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大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英雄大爱-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不玩。他的老师也弹得挺好。后来他又喜欢打乒乓球,我打乒乓球不行,他打乒乓球很厉害。为什么他厉害?因为他是左撇子,他拿左手打乒乓球,他那么一抽对方接不着。他的性格非常开朗,是一个非常活泼的人??”
  在和许鹿希聊这一段时,天已经黑下来了,我们没有开灯,外面的灯光照进屋里,隐约地能看见对方的表情,就这样在光线昏暗的屋内继续追忆着那已经远去了的故事。虽然只是美好的回忆,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的过去已经存储在了她的记忆中,时间无法拦截那美好的记忆。回忆过去,她内心依然充满幸福。
  用三种语言唱《欢乐颂》
  似乎要探寻秘密一样,我继续问:邓稼先爱唱歌吗?
  许鹿希说:“爱唱歌,他唱得不是很好。如果说他爱唱歌的话,常常显摆的是什么?他能拿德文唱《欢乐颂》。《欢乐颂》最经典的是德文,英文是后来才翻译的。《欢乐颂》最后是合唱,他经常拿德文唱,他一边唱一边问我,你会吗?刚开始我还回答他,我不会,我不懂德文,我知道那个调。可是他每次唱得很好的时候就要问我,你会吗?后来我就不回答他了。邓稼先用德文、俄文、英文唱《欢乐颂》都很不错,三种语言都会。”
  “用三种语言唱《欢乐颂》?”
  可能是我的声音突然提高了,许鹿希停下了她的回忆,她的目光又移向了窗外,轻轻地诵着: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烦恼,在你的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欢乐颂》以其宏大、辉煌的音乐魅力,以其高尚、恢宏、具有号召力的词句在世界音乐史上独树一帜,在流传近两个世纪后的今天,仍然那样具有感染力,仍然让人在歌声中振奋。这是为什么?因为它的音乐和词句结合得几近完美,它是世界上两个相知人的心声的完美合成。
  《欢乐颂》并非单纯的歌曲,它出自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而《欢乐颂》的歌词则取自德国伟大的戏剧家、伟大的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贝多芬成长的年代正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时代,贝多芬深受“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影响,谱写了大量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革命者倡导全人类团结友爱、和平自由,席勒的《欢乐颂》正是这种思潮的典范。贝多芬在交响曲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将席勒的诗作放在自己的作品里,经过6年的艰苦创作,终于在1823年完成了他的《第九交响曲》。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观众连续5次的鼓掌(按当时的惯例皇族出场才鼓掌3次)。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我跟他可能是前世的姻缘(5)
当贝多芬看见观众为他热烈鼓掌时,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可能就在此时此刻,他意识到,他将痛苦留给自己,把欢乐留给人间的伟大使命即将完成了。
  这一切与邓稼先多么相似,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和平、欢乐留给人间。这一切与许鹿希多么相似,把痛苦留给自己,把自由、欢乐留给他人,留给爱人。
  票友邓稼先
  邓稼先是个极爱自由和空间的人,他最喜欢的还是京戏。许鹿希说:“他爱唱戏,爱听戏。我们那时候也经常去剧院看戏,他有时候学京戏,捏着细嗓子学梅兰芳唱,学得挺像,尤其是《苏三起解》唱得非常好。”
  在和许鹿希多次的交谈后,我注意到,我们的话题很容易就回到过去的岁月。
  ……“那您喜欢什么呢?”
  许鹿希说:“我开始不喜欢京戏,可是稼先对京戏的热爱,也把我带出来了。我听不懂,他就坐旁边一句一句给我说词,后来的京戏在戏园子墙上有词了,我边听,边看墙上的词,就这样,听懂了以后就觉得很有意思了。”
  许鹿希对邓稼先的信任和依赖,不时在言语中流露:“那时工作之余有好戏都去听。常常到一流的剧院去看一流的京剧、芭蕾舞。那个年月,开始票很贵的时候,看的人少,票没有问题,想看去买票就是了。后来票比较便宜了,看戏的人多了,戏票就不好买了。邓稼先就到剧场的门前去等退票。邓稼先等退票本事大极了,可有水平了。他手里拿着钱,观察着来往的行人,看过来人脸上的神色,他就知道这人退不退票。有时候他把钱就拿在手上,看着有退票的人来了,他就马上过去先把钱给人家,然后再接人家手上的票。”
  多才多艺的邓稼先经常带着许鹿希从剧院出来,在银色的月光下一边散步,一边惟妙惟肖地扮青衣唱一出《苏三起解》,一对多么浪漫的恩爱夫妻。他们的性格虽然不太一样,邓稼先喜欢动,许鹿希喜欢静,但是他们却生活得如胶似漆。
  邓稼先总能有意无意地为家人创造幸福感
  回忆起那个时候的幸福时光,许鹿希说:“邓稼先总能有意无意地为家人创造这种幸福感。”
  在《邓稼先传》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有时晚上不出去,在家里的时候也有一种很别致的生活情趣。他喜欢在妻子面前吹嘘自己的英文好,知道的词汇多。他不是在昆明时就背过牛津字典吗,何况以后又在美国学了两年。他要妻子考她,就像用铁槌敲打火石一样,想用这撞击出的火花在妻子面前过一过骄傲的瘾。许鹿希也来了精神,问他“河马”怎么说,他立刻答出来了,又问“斑马”怎么说,他又随口答出来了。妻子觉得难不住他,忽然想到了“麻醉”,真奇怪,他连这样的词都会。妻子觉得他是不简单,开始真的动起脑筋来,就像跑到深山老林里去寻找奇花异草一样,另一条思路被打开了,她要找生僻的医学名词作为奇兵。她歪着脑袋眼睛下视墙角,突然问道:“‘视网膜’怎么说?”“视网膜?”稼先一愣,随即哈哈大笑起来。他用笑声表示了自己的失败。
  许鹿希和邓稼先喜欢*,“特别是*那种自由、散淡、无拘无束又迎风傲霜的性格让人心存敬意”。
  有一次,邓稼先知道颐和园有一个*展览还可以去看,4点钟会开完了,他又赶紧叫上许鹿希直奔颐和园。那天他们俩拼命地往颐和园赶,赶到那儿,*展览室刚好要关门。对于执着的人来说,困难是一定能克服的。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就跟办展览的管理人员求情、磨蹭。什么也经不起磨呀,办展览的管理人员也只好让他们进去了。那一天,*展览破例为他们延长了一小时。有的时候,一个什么展览关门了,实在磨不进去,他们干脆就在公园里走走。特别是颐和园,是他们经常去的地方。万寿山上是他们经常眺望的好地方。站在万寿山上眺望昆明湖,让人浮想联翩。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我跟他可能是前世的姻缘(6)
结婚后,邓稼先一家人住在中关村的科学院宿舍。许鹿希每天乘坐的31路公共汽车乘客稀少,最近的车站离家也有两站路之遥。每到晚上,邓稼先总是骑着自行车到车站接她。特别是到了秋天,当她从31路公共汽车走下来时,不远处稻田里传来的青蛙欢唱声,又会让人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
  许鹿希和邓稼先都非常喜欢月亮,尤其喜欢那一弯新月,他们觉得那一弯新月简直令人如醉如痴。一个仲春的夜晚,他们从人民剧院看戏出来,拂面而来的晚风带着丁香花的味道,许鹿希知道,邓稼先最喜欢丁香花。她对邓稼先说,我们去看看,哪里的丁香花这么香。这一对年轻人就这样寻着花香在月光下相依而行。许久,邓稼先说:“我们如果永远这样多好。”听着爱人的话语,许鹿希觉得一种幸福感涌上心头。她也在想,时间的长河上是否能够永远倒映出他们快乐的身影?
  “很正直,很正派,很踏实”
  许鹿希说:“我的性格比较安静,并且我不太活泼,不太闹的,是比较内向的。邓稼先他是待不住的,一有点时间他就愿意去玩,他喜欢爬山、逛公园、听京戏。”
  我说:“那他的这种爱好您也就随着他了?”
  许鹿希说:“我当然是跟着他了,他说去爬山我也跟着去。”说话时,我看到许教授的脸上出现了只有在恋爱时才有的神情。
  我问:“生活中,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你们有什么分工吗?”
  “在家里邓稼先一般都是听我的。”
  ……“你们结婚时有没有山盟海誓?”
  许鹿希回答:“对于我们来说不需要山盟海誓,因为我们两家老人之间都是多年的好朋友,都是北大教授。所以,两家本身的背景相同,互相之间的交往又都很深,我和邓稼先互相也很欣赏对方。怎么说呢,互相就觉得彼此是可以托付一辈子的。”
  又是一个初冬的黄昏,和许鹿希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问:跟邓稼先认识到谈恋爱,他哪方面吸引了您?
  许鹿希没有犹豫地告诉我:“这个人很正直,很正派,很踏实。”许鹿希一下用了三个“很”字。我沉默了。是啊,既然看到了他身上有这些难得的品质,就是知音的征兆,聪慧的女性受到了这种征兆的感召。许鹿希说:“他教过我们课,我们很多同学都是这样认为的,他不偏爱人,有的教员对那些穿得比较阔的孩子很殷勤,对一般的就不怎么样。他不是这样,邓稼先是一视同仁,有什么问题就认真地教,他的态度让你觉得,他非常想让你懂。我们有些问题问他,他说一遍我们还不懂,他就会耐心地继续给你讲解,从另外一个角度再讲,直到你懂得透彻了为止。他这样教学生,老师、学生就知道他心地非常好,为你着想。你想想,教员这么讲课多累啊,不管什么人问,态度都这么好,让你觉得他心里是很善良而且对人很诚恳的,这一点很好。从我上大学物理实习课时,也就是1946年认识他,到1986年他去世,前后40年,这40年里他最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很纯朴,很正直,这个人心地很善良,没有什么鬼点子,所以你觉得他是一个真诚的人,他不管对人、对事业、对国家都很真诚,真诚的人你就会觉得很可爱,不是奸猾的人,这一点你可以理解吗?”
   。。

第三章 老邓一家亲
“成人没成年”……邓稼先的童趣
  孩子是生命延续的唯一证明。有了孩子,才称得上是真正地过日子,过那种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的日子。
  1954年10月,邓稼先和许鹿希有了一个女孩,1956年11月,又有了一个男孩。两个小宝宝的先后到来,给这一对搞科学的夫妇,增添了另一种欢乐,一个热闹而有趣的小家庭出现了。
  邓稼先和许鹿希的工作虽然比较忙,但是,邓稼先非常喜欢孩子,他只要有点空就把小孩弄出去玩,他骑自行车的车技非常好,他就把这两个小孩……那时候都比较小,3岁多一个,1岁多一个……都放在他自行车前面的大梁上坐着。小的坐前头,大的坐后头。他这时候就一手扶着车把,一手照顾着孩子,然后就骑着车绕圈。他可以骑得很快很快,小孩的脸被风刮得红红的,风呛得孩子直咳嗽,可是孩子们特高兴,觉得非常好玩。每当这时候许鹿希就在旁边开心地笑着,直到孩子咳嗽得厉害了才叫他们停下来。
  小孩子有时玩得忘了回家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儿子平平常在天完全黑下来时出去抓蛐蛐、逮青蛙,弄得满身泥土回来,许鹿希自然要随口说上几句。邓稼先总是说,孩子嘛,不要管得太死,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邓稼先不仅不怪罪儿子,还不断地向儿子介绍经验。
  每逢年节,父子两人还站在晒台上放二踢脚,比赛看谁甩得远、甩得高、甩得准。许鹿希说,那时候他们住在北京西郊很普通的一所楼房里,房子的周围,一片空旷,可以在四层楼上望到10公里外新街口的地方。他们爷俩儿放的鞭炮在天空中炸响,没有被高墙遮挡所产生的发闷的声音,因此清脆嘹亮,响彻云霄。这使他们心神非常畅快,往往到很晚还不肯收手。
  许鹿希说:“他就是这样,已经当了爸爸,也跟孩子一样,他永远是成人没成年。”
  和父亲对酌
  他们两人的工资收入不低,生活蛮不错,星期天就带着孩子们轮流到两家老人那里去玩。邓稼先是个孝子,工作之余,他最喜欢的就是陪父亲喝酒。那时候五粮液、竹叶青、茅台还没有那么贵,所以他都喜欢喝。许鹿希说:“那时候茅台不容易买到,要拿我父亲的酒票才可以买到茅台。买到茅台以后,他就把酒揣在兜儿里,回到北大他父亲家,他跟他父亲两个人对着喝,家里炒一点小菜。他们父子俩把酒瓶往桌子上一放,相对而坐,然后把酒倒出来你喝一杯我喝一杯,茅台是白瓷瓶子的,看不见嘛,两个人拿着摇,听里面还有多少,然后这个说还有一些,我再喝一杯,你不许喝了,那个说,那我还喝一杯,又晃,父子两个人一边聊天,一边喝。
  “每到那时候他父亲兴致就来了,就给他讲古时候的故事,因为屋里挂了一些古代的画,这个画是谁的,那个画是谁的,这个是谁写的字。老人家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邓稼先听得也来了兴致,他一边听着,一边咂摸着酒味,还不停地叫好。他父亲看他听得入迷,就乘机多喝,不过他们不会喝醉。”
  命运即将变化
  要照顾家庭,还要工作,许多夫妻间的生活跟结婚前比都会有一定的差距,也许这种差距是无意的。但是他们却认为人生短得很,能和心爱的人时刻相伴,是一种莫大的福分,应该好好珍惜。工作和生活是他们人生的两个支点。生活安排得兴趣盎然,工作也是相互促进。许鹿希在医学院的工作除了授课以外,业务研究方面也不断有新成果。
  邓稼先在大家的眼里更是出类拔萃。1956年4月,邓稼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1956年4月22日的《人民日报》第一版上,刊登着一条消息,标题是:一批科学工作者加入中国共产党。“据新华社21日讯   *中国科学院机关委员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