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必读的榜样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生必读的榜样传奇-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袁世凯(1859-1916年),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陷于崩溃的绝境。作为清末权臣,袁世凯为了*时代潮流,举着“赞成共和”的幌子,巧取了*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但是,这个专制皇权的崇拜者和觊觎者,他之所以要和以孙中山为首的*派妥协,实际上完全是为了尽快绞杀革命。因此,一上台他就不择手段地加强个*力,破坏法制,践踏*,追求专制*的统一。随后,他悍然恢复帝制,企图建立万世一系的“洪宪”王朝。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革命之路(3)
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造成了民生凋敝、民怨沸腾。短命的洪宪王朝在各种势力的打击下仅仅83天就消亡了。
  与孙中山结为伴侣
  1915年10月25日,对于宋庆龄来说,“是比我的生日更为重要的日子”,因为这天,她冲破了世俗的藩篱,与终生敬仰的导师孙中山结为夫妇。结婚仪式是当天下午在日本东京一位著名律师的家中举行的。在仪式上,孙中山与宋庆龄签订了婚姻誓约书,誓约共三条:
  一、尽速办理符合中国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续;
  二、将来永远保持夫妇关系,共同努力增进相互间之幸福;
  三、万一发生违反本誓约之行为,即使受到法律上、社会上的任何制裁,亦不得有任何异议……
  婚宴很简单,只有少数友人参加。宋庆龄在致友人的信中说:“这次婚礼尽可能的简单,因为我们两个人都讨厌那些繁文缛节。”
  他们的婚姻,曾遭到宋庆龄父母激烈的反对。据宋庆龄回忆:“这时,父亲发火了,母亲流了眼泪,我自己不知怎么被人抬到楼上。”等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卧室的床上,卧室门已经被反锁上。已经决意委身革命的宋庆龄,给父母留下一张纸条,讲明孙中山已经同原来的妻子离婚,自己决心要帮助孙中三并同他结婚。在女佣的帮助下,宋庆龄从窗户爬了出去,乘船离开上海奔赴东京———孙中山在那里急切地等待着她的到来。
  婚后,宋庆龄全身心地投入了孙中山领导的捍卫共和制度的斗争。作为秘书与助手,她给孙中山多方面的帮助。尽管他们面临的环境是险恶的———孙中山和宋庆龄无时不在日本政府的密探的严密监视之下。
  然而,在国内,袁世凯复辟帝制正在加紧进行。孙中山在日本发表了第一次讨袁宣言,并分别致函各国华侨,为反袁斗争募款。当年12月25日,云南首先举义,成立护国军,武装讨袁。革命党人纷起响应,江西、安徽、上海、广东、四川等省也相继宣布独立,举起武装反袁的旗帜,“护国运动”已呈燎原之势。
  鉴于国内讨袁斗争进入高潮,孙中山决定马上回国。为了迷惑日本密探的监视,宋庆龄没有与孙中山同行。随后,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宋庆龄把孙中山的讨袁檄文翻译成英文,向各国散发,并且负责联络、筹款及函电的往来。
  随后,宋庆龄由东京秘密回到袁世凯鹰犬密布的上海,孙中山不顾危险,亲自赴码头迎接宋庆龄。但为安全起见,他们必须常常变换住地,白天不得不隐蔽起来,到晚上,宋庆龄则穿上西式服装“溜出去”办事及联络。
  1916年6月6日,阴谋复辟帝制的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忧惧而死。此时的形势复杂而混乱,各方军阀势力相继登上政治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但这些拥兵自重的军阀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为了取得列强的支持,他们承认帝国主义对华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甚至准备以武力统一南方。
  孙中山坚决举起维护共和护法义帜,得到革命党人的支持。孙中山决定南下广东建立护法基地,与北洋政府抗衡。然而,由于西南军阀、官僚、政客的排挤和对护法运动的破坏,难以有所作为的孙中山不得不于1918年5月4日辞去大元帅一职。
  知识点:军阀、北洋政府
  “军阀”是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第二章  革命之路(4)
北洋政府,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的通称。
  知识点: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大派系。
  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
  直系的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
  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都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总结革命的道路
  辞职后的孙中山回到了上海。莫利爱路29号原是一位希腊船主的产业,后来由爱国华侨集资购买,赠给多年为革命奔走居无定所的孙中山。孙中山夫妇终于有了唯一一处属于自己的住宅,他们在革命暂时的低潮中,总算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可以总结前段斗争的经验和教训,以便进行新的斗争。而宋庆龄在参加革命后的这一次重大挫折中也得到了锻炼。
  在上海安顿下来后,孙中山“从事著书,以开民智”,他总结失败的经验,探索再起的道路和方法。宋庆龄除了继续为孙中山处理各种函电外,还以巨大的热情协助孙中山著述。她大量搜集和整理孙中山需要的各种资料,翻译外国资料信息。在孙中山写作的时候,她为他打字。宋庆龄在逆境中默默地努力工作,帮助孙中山继续探寻救国的道路,使孙中山完成了《民权初步》、《孙文学说》和《实业计划》三部理论著作。这三部理论著作,不仅对孙中山过去20多年的革命生涯作出了分析和总结,并对革命成功后中国的近代化建设作出了论述和规划。
  当他们寓居在上海的时候,敏锐地感受到时代前进的脉搏。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孙中山开始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国家联系,函件主要由宋庆龄等人起草。
  在协助孙中山潜心进行总结和探索的同时,宋庆龄对孙中山的照顾体贴而周到。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没有规律的生活损害了孙中山的健康。他的肠胃不很好,宋庆龄总是为他挑选一些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食物。
  因为革命经费的紧张,他们的也生活很节俭。据说,有一天上午,一位朋友来访,畅谈甚欢。至午饭时刻,孙中山派人特意买回一只卤水鸭子招待。吃完鸭子,朋友还等着上菜,宋庆龄十分不好意思地向客人道歉解释,又让仆人取来仅有的一点咸鱼。这事让这位朋友十分感慨。他说:“我大吃大喝惯了,家里每餐至少花十来块菜钱,您们的生活真是太清苦了呵!”
  知识点: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工农兵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俄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人类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
  广州脱险
  1920年10月29日,孙中山重新组织军政府,开始了第二次“护法”运动。之后,部分国会议员在广州举行非常会议,通过《*政府组织大纲》,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孙中山着手组建民国政府。这是孙中山第二次开赴广州。
  北伐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革命军内部却出现了反叛的声音。

第二章  革命之路(5)
1922年5月上旬,在孙中山的指挥号令下,北伐军分三路进袭江西。此时,忠诚于孙中山的部队大部分已出征北伐,广州事实上已被陈炯明(*时期广东军政领袖)的粤军所控制。陈炯明决意谋反。
  16日凌晨约2时,叛军以密集火力对总统府和孙中山夫妇居住的粤秀楼发动了武装攻击。孙中山在副官、秘书卫士等人的劝说并强烈要求下,始肯撤离。他叫醒沉睡中的宋庆龄,要她一起转移。但宋庆龄认为与孙中山一起撤退,目标过大,增加危险。她十分坚定地对孙中山表示:“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
  经宋庆龄再三婉求,他(孙中山)始允先行,他命令五十名卫队全数留守府中”,并嘱咐侍卫副官好好保护夫人,然后化装成出诊医生的模样,在秘书及参军等人的护卫下撤离粤秀楼。孙中山一行几经周折,登上军舰,并发炮还击叛军。
  宋庆龄在孙中山一行离开粤秀楼后,毅然命令卫队将大楼里的电灯全部打开,造成总统仍在府内的假象,以吸引敌人火力,掩护孙中山撤退。凌晨,宋庆龄接受大家的劝告,在两位卫士和中山先生的侍卫的掩护下,从炮火连天的粤秀楼撤退至总统府。坚持了半天后,总统府被攻破。宋庆龄幸而在众人掩护下逃出。在炮火与乱兵中奔逃的宋庆龄感到体力实在不支,她甚至请求侍卫在她“熬不过”时,就“把我枪毙”,宁死也不落入叛军手中。
  几经转折,宋庆龄乘船抵达上海寓莫利爱路29号。
  孙中山冒着酷暑,在广州海面领导反叛斗争,但终因难以支持,不得不离开广州经香港,抵达上海。他在途中表示对陈炯明反叛的斗争“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在与陈炯明叛乱的斗争中,宋庆龄孕育中的她与孙中山的孩子不幸流产夭折。孙中山深感宋庆龄无论在斗争中,还是生活中,都是他无可代替的助手和伴侣,他深情地题赠妻子“精诚无间同忧乐,笃爱有缘共死生”。
  与苏联携手
  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和他的身心都受到极为沉重的打击,孙中山陷入难以言状的痛苦之中。这是因为“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暗箭来自于革命营垒。
  此时,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和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向孙中山伸出了真诚的援助之手,使孙中山感觉到革命事业又有了“大希望”。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他很快振作起来,宋庆龄的安慰、体贴、患难与共、勇于牺牲的精神鼓舞他愈挫愈奋。
  在促成孙中山作出与苏维埃国家结成联盟的决策过程中,宋庆龄无论在思想领域或者实际工作方面,都曾经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她承担了大部分致苏俄函电的起草;尽量多地搜集有关苏俄的一切资料;陪同孙中山多次会见苏俄和共产国际的代表,并且在事前为这些有重要意义的晤谈进行准备。
  通过反复的思考与讨论,孙中山坚定了与苏俄联盟的决心。在经过多次的会谈后,1923年1月,发表了共同宣言。宣言中称“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件第一次以平等互助的精神规划了中苏两国的关系,表明孙中山的“联俄”政策已经形成。
  知识点: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
  意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与成语“祸起萧墙”同意。萧墙: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摆在室内的家具——屏风。

第二章  革命之路(6)
丈夫去世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和帮助下,组建革命军队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24年6月16日,革命武装的摇篮———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在广州黄埔开学,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出席了开学典礼。不少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在军校担任政治与教育工作。在两年多时间内,军校培养了近5000名军政干部。黄埔建军,使从事革命近40年的孙中山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革命军队。
  1924年秋,南方的革命在北方引起了一次强烈的反响。被称为“基督将军”的冯玉祥控制了北京,还捎带着把已经退位的溥仪逐出了紫禁城。于是冯玉祥便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和平统一大计,孙中山欣然同意北上。不过他一到北京就病倒了,住进了医院。
  本来北上前,党内就有争议,说北洋军阀不可信,可孙中山却力排众议,称“和平统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能放弃,于是他和庆龄携手踏上了风尘仆仆的征程,受尽了颠簸劳顿之苦,同时精神上也屡受打击。他在上海稍停时,上海英文报纸宣称他是个“不受欢迎的人”;他在日本稍留时,很多人都来迎接他,但没有一个重要的政界人物,包括很多老熟人也退避三舍;到京后,当初邀请他北上的冯玉祥也迫于其他军阀势力的压迫,躲了起来……
  1925年1月,协和医院对孙中山的病情做出明确诊断:肝脓肿转为肝癌晚期。随后动了手术。
  孙中山顽强地同病魔抗争,精神尚好,各种慰问电函及来探视者络绎不绝。宋庆龄日夜守护床前,明显消瘦下来。
  2个月后,孙中山病情恶化,此时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宋庆龄。他千叮咛万嘱咐地交待:他死后要“善视孙夫人”,“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说着说着,舌头硬了,话也讲不清楚了。
  孙中山由泪流满面的宋庆龄托着手,在三个遗嘱文件上签了字——这个最后的行动是因为不愿宋庆龄过分伤心而被推迟了的。
  3月11日下午已只能听到孙中山说一些单词。4点半时,他唤“亲爱的”,是叫宋庆龄。孙中山关于国事的最后的话是:“和平……奋斗……救中国。”3月12日晨,他的心脏停止跳动,享年59岁。他没有留下万贯家产,留下的只是未竟的事业和无可估量的精神财产,使宋庆龄终身受之不尽。
  英年逝夫,当时宋庆龄还只有32岁。这对宋庆龄无疑是莫大的打击,况且宋庆龄又是一个执著、感情专一的人。悲痛延续10多周后,她决定面对现实,继承先生遗志,把自己“奉为”先生形象的化身,一言一行代表先生,重塑先生在国民中之形象。
  知识点: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年)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冯玉祥倡导“以教治军”,用基督教的教导来管理官兵,因为被称为“基督将军”。
  宋庆龄名言:
  我的丈夫在为创建中国几乎付出了他的整个青春之后,他深深地感到,有一些政府官员把金钱和地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