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女性典范:精彩杨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职业女性典范:精彩杨澜-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杨澜开始重新审视阳光卫视,在这样的审视里,杨澜渐渐地就开始有这样的一种清醒的认识,觉得长此以往这是不得了的一件事情。因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论是杨澜还是任何一个人,除非你有无穷尽的,可以随便造的银子,也就是说除非你有很深的口袋,有根本不用考虑和永远用不完的资金,你才能坚持下来。
  即便是这样,也不可能解决最根本性的问题。
  杨澜说:“最根本性的问题,我觉得还是一种行业性的问题。这也是那时候,有一些世界数一数二的大的传媒集团所支持的###的频道,甚至落地的范围比阳光卫视还要广,也选择了退出。我觉得这不是说亏不起这点儿钱,而是说对于这个行业的一种理性的判断。”
  因为杨澜觉得,那时候,不是一个最好用来单纯的经营卫星频道的最佳时机。其实,那时候可能根本不适合经营单独的卫星频道,因为阳光卫视频道赖以生存的市场还没有形成。杨澜的抽身而退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
  

思维需要开阔的空间

  经营一个公司需要的是商业头脑,但经营一种文化,需要的却是艺术的思维和跟别人不同的角度定位。阳光卫视最早的构思就是一种非娱乐节目的频道。
  杨澜当初有这样的构思是来自于这样一种预测。
  如果开始,把频道的定位放在历史和文化上,把历史和文化定为阳光卫视的一个节目的宗旨,那么哪怕这个需求只是人口的5%~10%,也仍然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这个数字将决定阳光卫视的收视率,这个收视率将会成为阳光运营下去的资源。
  但是杨澜当时忽略了一个事情,她忽略了阳光卫星频道的落地情况。或者说,杨澜过高地估计了阳光卫视最后可以落地的情况,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导致了阳光###频道的生存状态,让当初阳光###频道的上马显得过于草率。
  因为过高地估计了这个有关生存状态的落地情况,所以,杨澜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一种被动状态,这就好比一个行走于沙漠上的旅客,因为过高估计了水源,陷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幸好,杨澜有吴征,杨澜还有阳光文化。
  杨澜说:“在你的电视频道不能够全面落地的情况下,你很可能要取这个10%当中的10%。也就是说,你当初的估计由10%变成了1%,而你的投入并没有因为这个数字缩水10倍。这样一来,你原来估计的人数与现在相比,那就少到了一种让你觉得很可怜的程度。”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最主要的就是广告收入的锐减,而广告收入恰恰就是电视再次投入资金的主要来源。另一个反应就是,因为不能全面落地,宽频与收费少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几乎等于没有。所以广告基本上是以形象的广告为主,而不是以消费品的广告为主,这就大大局限了阳光卫视能够取得收入来源的一个规模,也就是说在这样一种模式下,收入不会因为你投入的增加而同比例地增加。这样从开始就意味着你有了包袱。
  而这个包袱并不会因为你的努力而减小到慢慢地消失,正相反,你背负的时间越长,这个包袱就越大,直到把你压垮为止。
  没有多长时间,杨澜就明白过来,不能这样进行下去了,杨澜必须要有所选择。但对电视的喜爱让杨澜不忍心放弃,于是,杨澜希望通过一些比较软性的节目能使阳光的节奏有所变化。也许这样可能会有所转机。
  但杨澜对电视文化的定位过于完美,这样一来,阳光卫星频道的电视节目就不被很多人看好,同时也因为不能全面落地的原因,很多人都只是在耳朵里听到过阳光###频道,眼睛却一直没有这个福气。
  后来杨澜离开阳光卫视后,有人指出,阳光卫视面临的问题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阳光节目的定位太过于狭窄。而这种狭窄,正是杨澜所追求的,把阳光卫视做成一个与众不同的频道,一个阳春白雪的频道。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阳光卫视的收视份额一直都不是那么的理想。
  2003年的4月份,杨澜忍痛做了一个选择,把阳光卫视改成一个也会播出娱乐节目的综合频道。这种思维的转换再次让大家疑惑不解了。
  对于这次整改,杨澜在公开场所多次说过相类似的话:“阳光卫视正在考虑增加一些音乐类和娱乐类的节目,但阳光卫视里的文化特色我相信还是会很鲜明的。”
  
  

阳光的与众不同

  阳光卫视从开始出现的时候就是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身份定位的,因为环境的影响,市场的原因而必须要改变风格的时候,阳光卫视还是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定位。阳光卫视之所以能这样,就是因为阳光卫视的当家人那时候还是杨澜。
  虽然电视世界里有很多想象的节目,但每个节目与每个节目之间还是有所区别的。比如,《欢乐总动员》和《快乐大本营》,相似的地方很多,连名字都很像,但每个节目都有自己固定的观众。这些类似的节目以细微的差别存在着,也许这就是电视文化的魅力。
  保证精品的电视节目数量和质量。杨澜的心里有自己的观众定位,杨澜就是为这些人在制作电视节目。
  杨澜对于当时的频道状态也很不满意,不满意的地方在于缺乏一支成熟的制作队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杨澜觉得自己的很多想法不能在制作团队里得到良好的体现,这是杨澜苦恼的地方。
  杨澜说:“要把一个有意义的事做成功,就需要一支成熟的制作队伍。有的时候你会找到一两个悟性很好的导演,但是一个导演一年能做多少片子?不是说有一百个导演可以供你来选,就这个圈子里,就是这几个人做得好,他们一年的生产量也就是这些。所以我现在和我的同事们提出的一个理念,就是说电视也不需要每一部片子都是精品。”
  既然不可能每一部片子都成为精品,那杨澜怎么可能会满意? 这样杨澜就处于一种矛盾之中,在这样的矛盾里,在市场的选择里,杨澜只能容忍在自己的阳光卫视的频道上面,播出很多不是精品的电视节目。
  杨澜说:“你必须容忍,因为电视是一个快速消费的文化,就像麦当劳里面,不可能要你天天都上一份精致的牛排什么的。”
  虽然是这样的一种痛苦的抉择,但杨澜还是用一种尽可能的心态来保持阳光的特色,不会在自己无法阻止的时候过多地破坏阳光频道的纯净。
  人有时候会发现,最开始的想法与现实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当走到一半或者是不能停下来的时候,才会发现很可能正处于一种骑虎难下的关口。
  杨澜说:“开始的时候,就觉得,马上就可以进入一种收费模式,当时宣布的数字都是几家主要的宽频运营商宣布的数字,都是到年底几千万户什么的,那样的一个数字你一算,这个百分比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但是后来没有这样快速的发展。”
  在痛定思痛后,杨澜实事求是地说:“我觉得比较公平地说,当时对自己的准备程度和能力都有所高估,对市场的现状也比较乐观。”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澜开始反思自己。
  杨澜觉得,开始的时候,对于阳光卫视的预测还是有失误的,自己能力的那种不充分和不足够,包括自己的见识,都让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在离开阳光卫视前的那些日子里,杨澜有时候就觉得周围怎么那么乱,各种各样的信息,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让杨澜觉得不能静下心来,理顺一下关于阳光这几年的过程。杨澜渴望着一种超能力,一种穿透这些烦琐的事情,能够看到一个更远的将来的一种视野、魄力或者是处理人跟人之间关系的能力,如果真的这样,再加上市场的成熟,杨澜觉得阳光应该可以更好。
  

第三节 承认失败,学会坚强
从杨澜的所作所为里,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一个答案,杨澜没有清醒,因为杨澜还在继续做着自己的梦,一个关于电视文化定位的梦。杨澜以一种肯定的语气说:“阳光卫视是我一生遇到的最大挫折。”虽然杨澜这样说了,但心里关于用电视反映历史文化的梦还是在阳光卫视之后左右着杨澜的视线。
  
   。。

“退出阳光,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挫折”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都会回过头去看看以前走过的路。这是一种潜意识的习惯吧,正是这样的一种习惯,才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地成熟起来。
  离开阳光卫视以后,杨澜开始坦然面对自己的一切。人生如同战场,胜利和失败都只是人生的一种色彩,何况杨澜本来就是一个不轻易言输的女人。但杨澜还是坦然地在谈起阳光卫视的时候,说:“退出阳光,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挫折。”
  长期的大负荷工作让杨澜也感觉到有点力不从心。杨澜说:“除了环境因素之外,身体上的不适也是退出阳光的一个原因。”
  快节奏的时代,每个人都背负着过多过重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现代女性应该怎么样来适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杨澜在现代生活和学习工作环境下,好像天生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有些人天生就是这样一种人,虽然杨澜承认自己的失败,但杨澜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挫折只会让人更加坚强,但坚强的背后也一样有疲惫和辛苦。
  杨澜说:“我觉得现代女性应该尝试转换不同的角色,不必拘泥于环境的压力而压制自己的愿望。”当初,杨澜辞去阳光文化的日常管理职务就是想专心地来做电视,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长年这样紧张的工作,让杨澜最近发现自己的腰部和颈部经常会出现疼痛的感觉,这让杨澜感觉到,作为一个女人更应该学会自己珍惜自己,所以杨澜选择了当前最时尚的瑜伽,来加强锻炼。
  有时候人生就是这样。你喜欢是一回事情,你去做是另一回事情,你做了能做好或者做不好又是一回事情。当然,只要你努力了,你尽力了,就够了。
  杨澜对纪录片的喜爱可以说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这也是阳光卫视能够产生的原因。电视在现在的节奏下,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快餐文化,杨澜固执地认为,快餐一样可以做出大菜来,就看你怎么用料、怎么用心。杨澜觉得在纪录人类文化和人类心灵的历程方面,纪录片应该有它的功用,也能产生出震撼人心的经典作品出来。
  虽然杨澜承认了自己在阳光卫视上的失败,但阳光卫视还是开创了一个华语历史人文纪录片主题频道的第一,是整个大中华区的第一家。
  但是市场远没有达到可以成熟运作的时机,因为这个商业模型的很难成立使杨澜在坚持了3年以后,不得不放弃,尽管这种放弃是一种痛苦。
  吴征直言不讳地说:“杨澜是一个很富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对电视富有理想主义情怀的人,在商业的经营上一定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让杨澜来经营一个电视台,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个文化和商业上的错位。
  当年,杨澜辞去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满怀希望地成立了阳光卫视,就是一心希望自己的文化理想能在这个平台上顺利实现。因为她要实现自己的文化理想就必须依靠一个良好的商业操作,阳光卫视的连连受挫是超出杨澜的心理预期的。但杨澜就是杨澜,在承认自己失败的同时,杨澜其实已经走出了心理的阴影。
  从杨澜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文化和商业之间好像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正是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错位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杨澜的商旅冲动充满荆棘。再加上环境的制约,落地的影响等等一系列问题,使杨澜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毕竟,相对于她作为主持人的才华,她的商业感觉和管理才能几乎都是空白。
  杨澜自己也说:“我的激情在于文化而不是商业”。
  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美丽的结局

  当阳光文化的定位在社会大气候这个硬件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陷入一种临近停滞的状态时,吴征感觉到不能再这样了,因为这样只会让阳光更危险,商业上的经验和敏感让吴征不得不做出抉择。
  有一天,吴征很平和的跟杨澜说:“亲爱的,这事不能做了。”
  杨澜有点迷惑地问吴征:“什么不能做了?”
  吴征迟疑了一下,做了最后的决定说:“是阳光,不能做了。”
  杨澜吃惊地问吴征:“不能做了?为什么不能做了?我们才做了一年啊!”
  吴征看着杨澜的眼睛对杨澜说:“因为这就是市场。就是因为这是市场,所以,该做的时候我们做,不该做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再做了。再做就害了我们创建的阳光文化了。你明白吗?”
  杨澜沉默了。
  但吴征不能沉默,因为吴征知道,这件事情对杨澜必须解释清楚,因为市场的运作,商业的决策杨澜还不是十分的了解,这些东西才是阳光的本质问题。
  吴征说:“这个是投资,投资需要的是资金的投入换回资金的循环,而现在我们没有一个真的现金流的回报,我们就无法继续做节目了。”
  杨澜不乐意这样做,因为杨澜刚刚开始觉得做到顺手了,所有的节目制作得相当顺利,各部门之间配合得相当默契。所以杨澜说:“能不能让我再做一段时间?”
  “你确定要再做一段时间吗?”吴征看着杨澜问。“我确定!”
  “好吧!”吴征只说了这两个字。
  杨澜是愉快的,吴征也是愉快的,杨澜的愉快是因为自己还可以继续做阳光的节目,吴征的愉快是因为杨澜愉快。
  要运转就必须有资金。杨澜知道阳光需要面对市场的压力,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杨澜将所有的制作成本削减到原来的一半,同时杨澜把自己的薪水从原来的100%降低到40%。为了减负,杨澜轻装上阵,不但减轻了自己的收入,还减轻了阳光负担的其他公司开支。虽然是这样,但还是不能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