗。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吴国崛起(1)
公元前541年,吴王阖闾继位,开始了他长期征战的历程。他的手下有三位重要的官员:一是伍子胥:阖闾重新召回伍子胥,官拜为掌管接待宾客之礼仪的行人;二是孙武;三是伯嚭(pǐ)。这里,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孙武其人。
1.孙武出山
孙子也就是孙武,他们家是舜的后代,姓妫(读作guī)。西周建立后,封给舜的后代妫满一个地方,建立一个小国,叫陈。后来这个陈国乱了,陈国的一个叫陈完的大臣跑到齐国,改姓田,叫田完。田完这一支又过了五代,到了一个叫田书的人。田书帮助齐国打仗,把莒国灭掉了。齐王特高兴,于是把一个叫孙的地方送给田书做奖励。这个田书就改姓孙,叫孙书。也就是说啊,在过去那会儿,妫、陈、田、孙都是同一个家族的人。
孙书的儿子、孙武的父亲孙凭,做了齐国的卿,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孙书的孙子便是孙子,就是孙武。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惠民一带)。
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加上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他从小也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少年孙武的军事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但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公元前546年,左相庆封灭掉了右相崔杼(zhù)。接着田、鲍、栾、高等四大家族联合起来,又赶走了庆封。再后来,齐国公室同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的念头。
走到哪儿呢?孙武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大约在公元前517年左右,正值18岁青春年华的孙武毅然离家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
孙武到了吴国,恰巧见到了伍子胥。伍子胥说:你有什么本事?孙武便说:我可会打仗了!我们家世世代代会打仗!我还能写打仗的书!伍子胥一听,说那你先写点书,写完以后我给你送到吴王手里,证明一下。
孙武到吴国见到伍子胥的时候,正好是吴王僚在位的最后几年。转眼之间,就发生了前面我们所说的“专诸刺王僚”的事件,随后便是公子光继位,改名为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继位后,隐居吴都郊外的孙武感觉到,好机会来了。于是他把自己写好的13篇兵法托伍子胥交给吴王阖闾,并请伍子胥在吴王阖闾前引荐自己。
孙武托伍子胥交给吴王阖闾的13篇兵法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孙子兵法》。那么,这部《孙子兵法》13篇到底有些什么内容呢?
2.《孙子兵法》
第一篇的题目叫做《计篇》。《计篇》论述了在开战之前和战争中怎样进行谋划的问题,并论述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孙武认为,在开战之前,必须要对敌我双方的基本条件作周密的研究和比较,只有这样,才能制订出正确的作战计划。孙武还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有五项,就是“道”(道义)、“天”(天时)、“地”(地利)、“将”(将帅)、“法”(法制)。对这些条件比较清楚了,就可以判断战争的胜负。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也必须根据利害关系和不断变化的形势来时行研究和谋划,采取机动灵活的措施,做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孙武认为,谋划周密就可能在战争中获胜,谋划不周难以获胜,根本不进行谋划肯定要失败的。
吴国崛起(2)
第二篇的题目叫做《作战篇》。《作战篇》论述了速战速胜的重要性。孙武认为,因为出兵打仗要耗损国家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拖久了就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财货枯竭,别的诸侯国会乘机进行进攻,所以,必须速战速胜。而要速战速胜,就不能以简陋的作战武器去攻克坚固的城寨,也不能在国内一再征集兵员和调运军用物资,还要用财货厚赏士兵,还要优待俘虏。
第三篇的题目叫做《谋攻篇》。《谋攻篇》论述了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孙武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理想的作战方案。而怎样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孙武认为应该通过政治攻势、外交手段和武装力量来征服敌人。具体来说,如果敌强我弱,就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即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和敌人的兵力相等就要善于战胜敌人,比敌人的兵力少就要善于退却,战斗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与敌人作战,不能强拚硬打。孙武在此篇中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光辉思想,认为谋略必须建立在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的基础上。
第四篇的题目叫做《形篇》。《形篇》论述了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 “立于不败之地” 的条件。孙武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大小,要想战胜敌人,还要等待有利时机,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他认为,要在作战中取胜,必须善于对待攻和守的问题。兵力不足就守,兵力有余就攻。防守时要十分严密地隐蔽自己,进攻时要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这样,就能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
第五篇的题目叫做《势篇》。《势篇》论述了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充分利用这种迅猛之势。怎样造成这种势呢?除了要使自己具有战胜敌人的强大力量之外,还要选择熟知军事、知人善任的将帅,善于指挥士兵用假象迷惑敌人,引诱敌人陷入圈套,然后用伏兵狠狠地打击敌人。
第六篇的题目叫做《虚实篇》。在《虚实篇》里,孙武论述了用兵作战须采用“避实而击虚”的方针。怎样才能做到避实击虚呢?一要使我方处于主动地位,使敌方处于被动地位,把战争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够设法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二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击敌人兵力空虚之处。三要集中自己的兵力,并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造成战术上的我众敌寡。孙武指出,运用避实击虚的作战方针,要从分析敌情出发,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因为战争过程中的众寡、强弱、攻守、进退等等关系处在急剧变化之中,“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第七篇的题目叫做《军争篇》。在《军争篇》里,孙武论述了如何在战争中使自己掌握主动权的问题。孙武认为:一、必须了解其他诸侯国的政治动向,必须熟悉地形,必须使用向导,做到情况熟悉;二、必须行动统一,步调一致;三、要指挥正确,机动灵活。
第八篇的题目叫做《九变篇》。在《九变篇》里,孙武论述了灵活机动地指挥作战的问题。孙武强调,首先,在有利的情况下要想到不利的因素,在不利的情况下要想到有利的因素;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手段;第三,要立足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不能存侥幸心理;第四,要全面、慎重、冷静地考虑问题。在这里,孙武大胆地提出了“君命有所不受”的军事名言。。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吴国崛起(3)
第九篇的题目叫做《行军篇》。在《行军篇》里,孙武论述了行军作战中怎样安置军队和判断敌情问题。他不但论述了军队在山地、江河、盐碱沼泽地、平原等四种地形上的不同处置办法,还论述了军队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特殊地形的处置办法,此外,孙武还提出了31种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
第十篇的题目叫做《地形篇》。在《地形篇》里,孙武论述了用兵作战怎样利用地形的问题,着重论述深入敌国作战的好处。
第十一篇的题目叫做《九地篇》。本篇从作战态势上将作战地形分为九种,分别给出了定义,并且告诉了大家在这几种地形之上作战时候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二的题目叫做《火攻篇》。在《火攻篇》里,孙武论述了在战争中使用火攻的办法、条件和原则等问题。
第十三的题目叫做《间篇》。在《间篇》里,孙武论述了使用间谍侦察敌情在作战中的重要意义、间谍的种类和使用间谍的方法。
为使吴王能任用他,孙武在《孙子兵法》的一开头就说明了下述道理:吴王听我所陈之计而用兵则必胜,我就留在这儿,如不听我计而用兵则必败,我也就要再到别的国家去。
为了使吴王读兵法感到亲切,孙武在《孙子兵法》中经常运用当时吴、越两国冲突的战例,有针对性地阐述。孙武还自比商朝开国大臣伊尹和周朝开国大臣姜太公,希望辅佐吴王统一王朝。
不过,人家吴王阖闾连看都没看孙武委托伍子胥交给他的这部旷世名著《孙子兵法》,就把《孙子兵法》给放在一边了。孙武呢?吴王阖闾给忘了呗。
3.领军拜将
公元前512年,吴国向西进兵征伐楚国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此时,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提出,这样的长途远征,一定要有一位深通韬略的军事家筹划指挥,方能取胜。他向吴王阖闾推荐了正在隐居的孙武,向吴王介绍孙武的家世、人品和才干,称赞孙武是个方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