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俺不睡了。”孙大壮拾起踩烂的鸟笼子,摆弄着说:“大伙儿老拿俺当笑话。”

    忽然,他兴致勃勃地捅了捅陈煜说:“哎,你不是会画画吗?画个鸟给咱瞧瞧!”

    陈煜阖着眼皮没吭气。

    “俺村有个油匠,画得可棒了,橱上、柜上那花啊,鸟啊,画得可鲜亮了,人家……”

    “得了,得了,你怎么也吹起来了。”陈煜没好气地,“那是个匠!不是艺术。”

    “嚯!景德镇的尿壶——瓷(词)儿好。”王世忠最见不得陈煜那股高傲气,“张口艺术,闭口艺术,给你个葫芦,未必能画出个瓢来。”

    “不服气?”陈煜一挺身坐了起来,“今天我就照着葫芦画个瓢给你瞧瞧。”说罢掀开褥角,拽出笔盒、画册来。

    下到工地以来,他还一次没动过画笔,心里憋着一口无处发泄的窝囊气——在师电影队里画幻灯,一次,为了配台阶级教育,他画了一套《地主牟二黑子发家史》,放映时,一到“牟二黑子”出场,下面就嘻嘻哈哈地笑成一片。两场下来,便被通知停放了。他找队长问为啥,队长哭丧着脸说:“惹祸啦!咋好把‘牟二黑子’画成秦政委哪!”

    他心里一激灵。画宣传品不同于创作,有很大的随意性,画多了,也就辨不出个张、王、李、赵来了。细一想,可不是呗!虽说自己在画“牟二黑子”时对其做了极大丑化,却又总觉得有些面熟,那鹰勾鼻子、八字眉,活脱脱就是个秦浩哇……

    没出一个月,他便被放到了“锥子班”。打掉了牙往肚里咽,自认倒霉呗!

    今天王世忠出来“将军”,正好拿他出出气。

    噌噌噌,寥寥几笔,陈煜便撕下画页递给孙大壮。

    孙大壮喽了一眼,便笑了个倒仰。其他几个战士凑过来一看,也都笑得前仰后合。

    “俺瞧瞧——”王世忠耐不住了,也讪讪地凑了过来。拿起画页一看,嘴一咧,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这是一幅王世忠头部特写,画像准确地抓住了王世忠大眼珠子、大腮帮子、大嘴岔子的“三大”特点,虽夸张变形了,却越发显得逼真传神。

    王世忠指点着那被画成大喇叭头子的嘴巴说:“奶奶的,你画的这是嘴吗?”

    “艺术夸张嘛!”陈煜笑嘻嘻地点化王世忠,“这是象征着‘班政委’为咱‘锥子班’吹响革命的冲锋号。,’

    “放狗屁!”王世忠骂着,却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卸车喽!屋里有人吗?出来帮帮手。”运输连的兵油子又来抓“冤大头”了。

    孙大壮脱下军装,颠颠地出去了。

    “傻小子,又是你呀!”

    孙大壮帮工的次数多,运输连的人都跟他混熟了。

    车上装的是大理石和瓷砖。一块块大理石色彩斑斓,一筐筐瓷砖洁白如玉,耀眼生辉。不用问,这是为荣誉室备的料。孙大壮乐了。他估摸哪一块都比他家的两间房子值钱。为了这么金贵的东西出力气,对他是一种荣耀和享受。

    孙大壮扒下衬衣往车下一站,结结实实的像根大树桩子。二百斤重的一筐瓷砖放在肩上,腰一挺,“噌噌噌”脚下一阵风进了备料棚。回头又是一溜儿小跑……

    半车瓷砖转眼间卸完了,大壮竟是气色不改。

    卸大理石了,一摞足有四五十斤重。

    大壮靠近车后沿,把脊梁凑过去,车上的人把石板拥到他的背上。大壮“哎哟”了一声,石块碰疼了后背上那处贴着药布的擦伤。他索性转过身来,一个腋窝挟起一捆,顺势掂了掂,又是一溜儿碎步,轻轻巧巧的。车上两个搭帮手的战士看着直咂舌头……

    卸完车,孙大壮扯过衬衣擦了擦汗。司机连声夸赞称谢:“大壮,多谢了!五好战士标兵,过得硬,回头送表扬信!”

    两句好话,千辛万苦都得到了报偿。孙大壮满足地笑了。

    “有劲攒着也不能当钱花。”这是婶婶教给他的信条。没上过一天学的他,在全班,在全连惟一的优势就是有力气。舍一身汗能换回声“好”来,那是太值当了。入伍以来,他公差勤务抢在头里,站岗一站就是一整宿。如果不是因为他“笨”,他本来是可以大出风头的——

    那是他刚当兵不久,排里报告说:新兵孙大壮,每次轮到他的岗,他都一直站到天亮……指导员殷旭升一拍巴掌:“这是活雷锋啊!……”

    事迹上报后,师里杨干事立刻草拟了一篇《访“活雷锋”孙大壮》的专访提纲,兴致勃勃地来到工地。

    “大壮同志,听说你处处吃苦在前,经常替别人站岗,谈一谈,你这样做时是咋想的?”杨干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没咋想啊……”

    杨干事一听,立时清楚了,面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二杆子”。采访这样的对象,要善于诱导:“怎么会不想呢?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受一定的思想支配的嘛!比如说你们指导员。以前他拣西瓜皮喂猪,从小处讲,是因为他想到为连队节省饲料,养猪改善伙食;从大处说,是因为他想到多养猪可以支援世界革命……”

    孙大壮直勾勾地瞪着眼,仍是冥顽不开。

    “再比如说,当你站完自己分内的一班岗时,你不累吗?你不困吗?你不想钻回被窝美美地睡上一觉吗?那么你替别人一直坚持站到天亮,这是什么思想驱使你这样做呢?是什么力量鼓舞你这样做呢?想想看……仔细想想……”

    孙大壮被杨干事的耐心感动了,逼惨了。看来不说是藏不住了。他红着脸,吭吭哧哧地搓了半天手心,终于吐了真情:“俺……俺不认识钟点……咋好去叫人家呢……”

    罢、罢、罢!杨干事心里好不晦气。如果不是顾及自己的身份,他真想指着孙大壮的鼻子骂声“笨蛋”!

    其实,孙大壮不认识钟点不假,可他替别人站岗却是心甘情愿的。否则再笨的人也能想出法子来。

    众人的眼睛是杆秤。全连推举五好战士标兵时,一提孙大壮的名,百多只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

    星期天开两顿饭。孙大壮回到席棚,还没顾得上喝口水,晚饭号声响了。他赶紧抓起饭盆去伙房挨号打饭,回来又一勺一勺地分好。在班里,他是最忠实的公仆。

    刚刚端起饭碗,忽见龙尾村的福堂老汉跌跌撞撞地来到席棚前。一双失神的眼睛向八方求助,呼天抢地地逢人便作揖。

    “锥子班”的战士放下饭碗呼啦啦围了过去,福堂老汉一把抓住彭树奎的胳膊,口里不住地喊:“冤枉啊!郭营长冤枉啊……”

    殷旭升闻声赶过来,恼火地喝道:“福堂!你闹哄什么!”

    福堂老汉扑通一声跪到殷旭升脚下。

    “罪过呀!是俺的罪过呀!‘万岁’喊不得,俺知罪了,可不关郭营长的事啊……”

    “起来,起来!”殷旭升抓着福堂老汉的胳膊往起拽,福堂老汉磕头如捣蒜,死活不起来。

    “福堂老爹……”陈煜分开人群走到近前,“你再喊,郭营长可要罪加一等了!”

    这一招真灵,福堂老汉立时站了起来,不敢放声了。

    殷旭升趁势给孙大壮使了个眼色,孙大壮赶忙把刚咬了一口的馒头放回碗里,扶着福堂老汉下山了。

    彭树奎把自己碗里的菜拨到孙大壮的碗里,对陈煜说:“把这送到伙房去,给大壮留着……”说罢,攥着半个馒头进了席棚……
第十章
    “火红的年代”,热闹事儿就是多。尤其那些历史上有过某种荣誉的“法定”先进单位,隔三差五就得来一番“庆祝”、“欢呼”什么的,简直应接不暇。好在年轻人天性好热闹,图新鲜,因此总能乐此不疲,而且每次都能使他们的精神昂奋一阵子。

    星期一下午,“渡江第一连”连部门前的操场上,早早地就打扮起来了。“加快掘进速度,誓死拿下荣誉室会战大会”即将开始。

    师政委秦浩带着宣传队的四个队员,把“林副统帅”用过的金杯和坐过的宝椅护送到连里。誓师大会同时也是移交两件宝物的隆重仪式。这也是秦浩精心安排的。他“突出政治”总能花样翻新,其着眼点当然还是骑虎难下的工程,尤其是荣誉室。

    金杯安放在有机玻璃框里,底座是赤色大理石加工的,颇为精致。宝椅上到处系着紫绸蝴蝶结儿,乍一看有点像新娘坐的花轿。

    金杯和宝椅是溢美之词,其实都是寻常之物。金杯是博山陶瓷厂出的普通玉白色瓷杯,到处可以见到。宝椅倒是把古色古香的枣木太师椅,上面雕刻着各种花纹,虽说战士们不常见,却也说不上多么宝贵。不过,这寻常的东西因为“副统帅”用过、坐过,就变得“国粹”般不寻常了。国粹总是具有神秘感和诱惑力的。况且又是当今最神圣的“国粹”!

    “喂,你说这金杯和宝椅是哪里来的?”

    “肯定是林副统帅赠送的呗!”

    “是不是从人民大会堂运来的?”

    “说不准,反正是林副统帅坐过,用过。”

    “得了吧,人民大会堂里哪有这种椅子!”

    “可能是副统帅家中的……”

    战士们正议论着金杯和宝椅的仙乡是何处,大会鸣鞭响炮地开始了!

    四名宣传队员精精神神地站了起来。两位男宣传队员把宝椅高高抬起;一个女宣传队员用双手把金杯托在当空;另一个女宣传队员则站在台侧,举着小拳头带头高呼口号这阵势,简直像在天安门前开会一样!

    “同志们,金杯和宝椅的深远意义我就不用多说了。”秦浩用手指着金杯和宝椅,激昂地说,“今天,我只讲一句话:‘渡江第一连’的勇士们,光荣啊!……”

    全连一片欢腾。掌声过后,宣传队员把金杯和宝椅放归原处,然后像卫士一般恭立一旁。

    殷旭升代表全连表忠心。

    当他在台上慷慨陈词时,台下的目光全集中到一个人身上了——那位刚才托起金杯的女兵。

    “俺听过她唱歌,嗓儿那个甜呀……”

    “她叫刘琴琴,是宣传队的报幕员。”

    “这还用你说,全师谁不知刘琴琴!”

    “她长得有点儿像李铁梅……”

    “土老杆子,你就知道李铁梅!”

    “就是呀,李铁梅可绝比不上她!”

    几个战士小声议论着。其余的战士们一声不吭,只是目不转睛地望着刘琴琴,像是在欣赏一幅名画……战士们的注意力被引到另一世界中去了。这实在是会议主持者的一大疏忽。

    即使在专业文工团一大群漂亮的姑娘中,琴琴也是个惊叹号!她太美了,任何场合的公众集会,她的倩影一出现,都会引起周围的注目和骚动。

    如果是在舞台上,琴琴是会旁若无人的。此刻,面对一百多号男子汉火辣辣的目光,她显得有些羞涩。落霞射来几束金光,把她那姣美的脸庞,映得红彤彤格外动人。一双眼睛,黑葡萄似的清亮有神,偶一流盼,犹如荷叶露珠,滚动、闪烁。她见战士们不停地在瞧她,便微微垂下脸,有些拘谨地抿起了嘴唇。可那嘴唇的线条越发显得鲜明而柔和,更给战士们以恬静的感觉……

    她当兵是个奇迹,是美创造的奇迹。

    一九六七年夏,师宣传队的薛队长去省城招文艺兵。一天,他走在大街上,猛然见前面走着位姑娘,那婀娜苗条的背影,立时吸引了他的目光。他加快脚步越过那姑娘,回脸一瞧,眼前像倏然亮起一束礼花……

    这姑娘就是刘琴琴。

    薛队长怕琴琴生疑,忙掏出证明信递过去:“你愿意参军吗?我是来招文艺兵的!”

    高中毕业已一年多的琴琴闲居在家,妈妈正为她上山下乡的事发愁。要是能当兵,当然是再美不过的事。但她却摇了摇头:“俺不当兵,也当不成兵。”

    “咋当不成?”薛队长十分有把握地说,“只要你愿意,这就办手续!”

    是的,像琴琴这样的姑娘,不用考她会不会唱歌,不用看她能不能跳舞,单凭这身段儿和脸蛋儿,放在师宣传队就是第一号的牌子!

    “快告诉我,你爸爸在哪个单位?”

    琴琴低下了头,良久没吱声。

    薛队长悟到了什么,轻声问:“你妈妈呢?”

    “在省艺术学校美术系。”

    薛队长记下了琴琴家的住址,扭头直奔省艺校。一调查,他心凉了大半截。

    琴琴的爸爸原是某大学中文系的讲师,一九五九年被补打为右派,一九六O年冬去世。琴琴的妈妈作为省艺校美术系的老师,也因贩卖封资修的黑货正受批判。这种政治面貌,琴琴怎能参军?!

    但是薛队长不死心。为了他的宣传队一鸣惊人,他不放弃任何努力。他让琴琴到医院检查了身体,拿到体检表后又带上琴琴的半身和全身照片各一张,火速返回师里,让师党委定盘子。

    师党委成员听罢薛队长的汇报,一位大老粗副师长望着琴琴的照片,当先开了口:“我看让她来吧。这么多枪杆子,还能反了她一个说说唱唱的小丫头!”

    还是秦浩站得高些:“党的政策,重在表现嘛!”一锤子定了音儿。

    师党委全票通过,出奇地顺利!薛队长星夜返回省城向琴琴报喜。

    临行前夜,妈妈把琴琴搂在怀里,不停地擦泪。琴琴是她唯一的孩子,母女相依为命。琴琴读高中时,英语学得特好,妈妈期望女儿上大学深造,将来能成为个翻译。然而,史无前例的风暴把女儿上大学的机会葬送了。眼下,女儿就业无路;社会上又那般乱腾,闲居在家终究不是常法。左思右想,妈妈含泪对女儿说:“琴琴,去……去吧。妈妈不拦你。到了部队上,少说话,好好干。部队上的党组织还没瘫痪,会讲政策的。总不会有人骂你是‘黑五类’吧……”

    琴琴泪别了妈妈,穿上了军装。

    殷旭升代表全连表完忠心后,各排的代表相继登台宣读决心书或誓词。殷旭升略一沉静,这才发现战士们心不在焉;脸朝着发言的人,眼睛却斜着刘琴琴。他心里好不着恼。怪不得都坐得这么稳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