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原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区域经济学原理-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区 域 经 济 学 原 理
             Principles of Regional Economics



主  编    吴传清
     副主编    孙智君   陈翥























  武汉大学出版社




目  录
前  言 i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中的〃经济区域〃 和〃区域经济〃范畴分析 1
     一、〃经济区域〃范畴 1
     二、〃区域经济〃范畴 7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0
     一、中外学者关于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观点 10
     二、本书关于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观点 15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学科发展概况 17
     一、西方区域经济学学科演进概况 17
     二、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演进概况 18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理论 21
 第一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21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产生背景 21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内容 22
     三、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简评 24
 第二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24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产生背景 24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前提 24
     三、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要点 25
     四、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简评 28
 第三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28
     一、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产生背景 28
     二、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29
     三、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简评 31
 第四节  史密斯和普雷德的行为区位理论 32
     一、史密斯的盈利空间界限理论 32
     二、普雷德的行为区位理论 34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37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要素理论 37
     一、区域经济增长要素的分类 37
     二、区域经济增长要素的功能 39
 第二节  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40
     一、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40
     二、区域输出基础模型 41
     三、区域循环累积因果模型 41
     四、希伯特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44
     五、理查森的区域经济增长模型 45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 46
     一、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理论的滥觞 46
     二、增长极理论 48
     三、威廉姆逊的倒U型理论 54
     四、阿朗索的钟型理论 56
 第四节  区域经济增长(发展)阶段理论 57
     一、一般区域经济增长(发展)阶段理论 57
     二、特殊区域生命周期理论 61
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组织理论 69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类及评价分析 70
     一、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法 70
     二、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和分析 72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和优化 77
     一、区域产业结构配置标准 77
     二、区域产业结构配置的内容与方法 78
     三、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 81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组织理论 82
     一、区域产业链 82
     二、区域产业集群 86
     三、区域产业带 95
第五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101
 第一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要素理论 101
     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内涵 101
     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组合要素 101
 第二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地域构成单元理论 105
     一、中心…外围二元空间结构理论 105
     二、城市…城乡边缘区…乡村三元空间结构理论 108
 第三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类型理论 111
     一、极核式空间结构 111
     二、点轴式空间结构 113
     三、网络式空间结构 116
     四、双核式空间结构 117
 第四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理论 119
     一、西方学者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理论 119
     二、中国学者的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理论 120
 第五节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理论 124
     一、区位势能机制 124
     二、集聚与扩散机制 125
     三、空间近邻效应 126
 第六节  区域经济的空间开发模式 127
     一、增长极开发模式 127
     二、点轴开发模式 128
     三、网络开发模式 131
第六章  区际经济传递理论 134
 第一节  区际经济传递的内涵和内容 134
     一、区际经济传递的内涵 134
     二、区际经济传递的内容 135
 第二节  经典区际经济传递理论的流变 135
     一、缪尔达尔的回波效应…扩散效应学说 136
     二、赫希曼的极化效应…涓滴效应学说 138
     三、程必定的区际经济传递理论 140
     四、厉以宁的区际经济辐射理论 141
     五、马海霞的区际经济传递理论 142
 第三节  区际要素流动理论 143
     一、区际要素流动的方式和作用 143
     二、区际要素流动的基本规律 144
     三、区际要素流动的基本内容 144
 第四节  梯度推移理论 145
     一、〃梯度〃的内涵 145
     二、狭义梯度推移理论及其拓展 146
     三、广义梯度推移理论 148
 第五节  区际产业转移 151
     一、区际产业转移的内涵和类型 151
     二、区际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 153
     三、区际产业转移的效应 155
第七章 区域经济政策理论 160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和特征 160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内涵 160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特征 161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目标和战略 162
     一、区域经济政策目标 162
     二、区域经济政策战略 164
 第三节 区域经济政策工具 165
     一、区域经济政策工具的分类 165
     二、区域经济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168
 第四节 区域经济政策评价 169
     一、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必要性 169
     二、区域经济政策评价面临的困难 171
     三、区域经济政策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172
     四、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 172
     五、区域经济政策成本收益评价 174
第八章  区域治理理论 176
 第一节  区域治理的内涵和特点 176
     一、〃治理〃的内涵 176
     二、〃区域治理〃的内涵 178
     三、区域治理的特点 179
 第二节  区域治理的主体、客体和自组织协调机制 180
     一、区域治理主体 180
     二、区域治理客体 181
     三、区域治理自组织协调机制 181
 第三节  区域治理的类型和模式 182
     一、区域治理的类型 182
     二、区域治理的模式 182

前  言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基于空间维视角、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一国范围内不同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运行调控等一般性规律的经济科学。西方区域经济学滥觞于1826年…1940年代的经济区位理论,正式形成于1950年代,1950年代…1980年代为第一次发展高峰期,1990年代以来为第二次蓬勃发展期。中国区域经济学滥觞于1949…1979年间的产业布局(生产力布局)理论,正式形成于1980年代末期, 1990年代以来至今为其迅猛发展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正式将〃区域经济学〃明确为〃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目录下的二级学科。
  区域经济学目前仍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新兴经济学科。理论界在区域经济学基本概念界定、理论体系设计、基本理论阐述及分析方法等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研究队伍大致可分为〃经济学派〃和〃地理学派〃两大流派,各展所长。这种纷繁景象是一个新兴学科发展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也昭示着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巨大理论创新空间、广泛社会实践需求的经济学科。
  作为立足高校的区域经济学工作者,职业要求不仅应在基础理论研究、个案实证分析和规划咨询实践上积极作为,而且也应在教学上积极对中外区域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整合和总结,通过课堂教学、教材建设等载体加以传播,履行〃传道、授业、解惑〃职责。这本《区域经济学原理》系武汉大学教务部审定立项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是一本主要以经济学、管理学(如旅游管理、公共管理)、地理学、规划学等专业本科生为主要目标读者群,旨在普及传播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及方法知识的本科生课程教材。本教材既是武汉大学国家经济学人才培养基地(〃经济学专业基地班〃)、经济学专业双学位班、物流管理专业等本科专业《区域经济学》学位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的初步总结成果;也是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点《区域经济理论和方法》、《区域经济学经典论著导读》、《区域产业经济分析:理论、方法和应用》和《区域营销:理论、方法和应用》等硕士学位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本教材按〃经济活动区位〃、〃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传递〃和〃区域经济运行调控〃四大板块结构构建区域经济学理论内容体系。从总体上而言,力求体现三大特点:(1)经典性。注重系统梳理、总结区域经济学领域中部分广为流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经典理论研究成果,突出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2)前沿性。尝试性地梳理、总结区域经济学领域中部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前沿理论研究成果,突出教材内容的新颖性。(3)研究性。注重以代表性学者的学说观点为主线,梳理相关理论的演进脉络,总结相关理论的基本要点,突出教材内容的研究性。总之,教材所阐述的基础理论内容、所列举的复习思考题、开放性讨论题及代表性参考文献,为读者学习基础理论、开展理论应用及拓展研究提供了一个信息较为充分的知识平台。
  本教材编撰工作始于2002年,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传清副教授负责全书框架体系设计及统修定稿工作,编撰人员由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在读研究生组成,由吴传清(武汉大学)任主编,孙智君(武汉大学)、陈翥(武汉工程大学)任副主编。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吴传清;第二章:刘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李群峰(武汉大学)、刘宏伟(武汉大学);第三章:吴传清、孙智君、陈翥、李群峰、刘宏伟、吴菊安(孝感学院)、陆军香(《中国经济评论》杂志社);第四章:吴传清、孙智君、倪焱平(武汉大学)、张玲(武汉大学);第五章:吴传清、李群峰、李春洋(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第六章:吴传清、陈翥、唐松(广东金融学院)、倪焱平、周志平(武汉大学)、王定珍(武汉洪山区委党校);第七章:雷国雄(广西财经学院、暨南大学)、吴传清、刘森(武汉大学)、李秀萍(武汉大学东湖分校);第八章:吴传清、许东屹(武汉大学)。此外,许沂书、余蓉、何世坤、胡文玮、王青、夏玲娜、代俊雄、汪增洋、周宜君等提供了部分章节初稿。
  特别感谢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创始人、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木教授多年来的言传身教!感谢程必定、叶依广、曾菊新、李仁贵、张秀生、庄子银、马海霞、刘芳华、刘江涛、安树伟、王胜今、景跃军、邓宏兵、刘嗣明、罗静、陈霖、王舫、刘耀彬、曾翔旻、郭笑撰等师友惠赐研究资料!感谢刘晖、雷国雄、、李浩、周睿全、何世坤、许沂书、胡文玮、许军、张文兵、朱杰敏、许东屹、李群峰、刘宏伟、朱兰春、赵玲娟、周志平等在资料收集、整理方面所付出的辛劳!感谢武汉大学教务部、武汉大学出版社及曾国安教授、刘成奎博士、夏敏玲编辑对本教材建设、出版的热情支持!本教材只是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学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团队近年研习工作的初步总结,所述理论内容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一定存在诸多纰漏。欢迎读者在阅读或教学过程中细察,将批评性建议通过信函(43007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5…18#)或电子邮件(wuchuanqin@163。)告知!以便在修订本中不断充实完善。
  
  
  
                                                         
                             吴传清 
                           2008年1月28日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中的〃经济区域〃 和〃区域经济〃范畴分析
  
  
  经济学是从时间、空间和部门(产业)三维视角探讨人类经济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人类经济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域空间载体,把经济活动置于空间维的视角考察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科的根本所在。每一门学科都有一系列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基本范畴,这是演绎本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区域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主要有:〃经济区域〃(简称〃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利益〃、〃区域经济主体〃、〃经济活动区位〃( 简称〃区位〃)、〃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区域产业结构〃、〃区域产业布局〃、〃区域产业组织〃、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简称〃区域空间结构〃)、 〃空间聚集与扩散〃、〃区域优势〃、〃区际经济差异〃、〃区际经济传递〃、〃区际经济分工〃、〃区际要素流动〃、〃区际产业转移〃、〃区际经济合作〃、〃区际经济冲突〃、〃区际经济竞争〃、〃区域竞争力〃、〃经济区划〃、〃区域经济规划〃、〃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经济管理〃、〃区域治理〃等。本节重点分析区域经济学中的〃经济区域〃、〃区域经济〃 两大核心范畴。
  
  一、〃经济区域〃范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