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较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的较量-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据透露,克林顿本来在中国复关问题上是准备有所表示的。但刚刚进行的美国国内中期选举对*党很是不利,坎特的地位也受到了动摇。于是他们临时改变了主意,开始对复关及知识产权谈判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克林顿把这个两国间的重要问题岔开了。
  他只是泛泛地说:现在美中两国关系更加密切了,我们有信心解决其他悬而未决的问题。展望下一个世纪,美中两国有着彼此成为良好伙伴的前景。
  在这种气氛中,复关及知识产权谈判问题就只好被搁在了一边。
  这种情况出乎国际观察家们的预料。
  这次高峰会晤前,人们分析说,中美两国可能会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种妥协,或者说进行一种交易,即:中国撤回对亚太经合组织为削减关税确定时间表的动议提出的异议,以此来换取美国对中国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支持。
  然而,人们对克林顿可能过于乐观了。
  由于中期选举的失败,克林顿在某些敏感问题上将受到国会的刁难和制约,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决策能力大大削弱。这就使他处于与过去布什一样的境地:布什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但*党控制的国会跟布什过不去。现在反了过来,克林顿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但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跟他作对。此时的克林顿可谓进退两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作出承诺的愿望,他有足够的政治实力吗?
  人们仅有的一点期望到底还是落空了。
  克林顿不肯作出承诺。
  接着进行的是*与坎特的谈判。
  克林顿的暧昧态度给这场部长级谈判蒙上了阴影。
  象一年前在西雅图的谈判一样,坎特在雅加达又安排了一个强大的阵容与*交锋,其中有负责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巴尔舍夫斯基,有负责中国复关谈判的道斯金等。谈判的气氛比一年前的那次要严肃得多。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争吵的激烈程度是两人在一年来所有会谈中最严重的一次。
  无论是复关问题还是知识产权问题,坎特都表示了强硬态度。
  *的态度同样强硬,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妥协。
  坎特说了四个字:“NO!NO!”
  *说了六个字:“绝不!绝不!绝不!”
  这场长达3个小时的谈判不欢而散。
  当*走出谈判厅的时候,脸上仍然怒容未消。守候在门口的记者把她团团围住,提出一些问题。*显然非常激动,回答问题时说话的频率比平时更快。
  她谈到复关,怒不可遏地挥起手说:“已经谈了8年!8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瞬,但对中国复关来说,实在太长了,太长了!”
  记者:“中美谈判没有进展的原因是什么?”
  *毫不回避与美方的分歧,对美国人的态度进行了坚决抨击。她说:“美国方面要价太高了!这是谈判至今未能取得突破的主要因素。中国已经表现出了极大的灵活性,但令人遗憾的是,美国仍然要求中国承诺许多不切实际的义务。”
  记者:“你认为谈判的前景如何?”
  *:“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坏的打算。”
  另一些记者围住了走出谈判间的坎特。坎特对记者说:“中国提出的理由不充分。我们没有被说服能在年底前结束谈判,但我们仍要尽一切努力。”
  记者们发出的报道与几天前的乐观情绪大不一样。他们写道:中国年内复关已经无望,知识产权谈判也将更加艰难。
  同一天,从日内瓦的关贸总协定总部也传来了坏消息。美国、欧盟、加拿大、日本就中国复关谈判问题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会议的结果显然与坎特在雅加达的态度是一致的。会议结束后,美国代表对记者明确说:“中国实际上不可能在年内复关。中国没有表现出足够的灵活性。”欧洲联盟的一位官员说:“显然,要在年底前结束谈判的程序是困难的。因此我们一直对中国人说:不要着急。”
  从雅加达和日内瓦传出的消息,对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来说都是坏透了的消息。
  

七、中国不怕2月4日(1)
1995年1月18日。北京。
  第八轮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在贸易大战的阴影下举行。
  半个月前的1994年12月31日,中美双方分别公布了贸易报复和反报复清单。半个月后的2月4日,是美国确定的对中国实施贸易报复之日。
  这轮谈判正好夹在贸易报复的宣布与实施之间。它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战争状态下那种“兵临城下”式的谈判。战书已经发出,总攻即将开始,大规模战争一触即发,双方代表在这个节骨眼儿上被派到刀兵相见的阵地前沿进行谈判。这时候的谈判,目的再明确不过--能否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避免战争、避免流血?谈判双方所能作出的选择也是非此即彼--开战,还是言和?
  双方谈判代表肩负着重大使命。
  在这个关键时刻,人们又看到了那个瘦高个儿、半秃顶的美国首席谈判代表李森智。他和戴着金项链金耳坠的助手莱尔一道再次来到北京。
  中方谈判代表走进外经贸部谈判厅准备迎战。
  李森智板着面孔:“这次谈判我们可以确定一个时间表,从今天开始,到28日结束。今天就谈到下午5点,到时候准时结束。”
  李森智一上场就谈起时间,这让人感到多少有点新鲜。他在上一轮谈判中不辞而别,遭到中方的谴责,也受到国际舆论的抨击。这次他一见面就甩出时间表,看来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作出某种澄清。其弦外之音,也是不难听出来的。他是要表明,谈判的时间表掌握在美方手中。这一天谈判的时间表,这一轮谈判的时间表,以及决定进行贸易报复的时间表都掌握在美方手中。
  因此,他这句听似平淡的话里充满威胁性的暗示。
  接着他由暗示转为公开威胁:“2月4日实施制裁的日期,是不可更改的。如果中方不作出让步,坎特大使就会在那一天宣布制裁。”
  莱尔也威胁道:“时间不多了。2月4日就要到了!”
  美国人又一次打出了“时间牌”。他们似乎以为,2月4日这个日子意味着美国的胜利,也意味着中国的灾难。
  这种想法实在是太天真了。
  中国人并不怕2月4日。
  张月姣:“也许美国人才害怕2月4日这个日子吧。请不要动不动就拿贸易报复的大棒吓唬人。中方的态度还是两句话,一是反对,二是不怕。如果美方执意要进行贸易报复,中方将会奉陪到底。”
  高凌翰:“你们美国人不要太天真了。中国不怕报复。既然双方已经都走到贸易大战的边缘了,再往前走一步,就将是一个新起点。在新的起点上,双方就平等了。不达成协议,天也不会塌下来。”
  莱尔又提醒道:“2月4日就要到了!”
  这句话成了莱尔在谈判中的口头禅。象经过精确计算似的,几乎每过15分钟,她就要重复一次这句话--“2月4日就要到了!”
  美国人天真而固执地相信这个日子的威慑力。
  张月姣对中方代表说:“没什么了不起的,坚决顶住!”
  美方仗着一张“时间牌”开始疯狂地要价,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条件。
  李森智:“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们宣布对深飞公司停业整顿。”
  他这句话令中方代表暗暗吃惊。
  这消息他怎么知道得这么快?就在前一天,新闻出版署刚刚派出一个调查组飞赴广东,准备宣布对几家盗版问题严重的光盘生产厂家停业整顿,其中就有深圳的深飞公司。美国人在谈判桌外千方百计地搜集中国的情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他们的情报如此灵通和准确,还是出乎中方的意料。。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七、中国不怕2月4日(2)
李森智:“停业整顿……这是什么意思?我不理解。停业就是停业嘛,整顿是怎么回事?什么叫整顿,是毛主席在延安讲到的整顿吗?”
  从美国人嘴里谈到延安整顿让人觉得滑稽好笑。
  中方代表解释了什么叫作整顿。
  李森智表示不可理解,扯着脖子喊道:“我们要求的是关闭,关闭!不仅要把和尚赶走,还必须把庙拆掉。你们为什么还不快点关闭!”
  高凌翰:“我们已经关闭了南京的达利公司。”
  李森智:“我们要求关闭所有的光盘生产厂,所有的!”
  高凌翰:“这是不可能的。”
  李森智:“为什么不可能?”
  高凌翰:“如果是在10年之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这样做也许比较好办。但现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也正在完善。政府机关没有权力随便关闭一家企业。任何处理,都必须有充分的根据,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不然,今天关闭一家企业,明天,他就会到法院提出行政诉讼。”
  李森智:“你们中国政府还怕企业吗?”
  高凌翰:“你们美国政府可以随便关闭企业吗?”
  高凌翰的反问使李森智张口结舌。
  随便由政府关闭一家企业,这在美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但美方却无理地要求中国这样做。
  高凌翰:“中国有句老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办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强迫别人做到?我实在弄不明白你们美国人到底想要什么,一会儿强调*,一会儿又要人家实行专制。你们的实用主义真是如此登峰造极!”
  莱尔这时又甩了那句话:“2月4日就要到了!”
  高凌翰嘲讽道:“你真是个沉不住气的小姑娘!”
  这轮谈判分两个阶段进行。
  21日、22日两天休会,双方各自研究修改文本。这期间,美方组织十余名美国产业界代表来华访问。说是访问,实际上是一种游说,试图利用贸易报复的机会给中国政府施加影响。国务委员宋健、外经贸部部长*分别接见了美国产业界代表团,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同时也利用接见的机会向他们阐明了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一贯立场和政策,表明了中方对贸易报复的态度。
  23日,谈判继续进行。
  中方把一份经过修改的协议文本放到了谈判桌上。这份文本是在协调国内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也吸收了美方提出的一些合理建议。
  李森智仔细看了这个新的文本,先是表示满意:“中方表现了灵活务实的态度,这两天做了建设性的工作,新的文本缩小了双方的差距。”但他又抱怨道:“遗憾的是,我方提出的许多要求并没有体现。”
  双方对新的文本逐条逐句进行讨论。中方真诚地希望能够在新的文本基础上达成协议。美方则得寸进尺,层层加码。
  李森智的态度变幻无常。他忽而表现出合作的态度,认真研究文本;忽而又节外生枝,在一些问题上无理纠缠。
  每当出现尖锐分歧,莱尔就甩出那句威胁性的话--“2月4日就要到了!”
  这句话重复得多了,就叫人觉得腻味。
  中方已经作好了最坏的准备,不怕贸易报复,不怕2月4日。相反,美方自己似乎对这个日子产生了某种焦虑。从莱尔一而再、再而三重复这句话的样子里就不难看出,他们有一种难以掩饰的恐慌。时间毕竟是不多了,时间对双方是公平的,不单对中方不多了,对美方同样不多了。贸易战真的要一触即发了?美国人真的胆敢玩火?恐怕他们并没有这个胆量。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七、中国不怕2月4日(3)
连续几天,双方每天进行长达10多小时谈判。
  中方既坚持原则,又态度灵活。
  美方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开始学会如何让步。
  双方的立场一天天趋于接近。
  到了1月27日,经过双方长达十天的艰苦努力,终于形成了一个综合文本。这个文本不是最后文本,但双*得比较满意。对所有存在分歧的地方,通过加括号的办法作了注明。只要继续作出努力,有希望在此基础上形成正式文本。
  谈判终于露出了一道曙光。
  双方代表都轻轻地抒了一口气。
  张月姣:“希望继续努力,把文本上的括号全部拿掉。”
  李森智:“40个台阶,我们已经上了38个。最后两个台阶需要坎特来上。我今晚就把文本报回国内,等着好消息吧。”
  当晚,双方代表接待了记者的采访。
  李森智对记者说:“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上了38个台阶,有望达成协议。”
  世界舆论立即作出积极的反应。
  新闻媒介的报道中出现乐观情绪。
  但是,这种乐观情绪仅仅保持到1月28日上午。
  这天下午,晴朗的天空突然阴云密布。
  阴云是从华盛顿刮过来的。
  李森智走进谈判厅的时候把脸拉得老长老长。他向中方宣布了来自华盛顿的最新指示,说:“坎特大使不认为谈判已经取得进展。不能以现在这份综合文本为基础达成协议。坎特大使命令我宣布他的6点要求。”
  坎特的6点要求都不是新问题。在前几轮谈判中,中方已经把这些要求一一顶了回去,因为它涉及到司法审判制度、市场准入等复杂问题,已经超出了国务院给代表团的授权。
  张月姣:“中方要求美方收回这6点要求。”
  李森智则断言:“在这个6点要求上,美方没有灵活。中方要么全部接受,要么拒绝接受。坎特大使在电话里指出,2月4日为最后日期。如果达不成协议,美国将在听取企业界的意见后确定报复清单,并将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后开始执行。”
  张月姣:“美方必须对谈判破裂以及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负责!”
  谈判就这样在中方的抗议声中结束。
  李森智和莱尔夹着皮包离开了谈判厅。
  中方代表一个个都非常疲惫,也非常难过。经过长达10天没日没夜的艰苦谈判,眼看着胜利在即,倾刻间,来之不易的谈判成果却化为乌有!贸易大战的可能性陡然增大,迫在眉睫了。它将造成的严重后果使大家一想起来就心头发紧。
  *走下楼来看望大家。
  谈判期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