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蔡元培显然是倾向于新派的代表,又是早年革命党人,先天的就倾向于最大限度的发挥新闻媒体的zì yóu,一开口就把立场亮了出来。但是他这一句话说出来,倒是让内阁内很多人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哦?是吗?可是前朝明末时候的旧事,鹤卿兄可不要忘了!这些媒体天生的就有一个特性,能将一切小事情千百倍的放大开来,若是zhèng 府做事,他们事事都要插手,及搅起了社会乱局,吾以为,明末党争乱国误国的教训可是殷鉴不远。”

梁启超冷冷的一句话扔了过去,对蔡元培针锋相对。对新兴的媒体行业,梁启超是抱着又爱又恨的心态来看的,一方面,很多事情,媒体的宣传天生的就比zhèng 府要快,也更容易让百姓接受,事实上任何的政治家都不会放弃这样一快阵地,他梁启超自己不也是曾经是各大报纸各大媒体上的常客?

但另一方面,这个时期的媒体们都是所谓打着所谓的民间御史的招牌来经营的,天生的对国内政治问题有插手的欲望,大部分媒体的内容都是对zhèng 府动不动横加指责,这种事又让梁启超这个治史大家不得不想起宋朝、明末时候的政治乱象。

要知道现在这些媒体的后面,每一家身后都藏着一个利益群体,在报道的时候,自然都是有自己的利益取向,带着有色眼睛来看问题,拿媒体力量和zhèng 府来形成牵制和竞争。尤其是当年同盟会的那个宋教仁,那可是真真切切的乱党头子,一手将满清搞得天翻地覆,现在也投入了进来。据说弄得那个沪上大公报,满篇的都是时政评论,很受沪上工商人士的欢迎。这等人物,像毒蛇一样在国家的背后藏着,时时刻刻准备跳出来将国家搞乱,于国于民又真的有利?梁启超不那么以为。

岂料蔡元培猛一听到梁启超的这话,原本一贯是温文尔雅的面相立时全部褪尽,努力的抑制着自己的急促的呼吸,一张眼竟然从厚厚的眼镜片后面射出两道锐气来:

“卓如公!某以为,媒体上不同政见的偶露峥嵘,总好过政坛上的万马齐喑、一潭死水!”(未完待续……)

一百一十一章 结论

嬗变的三国卷 一百一十一章 结论

一百一十一章 结论章节高速更新开始;更新字数为2799

蔡元培的一句话立时将厅中的气氛弄得紧张了起来,环绕着媒体这个政治焦点,厅中人物很快的几个不同的政治派别显『露』了出来。

梁启超对媒体不喜从他的政治态度就能看得出来,他是保皇派,虽然早年也曾经参加维新革命,但后来就逐渐的淡出,逐渐的坚定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事实上他对任何的政治『乱』局都非常的厌恶,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中国社会的情况有自己的一番见解。

这是一个必须是zhōng yāng集权的国家,其幅员辽阔,地理和社会情况复杂,民族文化虽然是一统,但地理上却是有相当强的地域dú lì的倾向,政治上方向上一旦出现『乱』象,zhōng yāng失去权威,立刻便会生出许多祸事来,以往中国的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次这种事情。

所以明主在朝,集权统治,实行有限度的宪政,这就是梁启超以为中国最适合的路子,今朝的李哲为首的这一帮子,核心英明睿智,内部统一,组织力量强大,治政和军事上都颇有一番手腕,正是梁启超心目中的完美搭档,当期帝国蒸蒸日上的前景就是证明。

所以现在,朝野间出现的这种过于zì yóu化的倾向,对当局的谴责,梁启超那是相当的看不惯,光景差了,朝廷已经是无『药』可救,自然是大家要起来革命,但是现在一切都好好的,你们不好好的为国家效力,偏生要对自己的国家挑鼻子竖眼的,这算是什么道理。恐怕只能用天生的『乱』党一词来解释。

和他看法一致的还有不少的人。张謇、章炳麟等人都是如此,这些昔日的立宪派骨干由于其思想的倾向。如今已经沦为李哲集团的最坚定的盟友。

张謇站出来对蔡元培说道:

“鹤卿!媒体是要有,陛下很支持。我们这些人自然是也没有强压的意思。但是你认为,这所谓的新闻zì yóu难道就没有一个限度了么?任意的污蔑国家政策,互相指责,干扰国家正常的行政秩序,难道这便是媒体的真谛?

我觉得,你恐怕是想歪了。

媒体这个东西,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并不只是一味的为反对而反对,尤其是现在。咱们国家的媒体很多都是私人所有,你能保证这里面背后的人都没有私心?那当然不可能!每一个人做事都是有着自己的目的的,这些媒体人也是yi艳g。

若是每一个媒体人都可以凭着自己的意志写文章,来左右广大的老百姓的政治倾向,甚至是出卖国家利益,搅动社会动『乱』,那这样的媒体也要zì yóu么?出卖国家利益的zì yóu?

国家对媒体控制,是为了国家安全,也是为了各行各业正常的社会秩序。这中间或许有地方『zhèng 府』的执行上出现了某些错误。但却绝不是新闻媒体拿来证明自己,以求挟制『zhèng 府』的理由!我看,如今的新闻业,是要出台一个政策来好好管管了。”

蔡元培听了这话。心理立时觉得不妙,忙往在座的人的脸上一一看过去,竟然大部分人都是不住的点着头。对张謇的话深以为然。在这里谈新闻zì yóu的问题,竟然在座的人没有自己的同盟军!这下子他彻底急了。在这个问题上。在座的人竟然是如此守旧。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昔日的革命党领袖啊!

蔡元培在一霎那间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孤独!

蔡元培没有想到。其实人总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昔日的革命党的领袖们,既然已经如愿以偿的登上领导地位,屁股坐的位置不同,自然看法就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了,奴隶们翻身做了主人,那看待问题的目光自然就成了主人的角度。对『zhèng 府』来说,媒体的新闻zì yóu天生的就和自己对立!这世间哪有千方百计善待自己的敌人的道理!『zhèng 府』没整天针对媒体已经是很不错了。

而蔡元培的态度之所以仍然是没有转变过来,却是他个人的『性』格品质,以及他所掌管的部门有某些凌驾于『zhèng 府』管理机构之外的意味了。教育这东西,天生便是属于全社会的,和国家『zhèng 府』的立场却有些很大的不同。若是万事从『zhèng 府』的角度看问题,那这个国家的教育却是万万办不起来的。

他和他的同僚们,不知不觉间,在政治立场上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看着会议形成了僵持的局面,蔡元培这个温文尔雅的君子,在这一刻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固执,硬是力战群舌,坚决不退缩,帝国在这一个小小的问题上,竟有些党争的趋势。

荀攸忍不住出口道:

“大家都不要再争了,我认为刚才大家的说法有些道理,媒体的新闻zì yóu自然不是无限的,无限的zì yóu在这个世界上跟本就不存在。新闻立法是必然的。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没有争议!”

内阁上大多数人听到了这句话立时便是心中一喜,心知荀攸恐怕还是和大家的立场yi艳g。而蔡元培听了此话,却是猛地一堵,几乎说不出话来,他心里却是想的更多难道每一个『zhèng 府』都是要一上台就剪除异己,隔绝上下,一步步的走进以往曾经历史证明过的治『乱』循环吗?

“但是……”荀攸说到这儿,突然来了个转折,让在场的所有人心中都是猛地一突,“媒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对沟通舆情,上情下达,社会监督有着革命『性』的意义,这是现代社会社会政治文明的一个伟大的进步!

我个人认为,其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的意义是怎么样强调都不过分的。我们绝不能为了『zhèng 府』认为媒体碍手碍脚就试图去控制他,甚至是扼杀!那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都会失去最宝贵的自我更新的能力,从此走进不断衰亡腐朽的恶『性』循环!

事物总是有着两面『性』的,做事总是要权衡利弊!

新闻zì yóu,绝对不是无限的zì yóu,但是新闻立法的管控,却是要尽量宽松,我个人认为,这其中,应该尽量的讲究社会的参与,将社会中的各位贤达都尽量的发动起来,而不是『zhèng 府』独断专裁,毕竟『zhèng 府』在这里面的立场很不合适,世上哪有自己监督自己的事儿!

至于具体如何做,还需要大家接下来细细商议……”

荀攸的发言一锤定音,为争论定下了格调,只是这其中的意味毫无疑问让众人大吃一惊,大家真的没有想到,身为执政党的复兴党竟然有如此的心胸!(未完待续……)

一百一十二章 地火

嬗变的三国卷 一百一十二章 地火

一个人从山脚登上了山巅,心胸和气魄自然是会经历一番难以想象的变化,一路上的艰辛困苦,在达到征服山顶的那一刻都变得不再重要。从山顶上俯瞰大地,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那种居高临下的境界和超越了山脚下俗尘中人士的眼光是身处山脚下的人所很难理解的。

荀攸的说话,代表了远征军团体对于媒体的政治立场,显示出来其和本土政党在考虑政治问题上的很大的不同。

正所谓站的更高,看得更远,远征军的治政看问题的角度自然是远远高于此时代的政治家们带有本时代的历史局限性的角度的,而远征军的政治利益也和本土的阶级利益集团有着根本性的差异。

大家知道,媒体政治是社会必然走向的未来,虽然后世,媒体政治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但是毫无疑问,媒体政治正是现代政治中一个旗帜鲜明的特色,不可或缺的伟大一环。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环,现代社会才完成了核心统治阶层之外的一个有效的监督和平衡机制,从而能够更好的更远的走下去。所谓堵不如疏,一个自我封闭总是试图隔绝上下的统治阶层,无论如何是走不了很远的,这实际上是在己给自己挖坑。

远征军综合了数千年历史的政治精髓,又有了对未来的清晰的洞见,自然是能够看清楚这一点,而且,以远征军本身强大到无法抗拒的实力。超越了这个时代的利益形成的立场,也对自己对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掌控充满了自信。不担心出现什么意外。

本土的政治家们基于的是本时代的统治阶层的利益,自然是有些鲜明的政治立场。他们追求的是短时间的强制性的政治稳定,而远征军要建立的却是一个超级时空帝国的统制架构,不单单是要立足于每个时空当地的现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更寄希望于长远的未来,形成一个绵延千秋万世,有足够的自我完善的力量的社会统治架构,那种掩耳盗铃。政治上目光短浅缺乏自信的做法,不是现在的远征军所考虑的。

所以,远征军绝对不担心媒体政治所带来的副作用,而是要因势利导,发挥它的长处,一步步的完善它,从而为建立远征军属于自己的特色的政治制度培养经验,在现在的远征军所拥有的三个时空里,三号时空正是一个最好的实验区。

……

在帝国内部。随着时代的进步,一些在当前社会深层次的问题,逐渐的涌现出来,让帝国统治层不得不严阵以待的时候。北疆。东北前线,一些零星不断的战火在人们的直觉之外悄悄的进行,自开春以后天气稍微有些转暖。中**队就跨出了边境,有条不紊的一一拔除着俄军在东北的一些据点城市。

自乌兰乌德战役开始以后。俄罗斯远东地区就失去了西伯利亚铁路线的补给,在这里。社会基础薄弱,粮食之类的东西,虽然不足,但还偶尔能够得到一些,但是弹药,军火,日常使用的各种物资机械,却是不可能在本地得到补充。

即使中国从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这里的俄罗斯城市也是抵不住这种持续不断的自然消耗,为了减少消耗,利于集中分配资源,俄罗斯远东区域,不得不做出决定,放弃沿线的一些小据点,将人口物资集中起来过冬。

于是,昔日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沿线的城市居民,都不得不放弃自己一手一脚建立起来的城镇,经过漫长的跋涉,渐渐的聚集到大城市里,形成了赤塔军区和远东军区两个中心的城市群。赤塔军区,即是有赤塔,喀力穆斯科雅,尼尔钦斯克等三座相邻很近的城市防御体系,而在远东,则是哈巴罗夫斯克,乌苏里斯克和海参崴。

整个俄罗斯远东的大概一百万左右的城市居民,和三十多万俄军,都集中在了这如今仅存的六座城市里,其他的都全部放弃了,即使是知道中国人对那里虎视眈眈,但是以现在俄罗斯的实力,却是没有闲暇去计较损失。即使是这样,俄罗斯远东也只能保证度过1913年这一个冬天,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俄罗斯人到时候必然是弹尽粮绝,不知道抵不抵得住中国人未来的猛攻。

所有的人,都是充满了悲观失望,长期的缺乏物资配给制的生活,让俄罗斯远东军民士气逐渐的跌倒了谷底,在听到了中国国防军终于开始进攻的消息之后,人们甚至有了一种终于解脱了的欣喜的感觉。

安德烈?尼古拉西耶维奇?伊利杨诺夫,就是其中的一员。

“终于可以结束了啊!赶紧打上一仗,让这该死的一切都结束吧!”扔下了手中的锄头,看着脚下被啃得千疮百孔面目全非的城市,他大声的说道。

旁边的人听了这个,兴奋起来,整个劳作的队伍一时便有些混乱,修工事的俄罗斯大兵们一个个的鼓噪了起来。几十米外,身高马大的连长,骂咧咧的迅步走了过来,扬起手中的鞭子,劈头盖脸的就抽了过来。

啪啦!安德烈的脸上立时便是一道血印,连长的鞭子上洒出一溜儿的血滴!

“你们这些贱民!不好好的干活,又在嚷嚷什么?”

安德烈昂着头,似乎是根本没挨过这一鞭一样,

“难道不是么?我们伟大的俄罗斯已经失败了!我们在远东的这些人已经成为了弃子!从去年到今天,每天只知道在这里干活啊干活啊!饭都吃不泡的干活,但是中国人却压根连看都没看过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