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放下手里的家务,认真对他说:“你似乎希望我逼你去看书。妈妈当然希望你能考出好成绩了,可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要不要去看书,在哪看书,是应该由你自己来决定的事情。”
从此以后,晓宇对妈妈的态度深信不疑了。
当孩子试探父母时,父母的态度一定要坚定,说不参与孩子的学习就真正不参与。如果面对孩子的试探,晓宇的妈妈这样应对:用责备的口气对晓宇说 “再不好好看书,就会考试不及格”“考不好会被老师惩罚的”……那么,晓宇一定会这样想:虽然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但有妈妈的参与,这个游戏会变得很有趣。于是,他会继续与妈妈玩这种“你越管我,我越不好好学”的游戏。
所以,只有家长真正地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后,孩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真正地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方法二:告诉孩子——你要为理想而学习
孩子在为什么而学习?如果用这个问题问家长,家长们会怎么回答?也许家长们读小学的时候,他们会这样回答:
“为中华崛起而学习!”
“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学习!”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学习!”
……
如今,当年的小学生已经成为了家长,然而,家长们却现实了很多,他们苦口婆心劝孩子要好好学习,但学习的理由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娶不上媳妇(找不到好老公)!”
“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将来就会成为社会最底层的人,就要过很艰苦的生活!”
……
也许父母们正试图用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说服孩子要好好学习,然而,父母们却忽视了这一点: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的高速发展期,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父母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了。
每当爸爸用“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来教育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志强时,志强都会举一大堆的事例来反驳爸爸:“爸爸,谁说学习不好就没有出息呀?你看咱们楼下的张叔叔,人家是小学毕业,现在不照样做两家大企业的老总吗?”每次都把爸爸反驳得哑口无言。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告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要为什么而学习呢?为什么大多数的父母把自己小时候的话语都忘了呢——我们的孩子要为理想而学习。
四年级,孩子应该有一个可以追逐的梦了。当然,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梦,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特长,给孩子创造一些树立梦想的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梦晨读大学的表哥来家里做客,看着表哥能够熟练地制作一个个漂亮的动画,梦晨羡慕得不得了。等表哥走后,梦晨还一直跟妈妈念叨表哥的动画、他对表哥的羡慕。
妈妈灵机一动,故意引导她说:“你也可以像表哥一样,做一个IT精英呀。”妈妈说完后,没想到梦晨跳着欢呼起来:“对呀,我也可以像表哥那样成为IT精英,我也要考大学。”
从此以后,不用妈妈催促,梦晨都会主动去学习。当老师和同学们看到梦晨的变化之后,都很奇怪地问她:“为什么你变得这样爱学习了呢?”梦晨总会自豪地回答:“我要成为IT精英,所以要努力学习。”
当孩子有了可以追逐的梦时,孩子就会明白,他在为什么而学习。到那时,他们学习的动力就会越来越足。
四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3)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理想,父母就要根据孩子的特长,想办法帮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例如:
如果孩子对修理小电器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告诉他:“你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名出色的高级技工。”
如果孩子对打篮球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告诉他:“你将来很有可能会和姚明成为同事。”
如果孩子对服装搭配很精通,家长可以告诉她:“你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名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服装设计师。”
……
在帮助孩子树立理想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一点,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例如强迫孩子把某个不喜欢的职业当作自己的理想。而是要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喜好,帮助孩子树立理想。
方法三:父母不要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教育孩子:
“如果这次你考好了,你想要什么,妈妈就给你买什么。”
“考了这么少的分,我都替你感到丢人,你还好意思要这要那!”
……
家长们的这种教育方式给人一个这样的信息:如果孩子的成绩好,那孩子就是全家人的“皇上”,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那孩子就一无是处,甚至连要最基本的课外书的权利都没有。
这种教育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阳阳,因为在一次期中考试时考了第一名,爸爸奖给了他一笔钱。因为有了这笔钱,阳阳爱上了上网打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佳佳,因为学习成绩好,爸妈对她宠爱有加,她想要星星,爸妈绝不敢给她摘月亮。但是,正是因为爸爸妈妈的这种“宠”,佳佳开始变得霸道、蛮横、不讲理;
……
10岁左右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自我意识,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如果父母不理智地对待成绩好的孩子,给他们太多的物质奖励,或太过娇纵他们,只能是害了他们——或者使他们的成绩大幅下降,或者使他们变得蛮横不讲理。
与成绩好的孩子相比,成绩不好的孩子可就没这么幸运了,因为成绩不好,父母常常会批评、责骂他们,而且有时还会动不动就拿“成绩不好”来说事。如果父母一直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成绩不好的孩子,不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上升,而且还有可能使孩子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
孩子一旦陷入自卑的情绪中,取得好成绩自然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更因为四年级是孩子情绪、情感的突变期,很多孩子甚至会因此而变得郁郁寡欢,甚至走向抑郁。这,是最可怕的一种情形。
其实,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成绩。
学习是学生的职责,学习好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到的事情。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种各样的物质来奖励他,这样只会让你的孩子有一种错觉:学习是为家长学的。
另外,对待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首先不能打骂他们,其次要鼓励他们,帮他们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帮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并告诉他们:“只要学习一直在进步,成绩是次要的。”
做到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绩,家长还要给孩子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如与孩子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不要动不动就问孩子成绩、放学后就催促孩子去做作业,这样只能让孩子有种错觉:他是为成绩而活。
方法四:父母对一至三年级的孩子不要太过严厉
我常听一些四年级孩子的父母抱怨:“孩子越大,烦心事越多,我家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三年级还好好的,到了四年级就忽然下降,难道这真中了‘小时候是条龙,长大后是条虫’的说法?”
其实,到了四年级,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与所学知识难度的增加有关之外,与四年级之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关系。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就拿我邻居家的一个孩子来说:
小姑娘很乖巧听话,在她上小学之前,父母就教会了她所有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不仅如此,小姑娘上学之后,父母还给她规定:每次考试成绩必须在前三名之内,最差也不能考到前五名之后。这个小姑娘确实没有令父母失望,一至三年级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到了四年级,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她开始变得不爱学习,甚至是讨厌学习,学习成绩也大幅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就要追究家长的责任了。也许有很多家长会因此而喊冤:这孩子的家长很负责任呀,而且对孩子的教育很积极呀,他们为什么会有责任呢?
问题就出在这两位家长的“积极”上,在孩子没上小学之前,就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全部教会了孩子,那当孩子上一年级时,老师所教的都是她以前已经学会的内容,她便会感觉学习没有意思,很不利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另外,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孩子是没有理性思维能力的,这时,父母要求什么,他们就会做什么,父母说什么,他们就会听什么。此时,父母的严厉就起了作用,父母要求孩子每次考试的成绩必须在前三名,孩子就会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
但当孩子到了四年级,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四年级,孩子的思维能力突飞猛进地发展,他们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当父母再严厉地要求他们去学习、再规定他们每次考试必须达到的名次时,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很苦的事情,从而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所以,对于那些还没有上学,或者刚刚读小学的孩子来说,父母们不要急于教会他们多少知识,也不要要求他们考多么好的名次,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
关于对10岁之前孩子的教育,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总结的很好:
多问快乐,少问学习;
多问“这次考试中,你细心了吗”,少问“这次考试,你考了多少名呀”;
多问“你喜欢学……”,少说“今天我教你学……”。
。 想看书来
四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1)
——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执教多年,我教过的学生已经不计其数,在他们之中,有事业有成者,也有碌碌无为者。我曾对这些学生小学时的学习状况做了一次研究,我惊奇地发现,四年级,恰恰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一个关键期——在四年级,那些成绩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学习成绩会一直保持“好”的记录;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中,大部分孩子的学习成绩也很难变得出色。
四年级,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后来,我查阅大量的资料才知道,“四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是有科学依据的。
我们都知道,在四年级,也就是在10岁左右这个年龄,孩子的大脑会进入一个迅速发展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在这个时候,如果他们总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能够经常品尝到好成绩带来的乐趣,那么,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就能建立起来,就会喜欢上学习。另外,家长们都知道,在10岁左右,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如不爱思考、粗心等,但当孩子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充满兴趣后,他们就会积极地配合家长和老师去改掉这些坏习惯,进而培养一些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好习惯。
但是,如果在孩子自我意识很敏感的四年级,孩子的成绩很差,或者成绩平平,那他们就不会体会到好成绩所带来的成就感,进而就不会对学习产生信心,当然,学习的积极性就更不用说了。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孩子只能越学越吃力、越学越没有信心。
由此可见,孩子只有在四年级取得一个好成绩,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自信心,才能爱上学习,进而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一直都保持优异。
所以,在孩子读三年级之前,家长可以多问孩子快乐、少问学习,但到了四年级,家长就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了。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学习,每天都要对孩子提及学习的事情。而是说,在四年级这个学习成绩即将定型期,家长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让孩子体验学习的乐趣、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他们才会越走越顺畅。
那么,在四年级这个关键的时候,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呢?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方法一:经常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玲玲是个性格内向的四年级小学生,有一段时间,她的成绩下滑得很厉害,因此,她感到很沮丧。
终于有一天,玲玲哭着跑进了爸爸的房间,很伤心地对爸爸说:“爸爸,我想退学。”
“为什么?”爸爸很奇怪地问。
“我……我感觉自己比别人笨,有些课程越学越退步。”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孩子!”爸爸说,“在我的感觉中,这一个月来,你的总体成绩虽然比以前稍有退步,但在有些科目上进步明显。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个勤奋而又成功的孩子。”
“真的是这样吗?”玲玲略带惊喜地问。
“真的是这样的!照这样发展,只要你能弥补一些课程的缺陷,你一定会重新取得优异成绩的。”爸爸继续说,“在我小时候,人们都认为我是个笨孩子,那时我真的很难过!但没过多长时间,我就摆脱了难过的情绪,同时也摆脱了认为自己‘笨’的想法,你比我当年强多了!”
经过这次对话之后,玲玲内心深处重新升起了希望。她的信心又回来了,凭着自己的努力,玲玲取得了让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在四年级,随着所学内容难度的加深,不仅仅是性格内向的孩子,任何一个孩子都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因为学习不像以前那样轻松了,他们甚至会误认为是自己“笨”的原因。因此,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让孩子正确而全面地认识自己,并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自信心。
玲玲爸爸的做法就很科学,当孩子只盯着自己的缺点看的时候,爸爸让她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并从她的优点入手,帮她找到了学习的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除了来自于他们的自我激励外,还需要来自父母的赏识和鼓励。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家长说他聪明,他就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