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不一样的,发展前景也不一样。表1—2对两种创业类别进行比较。
表1—2生存型和机会型创业的行为比较
创业类型 创业动机 创业准备 发展可持续性 创新能力
生存型创业 金钱、社会压力等 不充分 较弱 较弱
机会型创业 实现价值和理想 较充分 较强 较强
比较可见,机会型创业比较有利于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改变创业观念,变被动创业为主动创业,加强创业知识的学习,主动把握商业机会。
2。根据创新程度可以分为创新型创业、协作型创业和模仿型创业。
创新型创业是指创业者通过提供创造性的产品或服务或者是利用创造型的渠道,填补了市场需求的空白,也可以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熊彼特将创新界定为五个方面:采用一个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攫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对于创业者而言,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找到创业创新的的突破口。
一是细分传统市场,发现市场空白。细分市场的方法很多,可以按人口因素、地理环境因素和文化因素等,不断的细分就可能发现市场的空白。但是市场越细分市场容量十分有限,所以我们必须创造新的细分方法。我们可以用逆向思维方法,反其道而行之。例如,口香糖一向倡导时尚有趣的风格,因此儿童和年轻人是口香糖重要的目标市场,可是熬夜一族和长途司机可能是口香糖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市场。他们需要大块耐嚼薄荷味重的实用型口香糖来提神,一改时尚有趣的风格。逛街购物一向是女人的专利,诸不知,海澜之家正在挖掘男人逛街一族,那富有煽动性的广告“男人一年只逛两次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正在改变我们的传统思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创业者在细分市场下挖掘新市场创业将面临原有企业强大的竞争。残酷的现实是当你开发出了新的细分市场,原有企业巨头已经复制出了你的产品,他们凭借强大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很快侵吞你的市场。其应对策略是避其锋芒韬光养晦,避其所长攻其所短。
二是开发新渠道。严格意义上来讲,开发新渠道是另外一种细分市场的方法,同一种产品却利用新的渠道细分出了新的消费者市场群体。可口可乐在中国开发了22种渠道,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我们即使可以开发出第二十三种渠道,然后去生产可乐,也很快就会失败。可口可乐很快就会模仿渠道将我们击垮。所以新的渠道让竞争对上难以复制才是有价值的渠道。最成功的莫过于戴尔公司的网络直销渠道,这个令“蓝色巨人”IBM都无法复制,只有头疼的份的渠道,不得不说是十分成功的。给我们的启示是互联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将这个发达的渠道应用到传统行业中,将产生无穷的价值。另外网络直销渠道往往会与传统经销商代理商渠道相冲突,这另传统企业很难复制,大大降低了竞争的压力。但要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以传统行业都能利用网络直销的渠道,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慎重地选择互联网渠道。另外一方面,渠道创新也包括原材料的供应渠道的创新。新的原材料渠道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或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或接近目标市场,这样都很可能开发出新的市场,创造新的企业。
三是技术创新。依靠技术型创业的企业往往需要技术突破和创新才能立足。有些技术突破了瓶颈,开发出巨大的价值。很多产业的创造都是以技术的革新为支撑,坚持“产业先见”思想,凭借技术的革新,这样的创新型创业带来的价值往往是革命性的,如发明电,创造互联网,推出操作系统,发明MP3等。但是这种创业要求创业者必须具备技术实力,拥有核心技术,并要求技术创新符合市场需求。对于技术创新型创业要求创业者具备技术资源和一定的资金。技术创新型企业容易进入“技术陷阱”。“技术陷阱”有两种类型,一是惟技术论,认为只要开发出好的技术,消费者就一定会喜欢。就连摩托罗拉也曾经犯了这样的错误。二是技术的快速投放,认为快速创新技术,迅速投放到市场中,快速满足消费者需求。技术的创新需要快速,但技术投放到市场中必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有计划的投放,消费者的需求是无止境的,技术投放过快,虽然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企业很可能连成本都没有收回,这样企业的资金链可能出现严重的问题,从而被快速的技术投放拖垮企业。三是技术领先一时就创业,这是十分危险。技术可以作为单个专利出让,但是企业讲究的是可持续发展。没有领先一代的技术,企业很难保证有后续的发展,很难满足消费者的跟进需求。所以在创业时,技术要考虑的是领先一代而不是领先一时。
创新型创业还可以从其它地方找到突破,如商业模式的创新,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在互联网企业中,成功的互联网创业和成功的模式几乎是“鸡和蛋”的关系,互为因果,共存共荣。后面我们还会进一步介绍商业模式的创新。
3。协作型创业就是和一些企业协作出促成创业。这种创业在我国十分常见,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外贸加工类。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大量的物质由中国生产,促使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给一大批出口贸易加工型企业的创立带来机遇。很多企业依靠与国外大公司合作做贴牌生产(OEM)而创立,其中依靠OEM发家的格兰仕如今成长为微波炉行业的巨无霸。二是借助产业集群效应,与大公司合作,承担大公司的外包业务,实现产业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的价值。如今很多城市都在搞工业园,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很多企业围绕主导产业中的大企业身边,承担一个大企业中的一个外包环节,或提供运输或供应零配件或做后勤服务业,从而获得发展机会。三是加盟连锁、搞特许经营的方式。企业借助地方优势与品牌企业合作,如百度代理,国美连锁,麦当劳的特许经营等。但是这种合作创业的要求往往很高,要么拥有雄厚的资金要么具备较好的社会关系要么具备行业经验。
4。模仿型创业是指模仿或复制别人的企业,满足一部分市场需求的创业行为。创新型创业非常难,但只有一旦有创新型企业创业成功,马上就有人模仿该企业创办创业,常见的是选择另外一个地方市场模仿创业。很多人坚持标杆理论,认为模仿是创新的前提。科学的学习国外优秀企业管理和文化的精华,是我国企业发展重要的战略思维。事实证明,很多企业依靠模仿起步,后续不断跟进创新,从而成为一家优秀的企业。*快餐以麦当劳、肯德基为标杆,原料来源与麦当劳、肯德基相同,成功的做成了一家西式快餐连锁企业。百度模仿GOOGLE,腾讯QQ模仿ICQ,校内网模仿FACEBOOK,但他们都在中国本土成功了。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幅员辽阔,市场巨大,市场的差异性也非常大,很多民族特色和地方特产在当地十分有市场,但是其它市场中却没有,有些甚至还没有形成商品。因此,合理地模仿地方企业,理想地开发本地市场,对模仿型创业大有可为。广东人酷爱凉茶,当“王老吉”推出之后,福建达利园集团迅速作出反应,推出“和其正”凉茶,“和其正”迅速成为一匹“黑马”,正与“王老吉”雄霸凉茶市场且并行天下。不得不指出的是,企业可以依靠模仿起步,但模仿必须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不可以完全复制。另外企业的成长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本土化创新。
还有人根据创业的不同要素分成不同的类型,如个人创业和公司创业,传统创业和网络创业,风投创业和非风投创业等。在此就不一一介绍。 。。
1。2。2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了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给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本节专门对大学生创业做个专题分析。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大学生创业,既包括在校大学生创业又包括大学毕业生创业。通常我们提到大学生创业是指大学毕业生创业,很多人都对这个概念产生了误解。
2003年以来,每年都有近3成的大学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累计有几百万大学毕业生待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政府、社会、学校和大学毕业生都在想各种办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以创业带动就业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几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甚至有人提出只有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才能解决就业问题。很多高校也陆续地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政府也给了一定的政策支持,有些大学毕业生确实通过自主创业成功地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但是据统计,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有100万高校毕业生未就业。这个统计说明虽然近年来社会为大学生创业作了很多努力,但是大学生创业的数量或成功数量远远不足,还远远不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2007年1月3日,国家发改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说:“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我看大学生创业不足是其中的一个核心原因。以清华大学为例,它当年毕业生中创业的人数不到1%。而美国,这一比例一般占到23%—25%。”'9'
其实,在我国大学生创业不光数量比重小,创业成功率也十分低。2007年4月3日有媒体报道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很少,市场调查公司统计说成功率只有。这样的成功率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一般调查认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2%…3%。但这个成功率也远低于一般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很多人开始疑问,现在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到底是多少,造成低成功率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想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包括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理想和创业观念,以及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但是,由于中国大学之间等级差异巨大,等级不同的高校学生创业的现状是不一样的。即使在同等级的院校,师范类高校、技术职业类高校、工科类高校和管理类高校的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是一样的。另外,中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人们思想的开放程度也存在差异,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强弱有别。大城市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氛围更好,机会更多,中小城市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氛围更差,机会也更少。很多人都做过地方性的创业调查,但是出于以上种种巨大的差异,调查的结果差别很大。
为了能够相对准确的了解大学生创业的现状,编者选用了前程无忧网()在2006年开展的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网上调查报告'10'。该调查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大学生和社会对创业的理解,从该调查报告中我们得出一下结论:
1。对创业意识的认知
创业意识包括创业概念的接受程度、创业动机和对创业的理解程度。
(1)创业概念基本植根于大学生心中。该调查报告问及:“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仅有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这说明,大学生对创业的接受度比较高。
(2)创业动机符合社会现状和大学生素质。该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以财富、经验积累和自我价值实现为主。有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有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积累财富与经验。对财富的追求是现今社会巨大生存压力的结果,为实现自我价值去创业是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体现。另外,9%的学生选择创业是为了回避就业压力。
(3)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水平偏低,认识比较理想化。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创业的最大障碍是缺乏资金支持。其实不然,专家一般认为,创业的最大障碍在于创业者自身的创业素质。另外一项调查显示,的学生认为从书本上认识创业,属于纸上谈兵和理想化的创业。其实,忽视创业知识本身就是将创业推向理想化,创业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另外的学生认为创业等同于创办企业,这样的认识显然有失偏颇。创业的风险意识差,另一个调查显示,受访者在考虑创业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创意、资金和团队,但是,他们考虑到市场风险的就只有,而真正在创业的学生,他们则很看重市场风险意识,比例提高到了。
2。对创业行动的认知
对创业行动的认知,在这里是指假如创业者去创业的行为表现。
(1)大学生创业热情高,行动少。上海最新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指标为分,但创业准备分值则明显偏低,仅为分。美国创业周的主办者、考夫曼基金会对中美大学生的调查还显示,美国大学生中想创业的人数达到70%,实际创业的人数占到20%,而中国大学生中,想创业的人达到80%,但是,真正创业的只有。其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学校的创业教育机制存在很多问题,学生的创业知识和能力有限,社会和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不够,导致大学生创业承担过大的风险等。
(2)大学生创业期望和目标过高。一项调查显示,如果进行创业,有25%的人期望三年内达到年利润300万以上,有39%的人期望三年内达到年利润100万,只有5%的人期望三年内能够存活。创业需要野心,但必须理性。一般而言生存是硬道理。
(3)创业方向的选择比较理性,但方向比较模糊。另一个调查问及“根据哪个方面选择创业方向”,45%的人选择根据市场需要,32%选择某一熟悉行业创业。但是由于大学生对市场不够了解,具体的创业方向还比较模糊。
3。社会接受度
(1)社会普遍支持大学生创业,九成社会人不反对大学生创业。调查显示,社会受访者中认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