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一点,美国人也是认账的。
狼在什么情况下能吃老虎
老虎厉害还是狼厉害?
这还用说,当然是老虎厉害。
论格斗,老虎一张嘴就能咬死狼,而狼却不能咬死老虎。
论奔跑,老虎几下就能抓住狼,而狼却远没有老虎跑得快。
但有一种情况,狼却可以吃掉老虎。
什么情况?似乎想不出来。
其实,就是将老虎眼睛蒙上,老虎成了瞎老虎的时候。
呵呵,你可能说,蒙上老虎眼睛,让老虎变成瞎老虎?这老虎又不傻,它能干啊?除非老虎自己瞎撞撞瞎了。
不,还真能办得到。
办这件事的人,就是毛泽东。
抗美援朝时,毛泽东通过采取“潜水艇战术”,把美国军队变成了一只“瞎老虎”。然后瞧准机会,凶猛地扑上去,一口一口地将美国军队吃住了。
狼毕竟平生第一次吃老虎。对一口咬多少、咬什么地方,还没有经验,还需要在实战中总结。
入朝初期,毛泽东曾设想集中优势兵力一次全歼敌人一个师,结果根本达不到目标。
第一章 统帅大比较:毛泽东PK杜鲁门(12)
只有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第27军利用特殊气候和地形条件,一次性全歼了美国的一个加强团——北极熊团。
到现在,缴获的北极熊团团旗还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展览呢!
第五次战役,交战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100万。在战事第一阶段,志愿军曾多次在夜间包围联合国军的一个团、一个营规模的兵力,结果无一全歼,效果远远小于计划设想。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又集中精力研究这场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
怎么研究?还是惯用老办法:调查研究。
本本解决不了问题,要靠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实际。
尽管战事很紧,毛泽东还是从前线召回了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参谋长解方及四个主力军的首长,有第38军政委刘西元、第39军军长吴信泉、第40军军长温玉成、第42军军长吴瑞林。
几员虎将都回来了。
会不会影响战事?肯定会。
但毛泽东就是毛泽东,他从不求十全十美,他求的,是相对最佳选择。
战争打到第五次战役这个节骨眼上,相比于打几场小胜仗,确定新的战略战术更为重要。
毛泽东先与邓华谈了一天,又与四个军长进行了长时间面谈,详细询问战场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
其中,他特别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志愿军为什么难以一次歼灭敌人的一个团?
答案类似:当几倍于敌的志愿军对敌实行穿插包围后,敌人便萎缩成一小团,用坦克和大炮组成密集防御圈。志愿军缺乏重武器,火力太差,几个小时难以结束战斗。而一旦天亮,被包围的敌人就会在飞机、坦克的救援下逃跑,我军在白天作战非常容易吃亏。
毛泽东意识到,这并非打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军力限制问题,是客观条件问题。
于是,富于求实和探索精神的毛泽东就提出,我军一个军一次消灭不了美军一个师,就消灭他们一个团,消灭不了一个团,就消灭一个营。
几个志愿军首长的汇报印证了毛泽东的判断。如第42军军长吴瑞林汇报说:“在第四次战役35公里的正面防御中,我军不断组织小的反击,吃掉一股敌人就跑,一夜之间,就有好几股敌人遭我袭击吃掉,算下来消灭了数量可观的敌人,而我军损耗不大。”
于是,一个新战术在毛泽东心中形成了。
他给这个新战术起了一个通俗的名字:“零敲牛皮糖”。
毛泽东在电报中要求志愿军:“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
“零敲牛皮糖”是湖南人吃牛皮糖的方法,牛皮糖很硬,只好一小块一小块地敲下来吃。毛泽东用它来形象说明我军对美军作战不贪图大,要量力而行,打小歼灭战的战术。
从此以后,志愿军再也没有组织打过大的战役。
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一战法非常有效。一次吃掉敌人一个连、一个营,我军吃得得心应手,吃得从容不迫,吃得舒舒服服,吃得热热乎乎。其实这样积累下来,数量就不小了,我军还不吃亏。
可见,不拘泥于形式,客观判断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用,“零敲牛皮糖”,实现打大歼灭战向打小歼灭战转变,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是毛泽东对现代战争的新探索。
“零敲牛皮糖”,相似的说法叫“蚂蚁搬家”。
毛泽东的战法,美国人在战场上领教过了。
曾任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的戴维逊说:“灵活性对于毛泽东来说就是根据情况正确地改变战术和手段。这一点他在朝鲜做得很出色。……如果你对毛泽东的一切都记不得,那么,你只要记住,他是一切战略家中最重实效、最主张批判地接受经验的一个。”
x米x花x书x库x ;http://www。7mihua。com
第一章 统帅大比较:毛泽东PK杜鲁门(13)
一个美国西点军校军官说:“毛泽东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善于以弱击强,以弱胜强的军事天才。……西点军校崇敬的两个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兵家泰斗,一个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孙武。”
杜鲁门作出了一次英明决策
讲完毛泽东的军事决策艺术,也该讲讲他的对手杜鲁门总统了。
杜鲁门总统,智商过人、精明过人。但在军事上与毛泽东比起来,那真不是小瞧他,那是乞丐手里的破茶壶——提不起来,和毛泽东没法比啦!
本想多介绍一些他的情况,但查了半天资料,也没有查出多少东西来。
杜鲁门,还真当过兵。他在老家当过中尉。不过,那是民兵连的中尉,相当于民兵副连长。↘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后来,他还当过几个月的炮兵连连长,不过,没有真正指挥开过炮。
如果开过,也只能是军事演习。
他的军衔却是升得最快的,从连长一下就到了三军总司令。不过,那不是因为军功,而是因为当了总统。
美国总统就是理所当然的三军总司令。
在朝鲜战争中,他非常明智,当了甩手掌柜,重大军事决策交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战地司令官决定。
他,点头就是了。
一加一大于二。
毛泽东与彭德怀合在一起,起到了倍增效应。因为两人不仅都是军事行家,而且还配合得非常默契。在军事上,彭老总鲜有服气的,唯独对毛泽东,却是非常佩服。对彭德怀,毛泽东也是非常地放心。
杜鲁门与麦克阿瑟合在一起,就不是一加一大于二啦,因为杜鲁门是军事外行,说难听点在军事上有点傻;麦克阿瑟虽是内行,却是疯了的内行。二人一个“傻”一个“疯”,加在一起,谁也不听谁的,摩擦系数太高,成了负数。
不过,也不能说杜鲁门就没有高明的军事决策。在朝鲜战争中他最重大、最正确、最英明的决策,就是当看到麦克阿瑟司令官屡打败仗,而且还有些疯魔,有继续打败仗的可能的时候,果断下令,将这个半疯状态的麦克阿瑟给撤掉了。
这一决策,使联合国军少死几万人。
还有一条也非常值得肯定,杜鲁门总统非常好学,他是一个非常痴迷战争理论的军事粉丝。
性格决定命运,领袖性格决定民族命运
作为一个在个人主义与竞争文化中熏陶出来的总统,杜鲁门非常信奉实力,崇尚强权,认为谁强谁就是“上帝”。
这一点,他与同中国和好的尼克松,推出星球大战计划的里根,到人家国家抓捕、枪毙人家国家总统的小布什,几乎没有什么两样。
这,就是美国;这,就是美国文化。
朝鲜战争一爆发,远在几万里之外的杜鲁门总统立即命令远东司令部出兵干涉,因为他认为:美国是“上帝”;
当被警告美军过三八线中国要管时,他根本不信,因为他认为:中国不是“上帝”;
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将美军打退到三八线时,他叫嚣要甩原子弹,因为他认为:美国“上帝”的原子弹能把不是“上帝”的中国吓破胆;
直到他被毛泽东自喻的这块“顽石”砸得头破血流、无力回天时,才最终认识到,美国是“上帝”,中国能管“上帝”。
中国是“上帝”的“上帝”。
于是,信奉上帝的他,也非常明智地准备通过谈判,结束与“上帝”之间的战争。
而毛泽东则是一个勇士,是一个向往世界和平、平等与正义的理想主义者。
他深知一个历经百年屈辱的古老民族的精神诉求。
第一章 统帅大比较:毛泽东PK杜鲁门(14)
他也让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打上自己的性格烙印。在毛泽东的骨子里,有这样一个认知,那就是:
穷,更要活得有志气;
穷,更要活得有尊严。
这种认识,与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袖的共同认知是一致的。在后来对新中国是否造原子弹展开讨论时,陈毅元帅用他长声短调的四川话说:“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
那抑扬顿挫的浓重的四川话,让人听后精神一振。
弱不禁风的林彪元帅说:“原子弹一定要搞下去,一定要响,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响!”满口的湖北话铿锵有力。
张爱萍将军说:“要饭的还有一根打狗棍呢!”
提气!
指挥这么一场大的世界性战争,几乎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毛泽东一个人的头脑里作出。1米1花1书1库1 ;www。7mihua。com
扁美国人的决策一作出,毛泽东说:“党务工作,少奇管;日常事务,总理管;我,管抗美援朝。”
牵牛鼻子,逮住就不放。这,就是毛泽东的工作方法和思维特色。
战端一开,毛泽东就没黑没白地开始研究前线战事了。
拿破仑、斯大林等世界战略家指挥军事,多是天天泡在挂满地图的总司令部里,一群参谋服务人员忙忙叨叨,一批副职进进出出,又是开会,又是打电话,嘈嘈杂杂,好不热闹。
毛泽东的指挥风格极具创意与特色,几乎空了前,也绝了后。
总指挥部,就是他的那间大卧室。
卧室里平时没有别人,就他一个人。屋子里静得很,只有他招呼时,才有服务人员出入。
毛泽东就躺靠在一张大床上,床的一边杂乱地摆放着朝鲜地图及大堆资料。
据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叶子龙介绍,战争爆发的半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几乎没有下床,就在这张大床上研究、办公、决策,甚至吃饭。
他睡眠时间非常少,战事最紧张时,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一个星期没有刮胡子。
他又是看资料,又是研究地图,又是思索战略,如此反复,反复如此。
一旦主意拿定,他就下床,拿起笔来,开始起草电报。
对前线的指挥调度,就靠这小小的电报。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相反,毛泽东的精气神,就是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一改道光、咸丰、光绪、慈禧太后、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们的精神气质,有了新鲜的活力。
就是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也深深地打上了毛泽东的精神气质。
当美国总统杜鲁门与家人周末度假,在自家农庄舒舒服服地吃着烤全羊、打着高尔夫球的时候,他哪里知道,此时他的对手,中国的毛泽东已经忘记了春秋寒暑,忘记了味美菜香,忘记了日夜闲忙,正在他的那间大卧室的床上,忘我地为一个古老民族的新生和尊严而奋斗。
毛泽东的心思,全部凝聚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上,凝聚在这你死我活的战争中,思索着如何挥动铁拳,痛打美国佬。
毛泽东悲情吟诵《枯树赋》
大家知道,毛岸英是毛泽东的大儿子,他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从大量资料中,人们看到了毛泽东作为领袖坚强的一面。如叶子龙和江青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报告给主席时,毛泽东说:“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毛泽东青年时代的好友周世钊曾向毛主席抱怨说,不该让毛岸英去朝鲜。对此毛泽东很沉重地回答说:“你说的也许是对的。可我是国家主席,是主张出兵朝鲜的,我的儿子不去,怎么说服别人?”
第一章 统帅大比较:毛泽东PK杜鲁门(15)
毛泽东既是一个领袖,一个顶天立地的旷世大英雄,也是一个父亲,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慈爱的父亲。
爱子之心、血肉之情,他一点也不比常人少。
据杨尚昆在1951年1月2日的日记中记载,当毛泽东听到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沉默了半晌,然后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
杨尚昆还充满感情地写道:“(主席)精神伟大,而实际的打击则不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有下乡休息之意。”
当然,战事紧张,坚强的毛泽东并没有下乡休息,而是继续紧张地指挥这场中美大战。但可以想见,那是在承受着怎样的失子之痛而继续为国操劳啊!
第四次战役期间,彭德怀回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