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长征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春长征路-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青青回复:“虽然从爸爸那里学习长征的知识是一条捷径,但是爸爸和我都希望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到更多的东西,这个努力的过程,也很重要,而且可以学习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你说得很有道理。我这学期也和你一样,被长征深深地吸引,长征都成为我的必修课了。”     
  “呵呵,而且是不用考试的必修课哦!”     
  我回答:“其实要考试的必修课也很有趣,不过我们为了要对付它们,这段时间就要更加用功了。”     
  “^_^对了,昨天,我查到很多红军翻越雪山的资料,很感人。”     
  “是吗?都是在哪里找到的呢?”     
  “基本上都是从网上当下来的,你要分享一下吗?”     
  “好啊,你一个一个传给我,我们一起讨论吧!”     
  “嗯!”     
  青青第一个传过来的资料是: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在成功地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之后,为了早日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尽快北上和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只好选择一条人烟稀少、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路线:爬雪山。     
  据统计,红军长征一共翻越了九座雪山,其中有五座终年积雪。这九座分别是四川境内的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和打鼓山,云南西北部的玉龙雪山,川北青藏高原上的打古冰川和甘肃境内的大刺山。其中,夹金山是中央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     
  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四处都是白雪和缭绕的云雾,积雪终年不化,很少有人经过。这一次,这么大一支队伍通过还是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为了做好翻越雪山的准备,红军一边在雪山附近的村落里做短暂的休整,一边向当地的居民调查。当地的老百姓听说红军要翻越夹金山,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他们连忙阻止:“雪山是过不得的,大雪山,大雪山,只见有人上山去,不见有人下山来。”还有老百姓告诉红军:“山上到处都是冰雪,而且天气变化不定。如果有人在山上讲话、说笑,那是会触怒山神的,不是会被冰雪埋掉,就是会被风暴卷走。”     
  毛泽东风趣地对战士们说:“老百姓们把夹金山称为是神山,但是神山不可怕。红军应该有志气,和神山比一比,一定要翻过山去。”     
  翻越雪山之前,宣传员积极地向战士们介绍过雪山的基本知识,宣讲高山、冰雪以及严寒可能会对人造成的危害,要求他们准备好遮眼睛的布条,防止雪盲。还有必须要稳步地前进,不能在高的地方停留。宣传员把爬雪山的注意事项编成了顺口溜,在战士之间互相传唱:     
  夹金山,高又高,     
  注意事项要记牢:     
  裹脚要用布和棕,         
虹桥门户网。  
第43节:第十三章:翻越大雪山(2)       
  不紧不松好好包。     
  到了山顶莫停留,     
  坚持一下就胜利了。     
  病人走不起,     
  帮他背东西,     
  大家互助想办法,     
  一定要帮他过山去。     
  看了青青发过来的材料,我告诉他:“红军的队伍中彷佛蕴藏了无穷的力量,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挑战似乎都不能挡住他们的步伐。”      
  青青说:“是啊,哪像现在的人这么脆弱,本来都没什么事情却要搞得天都要塌下来一样。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9494。对了,我电脑里也有一些翻越夹金山的资料,发给你看看。”     
  青青:“嗯那,期待ING……”     
  我给青青发了以前自己整理过的一些红军翻越夹金山的资料:     
  当地居民称夹金山为仙姑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仙女才能从山上飞过去。     
  如果到了山顶把嘴巴张开,山神就会使你窒息。老百姓们还说,在山上讲话要低声,因为氧气太少了。     
  山下一间小石屋里,一位头发胡子都花白的老人,一遍遍地向战士们劝说:“那山是上不得的,上山的人没有回来的。”他举出了具体的例子,一次是一个跟他岁数差不多的老人,一次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猎人,一次是他们村里四个烧了土司房子和牲口的年轻人……老人眼睛里流露出对大雪山的惊恐,他还清楚地说出了每一个葬送在大雪山的人的名字。     
  担任先遣队的还是杨成武和王开湘领导的红四团,杨成武谢过了老人的好意:     
  “老人家,我们要活着走过去。”老人看出了他们不可改变的决心,不再说什么了,他拿出了自己仅有的几串辣椒,熬了一大锅辣椒汤,端给红军:“都喝上一碗,挡挡寒气,愿菩萨保佑你们!”     
  当时已经到了夏天,气温很高,太阳像火一样烤着大地。到了雪山脚下,南方过来的战士们喝了一碗辣椒汤后,把冬天的衣服都脱下来了,穿着单衣单褂就上了山。山脚下还是酷暑的天气,战士们爬了一会儿就大汗淋漓了。但是上了雪山以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一会儿是晴空万里,一会儿狂风呼吼,一会儿雪花飘飘,一会儿又下起了鸡蛋大的冰雹。狂风刮着冰雹,打在穿着单衣的战士们身上。     
  冰天雪地里战士们还穿着草鞋,有的人找到破布把脚包了起来,有的人连破布都找不到,手和脚都被冻伤了。还有的战士甚至是光着脚上的雪山。大家越往上面走,空气就越稀薄。战士们浑身都没有力气,但是又不敢这样停下来,因为已经有一个个停下歇一歇却再也没有爬起来的先例了。     
  看完资料,青青给我回复了消息:“当时过雪山的时候,牺牲了好多同志啊!”     
  “是啊!夹金山是红军翻越得最艰难的一座雪山了。夹金山的坡度并不大,终年积雪的山顶彷佛就在眼前,可以很容易地翻越过去。但是实际上,山脚的海拔就非常高了。现在,老红军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说:“几个月以来的行军和缺乏粮食已经使得战士们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了,刚爬山的时候很顺利,爬了一段以后进入冰雪的天地中,就发现眼睛忽然看不见了。雪山上没有路,很多战友踩在雪地中几步就滑倒,挣扎着想要起来却一点力气都没有,就永远地倒下去了。到了山顶以后,最好的下山方法变成了坐在地上向下滑,结果很多人摔断了骨头,还有的不小心滑到了悬崖里。”     
  我和青青的对话框很快又发出闪光,打开一看,青青给我发了一则报纸的副刊消息,大概是一位党史研究同志或者老红军写的回忆录:     
  生病了的聂荣臻是在担架上被人抬上雪山的,他被凛冽的寒风刺醒了,望着没有边际的白雪,让担架停了下来:“我可以拄一根拐棍慢慢走,左权参谋长还在后面,你们去抬抬他,帮一帮他吧。”他挣扎着下了担架,拄着拐棍一步步向山顶走去。     
  从来不掉队的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意外地掉队了。     
  毛泽东把马让给了患病的警卫员,自己拄着一根拐棍往前走。走过一堵岩石,他看见岩壁下面坐着一个浑身裹着雪的战士,他走过去想要拉他一把,结果战士一动不动,已经死了。         
虹桥书吧。  
第44节:第十三章:翻越大雪山(3)       
  毛泽东的夫人贺子珍拉着马尾巴,艰难地走在雪地上。四渡赤水的时候,她为了掩护一个伤员,被一枚国民党炸弹的弹片打伤了,除了伤得最重的头部,身上还有十六处受伤。她身上的伤口没有痊愈,一边吃力地走一边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博古的夫人刘群先看到她痛苦的样子,关心地说:“子珍,要不你先骑上去走一段。”     
  贺子珍摇了摇头:“不敢骑呢!路还远,累死了牲口,剩下的路可怎么办啊?”     
  刘群先也很无奈,风趣地说:“没办法,现在骡子比老公还亲!”贺子珍也笑了起来。     
  周恩来当时身体状况很不好,也没有骑马。他还走到队伍的前面,给战士们加油,用激昂的情绪鼓舞着大家:“同志们,快上啊!加油上啊,看谁先到达山顶!”     
  徐特立已经五十八岁了,头发、胡子都白了,牙齿也脱落了。他拉着马,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渴了就艰难地弯下腰,抓一把雪塞到口里。他平时也很少骑马,马背上驮着几次精简以后还是舍不得扔掉的书。     
  伍修权和一个警卫员相互搀扶着,数着步子慢慢向前走,开始是数一百步就停下来喘几口气,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改成五十步,后来又改成三十步。他们不断地互相加油和提醒,千万不能停下来,他们已经亲眼看到很多战士累得实在走不动了,想坐下来休息休息,但坐下去后就再也没有站起来。伍修权爬到山顶的时候,他发现面前是躺在雪地中的几十具姿态不同、表情各异的红军尸体。     
  终于登上了山顶,战士们站在雪山之颠,看着周围的云海。一个战士感叹地说:“这样的奇妙世界,只有经历了千辛万苦的红军才能见得到啊!”还有个战士举起手中的木棍,自豪地说:“雪山虽然高,却没有我这根木棍高!”大家都呵呵地笑了起来。“现在的武汉和南京正像火炉一样,吃西瓜都热得冒汗,我们却在这里欣赏六月雪景!”     
  今天看了这么多长征的资料,我不自觉想要点开长征论坛,以后要准备期末考试,可能来的时间就少了。进入论坛,打开最新一个帖子上面的资料正是刚才青青发给我的,真巧!     
  马上,我还看到了刚才我发给青青的资料,也贴在上面,说明是:“一个朋友发给我的‘翻越大雪山’资料,和大家共享。”签名档上显示的是:“月叶雪”。     
  我问自己:“难道青青就是经常在论坛上面遇到的那个‘月叶雪’么?”     
  连忙发给她一条消息:“青青,你上过‘我们的长征’论坛吗?”过了半天她还没回复,我抛了个地雷过去。一刻钟以后才看到她的留言:“还在吗?刚才有点事情。我经常上啊,怎么啦?”     
  “你的马甲是?”     
  “‘月叶雪’啊!”     
  我抑制不住激动的情绪了:“真的是你啊!”     
  “你是?”     
  “‘剑走偏锋’啊!怎么你在论坛上面灌水和你平时说话的风格都完全不同?”     
  “你就是‘剑走偏锋’?我狂晕啊,你在论坛上灌水和你平时讲话的风格也完全不同啊!”     
  我嘻嘻哈哈地说:“好开心啊,在论坛上交流了很久的人重逢了,而且居然在现实生活中就是很好的朋友啊!”     
  “那为了庆祝我们‘相认’,你不应该有所表示吗?”     
  我想了想,回复:“请你吃东西,很贵的东西。”     
  青青似乎很兴奋:“很贵的什么东西?”     
  “很贵的……泡面?”     
  “泡面?哈哈!”     
  “那你有什么表示?”     
  “精神食粮吧,再给你发一段资料。”     
  我欣然接受:“好。”     
  青青给我发了一段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雪山下会师的资料,这也是我们考试前最后一次交流我们都很感兴趣的长征:     
  最先翻越夹金山的是王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的先遣队红四团,他们比大部队早一天过山。红四团的战士们到达山脚下,突然听到一阵清脆的枪声,远处的树林里还有不少晃动的人影。战士们提高警惕:“会是谁呢,敌人还是自己人?”红军吹响了联络的信号,对方马上有了回应,但是距离太远了,听不清楚。红四团加快速度,走近的时候听到渐渐清晰的声音:“我们是红军!”         
虹桥书吧BOOK。  
第45节:第十三章:翻越大雪山(4)       
  这时,一个侦察员从前方飞奔回来,他边跑边喊:“是红四方面军的同志啊!”真的是红军!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们!红军们蜂拥而下,山脚下爆发了一阵热烈的欢呼声,还有军号声、爆竹声,久久不散。战士们紧紧握手,热泪满面,长时间地沉醉在欢乐中。     
  6月14日,中央主力部队陆续翻过了夹金山,到达懋功东南的达维一带。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被红四方面军二十四师簇拥着进了达维镇。在达维,为了庆祝两军胜利会师,红军举行了会师联欢晚会。会场设在镇外的山脚下的喇叭庙前面的空场上。     
  周恩来客串了联欢会的主持人,他点燃了一盏大气灯,整个会场更加明亮。他走到台前,宣布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一个联欢会,庆祝我们红军的两个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的欢呼声顿时响彻了整个会场:“中国共产党万岁!”“工农红军万岁!”“庆祝胜利翻越夹金山!”“庆祝伟大的会师!”“争取更大的胜利!”……毛泽东和朱德先后在联欢会上讲了话。毛泽东等会场安静下来,慢慢走到台前,扫视了一下会场,阐述了会师的意义和团结抗日的重要性:“我们红军的两支主力终于会师了,这是红军战斗史上的重要一页,是中华苏维埃有足够能力战胜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完成北上抗日任务的力量表现,我们红军是打不垮、拖不烂的部队,是劳动人民求解放的队伍……”     
  晚会还演出了戏剧和歌舞,举行了会餐。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在联欢会上又唱又跳,观众反复要求她再来一个,她跳的苏联水兵舞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大家不让她停下来。     
  6月16日,中央红军在党中央、毛泽东的率领下,进驻到懋功地区。小董过雪山     
  小董是个红军女战士, 参加长征的时候才十三 岁。在金沙江边小董就远远地看到一座很白很白的山。有人说这是棉花山,还有人说是白糖山。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座很高很高的大雪山!小兵们非常兴奋:“到了山上刚好凉快一下,多好!”     
  登山前宣传队员给每个人都发了几个小辣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