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水牛城晚报》。一般来说,在一个大小适中的城市里,都有一份而且只有一份当地报纸,这就使得这家报纸的获利率很高,因为这是大小商家都要经过的唯一的一座桥。如果要再增加一座桥,两家媒体的获利收益马上就会降到一般水平。《水牛城晚报》就是这样。可是只要另一家竞争者一旦退出,形成垄断地位,剩下的这座桥收取的“过桥费”就又会滚滚而来。巴菲特当年集中投资首都/美国广播公司,也是主要考虑到这一因素的。
最后,能够提供一般消费者和企业持续需求的重复消费服务。
服务和商品一样,当然也能提供收取“过桥费”的机会。巴菲特尤其注重这样的公司,在他所投资的上市公司如信用卡服务公司、杀虫服务公司、专业清洁公司、除草服务公司等,都是如此。
这方面最典型的是美国运通卡公司。消费者在使用这种信用卡时,发卡公司会向使用信用卡的公司收取一定的刷卡费用;如果没有在规定期限内缴纳刷卡费用,还要收取一定的罚金。
容易看出,上述两者都是“过桥费”的具体形式。刷卡人数越多,“过桥费”就收得越多,信用卡公司获利水平就越高。
能够提供这种持续、重复消费服务的“桥梁”,一般都是消费者不得不“经过”的。与此同时,它们依靠提供精良的服务,根据需要配备人员,一般不会有闲置人员和闲置设备,也不需要投资太多用于研究、开发新品方面的费用,所以公司内在价值一般都很高。
【投资心法】每当从影视剧中听到“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钱”时,总会让人感觉毛骨悚然。可是当这种“强盗行径”一旦合法化,投资收益就不但有保证,而且还很丰厚了。
当你懂得什么时候见好就收时
恐惧和贪婪这两种传染性极强的流行病的突然爆发,在投资世界永远会一再出现。这些流行病的发生时间却难以预料。由它们引起的市场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偏离,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偏离程度也同样难以预测。因此,我们永远不会试图去预测恐惧和贪婪任何一种情形的降临和离去。我们的目标是相当适度的:我们只是想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当投资者懂得什么叫见好就收时,就到了卖出股票的好时机。他认为,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其内在价值。当股价远远超出内在价值时,投资者要克服贪婪情绪,懂得什么时候完美收场。
1966年对于巴菲特有限公司来说,又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无论是相对于道·琼斯工业指数还是公司本身的发展业绩,都创下了空前的业绩回报记录。当年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而该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却高达,超出市场平均业绩36个百分点。
巴菲特在1968年1月24日的一封信中又写道:按照大多数人的标准,巴菲特有限公司在1967年的经营业绩又是非常红火的一年。当年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了19%,而巴菲特有限公司的经营业绩则上升了,超出了原先他设想高于市场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的奋斗目标。
他说,当年巴菲特有限公司的总收入为1938万美元,即使发生严重通货膨胀,也有足够财力大量买入百事可乐股票。由于当年该公司卖出了一些长期持有的可流通股票,从而使得当年的税前利润达到2738万美元。
在这一年,巴菲特有限公司通过所属的2个控股公司(戴弗斯菲尔德零售公司和伯克希尔公司),又收购了另外2家公司,一家是戴弗斯菲尔德零售公司收购的联合棉花商店(后来改为联合零售商店),另一家是伯克希尔公司收购的国民保险公司及其附属国民火灾与海运保险公司。
按理说,形势已经一片大好,巴菲特高兴还来不及。可是作为一名理性投资者,他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却感到一片忧虑,非常担忧股票市场会因为投机因素过浓而崩盘。
巴菲特在1968年7月11日的一封信中指出,当时的股票市场无论是发起人,还是高级雇员、职业顾问、投资银行家、股票投机者,几乎所有人都能从中狠狠地赚到一大笔钱,可是他很担忧这些行为随时随地会引发长期后果。
从1957年到1968年,道·琼斯工业指数的综合平均年增长率为,巴菲特有限公司的年平均收益率则高达,人人都处于一种狂热的亢奋中。一位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共同基金投资经理,在1968年初开办一种新型咨询服务项目时说,“对于证券的研究必须按分钟来进行”。这让巴菲特听了特别不舒服,更让他感到股市中到处弥漫着投机气氛。对此他幽默地说:“哇!这种废话让我在外出喝百事可乐时感到内疚。”
1967年末,巴菲特估计伯克希尔公司的内在价值为每股25美元,而这时候它的股价是20美元;1968年末,巴菲特估计伯克希尔公司的价值为每股31美元,而这时它的股价是37美元。这让他感到,无论市场环境还是个人因素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已经到了修改未来经营目标的时候了。因为事实上,伯克希尔公司的经营手法还是像过去那样一直没变。
接下来的动作令人震惊:1970年,巴菲特决定解散巴菲特有限公司,因为他认为,人们对股票市场的估价已经太高,他已经不知道如何投资了。
巴菲特对巴菲特有限公司的资产进行了彻底清算,按照每位股东应该得到的收益,以及按比例规定应该得到的利息,全部分给每一个人。
每位股东可以有两种选择:既可以按照比例获取应该得到的收益,卖掉手中的股票,换取现金;也可以继续持有戴弗斯菲尔德零售公司的股票,或者持有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如果有弄不清、需要咨询的地方,巴菲特负责提供建议。
当然,巴菲特有限公司的解散还有另外一层原因,那就是:一方面,当时要求加入巴菲特有限公司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实在无法应付;另一方面,巴菲特有限公司已经不需要再用别人的钱进行投资了。
按照法律规定,巴菲特有限公司作为合伙企业,原来最多只能拥有99个合伙人,而现在解散后重新注册为一家投资公司,就可以不受这项限制了。这时候新成立的投资公司就是现在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一家纺织公司基础上改制而成的投资公司。
1973年~1974年,巴菲特有限公司刚刚解散完毕,股票市场就如他原来担心的那样崩盘了。由此可见,巴菲特对投资环境的警觉以及如何完美收场,拿捏得恰到好处。
这时候,巴菲特个人拥有的股票市值约250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被他悄悄投入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如果不是他这样完美收场,而是在接下来的股市崩盘中遭受毁灭性损失,巴菲特就不再具备今天成为世界首富的坚实基础了。
【投资心法】股市中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赚钱时,就到了要退场的时候了。巴菲特及时解散有限公司,避免了随即而来的股市崩盘可能造成的毁灭性损失,才成为今天的巴菲特。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当更好的投资机会出现时
任何时候,任何东西,有巨幅上涨的时候,人们就会被表象所迷惑,人们就会认为他们才干了两年就会赚那么多的钱,我不知道中国股市的明后年是不是还会涨,但我知道价格越高越要加倍小心,不能掉以轻心,要更谨慎。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虽然要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可是如果有更好的投资机会出现,这时候卖出股票就是必须的。说得更透彻一点,这就是中国投资者更熟悉的“换股”——卖掉一些内在价值降低的股票,买入另一些投资价值在不断升高的股票。
众所周知,巴菲特一贯主张长期投资。截止2006年末,他持有可口可乐股票已经长达20年,持有美国运通公司股票已经长达14年。他曾经说过,像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4只股票,他希望能永远持有。
所以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石油在他手里只不过4年半时间,就要被抛售一空呢?中石油为什么不能成为巴菲特永远持有的一只股票?
巴菲特解释说,像中石油这样的明星企业,他当然希望持股数量多多益善,持股时间越长越好。可是他理性地发现,石油企业的利润主要依赖于油价高低,当时国际原油价格在每桶30美元时,他对这只股票是感到很乐观的;后来原油价格涨到了每桶75美元,虽然不能说中石油股价就一定会下跌,但这时候他对公司盈利前景反而没有以前那么自信了。
这就是巴菲特,一个理性的巴菲特。了解巴菲特个性的人都知道,实际上这是他的一贯作风——在别人恐惧时买入,在别人贪婪时卖出——这才是长期投资策略的正确运用。因为在他持有中石油股票的4年内,虽然国际股市风云变幻,但他都没有减持中石油。
从市盈率看,当2007年7月巴菲特开始抛售中石油股票时,中石油的市盈率只有15倍,而可口可乐是倍、美国运通是倍。不但如此,中石油还是全球市值第二的上市公司(仅次于美孚石油公司),是亚洲最赚钱的上市公司。
巴菲特曾经宣称,对于那些伟大公司的股票,永远不应该卖出。从这一点看,巴菲特现在卖光了中石油股票,由此可以反推中石油在他眼里并不是一家“伟大的公司”。那么,什么样的公司才是“伟大的公司”呢?
巴菲特就这个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是的,有很多好企业在中国。”请注意,巴菲特在这里说的是“好企业”,以此巧妙地绕开了记者提问,而没有接口称“伟大的公司”。
巴菲特抛空中石油后,得到了大笔现金,这时候他用这些现金干什么呢?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此时此刻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泡沫正在破灭。而美国华尔街上的那些投资银行持有大量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如果这些债券在证券市场上交易,这些投资银行至少要损失30%。而这些债券的价值有多少呢?总体来看总额不会低于2000亿美元。2007年七八月间,这些投资银行股价纷纷大跌,预期市盈率只有8~9倍。
巴菲特一直看好这些投资银行,只是因为它们的市盈率偏高而一直没有动手。这次次级抵押贷款债券风波导致股价大跌,正好给巴菲特在投资银行股价处于最低位时,创造了一个成功抄底的好机会。
巴菲特非常清楚,投资银行的巨大损失并不足以产生致命威胁。一方面,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各国中央银行采取的注资、减息等一系列措施,以及美国经济指标可望走好,都预期这次危机可以慢慢解除;另一方面,由巴菲特来出面收购投资银行,更能树立一个“救市英雄”的形象。
无论怎么说,此时此刻巴菲特大举收购投资银行股票,可谓一举多得。至少,在一家股票的高点卖出,同时在另一家股票的低点买入,这绝对是一桩赚钱的买卖。
更何况,把抛空中石油所得到的资金投资在美国投资银行,将来所得到的获利回报还很可能会高于投资中石油股票呢!
【投资心法】长期投资并不等于永远持股不动。当遇到更好的投资机会时,换股就是必要的。巴菲特在中石油股票上的漂亮转身,反映了他对长期投资策略巧妙而灵活的运用。
txt小说上传分享
要尽可能减少股票交易次数
考虑到我们庞大的资金规模,我和芒格还没有聪明到通过频繁买进卖出来取得非凡投资业绩的程度。我们也并不认为其他人能够这样像蜜蜂一样从一朵小花飞到另一朵花来取得长期的投资成功。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投资策略】
巴菲特认为,虽然卖出股票是必然的,但如果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投资获利水平出发,尽可能减少股票买卖次数就是必须的。他说,这不但符合股票长期投资理念,更能避免把已经赚到的一点点蝇头小利用来支付交易佣金还不够。
他说,持有股票的稳定性,就像人们喜欢白头偕老的稳固婚姻一样。究其原因,除了感情因素,很重要的一点是离婚成本过于高昂。根据婚姻法规定,离婚时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加以分割,所以,你每经历一次离婚的成本都要至少损失一半以上财产。
虽然有人认为,股票交易佣金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并不大,在我国目前是1%多一点;可是如果频繁交易,这一笔笔不大的交易佣金累积起来就很可观。无论可观不可观,它会直接扣减你的获利收益,增加亏损。甚至,由于这种频繁交易,还会使得你本来可以盈利的现在不得不转盈为亏。
举例来说,如果你在股票投资中只想获得市场平均投资回报率(7%),在每次股票交易佣金为的背景下,如果你一年交易1次,只要股价上涨到时,就能实现目标收益率;可是如果你每个月都交易1次,全年共计12次,则需要在股价上涨到后才能实现目标收益率。
显而易见,股价上涨相对来说要容易得多,而上涨就困难得多,甚至有可能永远达不到这么高的水平。
美国分析师兼作家查尔斯·埃里斯的研究证明,股票交易频率与投资收益率的影响,两者之间有如下关系:股票投资目标收益率=(交易频率×2X)+Y+(Z×市场平均收益率)市场平均收益率其中:X为包括买卖价差在内的佣金成本平均值;Y为基金管理费与保管费;Z为基金经理人希望达到的收益率。
根据这个计算公式,当股票交易频率超过200%时,每一次交易都必须高出市场平均收益率几个百分点,才能保证达到股市平均收益率。
1998年,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两位教授的研究,同样证明了这一结论。两位教授通过对1990年至1996年末美国78000个家庭连续7年的股票交易记录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的股票投资平均收益率为,略微高出的市场平均收益率。可是在扣除股票交易佣金后,净投资收益率就只剩下了,比市场平均收益率低个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