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7、泰国萨新工商管理研究生院
8、香港中文大学MBA课程
9、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
10、日本国际大学管理学院
11、香港大学商学院
12、日本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学院
1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14、泰国亚洲理工学院商学院
15、澳大利亚麦克里大学管理学院
洋MBA有假
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日前指出,举办授予境外学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中方教育机构,必须已经获得相应的学位授予权;凡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如授予境外学位,必须按规定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准;未经核准的合作办学项目不得授予境外学位,已经授予的学位,国家将不予承认。
据了解,截至1999年底,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并批准授予国外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学位的合作办学在办项目已达30个。这些项目不仅成功地培养出一批社会急需的人才,而且及时地引进了国外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先进教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也受到求学者与社会的欢迎。但近一段时期,一些单位,尤其是一些不具备开展研究生教育资格的机构,未经批准与境外机构举办所谓“学位课程班”、“研究生班”等各类项目。这些项目有意模糊办学的非学位、非学历培训性质,变相授予学位,冲击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正常秩序,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
据悉,下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未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核准:
1.北京大学燕工科教服务中心与美国长春藤大学合办的“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课程班”;2.中国教育服务中心、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与美国长春藤大学联合举办的“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班”;3.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与美国长春藤大学合办的“工商管理(MBA)培训班”;4.北京连山国际工商管理培训中心与美国国际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工商管理硕士、博士研究生;5.国家科委管理学院与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合办的“高级工商管理课程进修班”;6.(广州)侨鑫集团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合办的“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
一流商学院如何培养MBA
施默伦斯教授,197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MIT)经济学博士学位,此后任教多所大学,并在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和其他决策咨询机构任职,出版发表多部专著和论文。1998年出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院长。最近,施默伦斯教授专程来华,参加斯隆学院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合作培养的首届国际工商管理研究生(IMBA)的毕业典礼。
记者:对于MIT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再加上MBA这样热门的专业,使斯隆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去选择学生。请问斯隆挑选MBA的标准是什么?
施默伦斯(以下简称施):如何选择学生是个很难的问题。斯隆的目标是培养一流的企业以及各类组织的领导人员。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聪明、有领导才能,而且有创造能力,他们能用新的办法、新的思路去经营企业。遇到问题,他们会说:“哦,我们可以用其他的办法解决它。”我们认为在各类经营活动中,机智聪明是必要的,但不是问题的全部。作为教师,我也见过一些一心埋头苦读的学生,我承认他们能成为很好的学者,但不会在企业经营上取得成功。成功的MBA不但要精通书本中的理论,而且对经营活动要有感觉。对于像GMAT这类的入学考试(美国攻读管理学位学生所必须参加的一种考试),高分是必要的,但绝不是高分就意味着一切。在挑选学生时,我们要看他们在大学时的成绩,看他们的工作经验、背景,有关人士的推荐信,学生自己撰写的短文,同时每个学生都必须经过面试。当然,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我们并不指望学生们在每一个环节上都非常符合斯隆的要求,但他们的综合素质一定要比较高。
记者:从另一方面看,斯隆是怎样选聘老师,并且如何评估他们的教学效果呢?
施: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商学院教师并不需要全职投入到商业活动中,但必须与校外的经营活动保持密切的关系。斯隆的一些好教师从未参加过经营活动,但绝大多数老师都与企业保持着固定的联系,参与一些企业研究,开展企业咨询。商学院的老师所讲授的不是一般艺术、不是精确的数学,而是非常实用的东西。因此,教师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非常重要,而对斯隆来说,我们更希望他们是了解现实世界的学者。他们能站在真实的世界后面,抽象出一般性的理论,并应用于现实世界。斯隆注重选聘在教学和学术两方面有潜力的老师。我们的老师必须先获得博士学位。我们会先研究应聘者以往发表的研究论文,并和他们面谈,还会同应聘者在大学时的老师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为考察应聘者的教学能力,我们会为他们举办一些小型的研讨会,让应聘者在会上展示自己的教学才能。对于已经被聘用的老师,斯隆也会提供各种帮助和建议,以便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斯隆从两个方面评价教师:一是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去听课,以便对上课的老师作出评价;二是让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估。
记者:MIT在世界上是以理工著称的,请问在自然科学背景比较浓厚的环境下培养MBA,同与你们一河之隔的哈佛大学培养的MBA会有什么区别?
施:实际上就我个人看,哈佛商学院与学校其他院系的联系不是很紧密。比如哈佛有非常强的自然科学和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实力,但他们与商学院的联系并不密切。而斯隆试图与MIT其他的院系联系多一些,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用培养工程师的办法来培养MBA。事实上,美国很多工程师都来斯隆申请就读,他们心里总是这样想:“我是工程师,MIT专门培养工程师,既然斯隆也有MBA项目,那申请斯隆的MBA就不会错。”我们认识到,对于这样的学生,拓展他们的知识领域非常重要,如果你再给他们教授更多的数学之类的课程,那么你就不是在培养管理人员。因此,我们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在研究方面。在英国《金融时报》的对世界商学院的排名中,斯隆的研究能力是排在全球第一位置。
记者:据我们所知,斯隆除和清华合作外,还与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开展了类似的合作。在这些合作项目中,采用了大量的美国原版教材和案例,由于中美之间存在很多制度上的不同,斯隆是否为这些项目设计了特别的课程?另外,您认为学生们所学的能在不同的环境下运用吗?
施:在这些合作项目中,我们并没有设置什么特别的课程,绝大部分教学提纲和材料都是和斯隆学院保持一致。我们同时强调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很多教学经验都是我们经过很长时间摸索出来的,我们认为清华在教学中可以加以借鉴吸收。我个人认为不同国家的MBA不会有很显著的区别。当然,尽管很多教学材料是从斯隆原版引进的,但这些教材是由清华的老师讲授的。因此,清华的老师会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加以补充。这样可以说是在MIT和清华之间取长补短,也可以达到我们所追求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目标。中国企业当然有自己的特色,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中国企业所遇到的特有问题,恐怕不仅给你们的学者提出了挑战,而且同时也给世界其他地方的学者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很快的今天,美国企业、欧洲的企业和中国企业面临的很多课题是很相似的。
记者:我曾看过一本哈佛商学院MBA毕业生写的书,其中作者谈到,哈佛MBA的第一课是伦理课,当时觉得很奇怪。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使我感到了校方这样安排的意义确实不寻常。前不久,微软公司中国分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吴士宏女士提出辞职。据说她辞职的原因是有人指责她帮助微软打击中国的软件行业,于是只好辞职。这次清华毕业的国际MBA中,很多都到了外资企业,他们也许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施:我们曾在斯隆学院讨论过类似的题目。我想随着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这将不会再成为问题。实际上斯隆学院本身就是一所非常国际化的学院。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是我们的校友。在斯隆大家都有一种共识,就是促进美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应该是MBA学员的责任。这里我们必须认识到,经济合作往往不是“零和”博弈,就是说你赢的就是我输的,而常常是“双赢”和“多赢”的结局。作为经济学家,我坚信只有竞争而不是回避问题才能带来人们福利的提高。
赵爱武
再谈哈佛商学院
说哈佛商学院是全球所有商学院之母一点也不过分,就像可口可乐是不含酒精饮料的鼻祖,麦当劳是快餐业中的老大,米老鼠是动画片中的动物代表一样名闻于世。尽管在美国《商业周刊》最近评选的1998年全美最佳商学院中,哈佛商学院仅名列第5位,次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密西根大学等大学的商学院,但实际统计结果表明,哈佛商学院仍是最好的,因为它在“那些能真正说明问题的方面”排名第一。比如它的毕业生的平均年薪是14。5万美元(包括年终分红),而排名首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BA平均年薪只有12。5万美元;收入高于10万美元的毕业生比例高达86%,远高于其他大学;平均每个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机会是4个。由于在上述指标中没有任何一间大学能超过或接近哈佛商学院,大家一致认为哈佛才是名副其实的领头羊。各大公司对哈佛MBA在分析能力、团队精神和全球观念等方面的评价都是“A”。
哈佛商学院几乎是全美商学院最难申请入学的,1998年录取人数占申请人数的比例只有13%,平均每8个申请者才录取1名学生。它的学费也差不多是最高的,每年学费高达2。6万美元,仅次于芝加哥大学。不过,相对于毕业后的10万美元以上的年薪,这笔不菲的投资也是物超所值的。哈佛的其他收费也令人咋舌,除了学费,还有诸如伙食费、住宿费、医疗保险、体育设施使用费、停车车位费(如果有汽车的话)、学生会会费等五花八门的名堂,甚至还有案例材料费,大约是每份5美元。更令人叫绝的是,你还可以交纳数十美元将自己的简介收录在哈佛商学院学生名录中,编成后学校以每册数百美元的高价将它卖给那些感兴趣的大公司。因此,有人评论说,哈佛商学院的宗旨可能是一个非盈利组织,但它绝不会是在亏损状态下运转的。
案例教学可以说是哈佛的代名词,这是它的首创。一项案例通常是对一个实际管理决策情形的真实描述,篇幅一般在10~30页左右,目的是用于阐发商业原则和总结经验教训。尽管一些有名的商学院认为,像成本会计、应用统计和基础金融这样的课程仅仅依靠研究一些案例是不够的,但是哈佛仍然坚持己见,相信这是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在哈佛,所有的课程全部都是采用案例教学法来讲授。
哈佛的全日制MBA学制为两年,其中第一学年的所有必修课全班同学都是在一起上课的,使用同一个教室。在课堂上,每个案例是通过教授和全班同学对话的讨论形式来完成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大约要用800个案例。学生们必须在课前认真阅读和分析每个案例,在课堂讨论时说出自己对案例的分析和看法。课堂讨论的进程由教授掌握,尽量使全班同学的想法达成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或者至少得出案例本身能阐明的几个结论。
大部分课程是由任课教授随便叫起一名同学作开场发言而开始的,这位同学要花5~10分钟来总结案例中的几个要点,为理解案例提供一个分析框架,还要为解决案例所描述的问题提出行动方案。接下来,他可能不得不对其他同学对他发言的指责进行反驳,他发言得分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同学的反应。不管发言内容是多么中肯贴切或者是纯粹的胡扯乱谈,只要发言就能得到课堂参与分,而课堂参与分在每门功课的最后得分中往往占多达50%的比例。因此,每个学生都竭力争取尽可能多的课堂参与机会,课堂讨论常常是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但有一条原则,就是一个观点如果别人先说了,你就不能再说同样的观点,否则等于浪费时间,不尊重别人。
学习小组在哈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传统,一个好的学习小组是整个学习生涯中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学习小组的成员通常是在深夜或者早晨上课前的时间聚在一起进行讨论。在这种讨论中大家互相启发,确保案例中的要点不被遗漏,并且可以在一个比较宽松随便的环境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很多人说学习小组是哈佛商学院学生社交过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不参加一个学习小组,那么就意味着你的“哈佛经历”会有不可弥补的遗憾。
哈佛商学院也有班主任,不过其作用仅是担任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中介。但是,哈佛对教学纪律的管理非常严格。一般来说,旷课是不允许的,能够接受的不上课理由只有3条,那就是自己患重病、家人患重病或者家人去世。学生不能随便迟到,也不能在课堂上吃东西,这一点比中国国内的大学严格多了。
哈佛商学院的课程评分制度也很令人吃惊。总共只有3个评分等级,1分最好,2分居中,3分最差——理论上讲还有一个4分,但不太常见。每班学生每门课程的总体得分有一个强制性的比例,即至少要有10%的人得3分,至多不超过20%的人得1分,其他人都得2分。这种评分制度让人充满着恐惧感,加剧了由课堂参与因素造成的原本已很激烈的学业竞争:一名同学要想不得低分,那么另一名同学就不得不得低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