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够调动自己的资源给予积极的协助,相信双方的合作是共赢关系;
二、对协助工作并不积极,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协助,也不会调动自己的优势资源;
三、推托而不愿意提供协助,借口或是没有时间、人力不够,或是职责之外;
笔者倡导的是第一种积极提供协助的做法。的确,职场中的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工作职责,顶着很大的工作压力,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都倾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向其他同事提供协助,就需要占用我们原本就紧张的工作时间和资源,所协助的工作通常并非自己分内的,需要额外的精力和智慧,并且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和压力。所以,在这个时候,凡是接到类似请求协助的需求,人们都会有犹豫甚至有为难的感觉。
那么,既然我们时间有限,资源紧张,为什么还要提供协助呢?
工作没有分内和分外的区别,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但并非除职责之外,就属于分外的事儿,是可以有所选择的,甚至是可以拒绝的,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想法。任何公司的管理结构和职责分工,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涵盖所有可能的工作事项,很多意外的、边缘的或者交叉的事项,都可能属于“分外”,甚至是所有人的“分外”工作。而这些工作,是必须要去做的。
应当避免地盘效应与草率的利益切割。所谓地盘效应,就是对自己的工作边界进行划分,这是我的工作范围,我的事项全部自己搞定,不会请你帮忙;而那是你的工作范围,你自己搞定,也不要请我协助。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个固若金汤的堡垒,相互的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全部无法实现,从而导致公司内耗。所谓草率的利益分割,就是凡事首先以利益切分为前提,利益没搞清楚就甭想谈分工和协作。结果双方都容易摆出一副争夺利益的架势,相互争得不可开交。而这两种现象,是同事之间相互协作的硬伤所在,必须予以警惕和避免。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我们抛弃那种凡是“分外”工作就不做的态度,能够不首先划分自己的“地盘”,也不以利益来区分工作,而是能够在同事请求协助的时候,给予积极、有效的协助,那么我们也将会得到:
1更多的合作经验;
2更加融洽的关系;
3时间分配与管理的能力。
当然,这样需要我们牺牲一些东西,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是非常实用的。职场就是请求合作与提供合作的一种相互关系,也就说你有求人的时候,也有被人求的时候。有人请求你的帮助或协助,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应该备加珍惜被别人请求的机会,因为这种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而帮助别人,你也将收获成就感和威信,帮助别人也能换来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将为后期你的请求协助铺平道路。
帮助别人更是帮助你自己,我们在帮助别人时,也埋下了和谐的种子,将令我们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当我们遇到别人请求帮助的时候,第一反应应该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为其提供积极有效的协助,所换回来的绝对不仅仅是一份感激,而是更多的东西。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绝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如果你在思考跟别人相处的最佳方式,第一反应:绝不要吝啬给对方的肯定和赞赏
赞美别人,对一些人来讲是件非常容易、非常简单的事儿,他们可以寻找到一切可以赞美的点,去热情洋溢地、真心地赞美自己的同事或朋友;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赞美别人却是一件难事儿,我们很难从他们嘴里听到赞美、肯定的字眼。
特别是那些已经做到管理岗位、带领着团队的人,对于赞美都有自己的担忧和顾虑,例如:
跟同事搞好关系,难道非要用赞美不可吗?
自己在赞美同事的时候,心里总是发虚?
赞美跟拍马屁之间,总感觉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赞美别人,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吗?
……
赞美到底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结果呢?我们先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
某足球队教练将该队队员分成3个集训小组,并在训练时做一个心理实验。教练对第一小组的队员表现大加赞赏,说:“你们表现卓越,配合度非常高,太棒了!你们是一流的球员。”他对第二小组的队员则说:“你们也不错,如果你们运球速度再快一点,步伐再稳一点,就更好了。”而对第三小组的队员他却说:“你们怎么搞的,总是抓不住要领,靠你们,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呀!”其实,这3个小组成员的素质、能力都一样。但是经过这样一个实验后,结果第一小组获得了最好的成绩,第二小组次之,第三小组最差。
赞美是不可或缺的阳光,这三支球队可能在自身条件、获得养分、生长的土壤等方面没有什么不同,但就因为他们获得阳光完全不同,才有了成绩的差异。
赞美更是我们与同事搞好关系的最佳方式。每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的肯定和欣赏,而赞美是不需要花费任何金钱。赞美对于我们而言,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别人而言,赞美的重要性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的。
赞美可以帮助拉近与同事的距离。赞美其实很容易,用心去观察对方,在他身上所发现的不同之处和优点,就是值得赞美的。
赞美完全不同于“拍马屁”:赞美是出于真心的,是对别人的优点、美德的真诚欣赏,而“拍马屁”的出发点是为了获得私利。
作为管理者,在带着自己的团队跟别人合作的过程中,请不要站在挑剔的立场,用批评和挑剔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同事或下属。没有人会希望自己被别人否认和批评,大家都喜欢被肯定和赞赏。
赞赏不是献媚,更不是拍马屁,也不代表对自己的价值低估。肯定和赞赏最能拉近彼此的距离;肯定和赞赏能打开局面;肯定和赞赏是最好的人际关系润滑剂;肯定和赞赏能改变别人对你的观点。人们都喜欢与肯定自己的人共事和合作。
肯定你所能肯定的,赞赏你能够赞赏的。如果我们正在寻找一种跟同事相处的最佳方式,或者,如果我们想让自己的团队更有氛围和斗志,笔者建议的第一反应是:绝不要吝啬你的赞美和肯定。
不要怀疑合作伙伴的初衷
在合作中遇到问题或纠纷的时候,第一反应:不要怀疑合作伙伴的初衷
由于各种情况的存在,工作中所发生的误会或是问题,往往在所难免。当问题或者风险突然降临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面对?是马上撇清自己的责任,寻找别人的过错,还是怀疑别人的初衷或动机,亦或是就事论事、解决问题……
做法不同,结果也就完全不同。任何人在自己的初衷和动机被怀疑的时候,都会忍无可忍甚至暴跳如雷,导致更为严重的冲突和危机。类似的情况,在工作过程中屡见不鲜。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容易丧失底线而去质疑对方的初衷,例如: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谁的主意,简直是不能容忍?
这件事,怎么能这样处理,谁给你的权力?
你这种做法,纯粹是为了个人私利!
……
这些话脱口而出的时候,或许说话的人自己不经意,也没有想太多;但是,对于听这话的人而言,则是完全糟糕的感受,因为这些话都是指向了一个人“做事初衷”的终极问题。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初衷被怀疑。初衷,就是我们做事的出发点,出发点错了,不论结果怎样,都会是错的。怀疑别人的初衷,是一种彻底否定的态度。任何人在被彻底否定,在自己底线被触及的时候,都会奋起反抗,进而演变出不可收拾的结果。
工作中所发生的问题和误会,原因很多甚至很复杂,绝不能简单、粗暴地指责某人的初衷。怀疑别人初衷,实际是推卸责任的做法,认为产生问题都是别人造成的;而被迫承担责任的人,也会在心理上产生抵制情绪,更可怕的是他们可能在行动上进行抵制。总之,工作协作特别是临时性的合作,非常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其实,可怕的问题不是这些矛盾,而是因此而产生的相互怀疑和指责。
没有谁的初衷有问题。大家都是为了公司和工作,存在问题的地方只可能是思路或方法、技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沟通不到位,事前不能达成共识。出现了问题,如果相互否定对方的初衷,抱以不友好的措辞予以质疑,不仅会伤害对方,更严重的是,还会使原本就不稳定的关系雪上加霜。
合作和共事,最可怕的莫过于怀疑,怀疑别人的初衷和动机。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怀疑的。怀疑对方的初衷将破坏所有的努力,问题因为怀疑而变得复杂。所以,当我们在合作中遇到问题或纠纷的时候,第一反应:请不要首先怀疑对方的初衷;而要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用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对别人
当你希望别人对你更好些的时候,第一反应: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对待他
职场就是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集合体,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跟其他人发生各种关系。既然有关系,就会存在一个以怎样的姿态和方式对待别人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是非常微妙的。在这些关系的处理上,我们总是习惯于把“我”当作句子的主语,例如:
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更好些,能够对我们更宽容;
我们总是别人能够更体谅我们的难处,多承担些;
我们总是希望别人更职业些,而少些情绪化的动作;
我们总是希望别人更积极主动些,能够多来沟通、交流;
……
我们总是希望别人能够做得更多些,而我们自己做得更少些。于是,我们总是会听到有些人抱怨:“我不能忍受了,怎么总是我多做工作”,“他们太不职业了,搞得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他们合作”,“真没办法,我都被搞得筋疲力尽了”。职场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
我们是工作的主导者,都希望把所负责的事项做好,甚至要做到完美和圆满。但是如果怀着挑剔的、批评的、被动的、期待的方式去跟同事合作,就很容易导致不良的后果,正如上面提到的抱怨。
其实,我们总是对自己更宽容而对别人更挑剔;我们也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更好些,却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别人。
人际关系具有强烈的反作用力,如果我们采用不友好的、挑剔的、苛刻的方式去对待同事,那么他们也会反过来这样对我们,会在沉默中或者表面上予以反击。而如果我们是以别人所喜欢的方式对待他们,那么对方也就会非常乐于与我们沟通和协作,那么合作将变成完全不同的一种氛围,和谐而融洽,没有人不喜欢在这种氛围下共事。
用希望别人对我们的方式对待别人,是成熟职场人士的必然选择。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要想想:“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可以把所希望的方式都列举出来,就这些方式再反思,在我们的合作中,哪些是已经在操作的,哪些又是被忽略的。特别是那些我们经常忽略的方式、方法,特别需要提高警惕,因为可能恰恰是这些在导致着、蕴藏着合作风险,甚至这些点已经或者正在伤害着跟我们亲密合作的人。而这种伤害,日积月累,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改变自己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如果我们希望同事能够对我们好些,那么笔者建议的第一反应:用你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对待你的同事。从自己出发,改变对待别人的方式。你的动作和变化,将使得别人也会发出同样的变化;主要看你是否能主动采取措施。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做不成朋友也绝不要做敌人
与同事合作过程中遇到严重冲突,第一反应:做不成朋友也绝不要做敌人
日常工作接触和合作中,同事之间难免会因为个性、习惯、经验、利益等各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分歧或矛盾。如何看待这些分歧或矛盾,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和解决,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能以成熟的心态和方式,来面对和解决同事之间的矛盾。但不可否认的是,或是由于年轻气盛,或是由于自尊心受挫等原因,在问题或矛盾出现的时候,却经常会发生下列情况:
在日常争论中,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使用激烈的词语,以伤害、打击对方为快感;
由于某件存在歧义的事,双方便争得面红耳赤,甚至相互攻击;
某部门的两个人由于摩擦,而造成彼此疏远,形同陌路;
由于矛盾累积,双方成为敌人,不再有合作;
……
这些演化为冲突的矛盾,经常会不期而遇地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也总是能听说某某跟某某关系很差,矛盾很深。
职场是合作的舞台,而不是角斗场。职场是同仁之间彼此合作的工作舞台,请求同事提供协助,或者应同事的需求提供帮助,是职场中最经常的工作方法。提供自己的资源,与同事进行资源互补,使得双方都能够在合作中受益。
但是,凡合作就难免会有矛盾发生。应当如何面对这些矛盾呢?工作中发生的矛盾,应当仅限于工作层面,采用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态度予以解决;也就是说,要用职业化的方式解决。而绝对不能动辄上升到人身攻击,把原本限于工作层面的矛盾升格为私人斗争。
因职场而形成的工作关系,原本就比较脆弱;这就要求我们在彼此的合作过程中,更要高度注意这种易破碎的关系架构。稍不加注意就容易造成摩擦和裂痕,而通常,这些摩擦或裂痕,由于缺乏必要的感情基础,很难弥合和原谅。而无法弥合的矛盾,对我们的工作和进步都将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不要把职场当作角斗场,即便是有矛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