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小时候的爱因斯坦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天分”,相反,他甚至要比同龄的孩子还“愚笨”一些。他4岁时才学会说话、9岁时才懂得阅读,并且在上学后的很多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不好。但就这样一个被老师称作“笨小孩”的孩子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当人们向爱因斯坦请教成功的经验时,他把自己的成功公式分享给了大家:
A=X+Y+Z
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学习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
艰苦的劳动和踏踏实实的工作状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缺少科学的方法同样无法取得成功。这就如同孩子们学习,有的孩子确实努力,并且努力程度要比别人多出很多倍,但因为学习方法不科学,他们的成绩往往不理想;而有的孩子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反而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取得了一个好成绩。这些都是不同的学习方法所引起的不同学习后果。
那什么是学习方法呢?从大的方面说就是学会学习、讲究方法地去学习,是一种学习的能力。从小的方面说,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例如,常见的学习英语的方法有听磁带学习法、看光盘学习法、对话学习法等;常见的学数学的方法有题海战术学习法、少做题多总结的学习方法等。
那么,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家长如何协助他们找到并运用适合他们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呢?在本章中,我将分两个大的方面来向家长们介绍:
一方面,从学习的环节来说,分别讲述孩子在预习、复习、考试中最应该知道的最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另一方面,从学习的科目来说,分别讲述孩子在学习数学、语文、英语这三大主要科目时,家长和孩子都最应该知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
预习——由被动听课到积极求知(1)
每当我建议四年级的家长协助孩子预习时,往往就会有家长提出反对意见:“反正这些知识老师在课堂上会详细讲解,让孩子预习纯粹就是多此一举,白白浪费时间。”
预习真的是在浪费孩子的学习时间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预习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小学一到三年级的知识都比较简单,只要孩子认真听老师讲课,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但到了四年级,孩子所学知识的难度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因此在听课的过程中,孩子常常会碰到一些“拦路虎”,如,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等。这时,如果家长再想让孩子轻松跟上老师的讲课步调、轻松地取得好成绩,只能是让孩子提前预习。
当然,有很多家长也明白预习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常常对孩子这样说:“写完作业别总想着玩,好好预习一下明天的功课。”但是预习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也许家长们并没有真正明白。刚才我们说过,预习可以帮助孩子扫除听课中的“拦路虎”,其实不仅仅是这一点,更重要的是,预习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听课的主动性,让孩子把学习由一个被动听课的过程,变成一个主动求知的过程。
让孩子由被动听课变成积极求知,预习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让我们来听听那些有预习习惯的孩子们怎么说:
“在预习的过程中,我会发现很多难懂的问题,每当老师讲到这些问题时,我都会带着很强的求知欲望去听!”
“一节课45分钟,我总是不能一直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但预习之后,每当老师讲到那些重点、难点时,我总是能够集中精力去听。”
……
预习让孩子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这是孩子学习状态的改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从另一方面讲,预习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具体来讲,预习对孩子学习成绩提高所起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孩子往往分不清难点和重点,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通过预习,孩子就能够分清楚哪些是难点、哪些是重点,还会找到自己学不明白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听课效果自然会好。
另外,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孩子的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四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在20~25分钟之间。如果孩子在听课之前已经预习过了,那孩子很容易就会把老师讲课的重点过滤出来,用注意力最集中的那段时间去听老师讲课的重点,从而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我就曾教过这样一个四年级的孩子:
他来上学时经常忘记带课本,听课时也不太认真做笔记,我还针对这些问题找他谈过话。但令我惊讶的是,他的成绩回回都名列前茅。后来,我询问他的学习秘诀,他这样回答我:“我每天都会把第二天老师要讲的课预习一下,把自己不懂的、不会的挑出来,等老师讲的时候认真听、认真记自己不懂的那点内容就可以了。我觉得这样听课很轻松。”
这个孩子说得很正确,如果预习后再听课,听起课来就会轻松很多。我曾观察过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他们大都有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听课之前,他们都是有准备、有疑问、有目的地去听课的。
2. 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的水平。
听课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是做课堂笔记。如果不经过预习,孩子就会盲目地抄老师的板书,往往会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哪些内容教材上有而不必记,哪些内容是书上没有的或是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而必须详细地记。
一些孩子上课时听课的效果很不好,我曾这样教育他们:“上课要集中精力,积极地去思考和理解问题。”但这些孩子竟然委屈地告诉我:“老师,上课时我忙着抄你的板书都抄不过来,哪有时间和精力动脑筋去思考和理解问题呀?”
这些孩子就是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他们上课之前经过预习,那就能分清楚哪些内容需要详细记录,哪些内容不需要记了。这样不仅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理解问题,而且能够提高听课效率。
预习——由被动听课到积极求知(2)
3. 预习可以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一般是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如果一个孩子能坚持进行预习,自学能力就会提高,阅读的速度会加快,思维变得敏捷,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就会提高。一个具备很强自学能力的孩子,他的成绩是没有理由不好的。
既然预习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家长们还等什么?不管你的孩子以前有没有预习的习惯,也不管他们现在是即将上四年级,或者刚刚读完四年级,都没关系,从现在开始,协助他们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吧。
当然,也曾经有孩子这样对我说:“老师,我天天预习,都坚持两三个月了,为什么我的听课效果和学习成绩还是没有什么改变呀?”
我问那个孩子:“你是怎样预习的?”
他说:“我就是这样大致浏览一遍。”
我接着问他:“那你在浏览中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或者说你发现重点和难点了吗?”
孩子摇摇头。
仅仅是听老师和同学们说预习好,便不讲究方法、不讲究技巧地去预习,自然达不到所想象的那种学习效果。这个孩子之所以成绩没有提高,就是由于他没有理解预习的目的、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造成的。如果他一直这样不讲究方法地去预习,那这种预习只会浪费他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家长们在教育孩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之前,一定要让他了解预习的目的,以及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
那么,对于这些四年级左右的孩子来说,有效的预习方法有哪些呢?家长在指导他们预习时,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家长们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方法一:不要让孩子把预习当成负担
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很多家长都了解预习的重要性,因此每当孩子做完作业时,家长就会催促孩子:“赶紧去把明天要学的功课预习一遍!”有些家长还严格监督孩子的预习效果,非让孩子把明天将要学到的内容完完全全地预习一遍,而且不是让孩子找到功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或是存在的问题,而是让孩子完全自学。这样花费大量的时间的同时非但不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反而会让孩子觉得不堪重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我认识的一个孩子就是这样:
小姑娘叫晓晓,是个四年级的孩子。本来晓晓的学习方法很正确,每天做完作业后,自己都会自觉地预习明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但有一次她的妈妈在家长会上知道了预习的重要性,便天天逼着晓晓预习。因为妈妈的参与,晓晓的学习方法全乱了,妈妈每天都会让晓晓将第二天的全部课程内容都仔细地看一遍,还让她把找出的问题都详细地记录在一个本子上,能自己解决的先自己解决。
照着这种方法,晓晓每天要熬到很晚才能睡觉,由于睡眠不足,她上课时总想睡觉,听课效率比不预习时还要低。一段时间下来,晓晓的学习成绩明显下滑了。
晓晓的妈妈本是一片好心,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其实晓晓妈妈的这一做法就是把预习当作一种沉重的包袱压在了孩子身上。如果预习变成了一种任务、一种包袱,大多数的孩子都会像晓晓一样,因为不堪重负而使学习成绩下降。另外,如果把预习当作一种强制的任务交给孩子,孩子还会产生应付家长的情绪:把要预习的内容草草地看一遍,最终毫无收获。
其实,预习是对新课程的一种准备,目的就是让孩子对所学的课程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但如果所有的家长都像晓晓的妈妈那样,让孩子把老师还没上的课全部弄懂,那还要老师做什么?
而且事情往往是这样的,当孩子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掌握得太多时,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全部掌握了,从而不再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认真听老师讲课,就等于错过了一个最好的学习机会,即使孩子在预习时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从长远来考虑,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也是没有好处的。
所以,要求孩子预习时,家长们要注意,千万不要让孩子“一把抓”,试图把所有的知识都弄懂,这样做要么会让孩子感觉学习很累,要么使孩子对听课丧失兴趣。所以,预习不要求深,只要孩子能够发现问题,第二天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预习的目的就达到了。
预习——由被动听课到积极求知(3)
方法二:教孩子合理安排预习的内容和时间
了解了预习的重要性后,很多孩子信心满怀地对我说:“老师,我回去之后肯定门门功课都预习。”每当这时,我就会告诉这些孩子:“不用门门功课都预习,只把你平时认为很难的科目预习好了就行了。”
也许会有家长问我:“为什么不让这些孩子门门功课都预习呢?”其实,预习是有所选择的。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进学习方法,想一下全线出击,门门功课都预习,这样做有点不现实。首先,孩子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其次,预习的质量也很难保证。
所以,当孩子刚刚接触预习时,家长们可以这样建议他们,先选择一门或者是两门学起来感觉吃力的科目进行预习,等尝到预习的甜头,积累了比较熟练的技巧后,再一点点扩大预习的范围。当然,预习也不要平均用力,对于自己的优势学科,可以不作为预习的重点,应把有限的时间用在自己薄弱的学科上。
在爸爸的指导下,四年级的林林是这样预习功课的:
林林的语文成绩很棒,但数学成绩却很糟糕,英语成绩一般。每天做完作业后,林林都会按着爸爸建议的顺序预习功课:先预习数学,而且数学要预习的时间长一点、细致一点;接下来预习英语,英语比数学预习的时间要短,但也要细致地预习;最后大概预习一下语文,当然要是时间很晚了,语文也可以不预习。
在这样的安排下,预习已经成了林林固定的学习方法,并且,林林的数学和英语成绩都在快速地提升。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总的预习时间不宜太长,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那么,在这有限的半个小时里,如何合理分配,才能让预习发挥最大功效呢?林林的爸爸做得非常正确,应该让孩子把预习时间的一大部分放在自己比较薄弱的学科上,对于自己擅长的学科,可以酌情减少预习。将时间用于比较薄弱的、收效明显的科目,这样有利于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这种课前预习最好是在成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下完成。孩子的学习具有盲目性,一旦脱离了成人的指导,就会产生两种可能性:一是求全,全面预习而无重点,头绪杂乱,二是走向极端,自以为已无师自通,忽略听课。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只要能让孩子明确预习的目的,孩子很快就会掌握预习的技巧的。
方法三:让孩子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法。
预习的方法有很多,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最适用的是阅读法。
阅读法的具体做法是:预习开始时,首先将新内容从头到尾朗读或者默读一遍,对新内容进行简单的浏览,了解知识脉络和基本内容,扫清字词障碍,确定基本内容、思路。然后再读一遍,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做批注、摘抄,使预习过的内容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有利于听课时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最后把一时无法理解的地方记录在预习笔记本上,留到听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直到弄懂弄通。
这种预习方法,不但对新知识进行了预习,而且还可以理出一条自己知识的水平线,看看自己能独立掌握多少内容。上课的时候,孩子将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做一下比较,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出现错误并及时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