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红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社交红利-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SUB》a。com

    作者徐志斌是腾讯微博开放平台成员,他对业界的理解与对开放的热情,推动着微博开放平台的快速发展。今天本书的出版,可以看作是他多年工作思考与经验总结的结晶。

    开放也将带来新的机会。以我们经常使用的微博为例,微博开放的数据在社交平台中是独一无二的,对于这些数据的挖掘与运用,将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比如在阅读、垂直行业,乃至商业上的改变。

    纵观不同特点的社交网络,业界与合作伙伴们面对的,必将是一张张越来越开放、用户和数据的累积越来越可观、使用起来越来越便利的网络。这些网络,也将给企业和创业的人们带来更多社交红利。
推荐语
    张志东(Tony)

    腾讯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徐志斌先生在社交时代和移动时代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本书凝结了他对多个案例的思考和探索总结,这是一本值得细读的好书。

    雷军

    小米董事长&CEO、金山软件董事长

    对创业中的人们来说,乘势而起是一件幸福,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微博微信的兴起,正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势”,得以让每一位用户、粉丝都成为产品的宣传员,创业者因此可以专注在产品本身。社交红利分享的,正是这些“势”能的起处,推荐创业的人们一读。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CEO

    从最早微博改变一切,到现在大家对微信的关注,社交网络一点一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创业历程。相比Facebook、Twitter,腾讯在国内是一个更值得关注的存在,《社交红利》正是内部资深员工从平台视野,以更系统、细致的角度,来阐述这些影响和变化发生的原因、创业者可以利用的方向,非常值得参考。◆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魏明

    优酷网总裁

    优酷是最早感觉到社交网络崛起并因此获益的网站之一,在腾讯微博、QQ空间等不同社交网络的帮助下,精彩的视频越来越多地被用户推荐到他们的好友们面前,优酷也因此获得了极为可观的红利。纵观视频与社交网络的结合,我更看好因此带来的新的产品与商业机会的诞生,这会是一个值得创业者关注的领域,在书中,这样的探讨比比皆是。

    戴志康

    腾讯电商移动生活电商部副总经理、康盛创始人

    曾经的互联网,是一个以内容和话题为唯一驱动力的理性的、浩瀚的信息海洋。然而,创造和消费互联网服务的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社交网络的崛起开始为互联网增添了以人为本的色彩,使得网上的信息、交易、娱乐增添了某种基于人群、信任和关系链传播的色彩。正是这么一个看似微小的变化,几乎改变了线上线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创造出一系列创新、创业的机会。对社交网络背后的深层原理、逻辑的探究及从业者如何抓住趋势用好社交网络所带来的价值,相信志斌作为一线的社交网络及平台运营者,会在本书中给出第一手的资讯和独特的解答。

    白雪

    真宝汇创始人

    传统行业面对新兴的社交网络又爱又恨,爱的是新的工具和机会出现,却又总是迷茫不知如何运用,珠宝行业就是如此。尤其近几年,互联网对珠宝销售影响越来越大。志斌在撰写《社交红利》期间,我曾与他多次探讨此事,书中也欣喜地看到对此提出的思考。推荐珠宝与传统产业中的人们认真读读。

    邹胜龙

    迅雷CEO

    社交平台的红利是开放,开放也是迅雷的重要战略,因为开放更能体现自由进步和快乐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更是互联网发展的未来!

    朱啸虎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

    站在社会化媒体最前沿,以翔实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揭示社会化媒体的现状与趋势。

    牛文文

    《创业家》杂志总编辑、社长、发行人

    创业是一种执着,一旦开启,我们就要沉浸其中,敏感地观察周边每一个细节,并将之化为助力的资源。微博、微信与QQ空间的崛起,恰恰是提供了最大最便利的资源,使创业者可以更专注于成长为黑马之旅。志斌身在平台,能为创业者详细剖析这些资源的来龙去脉及运用之道,殊为难得。推荐创业的人们细致读一读。

    徐扬

    微博易创始人、CEO

    社交网络虽然强大,企业用好却不容易。在和数十万客户沟通后我们看到,一是社交面前企业仍感陌生,二是泥沙俱下的”营销大师“难辨真伪。这时,不如抛开去看基础和本质。《社交红利》正是从平台角度,以大量实践和基础数据为引,展开整个版图。推荐深度阅读。

    凌海

    蝴蝶互动CEO、前盛大游戏总裁

    在腾讯微博开放平台这样的一线社交重地做产品运营实践,再将实践经过思考后升华、体系化,反过来又给予社交领域所有一线工作的人们以扎实的理论指导,这本书达到了这个目标,这种实践中产出的理论,确实是做社会化营销的实战必备。

    徐易容

    美丽说CEO

    展望未来,我认为更多的创业机会存在于垂直领域。过去三年,我一直是垂直领域创业的鼓吹者。美丽说也是在社交网络、开放平台合作上最早吃螃蟹的。社交平台+垂直创业,这个组合是未来的基本面。这本书可以帮助更多的创业者了解这个基本面,获得成长。

    陈华

    唱吧CEO

    站在巨人的将帮上,才能更快获得成功!这本书介绍了唱吧是如何用好社交网络巨大的用户量的,希望能给更多创业者启发。

    许朝军

    啪啪CEO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是IT行业未来发展的两种巨大的动力,两种动力混合会迅猛改变过去难以改变的行业。抓住社交网络红利,事半?倍。如何抓住?这里会有答案。
前言
    2012年5月,许朝军在一边游泳时一边重新检视自己创办的点点网的得失,一些新迹象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过去一年时间里,点点网没有取得想象中的超快速发展。

    在投资人、媒体、市场眼中,许朝军是绝对受到欢迎和追捧的明星创业者,他过去的简历十分耀眼。1999年,他还在清华大学就读时,就参与创办Chinaren,网站出售给搜狐后,与王小川(搜狗CEO)、姚健(优酷土豆集团CTO)、阙红宇(优酷土豆集团副总裁)一起,并称“搜狐四剑客”。5年后,他加入千橡集团,担任校内网负责人4年,一举将校内网打造成中国最大的社交网络之一(现在已经更名为人人网)。创业前最后一份工作为盛大在线首席运营官、盛大边锋总裁。_米_花_书_库_ ;www。7mihua。com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办的轻博客网站点点网一经推出,就备受资本宠爱。2011年2月,刚从谷歌中国总裁任上离职,组建创新工场不久的李开复便成为他的天使投资人。4月7日,点点开放注册,当月底又宣布获得来自联创策源、红杉以及创新工场上千万美元的融资。

    但点点网的发展似乎遇到了些瓶颈,无线化可能是其中一个,许朝军尽管在创业之时就已经看到了无线的机会,点点网却不是单纯为无线而生,PC思路依然占据核心。很快,他发现原来依赖的笔记本电脑可以很长时间丢弃不再使用,手机成为了他移动办公、接触外界、娱乐的最有力工具。人们的行为在朝手机上迁移,在PC上的时间上越来越短。点点网似乎无法完全符合这一趋势,这导致了另一个表象,就是发展过于缓慢。2011年底,点点网宣布注册用户超过500万,只是自此以后再没有公布过更新的数字。这一年,国内几大社交网络纷纷打开了自己开放的大门,点点网没有能够借助到这些外在的庞大力量。

    2012年10月,反思后的许朝军重新推出新产品“啪啪”,并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这款聚焦在手机上的有声照片应用带来了新的玩法,迅速开始了自己的走红历程。半年之后,啪啪的注册用户数就已经超过1000万,远远超过了自己的同门兄弟点点网,更超越了其他手机应用。

    对比点点网,啪啪在很多方面都有些不一样:直接采用了成熟社交网络的账号登录体系,用户制作有声照片后,被鼓励分享到各大社交网络中去。许朝军说,这一做法是为了利用社交网络,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注册、找到自己熟悉的朋友并留下来。和社交网络的融合还能让创业公司获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借此甩开可能的潜在的对手。确实,自上线以来,啪啪至今未逢敌手,追随者都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这正是社交网络带来的红利,分别以:更海量的流量和用户获得、更快速的发展速度、更低廉的获取成本、更优先进入用户视野,以及更好的用户黏着留存、更高的收入而呈现出来。除去收入暂未体现,啪啪充分体现其他各个角度的收益。

    在过去的两年间,仅腾讯开放平台给合作伙伴的分帐就超过3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从零起步的快速增长的市场。2011年6月,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腾讯开放大会上曾对外表示,希望通过开放能再造一个腾讯——通过分成带给合作伙伴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这或许是社交网络所带来的红利最直接的营收数字预估。每天,更有近亿条网页链接被分享到QQ空间、腾讯微博、微信,又转而带走数亿点击流量和用户。数字仍在快速增长中,看不到慢下来的迹象。

    包括微信、微博、QQ空间在内的不同形态社交网络的次第崛起进入主流,为业界与创业者提供了巨大的社交红利。每时每刻,海量的用户、流量、注意力乃至收入从一张张庞大的社交网络中,充沛流动到外界合作伙伴的产品、网站上。自社交网络而来的用户更加黏着,也有很强的意愿停留。

    红利在过去的概念中,多指人们在资本市场投资或者生产中获得的额外收益。在社交网络中,这些额外收益变得更加醒目和诱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协助一款创业应用快速爆火,获得百万计的新增用户或者全民皆知的名气,国民级应用每年都会有多款诞生或依附在社交网络上。以至于今天去看任何一款全民应用中,利用好社交网络进行自传播、自扩散都已经是基础能力。早在2010年,部分网站开始发现,来自社交网络的流量正在逐渐逼近乃至超越搜索引擎,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来源。

    但红利也非常吝啬,观察数据时我们会发现,海量且充沛的流量更宠爱部分网站和应用、事件和内容。如果将社交网络中用户与红利的去向的分布用一张图表表示出来,我们可见的是一张巨大的尖刺图,有能力获得这些诱人收益的网站和应用屈指可数。

    这个现象令人迷惑不解。现实中,社交网络并没有嫌贫爱富,用户与企业、应用、服务接触的门槛在其中消除,不论时间和地域,从这一点看,社交网络更适合于创业和勇于尝鲜的人群。在这个领域内,新崛起的创业者比比皆是。即使在目前业界最有成效的需要资金投放的QQ空间广点通系统中,投放金额多不一定就能获得最为理想的产出。

    一切都指向企业和创业者对于社交网络的理解与认知。

    开放平台是观察社交网络的最佳观察点。2010年,笔者调入腾讯微博开放平台工作后,每天可见海量的数据纵横往来。数据总是能揭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越是复杂的问题,越指向简单的答案。开放平台面对着数以百万计的网站、数十万计的开发者和创业者。他们如何看待并运用微信、微博、QQ空间这些大型社交网络,其中独特的角度与方法层出不穷,值得借鉴。

    如果我们将这些数据和优秀案例一一排列出来,哪怕是粗略统计,也会发现业界核心理解与认识都可被归纳到几个基础的原点中来,它们即是“信息”“关系链”、“流动”。微信、微博、QQ空间概莫能外,其他社交网络同样被囊括其中。

    红利收益正是从这三个原点散发出来。就像一个简单的等式,“收益=信息×关系链×互动。”我们可以将这个等式,及业界诸多案例中陈述的观点提炼为一句话:“让信息在关系链中流动”,或者是鼓励“让人们讨论你”。

    不同特点的网络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差异性,如在微信群和QQ群中“谁的群多帮忙转发一下”、微博上“有共鸣的人请举手”,广点通上强调“素材”与“投放人群”,都是指向推动更多人群关注、讨论自己希望传递的信息。尤其在早期阶段,人们进入一个新的社交网络,所能采取的动作甚至都惊人的一致。被社交网络钟爱的网站与应用,恰恰都是在三个环节中的某一个深入而领先。

    红利的产生源自于此。当人们在讨论“去中心化”时,潜在的意思正是指,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再是依靠大型媒体,不再是单一接收主流媒体发出的声音,而是更多聆听身边朋友的话语与分享。每个人都是信息产生的源头与扩散渠道。借助用户的讨论,信息迅速流动到更大的人群中。这个利益的获得是巨大且扩散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获益还在不断累积乃至加乘。

    更慷慨的是,创业团队、企业获得这些海量的流量和用户、收入所因此支付的成本,有时廉价到近乎免费。许多企业与创业团队不断聚焦在社交网络上,一方面是因为新用户(包括下载、安装、注册或者仅仅是品牌关注)的关注获取速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