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长征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青春长征路-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您不要这么说好不好,版主也不是什么高级的事情,尤其是我们这个论坛的版主,都是没能力的人干的,就是规范一下论坛的运转,负责删删垃圾帖,号召大家发帖,我一般一个星期工作两次就可以啦。真的是没什么啦,不会影响学习的,您就放心吧!”身为一个乖乖女,我还是懂得让老爸放心的,只有一边自嘲,一边撒撒娇了。     
  老爸看起来还是比较相信我:“那你自己好好把握,爸爸相信你可以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你现在是学生,什么事情都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对长征感兴趣老爸也很支持,不管有什么难题都要积极地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     
  “知道啦知道啦,您放一百二十个心吧,亲爱的老爸!”我搂住老爸的脖子呵呵地傻笑,他就拿我没办法啦, “这后面还有一个帖子,您再看看。”     
  回复:长征中的老外     
  参加长征的还有一个英国传教士阿·勃沙特,他在贵州光荣地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后来跟随红二、六军团行动,还在长征路上为红军翻译了一张法文版的贵州省地图。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了一部传奇的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     
  作者:边走边侃      
  2005年10月10日     
  爸爸仔细地盯着这个帖子看了看,转过头来问我:“版主同志,版主的老爸可以在你们的论坛上发帖子吗?爸爸和这个‘边走边侃’有些不同的意见,也想加入你们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想了想:“作为版主的老爸也没什么特权呀,不过如果您给我们论坛当顾问的话……”     
  听到我说要让老爸当顾问,他固执地摇摇头:“你有什么不了解的,问爸爸就可以了,咱们不搞形式主义那一套。”     
  “那就当个名誉顾问吧,哈哈。您要发帖子呀,我们欢迎新人呢。打开主页直接发就行了,游客可以发帖,写完了输入验证码就OK了。”说完我起身给爸爸让坐。     
  “调皮鬼!”爸爸在我的电脑前面,敲起了键盘。这样,他第一次在“我们的长征”论坛上面发了帖子。     
  爸爸是这样说的:     
  回复:长征中的老外     
  前面的朋友提到英国传教士阿·勃沙特和长征的关系。我也想根据我了解的情况说几句。阿·勃沙特的确在长征过程中跟随红二、六军团行动,而且在离开红军后确实写了一本《红军长征秘闻录》,也为红军翻译了一张法文版地图。不过,他是不是“光荣地加入了红军的队伍”这一说话还值得商榷。     
  我们说一个人参加了长征,首先要看这个人是不是红军队伍的一名成员,是怎样到长征队伍中去的。据有关资料介绍:“1934年10月,身为贵州镇远教堂的英籍牧师鲍斯哈特(即勃沙特)及贵州旧教堂的加拿大籍牧师A·海曼,因‘间谍’嫌疑被西征入黔的红六军团扣留,事后并随红二、六军团行动,直到1936年4月12日在云南境内将其释放。”          
※虹※桥※书※吧※BOOK。  
第27节:第八章:长征中的外国人(3)       
  据我所知,勃沙特1897年生于瑞士,后来随父母移居英国。1922年英国内地会派他前往中国。1934年,当时担任贵州镇远教堂牧师的勃沙特从安顺返回镇远,经过城外一个山坡时正好与从江西西征到贵州的红六军团相遇,无意间闯入了红军的队伍。     
  当时红六军团正面临着重重包围,国民党军企图将红军一网打尽。在这生死关头,红军又迷了路,刚好红军在这偏远的山坡抓到了勃沙特。勃沙特帮助红军找到了出路,还为红军翻译了一张法文版贵州省地图。勃沙特在肖克的指点下,先把地图上重要的山脉、村镇、河流等中文名称说出来,然后一一将其标记在地图上。     
  肖克对勃沙特的合作十分满意。肖克将军还回忆说,这张地图在红军转战贵州东部和转战湘西的时候,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从1934年到1936年,勃沙特随红军行动的行程几乎达到了10000千米,转战贵州、四川、湖南、云南等五个省,时间长达五百六十天。     
  1936年红二、六军团要从云南北上时释放了勃沙特。军团长肖克亲自向他宣布了释放令。他对勃沙特说:“你是一个瑞士公民,瑞士不是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也没有在中国设租界地,我们决定放你走。”勃沙特离开的时候,肖克还亲手为他做了一道菜——粉蒸肉。勃沙特离开红军后,1936年出版了回忆录《红军长征秘闻录》,这本书是西方最早介绍中国红军的专著。     
  我认为,勃沙特在红军队伍里是“被一根绳子拴在一起”,并不是出于自愿的。     
  因此不能牵强地把他列为与敌浴血奋战的红军队伍中的一员,美国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把勃沙特称为“长征队伍里的局外人”是比较恰当的。     
  作者:忆苦思甜     
  2005年10月10日      
  在爸爸考虑用什么署名的时候,我抢过去写成了“忆苦思甜”,这“符合您的一贯作风嘛”,老爸没有反对。     
  “老爸,为什么外国人也愿意为中国的长征抛头颅、洒热血呢?”     
  老爸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不仅有愿意和中国人一起为长征贡献自己的力量的外国人,而且很多没有参加过长征的外国人也对长征充满了神往,他们和我们一样珍视长征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很多外国的作家和记者被红军长征的故事所感召,来到参加过长征的英雄们中间,走在勇士们穿越过的道路上。六十多年前,美国记者斯诺通过他的《西行漫记》,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红军的长征。二十年前,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和夫人夏洛特不顾年老体迈沿着长征路进行采访,索尔兹伯里称长征为‘二十世纪人类坚定无畏、自强不息的丰碑’。几年前,英国青年学者李爱德和马普安重走长征路,他们诙谐地把自己和随行的助手称为‘新长征’三人团。”     
  名人语录     
  斯诺: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     
  索尔兹伯里:任何比拟都是不恰当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个有十一亿人口的民族,使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预言的未来前进。     
  李爱德:长征是一首壮丽的史诗,英勇、牺牲和忍耐是贯穿它的主旋律。       
※虹※桥※书※吧※BOOK。  
第28节:第九章:四渡赤水(1)       
  第九章     
  四渡赤水     
  “春春,和爸爸一起出去锻炼身体吧!”     
  “您自己去吧,我还有几何题没做完。”我一边说一边用尺子比着画起了辅助线。     
  “呆会再做嘛,生命在于运动,磨刀不误砍柴功。”     
  “我呆会还想去踢球呢!都好久没踢过瘾了。”     
  “儿子,走吧!光踢球不锻炼搞不好变成了‘肥罗’哦!”     
  “好吧好吧,I服了YOU!”我只有换上运动服和球鞋陪老爸出去慢跑。     
  “儿子,听说你们小组的黑板报反映还不错,是以长征为主题的吧,老爸恭喜你!”跑了一段,我们坐下来开始聊天。     
  “是啊,能够通过黑板报的形式,让同学们对长征有多一些的了解,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老爸,有个问题一直想问您。”       
  “什么问题?”     
  “红军将士们历经千辛万苦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他们的信仰是共产主义。还有很多人信仰基督、佛主或者真主。您是共产党员,您信仰共产主义吗?是不是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信仰?”     
  爸爸低下头想了想,回答我:“其实爸爸倒不认为,每个人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信仰。有信仰也不一定是好事,信仰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比如二战期间的纳粹分子的法西斯信仰只会将他们引入歧途。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你们青少年从小开始,必须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就是这个意思。在遇到一些难题和十字路口的时候,你们可能会迷茫,不知道该怎么样做出决定,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即使是生活阅历非常丰富的成年人,也会遇到这种情况。不过慢慢地,儿子,你会了解,自己可能不清楚该干什么,但一定要确定不该干什么。”     
  “现在我觉得自己没有一个信仰,所以总是疑惑是不是要寻找一个信仰。那么,按照您的说法,就算没有自己的信仰也是可以的,我也会慢慢地了解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呀?”     
  爸爸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我们春春就快要成长为一个男子汉了。你要相信自己,一个有理想的年轻人,自信是很重要的。你要相信未来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的。就像共产党人在恶劣的军事环境和自然环境下通过艰苦的奋斗、和敌人斗智斗勇,终于取得了胜利的果实。信仰的确定和在你心中生根发芽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你的成长才会慢慢地浮现出来。时间不早了,咱们回去吃饭吧。”     
  沿路跑回来的时候,看到一家新开的音像店:“爸爸,我想去这家店里看看,昨天上历史课,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部叫《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纪录片,可能会有。”     
  “好的,我也很久没有逛音像店了。”在这家店里,我找到了想要的纪录片,而老爸选了一套张以庆的纪录片合辑。     
  回到家里,我就忍不住马上把纪录片放到DVD机中开始播放了:     
  长征路上大仗小仗不计其数,但是最有戏剧性的就要数‘四渡赤水’了,诗人毛泽东在这次战役中,将军事指挥也完美地艺术化了,他不但指挥红军的部队南征北战,而且也指挥着蒋介石的国民党部队东奔西走。四渡赤水是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的时候在贵州、四川、云南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运动战战役……     
  看完了整部纪录片,真是让人振奋。在妈妈的催促下写完了作业,我又上网在QQ上和青青聊起了四渡赤水。     
  “青青,今天我买了一部纪录片,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推荐的《四渡赤水出奇兵》,可好看了。四渡赤水真是太有意思了,我还收集了不少相关的资料呢!”     
  “^_^是吗?我也了解一些四渡赤水的故事,不过不是非常清楚,你看过了就给我讲一讲吧,我们也可以一起讨论讨论。”     
  “行啊,不过挺长的,你要有耐心。先说一渡赤水吧。遵义会议以后,蒋介石为了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入湖南同红二、六军团会合,调集薛岳兵团和黔军全部、滇军主力和四川、湖南、广西的军队各一部,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在乌江西北、四川贵州两省的边境地区‘围剿’中央红军。     
  党中央经过仔细分析当前的形势,认为红军现在处在贵州北部地区,在长江和乌江中间横过一条赤水,回旋的余地很有限,不利于红军的作战和继续发展,因此必须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党中央决定,中央红军经过四川渡过长江,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部会合,建立革命根据地,打破敌人的围攻。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毛泽东在向土城进军的过程中,和朱德、周恩来一起查看地形,建议在土城东面的青杠坡山谷地带,围歼郭勋祺的川军。战斗在28日打响后,川军遭受了重创,慢慢退却了,但是敌人的反扑却越来越凶猛,而且后续的四个旅迅速赶来增援。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29节:第九章:四渡赤水(2)       
  原来红军事先对敌情没有摸准,以为敌人是三个团,经过战斗才弄清楚,敌人的兵力比原先估计的要超过了一倍。在危急关头,毛泽东下令已经到达赤水的红一军团急速返回增援,又命令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赴前线杀敌,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毛泽东等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在四川和云南边界的扎西地区集中,以后再寻找机会北渡长江。”     
  青青回复说道:“呵呵,敌人不是还叫着什么‘合围之势已成,必可一网打尽’吗?我觉得毛泽东的决定是很正确的,当时各方面的敌人都向土城方面集中了,想将红军一网打尽。这个时候红军腹背受敌,如果继续和敌人决一死战的话可能会全军覆没。就应该保存自己的实力,避开敌人的锋芒,主动地退出战斗,寻找机会再消灭敌人,这是军事上的果断作风。”     
  “是啊,由于形势急转直下,而且渡江计划又不太可能实现了,继续北上硬拼那不是刚好中了敌人的计吗?咱们红军才没那么笨呢。红军一渡赤水以后,仿佛一下子消失得没有了踪影,蒋介石正在发愁找不到红军,四川的军阀又发现了红军的踪影,这个时候,他们又整合军队,从南北两个方向逼近了扎西地区。然而红军还是从蒋介石部署的防守缝隙中消失了,这一次红军出其不意地掉头东进,准备再渡赤水,重新回到贵州去。”     
  “这是因为敌人的主力大部分都被红军吸引到了四川和贵州的边境,而贵州北部的兵力虚弱,于是红军就避实就虚,寻找有利的时机和地区消灭敌人,同时也把敌人远远地抛到了身后,让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的希望变成了泡影。”     
  “其实,当时有很多战士都很不理解,为什么又要走回头路?红军经过的地方到处都是森林,道路也是坑坑洼洼的很难走,而且沿途地区不怎么产粮食,连吃饭都成问题。沿途的气候也很恶劣,整天下雨,红军行军非常不方便。党中央就在途中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战士书》,趁休息的时候让大家学习学习。《告全体红色战士书》指出了红军挥师东进的目的和意义,号召全体将士发挥红军打运动战的特长,机动灵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