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耻-日本的岛国属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罪与耻-日本的岛国属性-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扼杀了,国体论成为日本思想界的主角,有力地煽动着日本人的民族主义情绪,为对外战争的展开提供精神支持。
  在明治和大正时期蓬勃发展的民权运动受到压制,被绝对化了的国家权力在官方的舆论轰炸中日益现出其“合理性”,奴役了越来越多人的思想。日本的伦理学家西晋一郎评价日本是“有君权,无民权”。日本天皇在宪法中规定了君权决定民权,任何社会生活都悉数被国家的大概念囊括,国家生活大摇大摆地凌驾于个人生活之上,并涉及了个人可能涉及到的所有领域。在至高的君权之下,在绝对的国家权力下,个人权力被毫不吝惜地消灭了,每个日本人都被要求无私无求,人生的最大使命就是效忠天皇,为国服务。
  1937年,正值日军全面侵华行动展开之际,日本文部省“适时”颁发了《国体之本义》一书,号召国民否定个人,将自我奉献给天皇、国家,还大力赞颂日本国民的无私精神。在天皇至高论和国家权力绝对说的思想大规模的轰炸下,日本具备了实行法西斯统治的思想基础。与此同时,法西斯式的政治制度也在逐步确立。1932年5月15日,日本发动法西斯政变,主张以国际协调方式解决外交问题的首相犬养毅被海军少壮派军人杀死,尽管政变之人迫于形势自首受审,并没有成功建立起政权,但随着首相的身亡,本已脆弱不堪的政党内阁轰然倒塌,军部借机得势,建立了以海军大将斋藤实为核心的新内阁。文人们的政治时代结束了,军人们掌握了日本的未来。
  于是,整个日本都笼罩在军人的恐怖统治中,他们利用媒体大力煽动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仇恨情绪,宣扬被美化好了的侵略战争,并严格控制国内思想。明治时期明朗开化的社会氛围不见了,整个国家都被狂热极端的法西斯主义淹没,混沌一团。仅1932年一年,被禁的各种出版物就多大5000多种,高喊反法西斯主义的日本共产党,也在政府的大清剿中元气大伤,无数进步人士被捕入狱惨遭杀害。
  1936年,为北一辉思想感染的青年军官们发动了“二·二六政变”,政变的军官一度占领了陆军省,要求将日本改造成法西斯国家。尽管政变很快被镇压下去,北一辉也作为###被判死刑,对政变的“平定”却巩固了日本军部的政治地位,在“全面革新政治”的口号下,一系列法西斯式的政策纷纷出台。警察的权力大了,国会的力量小了,军部和财阀成为亲密的朋友,日本的法西斯体制有了清晰的轮廓。
  任何一场战争都耗资巨大,国与国的战争在大多时候都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日本强大了,但和西方国家相比,又显然强大得不够,此时的中国尽管疲惫不堪,却也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能掉以轻心。况且,日本资源匮乏难以应付长时间的战争,必要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将中国占领。因此,日本法西斯建立后不久,就开始着手集合人力物力,筹备战争。为了把国家资源整合到一起,支撑侵华战争,必要采取集权主义,保证国家中的每个人、每个行业都全力为战争服务,很快“国防国家体制”,即法西斯体制被建立起来。
  1937年,在首相近卫文的推动下,所有日本国民都被半强制性管制。1938年,随着《国家总动员法》的实施,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被纳入了法西斯体系,让日本人骄傲的明治时期形成的现代文明在法西斯的统治下消磨殆尽。政党内阁早就不存在了,立宪政治也失去了本来面貌,议会对军部唯命是从,立法大权名存实亡。即使宪法上关于民主的规定依然完好分明,却没有哪个人敢呼喊捍卫宪法,在军部的独裁下,这无异于以卵击石。
  1940年,所有的政党在政府“一国一党”的强制性号召下解散了。曾经分门别派,政见不一的党员们被悉数吸纳到大政翼赞会中来,而在大政翼赞会的宗旨中则赫然写道,“上意下达,下意上通,密切配合政府”。不久,翼赞政治会成立了,所有会员都不得不服从翼赞会的政治纲领:团结一致,完成大东亚战争。
  当时,但凡有人和政府意见相左,不管他真正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都会被认定是共产主义者被投入监狱。曾有一名专心治学的学者,只是对当时的通奸罪条文发表了些不满看法,就被右翼分子带上了“赤化分子”的帽子。东京帝国大学的校长美浓布达吉,因为主张“天皇机关说”被议会排斥。对法律颇有造诣的他,在解释宪法时将天皇称为国家最高机关,并认为天皇的权力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应该为谋求国民的幸福服务。美浓的观点和北一辉的主张有类似之处,就连天皇自己都没有对此提出异议。没料想还是触动了右翼分子格外敏感的神经,右翼分子认为,美浓把天皇当成国家机关本身就是对天皇尊严的亵渎,并将美浓当成扰乱国体的罪人,查禁了他所有著作。
  美浓事件过后,学者们更加“谨言慎行”了,学术自由、大学自治都成了曾经的回忆。与此同时,与世无争的宗教也遭受了冲击。宗教团体被迫解散,再顺从温良的教徒都有可能因违反治安维持法被捕。
  对外战争的范围越大,对内的专制高压就越强。何止是发表了不同观点的学者、知识分子受害,因几句牢骚闲话被捕入狱的大有人在。在法西斯极权统治下,所有的日本人都被看不见的眼睛严密监视起来,宪法精神尚且不保,更何况普通人权。
  在经济领域,官方在大财阀的帮助下控制着所有经济活动,没有一个行业能躲过严密监控。在社会生活中,所有的民间团体,不管有无政治色彩都被不由分说地解散,就连人们简单的日常生活都要受到官方监管。
  在精神领域,为天皇尽忠的思想被强制性地灌输到人们脑中,成为当时日本人必须遵守的最基本道德。
  高度的统一就是对民主的扼杀,法西斯统治和民主水火不容。民主恰恰是思想繁荣的前提,没有了民主作保障,日本的思想学术界一片惨淡之景,所有的西方学说都一概被斥为“弊害”,尽管正是因为它们的传入,日本才得以迅速崛起。在当时,不仅各个高校了无生气,就连向来热闹纷呈的歌舞伎座、戏剧院电影院都被迫关门,不知情的观众或被抓走,或被送去强制劳动。
  西方文明为封闭许久的日本注入了勃勃生机,对西方文化的学习让日本摆脱了被欧美列强欺凌的命运,但在法西斯统治之下,这些西方文明又被极不友好地送出日本国门之外。危机感让日本人自强,自强的方式竟成了对外侵略;自信心让日本人自大,自大又助长了对外侵略的野心。好勇斗武的日本本就有残忍的一面,就在军国主义借明治维新之机现身日本政治之时,就注定了日本必会成为对外侵略、对内高压的法西斯国家,尽管日本人曾经那样渴望西方的民主、自由。
  今天,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依然不能忘却它带来的伤痛,而日本也无法摆脱侵略带给它的耻辱,战败、原子弹、美国人的占领、世界人民的谴责……都是它无法挥别旧罪的阴影,尽管一些日本人对此羞于承认。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投降的瞬间:美国人懵了(1)
虽然日本人看似不可思议的转变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事实上日本仍旧按自己的性格处事,目的一样,只是方式变了。因此,日本人没有把美国的占领看作是一种耻辱,反而觉得这是重新探索获得名誉之路的好机会。
  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被美国以同盟国身份单独占领。美国为了在以后的全球性战略中利用日本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没有严惩战犯,还保留了战争的罪魁祸首日本天皇。如果日本像德国那样被同盟国瓜分,可能就不会有今时今日的日本。可以说是美国拯救了战后的日本,让日本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骄傲的日本人从来不承认自己败于中国之手,他们认为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结束了日本称霸的梦想,致使日本被迫投降。一向屈于强者的日本对美国的占领毫无怨言,反而觉得这是一个依靠强国、再次强大的好机会。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完全按照美国的要求来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并在战后的半个多世纪和美国保持亲密的同盟国关系。日本按照美国的全球战略来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成为美国的重要合作伙伴和军事基地。
  战后千疮百孔的日本,与自己的“仇人”融为一体,在美国的保护和支持下,获得了充分有利的发展空间,借“仇人”之手恢复了战争创伤,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的不计前嫌、化敌为友政策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也得到了日本国民的拥护和肯定。
  日本民族是世界上少数从来没有被占领和瓜分过的民族,即使它发动了罪大恶极的太平洋战争,即使这个民族的“日之丸”上沾染了中华民族3500万人的鲜血。美国的单独占领使日本免于被瓜分的命运,在美国优越的价值观和政治模式的改造下,日本获得了战后新生。
  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崛起,加上美国背后对其的大力支持,似乎都在掩饰那场战争中日本的罪恶,反思战争这一课题更成为过时的天方夜谭。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可以无视曾受到日本战刀残害过的亚洲人民要求惩治日本的呼声,美国的全球战略远要比那些都重要得多。就这样,战后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在美国帮助下强大起来的日本,对战争的反省远远达不到曾被侵略国家的要求。可以说,现在日本对战争的认识和美国的占领有很大关系。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军队以盟军身份单独占领日本。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造成了至少20万人死亡、30万人受伤。这样重大的伤亡本该让日本人对美国恨之入骨的,但是事实完全相反。在美国占领日本后不到几个月,大量的美国人即使只身前往美国,也不用担心日本人的报复行为。他们在日本逛街、吃饭都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很多日本国家官员都很有礼貌地接待美国人。日本人对美国人没有仇恨,这一点让身在日本的很多美国人都表示不解。
  战后的美国与日本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并长期占领日本、在日本设立军事基地,这些行为无疑是对日本变相的殖民统治,但是日本不但没有丝毫反抗,还表示出热烈欢迎和高度配合。
  有学者分析这是日本人缺乏坚定信念的表现。既然日本缺乏坚定信念,那么在战争时,很难抓到一个日本俘虏又该如何解释呢?他们效忠天皇的信仰是支撑战斗的精神力量,这难道不是拥有坚定信念的表现吗?日本的民族性决定了日本对不同国家的态度。日本有顺从强者、欺凌弱者的民族特性,对美国这一强国的顺从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如果换成是中国占领日本,恐怕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吧。
  日本人的道德观和处世哲学让很多和他们有过接触的人都疑惑不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对日本人顺从美国占领的做法作了分析。她认为正是日本人重视名誉、讲究名分和情谊的性格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日本人眼里,获得名誉的手段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变的,无关道德问题。情况发生变化,日本人就会改变策略,以达到这一目标。日本人原本以为用武力征服别国,成为拥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国家,可以赢得大国的地位和世界的尊敬,但是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资源贫乏、技术落后使日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赢得名誉的过程中失败了。被美国占领之后,日本人开始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用侵略来赢得名誉很显然是行不通的,遵守互敬关系,在恢复的过程中摸索成功之路,便成为被占领后日本人追求名誉的又一方式。为了获得名誉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达到目的,这一理念让被占领后的日本国民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善意地接受了美国。
  美国在充分尊重了日本人的传统道德,照顾了日本人的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占领了日本,日本人积极配合美军的占领政策的实施,积极进行战后的各项改革。在美国的保护和扶植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经济大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些成就的取得,让日本人认为,他们当初对美国占领时所采取的态度是正确的。正因为与美国的合作才让日本赢得了荣誉,得到了各国的尊敬。
  强大起来的日本对那些还处于落后地位的亚洲国家充满了轻蔑,当初的战胜国还没有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发展得快,让日本人对自己的选择更加赞赏。在这种社会心理和政治制度下,日本的极端民族主义和日本的右翼势力日益猖獗。
  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在占领日本的时候不但包庇战犯,而且没有追究天皇的责任,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当时在位的日本裕仁天皇对发动侵略战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和偷袭珍珠港都得到了日本天皇的支持和批准。同时,裕仁天皇还是当时的日本陆海军大元帅,可以说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罪魁祸首,但是美国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还保留了天皇制。这是美国人深入研究了日本的民族传统和日本人的社会心理之后作出的决定。
  

二、投降的瞬间:美国人懵了(2)
日本是一个等级观念分明的民族,每个日本人都安守本分,都以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来确定自己的行为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家族主义制度下,天皇是整个大和民族的最大的家长,成为日本人孝顺尊崇的对象。在日本,天皇是全民的道德准绳,效忠天皇就是最高的道德。2000多年的天皇历史使天皇的存在和日本社会已经密不可分,天皇制一旦消失,日本社会的完整性也将完全丧失。天皇是日本的象征,是日本国民宗教生活的中心,是超越了宗教界定的信仰。效忠天皇就是效忠国家,对天皇的命令也必须绝对服从,所以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日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