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败分水岭:神奇的情智管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成败分水岭:神奇的情智管理-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启示】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开始的过程很相似,但是结局却天差地别,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情绪或者心态。从小,有人教我们写字,有人教我们算术……却很少有人教我们管理情绪!
  养身之前先学会养“心”。
  冷静不会说错话,心静不会做错事。
   。。

第三章 情智管理实验室(1)
为了有效控制和改变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我曾经自主研发过一套针对现代人的心理自助训练课程,并将其命名为“情智管理实验室”,主要的训练方法是通过对自己和他人内心的认知观念、情绪能力以及行为、态度等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训练。
  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能够帮助人们确立健康、积极的心态,在整个社会倡导一种自律、进取的社会心理和文化氛围,为21世纪的中国造就千千万万的健康、幸福的成功者和家庭。
  一、心灵的四大功能
  情绪由潜意识支配,也就是情由心生、境由心造,心为万事之源,万念从心起。
  (1) 忍不忍源于心。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能忍则不至发怒,不能忍则怒气从心而生,影响事态。
  (2) 幸福与忧愁源于心。有的人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活得很开心,整天歌舞作乐,是积极乐观的人;有的人多愁善感、患得患失,是愁苦悲观的人。两者的差别源自其内心观念。
  (3) 成败与否源于心。孙中山先生有一个著名论断说:“吾心信其可行,则排山倒海之难,亦有可行之日;吾心信其不行,虽如反掌折枝之易,亦无可行之期。”这说明我们内心的人生观念对人生追求所产生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由此可见,情绪是从内心的想法所产生出来的一种生活现象,因此,我们养身之前最好先学会“养心”。养心之前,先了解我们自己的内心,了解心识作用的运作道理。根据长期的研究、分析和总结,我将心灵运作过程分为下列4个功能。
  (1) 感受功能。即内心感受外界刺激产生神经信息的功能,简称为感识。
  (2) 储藏功能。即储存记忆、想法、观念、认知的功能,简称为藏识。
  (3) 觉知功能。即神经信息产生感觉、知觉和情绪觉知的功能,简称为觉识。
  (4) 思想功能。即思和想、思考、思索、衡量、考虑、想象的功能,简称为想识。
  本文心灵哲学的“感识”“觉识”“藏识”“想识”与佛法唯识论(法相宗)中的八识论名词非常相似,但其意完全不同。
  八识论指:第一识(眼识),第二识(耳识),第三识(鼻识),第四识(舌识),第五识(身识),第六识(意识),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阿拉耶识)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六境(色身香味触法)产生前六识,前六识进入第七识,产生第八识。佛法法门太多,又太深奥,各有心得,各有定义,暂不作探讨。
  心灵哲学指心灵(MIND)有:①感受;②知觉、感觉、情绪觉知;③储藏记忆、认知、内心储存想法;④思考的四种功能,称为感识、藏识、觉识、想识。
  当然这四种功能的名词,也可以称为感受、储藏(或潜意识)觉知、思考等,或称之为第一心(感受的心)、第二心(储藏的心或内心)、第三心(觉知的心)、第四心(思考的心)。需要说明的是,此处“识”“藏识”以及下文的“种子”等,只是对佛教语汇的借用,而无佛教概念的意义。
  (一) 感识
  感识是心的感受功能,它是身体器官受外在环境刺激产生神经信息的功能系统。人们的身体能够感受信息的器官主要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体肌肤、意识,简称眼、耳、鼻、舌、身、意,即六官。眼、耳、鼻、舌、身、意是身体的六种器官,简称六官(或六根);物体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触感和意念是刺激六根的六种外界情境,简称六境,用图表示大致如下。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情智管理实验室(2)
(二) 藏识
  藏识是我心有储藏记忆功能,即内心储藏记忆、认知、观念、想法的功能。
  (1) 记忆。存留在脑子里的事物印象,记录在内心和脑子里的过往事迹,储存的记忆数据,往往又分为经验、技能等。
  ① 经验。看过、听过、做过的事情等以往的经验。
  ② 技能。学习学会的技术、技艺或技能。
  (2) 认知。对事情事物诠释、解读和定义。
  (3) 心态。心里的主张、想法、看法、观念和观点。
  (三) 觉识
  觉识是心的觉知功能,即心里的感觉、知觉、觉知或情绪的觉知。
  (四) 想识
  想识是心识作用中的思和想的功能,是对事情、事物之思考、考虑,衡量,思和想,综合研究、判断、思索、索寻、检索记忆数据的功能。
  (1) 思索。检索索取藏识记忆数据。
  (2) 思考。检索出来的数据加以考虑、过滤。
  (3) 思量。检索出来的数据加以衡量、判断。
  (4) 想要。采取行动,欲要或打算去做。
  二、心识作用
  心识过程是从第一心感识感受信息,进入第二心藏识;经过第二心藏识记忆的过滤综合处理显现出来;第三心觉识产生觉知;第三觉识觉知后,第四心想识,产生思考、思量、判断……从而改变第四心心藏识记忆、认知、想法或抑制感识感受,改变记忆认知,就能改变觉知,远离感受就不再觉知。
  心识的作用过程是从感识感受信息,进入藏识,经过藏识记忆的过滤显现出来,然后觉识产生觉知,觉识觉知后,进一步想识,产生思考、思量、想象、判断、辨识……从而改变藏识记忆、认知、想法或抑制感识感受。
  这样心识运作过程相互动作、相互关系的循环作用,就叫做心识作用。
  心识作用有如电脑的运作过程;感识感受有如电脑的感应信息,藏识储藏记忆有如电脑所储存的资料库、记忆体,它不但储存记忆资料,还能综合处理资料;觉识有如电脑的屏幕显示资料;想识有如电脑检索的功能,人脑(心)比电脑厉害的是,人脑除了想识检索资料之外,藏识记忆资料还能主动不停地活动,而且资料还会主动浮现出来,产生觉知。
  如上图所示,在心识作用运作过程中,各识之间息息相关。藏识储存的记忆左右觉识的情绪觉知,想识思考后改变藏识的认知,藏识改变认知后影响下次觉识的觉知。
  感识的感受、信息进入藏识,影响藏识,想识也能够指挥感识,避开感受,其相互之间的运作关系说明分析如下。
  1。 藏识左右情绪觉知(情绪由心生)
  内心藏识的记忆经验或对人、事、物的认知、诠释、解读、定义或既有想法、观念、观点,左右觉识的情绪觉知。
  (1) 内心藏识对同一件事物的认知诠释、定义不同,产生的情绪也不同。
  我们听话时,对方讲你是猪,如果我们内心藏识诠释猪是既脏又懒,是笨的动物,定义为侮辱的话,觉识会觉知愤怒的情绪;如果我们藏识诠释猪是乐观不计较,是吉祥的动物,定义为不是耻辱的话,那么就不会愤怒。
  (2) 藏识记忆且懂不懂、知不知,影响情绪觉知。
  用方言骂外地人,对方听不懂,就不会觉得愤怒。
  亲友变故,不知道就不会烦恼、忧伤。
  (3) 藏识记忆中有与没有,影响情绪觉知的有与无。
  街边的广告招牌,常常因为我们的内心不注意,所以就常常感觉不到某些招牌的存在。
  周边各种车声、机器声,不注意就不觉得有声音。
  烦恼的事情,不放在心上,就不会有烦恼的觉知。
  (4) 藏识内心执著与不执著影响情绪。
  对人有成见,或认为某个人是坏人,看到他就气,想到他就恨。
  想要的东西老是得不到,感觉就会很痛苦。如果不执著,得不到就算了,就不会感觉难过。
  (5) 心态、想法、观念、主张等会左右情绪。同一件事情消极去想,就会忧愁;反之,想法乐观,则不会烦恼。
  藏识左右情绪觉知分析比较简表
  感 识 感 受 内 心 藏 识 觉 识 情 绪
  听到猪 诠释为笨的动物,定义为嘲笑侮辱之话 愤怒
  诠释为吉祥动物,定义为祝贺之话 不会生气
  听到狗屎 不懂或不知 不会生气
  街边招牌、周遭噪音 内心没有、或不注意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烦恼的事 执著想不开 觉知忧愁
  怨恨的事 执著想不开 觉知愤怒怨恨
  同一件事情 心态、主张、想法消极 忧愁烦恼
  2。 想识改变藏识、认知
  (1) 思考重新诠释改变定义。想识根据觉识的情绪觉知,进一步思考、考虑、衡量,作出判断,改变藏识原有的认知诠释。例如,对于被骂猪而感觉愤怒,但经过思考后改变诠释:“猪很乐观”,或思量对方没有修养。对于被骂之事通过全新定义又改变认知,存入藏识储藏记忆。
  (2) 思索、检索。想识检索、思索藏识的记忆,加以思考衡量,作出判断并重新定义,重新诠释。例如,思考一件事情,再三从记忆中检索、考虑,再三思考衡量。
  3。 感识感受信息影响藏识
  感识感受到的信息进入藏识,形成藏识储存的记忆认知。例如:眼睛看到的事物,耳朵听到的声音,进入藏识形成藏识的记忆。
  4。 想识指挥感识
  想识思考判断后,指挥感识是继续或停止感受。例如:被对方责骂,想识判断应逃离现场,避免继续刺激。
  

第四章 不易觉察的知觉扭曲(1)
心识作用有许多的觉知扭曲现象,比如我们的眼睛大部分时间往往是“视而不见”的,我们的耳朵大部分时间也常常是“听而不闻”的,从而导致我们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只听到我们想听的声音。同理,我们的情绪觉知也是这样,我们的情绪受个人主观意念所控制,常常存在种种“情绪觉知的扭曲”,因为情绪觉知往往会随着内心的想法而变动,所以常常是变化无常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的情绪表象往往是不真实的,也是不实际和不理智的。本书借助心灵哲学的规律探讨人类情绪的心识作用,分析情绪觉知现象、情绪的来源及原因、情绪的扭曲,读明白了情绪觉知扭曲的自然现象之后,就可以清楚为什么沟通那么困难,为什么别人会有那么大的情绪动作,进而知道应用智慧避免自己产生知觉扭曲,也勿制造别人的情绪扭曲。
  一、情绪觉知扭曲的心识原因
  心识在工作的过程中,觉识的觉知作用常常产生很多扭曲现象。首先感识感受的信息,觉识通常不会百分之百地照单全收,而是要经过藏识找回有记忆的认知、观点、想法来过滤判断,最后做出扭曲性的觉识(产生觉知),所以我们眼睛所看到的景物,绝对不会像照相机一样全部照进来,而是经过藏识综合判断,产生不完全相同的觉知,就导致对有些东西是视而不见的。
  同样,我们的耳朵所感受的声音,也不会像录音机一样全部录进来,而是有扭曲性的觉知,导致我们对很多声音听而不闻。
  其实,很多心理学家早就发现了人类的知觉有扭曲的特性。著名的心理学家采用过许多图形来证明人类知觉的扭曲性,但略有遗憾的是,他们只是证明了视觉的扭曲现象,而实际上其他感官的知觉也同样存在许许多多的扭曲现象。比如人类的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也同样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觉知,而且情绪觉知更有严重的扭曲现象。
  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心理学扭曲现象的图形和事例供大家参考、分析,以印证人类心识作用产生的其他感官扭曲现象和情绪觉知的扭曲现象。
  二、八种情绪觉知的扭曲现象
  (一) 固执性扭曲
  知觉扭曲:下图的方形门原本为梯形,但藏识内心认知门应为上下长方形,故觉识视觉解读为长方形。从而产生出视觉的固执性扭曲。
  视觉的固执性扭曲现象(来源:《现代心理学》,张春兴著)
  邻居老林对本村黄先生有成见,所以每当别人提起黄先生时,老林就马上会生气地打断对方的话,并固执地说:“老兄,你省省吧,我知道了,那个人不是好东西,他不是个好东西……”
  由此可见,在吵架时,往往很难理智地看待问题。所以,对方辩解的理由我们往往听不进去,只听到对方的嘲讽与挖苦等气话。特别是在有成见或吵架时,因为人们的内心藏识早有“定见”,所以,结果往往就会依定见来解读听到的话语,从而使自己的觉识立即产生扭曲性的情绪觉知。
  (二) 选择性扭曲
  1。 心理学视觉选择性的扭曲
  下图说明的主题叫“魔鬼与天使”,我们发现同一图形中,读者可能解读为恐怖世界的黑色魔鬼,也可能看到善良世界的白衣天使。
  是魔鬼,还是天使?(来源:蓝心网站,)
  2。 情绪的选择性扭曲
  下雨时,卖雨伞的人会觉得高兴,卖水果的人会觉得忧愁。
  公司宣布加班,不想加班的人会烦恼,想赚钱的人会高兴。

第四章 不易觉察的知觉扭曲(2)
由此可见,对同一件事情,根据各人内心藏识的认知解读,即会产生情绪觉知的选择性扭曲。
  (三) 比较性扭曲
  比较下图,我们往往很容易解释心理学相对性的视觉扭曲,各位看—— 同样尺寸的a、b两个圆形,在左图显得比较小,而在右图则显得比较大。
  是圆形a大,还是圆形b大?(来源:《现代心理学》,张春兴著)
  同样一个人,如果他站在一群肥胖者之中,我们往往会觉得他显瘦,但是,如果当他站在一群比较瘦的人之中,又立即会觉得他略显肥胖了。还是同样一个人,与高者(美者)相比觉得矮(丑),与矮者(丑者)相比觉得高(美)。
  有个人领了3个月的年终奖金,比去年多领了一个月奖金,感到很高兴。而听到同事领了4个月奖金,就会很失落,影响第二年工作态度。
  如果一个人常常被责备,或者认为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