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对方默然无语,似乎已被我的道理折服了,于是打蛇随棍上:“你看看这份不动产鉴定公司的报告,上面写得很清楚,装潢加房地现值至少1250万,我想你是内行人,东西到底好不好,不必我再做广告了!而且屋主事先表明过,不是很急着出售,所以,委托期长达半年,这么长的期限内,想找一个客户总是有机会吧!”
看看对方,还是没反应,啬了不少信心,于是再乘胜追击,逼他摊牌:
“不扯这些了!我们谈正事吧!这房子你适不适合?如果不合适,议价就没意思了!”
对方沉吟了一下,然后用一种稍低的音量说:
“还好啦!不过太贵了,如果含家具、装潢,总值1000万,我可以考虑考虑。”
读者们,请注意,这是买方的“试探价”,但从表达方式来看,显然是属于弱势性的,彼消则我长,这时候,最好能尽快将对手的气势压下去,以免气候一成,只有挨打的份的;所以,我立刻用一种比较严肃的表情说道:
“这促上千万的大买卖,可不是在一般地区买公寓哪!请先评估、考虑清楚后再出价,出价后,请再付5%斡旋金。”
顿了一下,看对方并没什么特别所应时,我又接着说:
“我刚刚已经先说过,报价不含家具、水晶灯以及所有活动物品。如果你喜欢这些东西,我们可以另外议价。整体而言,以这栋别墅的条件来说,别说是含家具1000万,就算不含家具都不见得买得到,光会出价而没买到,实在不算会出价。”
“那么!请说说看,什么价可以买?我参考看看。”
这种回应方式显示,买方的“试探价策略”已被我瓦解了,也已被迫同意就另外的基础重新议价了,机不可失,我随即接口:
“如果你能现在谈并且现在决定,而且决定后立刻付总价5%的斡旋金时,我们再继续议价!”
“可以!我决定算数。”
“好!既然这样,我少算25万,不含家具,总价1100万。”
“房子1000万,家具算25万,总共1025万。”
“25万,25万怎么可能买到这些家具呢?别的不说,光这盏水晶灯就要万了!这样啦!家具50万,连房子总共1075万,我帮你和屋主谈谈看。”
??
由于房价总金额太高,而且至少1000万已是双方的共识,所以我有意避开房价,转而谈家具费,试图在这些小项目上拉价,也许较有胜算。尤其为了希望速战速决,这是个最好的机会,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时机的掌握是很重要的,否则,一旦纵虎归山,再“擒虎”就难矣!
买方无法反驳我的理论,只好面带无奈地说:
“旧东西到底还是旧东西,折旧后就不值钱了嘛!”
“那么,我们不谈家具,只谈房价就好,反正屋主也没说要卖家具。”
我才一转口,买方又把我拉回来:
“好吧!这此家具我再加25万,连房子总价1050万。”
现在距离我的最低开价只差50万了,整体而言,这场商战已近尾声矣!
最后成交价是1060万元,在低迷的景气下,以一栋高总价的别墅而言,我方大获全胜。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料敌篇(六)
6??????? 别让买方开盘价变成交价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高总价商品买卖过程中,一般买方的心理转折,大概不出下面范围:
①??? 卖方的成本价是多少?
②??? 卖方的底价(愿成交的最低价)是多少?
③??? 知道赔钱买卖没人干,但又怕被赚太多。
④??? 探成本价很难,但可从开价探底价。最好能在成本价之上,底价之下成交,愈接近成本价愈佳。
⑤??? 心理基础转化成行动——出低价(最好在成本价之下)。一番“多空厮杀”后,希望在成本价附近成交。
当然,整体买卖选种不可能让买方这么随心所欲,而且卖方并非木头,完全只守不攻,但我们可从其中观察出一个重点:
“买方对底价的重视远大于未来的成交价。”
何以见得?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买主对于商品本身都不会很熟悉,也许大概知道一点行情,但并不清楚商品的成本结构,也没办法从商品品质去判断合理价位。所以,他会试图探索对手的最低防线(底价),可以“输人”,但不可以“输阵” ——物符不符值不重要,但绝不能当冤大头——比别人多掏腰包!
就这个观点来看,就是基于对底价的好奇好,促使买方出价以探底。对卖方而言,这才是行销的立足点,没有出价,就没有机会商量商量,还谈啥买卖?
谈到这里,读者们也许会问:那不二价商品怎么办?难道就别玩了吗?
不可否认的,市场上不二价商品多的是,而且有的生意还不差。但绝大多数都是低总价商品,就算杀价高手,砍了半天,就省那么点钱,实在没成就感,自然没人“玩”。
但对高总价商品而言,则全然不同。卖方一旦把价钱“咬死”,让买方无法满足“底价好奇心”,没机会表现杀价功夫,没机会表现“一分钱买两分货”的成就感,而又想吸引名路英雄好汉上门,难矣!
笔者粗略统计,5年房地产大战下来,买方最常问的一句话就是:
“底价多少?”
高明的行销一听到这句话,就知道:“机会来了”。
但菜鸟行销呢,就因为不知道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商机,往往在无意中赶跑了财神爷而不自知呢!
例:笔者初进行销业时,就曾接过这样的案子 :
一户房子委托价132万;经过广告促销,来了一组客人。一天之内看了3次,最后一次是请地理师来看风水。菜鸟如我,光看样子,也知道是准买主,于是约好隔天晚上去他家拜访。由于这是第一次接近成熟的案子,内心充满紧张与喜悦:
紧张:客人出价,要如何应付?
喜悦:入行以来,第一次机会!
如约来到客人家里,小小的客厅,黑压压地坐了十几个人,似乎所有亲朋好友都出动了,看样子,这个关卡不容易过,想着想着,不由得紧张起来!
一阵寒暄过后,结方开门见山地问:
“李先生,这房子底价多少?”
当心里盘算过,这是生平第一笔买卖,钱少赚点没关系,但买卖一定要做成;至于价钱嘛!好商量,于是很诚恳地说:
“这房子已经从145万降到137万了,不过,为了表示诚意,我自动再让价2万,135万行了。”
买方一听,立刻毫不犹豫地出价:
“125万!125万还差不多。”
哇!自动让价2万,你不再吹10万,未免太狠了罢!125万!屋主答不答应都还是问题哪。越想越头大,简直不知该怎么办?好吧!豁出去干了!先收个斡旋金,把买方稳住,回头再找屋主商量。主意打定,于是用一种很豪爽的证据对买方说:
“好!125万就125万,请先付个5万斡旋金,我帮你和屋主谈谈看,如果谈不成的话,这5万无息全数退还。”
原以为这一来,钞票立等可取,没想到,我这么爽快,对方反而犹豫起来。东推西推的,就是不肯付钱,但看他的样子,我又很有把握一定会买。只是搞成这等局面,真不知该怎么收拾才是。
没办法,回到公司后,立刻向一位资深同行求援。第二天,他陪我来到买主家,双方扯了半天,买方又回到原来的问题:
“底价多少?最低多少能卖?”
就是137万,真的不能再低了。“
一听同行这么说,买方立刻叫了起来:
“什么?137万?昨天和李先生谈,也不过125万而已,现在又变成137万,不行!超过125万免谈!”
“125万能卖的话,那李先生自己就可以处理了,又何必请我来?这个价钱,就算我把所有的佣金贴上去,也还不够呢!”
不管我们怎么说,买方都坚持125万底线,纠缠老半天,我渐感觉到,双方真正的争持点已不是价钱高低的问题了;而是买方根本认定我们的底价就是125万,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差价,而且一定会进我们的荷包;因此才坚持125万,并答应以这个价格付出斡旋金。
最后是买方胜利——125万成交,而我自己忙了老半天,却白干了一场——什么也没捞着!
现在回头检讨,问题出在我答应得太爽快。没有在买方出后,做一番技术性的坚持,让对方认定“价下有价”。虽然买方不一定对商品内行,但却会在出价后面容行销人员的反庆,来判断出价的高低,因为,买方知道卖方所坚守的防线就是底价,换句话说,如果一出价,对方就答应,可能离底尚远。这时候,即使价钱真的已经很便宜了,买方还是会退缩的!
这个经验给我最大的教训就是:
绝不轻易接受买方的“开盘价”!
料敌篇(七)
7??????? 认知落差的事前行销策略
谈生意,做买卖,最麻烦的一种情况就是——双方都对;而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扯了老半天却名执一词,彼此没有交集,这戏也就唱不下去了!
例:办公室里,有个同事在气呼呼地大声抱怨:
“今天真是倒了八辈子楣,碰到个乌龙理发师,不但服务不好,技术更烂,花钱还受气,真划不来!“
原来,这位仁兄一直习惯在某家美容院找特定的美容师设计、处理发型,双方合作了许久,从来也没有为头发烦恼过。
这一天,他又来到这家美容院理发,由于客人很多,估计至少得两个小时后,设计师才会有空替他服务。因为不愿久等,只好先回家。恰好路上经过一家男士理发厅,心想:
“反正美容院 和理发厅都是弄头发的,大概没什么差别。”
于是走了进去:
“师交,帮我剪个头发。”
“要理什么发型?西装头?平头?小平头?前面要不要刘海?”
“这些发型有何差别?”
“西装头一般是年纪较长的人留的,比较传统,就楚瑜的那种发型;平头呢?就是把你现在的头发全剪短‘修齐’就是了;小平头呢?就是只比光头长一点。就像高雄市长吴敦义那样。
由于当时天气很热,于是他顺口对师父说:
“太复杂了,那就帮忙剪短,修齐吧!”
师父一听,二话不说,很快拿起道具,将我这位同事武装起来——套上围兜兜、披上毛巾,然后倒上洗发精,由于洗头时很舒服,洗完冲水后,不知不觉闭上眼假寐了一个。
这事是个大近视,拿下眼镜后,即使面对镜子也看不清禁自己。就在半睡半醒之间,不知不觉地头发也剪好了。
“先生,好了,请起来冲水吧!”
这同事下意识地顺手往头上一摸,咦!怎么颈发去掉了十分之八,赶快戴上眼镜一看,不由得叫了起来:
“师父,你拿我的头发开玩笑吗?剪得这么有条有理,教我怎么见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师父一听,很不高兴地说:
“是你自己说要剪短,修齐的,也就是要理平砂,怎么怪起我来了?”
“修齐、平头!这哪是修齐?根本就是个呆子头嘛!”
这一下,师父火大了:
“你是不是男人啊?你有没有当过兵?阿兵哥的头就是这个样子,这就叫平头,也就是你要修齐!”
两人终于吵了起来。这同事越想越气,掏出皮包,准备结账:
“懒得跟你啰嗦,我不冲水了,多少钱?”
“40元。”
价钱一开出来,同事心里暗暗叫苦:
“美容院理个头要150元,而这边只收40元,难怪会被你折腾成这副鬼样子。”
同事们听了他诉苦,大伙儿都笑翻了。当时,笔者就有种感觉:
并不是40与150之间的品质有这么大差别,而是彼此间对问题的“认知”有异。
同样是“修齐”,基本上都得剪短,但剪多短、修多齐之间,在认定标准上就会有差异,在师父的认知里,修齐、剪短就是“平头”。而平头最具体的标准,就是阿兵哥头,而这位同事却是以以往的美容院经验去认短,所谓剪短、修齐,只是稍微剪短、修饰一下、再吹干梳成型就是了,可不是除草机“漫游”记啊!
这种“认知”上的差异,自然会造成许多不圆满的交易。
以买卖说,卖方的开价枎人知和买方的杀价标准认知,以常是影响整个交易进行的最大因素。
例:一户市价250万元房屋,屋主花了62万元细心装潢,住了半年后,因为换屋而开价300万元喊出。
买主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后,发现附近一带同样规格的房子,市价不过250万元,于是出价250万元喊进。
双方对价格的认知产生严重的落差:
卖方:“我花了62万元精心装潢,只住了半年,就自动折价了万,你怎么好意思再杀掉50万呢!你这么一砍,那我不就赔惨了吗?”
买方:“委抱歉!我不能领你这份情,因为这装潢根本不适合我。我还打算买下来后,做大幅度的修改!而打掉这些装潢的工程,至少还得花掉我万元,这笔钱我还没算上去呢!我不喜欢的东西,你总不能强迫我掏腰包买吧!何况这又是上百万的东西呢!严格说来,价格应该是242万,而不是250万才对!”
听起来,双方都不无道理,现在问题来了,读者大人,如果您是中间的中介者,要怎么办呢?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
“必须先做好事前行销。”
在进入议价过程之前,尽量在双方的认知落差之间以得一个平衡点,免得到时候“鸡同鸭讲”,也可省却不少麻烦。如果双方一时无法彼此妥协办,店在行销者以买卖成交为最高指导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