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4。 钱包里只留一张卡
好多姐妹都喜欢办各种各样的卡——信用卡、打折卡、贵宾卡……
我有一个叫冰冰的同事,专门有一个放卡的大钱包,里面的卡琳琅满目,什么招商银行信用卡、交通银行信用卡、工资卡、福利卡、打折卡、贵宾卡、美容卡、美发卡……每个月的月初、月末,冰冰就忙着给各种卡充值,还要给各种刷爆的信用卡还账。这些让人看起来就头疼的事情处理完之后,冰冰就会开始新一轮的消费、购物运动。有卡就有打折,所以她总感觉自己占了很多便宜。我们南昌有句话叫“便宜买穷人”,其实说的就是冰冰这种人,买东西时觉得比别人便宜一些,慢慢就变得没有了节制。购物多了,总支出肯定就大了,因为用的都是卡,没有现金流出的肉痛,所以就暂时忽略了自己的消费能力,刷起卡来好不潇洒大方。幸好她的家庭条件不错,“月光公主”冰冰在无米成炊的时候,总能在父母那里蹭吃蹭喝,还能从父母那里拿些钱应急。
俺不像冰冰那么幸运,有一座“金山”可挖,所以俺也就对那些花花绿绿的卡时刻保持警惕。它只是给你一个错觉,好像你很有钱,可以尽情地刷啊刷,其实你根本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微不足道的薪水任何时候都填不满那“欲望膨胀”的胃口。能够控制自己欲望的人一般都是圣人,常人最难控制的就是自己的欲望。平凡的你我都是常人,我们的欲望就是在捉襟见肘的困窘中得到抑制,各种各样的卡会让我们的困窘推迟显现,而人的本性就是得过且过,暂时看不到经济的紧张,不注意节俭度日,自然就会寅吃卯粮,管得了眼前,顾不了今后。看看吧,那些商家是多么“阴险狡诈”啊,他们不仅用层出不穷的新产品诱惑我们,还要用各种各样的优惠卡让我们坠入消费的陷阱。
我曾经读过一本叫《巴比伦富翁的理财课》的书,里面讲了一个奴隶致富的故事:奴隶达巴希尔从叙利亚逃脱到巴比伦,他发誓要彻底改善自己卑微低贱的身份,给家人一个幸福自由的环境。但是,他不仅身无分文,而且还身负巨债。为此,他制订了一个严格的计划,用给骆驼商人打工赚来的有限收入进行改善工作:
每次收入的十分之一用来储蓄,并且在收到薪水的那一刻起就严格执行。
每次收入的十分之二用来支付债务,努力和每位债主达成协议,虽然很多债主都很讨厌这种做法,不过达巴希尔诚实地告诉他们,这总比他破产还不上好很多了,而且承诺一定准时付款。债主们最后都同意了。
每次收入的十分之七用来支付生活费用,严格和家人遵守这一限制,压缩一切非必要性开支。
你一定想知道结果吧,听听达巴希尔的原话:“这项绝妙的计划一步步引领我迈向成功,使我能够还清所欠下的一切债务,并且存下为数不少的黄金与银钱。正因为如此,我急切推荐每一个企盼飞黄腾达的人能够照此计划不折不扣地执行。不妨想一想,假如这项计划可以使一位昔日的奴隶如愿偿还所欠的每一分债务,而且还使他存下数量可观的黄金,那么它难道不可以帮助其他人也找到脱离债务、踏上财富自由的康庄大道吗?我自己目前还尚未完全达成这个计划,可我坚信,假若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地坚持执行下去,我必定会成为巴比伦的富翁。”
姐妹们,如何让自己从一无所有的小女子变成拥有财富的女主人,效仿达巴希尔吧!抛掉那些花花绿绿的卡,如果你觉得必须要有信用卡的话,那就只留下一张,但一定要有一张储蓄卡;每一笔钱进账,10%用来储蓄、投资,20%用来偿还债务(如果你没有债务,请将这20%也存进储蓄卡,或者进行投资),70%用来支付各项生活费用。理财其实就这么简单,坚持下去就可以了。不过,惭愧地说一句:俺到现在也还没有做到这一点呢!姐妹们一起努力吧!
女人要永远记住:金钱虽然冰凉冷漠,但永远比一个不可靠的男人更能挡风遮雨。
。 想看书来
5。 当好守财奴
做家庭小主妇,打理家庭资产,其实最怕的不是投资的风险,而是亲戚朋友借钱。投资的风险再高,也如潮水有跌就会有涨,而借钱基本上没有利润,而且风险比较大,有可能血本无归。
一旦被借钱之后,自己都不敢和借钱的人联系,生怕别人说,才借一点儿钱,就记挂得紧。经常是过了当初借钱约定的还款日期很久了,想把钱要回来,于是,鼓起十万分的勇气,打了无数遍腹稿,才拿起电话,从天气开始谈到国际形势,再到油与米都涨价,然后到今年的“收成”,额外加一点儿孩子教育的话题……绕上好一大圈,好不容易要谈到钱的问题上了,对方一句话飘来,差点儿把你噎死:“对了,欠你的那笔钱,暂时还不了,这不孩子要结婚吗,等过两年条件好了我再还你,反正你条件也好,不急我这点儿钱。”
经过几次这样的情况后,只要别人来向我借钱,我恨不得把家里的电饭煲刷个精光锃亮端给他看:“瞧瞧,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饶是这样,我还是经常被别人当做“自动提款机”,别提多郁闷了。都说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可我这个碗怎么看也比锅小得多啊,怎么总被别人盯上呢?要守住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扎紧钱袋子还真不容易啊!
虽说钱赚得不容易,可要是碰上亲戚朋友借钱救命、求学,那也得借啊,否则可就成了为富不仁的吝啬鬼葛朗台了,小主妇可要有仁有义啊。别着急,针对这种事情,早就有理财达人给大家总结了一个“四借四不借”原则。自从看到这个原则之后,我没事儿的时候研究了好长时间,加上了一些自己的体会作为补充,今天就大方地拿出来跟各位姐妹们分享一下吧。
借急不借穷:借钱给别人首先一定要坚持一个原则:别人确有急事可以适当借钱解围,但若是借了去做生意、买股票之类的,坚决捂紧钱袋子。不然,万一对方亏了,你能把他怎么样呢?亲朋好友间,如果有求学或重病确需借钱的,毫不犹豫一定要借,即使这笔钱三年五载都不能还回来,还是得借。这笔钱对你来说只是一个数字,而对借钱的人来说,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是挽救生命的希望。
借少不借多:借钱数额必须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这个范围是指即便对方不能及时偿还,也不会给你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把借出的钱控制在这个数额之下,超出了这个数额不借。想当初,俺姑姑为了让俺叔叔投资做生意,不仅把自己的存款全部借给了俺叔叔,而且还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借了几万元的高利贷,最后叔叔的生意失败,姑姑一家差点儿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借近不借远:不是关系非常好的不借。比如同事借钱,你对他的收入状况基本清楚,可以借。而对于那种长期没有往来的朋友,某天突然打个电话或专程上门来借钱的,直接告诉他,你自己还欠了一屁股的债呢!至于网友借钱,你不妨直接消失好了。大学毕业后刚参加工作时,一个不算太熟的同学找我借了500元,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连后来的同学会都没有看到他参加,我都觉得好笑:至于吗,区区500元就断了同窗之情。
借短不借奢:不少“月光族”出手阔绰从不存钱,总是上半月还旧债,下半月又借新债,如果你长期为这种人提供借款,等于是他长期占有你的财产,你还不如把借给他的钱拿去投资呢!如果身边有这种人,宁愿绝交,也不能为了所谓的“朋友”,把自己的血汗钱送入“虎口”。
其实,话说了这么多,借钱最大的难处在于感情和关系,甭管是亲情、友情还是同事情,都是这样。而中国人最看重的又是感情和人际关系,所以借钱这个问题让很多人不知如何是好。在我看来,有些感情不能伤,有些“感情”就可以伤,与其因为催债伤了“感情”,不如在拒绝的时候伤,否则,钱借出去要不回来,还要背地里被人数落,你说何苦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6。 “亲兄弟”更要“明算账”(1)
能不能把钱和情分开考虑,可以说是界定新旧人物的一个重要标准……旧式人物,不要说亲兄弟明算账了,就是朋友之间账都算不清楚。你要是和我谈钱,就别做我的朋友!新式人物,不要说亲兄弟明算账了,就是夫妻之间账都算得极其清楚。钱是钱,情是情,两码事。
亲兄弟明算账,这句话大家都听过,也都赞同,但其实最难算清的就是“兄弟账”。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财务纠纷,大部分都是兄弟姐妹间的财产不清,这种事情其实是最伤感情的,闹得大家最终形同陌路。所以说,一个家庭因为婚姻或者老人去世而“分家”时,一定要把财产理清,最好通过法律途径确认彼此的比例以及权利、义务,这样才会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人的利益。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在前面讲老爸老妈的房产故事吧。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儿,老爸老妈置了地,盖了楼,按说我也是“地主”之后了,也可以整天带着两个狗腿,拎着一个鸟笼,上街调戏调戏“良家少男”了。没想到,命运却意外地转了个弯,爸妈的房产居然变成了银行的呆坏账,而我们家也彻底沦为“贫民”,我差点儿从过去幻想中的“主动者”变成“被动者”。
那么,命运的这个小弯弯是怎么来的呢?容俺喝口水慢慢道来。
话说当年,目光远大的老妈极力撺掇老爸在他的老家盖楼,那时老爸老妈都在外地工作,自己的资金也不足,所以才和大伯、叔叔一起盖楼,算是老爸、大伯、叔叔三兄弟的股份制合作。叔叔当年也就是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没有多少钱,不过他的“后台”够硬,有我奶奶“撑腰”呢。不要小看我这个不认识字、个头小小的奶奶,改革开放初期,她和俺爷爷就是靠着一辆板车做点儿小生意,居然成了传说中的万元户。
家庭股份合作的最终局面是,奶奶成了最大的股东,她出资2/3,俺爸妈出资1/3,大伯出力。大伯为了这栋房子真可谓呕心沥血,房子盖到最后,他累出了肺结核,吐了好几口血。好在这栋房子终于盖起来了,三层楼,底层有三个店面,还有一个大大的院落。叔叔既没有出钱又没有出力,却坐享1/3的股份,俺妈和俺伯母虽然腹诽颇多,但老娘疼幼崽,做儿媳的又能多说什么呢?
房子建好之后,因为奶奶出资最多,是最大的股东,所以房产证上毫无争议写的是奶奶的名字。俺爸因病身故(看看我悲惨的童年)之后,老妈就开始超级忧虑那栋房子的问题了,而事实也证明老妈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从我这个做孙女的角度来看,奶奶绝对是一个好奶奶,但从儿媳妇的角度看,婆婆就不是一个好婆婆了。俺奶奶是一个颇为精明的老太太,她担心老妈改嫁,将房产带入外姓,所以说什么也不肯分家。狭路相逢勇者胜,两个女人“争斗”,是撒泼耍赖的胜出。老妈没有同盟军(大伯以我们可以理解的理由保持中立),又不愿撕破脸面,最后还是退让了。不过老妈也留了一手,就是请左邻右舍作一番公证,写下了一张分房契约,证明那栋楼的产权有1/3归属到我家唯一的男丁——我弟弟的名下。于是,“皆大欢喜”地结束了这一轮房产争议。
那张分房契约被老妈看得无比金贵,用红布包好放入锦盒,再放置到一个隐秘的地方,还时不时要拿出来看看,梅雨季节要晒晒,还要防止蛇虫鼠蚁,就差初一、十五上香拜拜了。但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那一纸公证,你就是烧香供着它也没用。
6。 “亲兄弟”更要“明算账”(2)
时间眨眼间到了20世纪90年代,叔叔继承了俺奶奶精明的生意头脑和打麻将的“特长”,而且都“发扬光大”。停薪留职的叔叔下海后如鱼得水,一不留神就成了小小款爷,几十万的账面资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还是颇有些“含金量”的,最风光的时候,小婶子打车从远郊县奔向南昌市疯狂买衣服,小叔叔一晚上的赌资就是一两万。说句实话,不是俺嫉妒,就算日进斗金,也挡不住他们这么如流水一般花钱。
大约是在1995年左右,政府紧缩银根,中小企业的资金骤然紧张起来,叔叔的饲料厂资金严重不足,于是四处借钱维持运转。同时,叔叔又异想天开,居然想通过赌博获得大笔资金,他又不是赌神,自然越赌越输,于是资金更加紧张。最终,他打起了那栋房子的主意。
俺奶奶一向就疼爱这个小儿子,小叔的行事风格、喜好和想法都有几分像她,于是奶奶也没和俺妈、俺大伯商量,就直接把房产证给叔叔办了抵押贷款。等到俺伯母和妈妈知道时,叔叔已经欠下了几十万元的外债,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都成了他的债主。而那栋房子,早已经变成银行的抵押物了。这对老妈来说不亚于“晴天霹雳”,于是赶紧拿出分房契约来,想保住自己的那份房产,但人家银行可不认,人家说,房产所有人按了手印同意抵押贷款,至于这个房子其他所有人有什么意见,那是你们家庭内部的事儿,该找谁找谁,跟我们银行无关。
该找谁找谁?还能找谁?难不成还抓到奶奶咬一口?其实,奶奶比谁都后悔,精明一世糊涂一时,但自己的亲生儿子急需用钱,能不火急火燎去给儿子帮忙吗?我想,天下所有的妈妈应该都是这样的吧?奶奶和爷爷年事已高,早就摆不动小摊了,而且这时也早不是摆小摊就能成为万元户的年代了。
老妈心里这个悔啊,要是当年泼辣一点儿、强悍一点儿,直接上法院进行财产公证,哪会到今天这个地步啊?原以为分房契约能让自己的财产有个保障,可面对银行的高额贷款,这张红色的分房契约就是废纸一张。于是,妈妈开始了几年的“祥林嫂”状态,见了亲戚就要说:“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