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而浦不仅仅创立了这些输入的测度,还创造了创新吞吐量的测度,从而追踪提交的新创意数量、正在进行的实验和冒险行动的数量,并且实时了解正在通过创新途径的项目。现在,惠而浦的任何一名管理者几乎都全天不间断在线,从而对企业的全球创新活动有全面、及时的了解。他们使用名为I…Pipe(来自策士咨询公司的软件平台)的工具,像仪表盘一样去观测创新途径。他们可以观测到以下内容:公司正在产生多少个新概念,它们来自世界的哪个地方,目前有多少个创新实验正在进行,有多少个风险项目收到了更多的资金和关注,每一个风险项目的详情是什么,有多少新的业务正在努力进行商业化,以及这些业务什么时候可以离开创新途径。I…Pipe的优势之一在于“使得管理者关注那些需要关注的领域。比如,如果存在十多个与定价有关的创新项目,则表明这个领域是存在问题的”。①
惠而浦还小心地建立了领导测度来确保部门的领导人对于本部门的创新绩效负责。比如,公司要求部门领导汇报他们花在监督创新团队而不是日常运作上的时间比重。对于部门领导和CEO之间的评审年会而言…包括产品,运作和战略…创新成为了汇报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惠而浦具有用来测度建立深入的、公司层面的创新能力的流程指标。比如,公司要求接受创新技能和工具培训的员工比重是多少,或者有多大比重的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里包括创新,有多少员工曾经或正在参与创新项目。
惠而浦在创新方面的成功部分来自于对指标的深入思考。如果组织只用一两个指标去测度创新绩效的话,那么执行官们可以很轻易地欺骗或摆脱系统。比如,他们可能为了将创新忽略掉而这样说:“老板,我知道你说过创新非常重要,但是今年我们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要做,而创新仅仅是这一系列绩效指标中的一个,所以我明年会把这个做好。”他们也可能通过这样的话来搪塞:“好的,我们必须实现一定比例的新产品收入。让我看一下……去年我们做的是黄色的便利贴,那么今年我们就做粉红色的好了。这算是一个新产品,对吧?那么明年我们就做绿色的。”然而惠而浦建立的一套复杂、全面的创新指标不会给这些领导者这种机会。
公司还把所有指标都同报酬联系在了一起。今天,惠而浦管理人员的大约30%的报酬同创新捆绑在一起,这使得创新成为管理人员薪酬包里最重要的一个要素。
惠而浦严明的指标体系对于这种国际电器巨头是很有效的,但是如果你仅仅将其“复制粘贴”到你的组织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同开展创新的其他要素一样,创新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管理必须符合企业创新的商业目标,符合管理者的领导力和视野,符合你的企业文化。同时,努力追求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发现全面的“创新输入测度、吞吐量测度和产出测度”是很有用处的。表10…1描述了这些指标以及其他一些你可能考虑的指标。
表10…1
创新指标输入吞吐量输出
流程企业开放式创新网络中“外部节点”的广度和深度进入创新途径的新创意、新概念的数量
创新项目发展的速度
在创新流程的每一步,特定工具的可用性分别处于创新途径中的实验、原型以及大规模投放阶段的项目数量
第十章 动态性地平衡供应和需求(11)
人力资源和领导在真正创新的项目上花费的时间比重为创新做出贡献的内外部人员的比重一个部门的创新绩效
能力测度(比如,接受培训的员工比重,处于何种水平)
绩效和资金用于创新的预算比重(运营预算,营销,资本等)
考虑到每个业务部门增长差异的测度深入理解创新途径,从而根据目标对其质量进行评估和预测
创新规模的大小和预测量来自新产品、服务、类别、业务以及/或关注的战略领域收入所占比重(比如,一个食品企业来自“更好的”产品创新的收入比重的目标值,或者电子、汽车企业来自“环保”产品的收入比重的目标值)
创新投入的总回报
专利数
资料来源:策士咨询公司
巩固绩效目标
企业的创新活动在下列情况下会完全失败:目标太模糊,供应和需求的驱动者不发挥作用,绩效目标未被定义或太过局限。像宝洁公司、通用电气和惠而浦这样的成功创新者所设置的清晰的绩效目标,都是基于我们描述过的一些创新指标,并且将其分配给部门领导者去完成。
然而,这些公司以及其他公司所设定的目标和指标并不相同。这些公司的领导者明白,这些指标是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必须反应一个组织独有的文化以及它们各自所处市场的竞争现状。
另外,既然你在公司内设立了创新目标和指标,那么你可能会考虑以下的一些选择:
确保公司员工2%~5%的工作时间用于突破式的创新项目。
将资金预算的5%投放于本运作部门的创新途径。
拿出你10%的管理时间用于监督创新项目。
安排你手下至少20%的员工去接受创新培训。
设立下一年的一系列目标,比如提交299个新创意,让10个实验性创新项目进入创新途径,以及两个即将商业化的新的商业风险(business venture)。
“创新记分卡”
你的组织目前正在用哪种记分卡去测度创新绩效?绝大多数商务人士一听到记分卡这个词就会立刻联想到平衡记分卡。然而在大多数的企业里,平衡记分卡却是完全不平衡的…它严重倾向于最优化,而不是创新。平衡记分卡框架并不能反映基本的问题,相反,在绝大多数组织里,平衡记分卡反映的是过去焦点的现状。进一步讲,任何一个想通过建立创新能力从而取得行业优势的企业都需要一套全面的指标体系…“创新记分卡”,这确保了创新引擎的每一个元素都在实现最优化。
当然,如果你的组织已经使用了类似平衡记分卡或基于价值的管理方法,你应该协调好创新指标同此方法的关系。比如惠而浦将“创新带来的新收入”、“创新途径的健康度”,以及“价值获取”这些指标写进了平衡记分卡里,并且把奖励同这些指标捆绑在一起。即使你的组织中没有使用这些方法,你也应该保证你的创新记分卡鼓励那些对完成公司目标有所帮助的个人行为。
找到正确的个人创新指标、目标和激励方式通常需要一些时间,以及多次的反复实验。首先,任何一个指标的选择、最优化价值,以及“投资甜点”,都是依据企业的不同而改变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比如,对于像惠而浦这样的家电生产企业而言,创新要求具备不同的技能、资源以及竞争力,并且很明显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创新方式不同,比如时装零售商。不同产业之间的创新目标也是有差异的,但是绝大多数产业,通过创新指标测度的一般变量都是非常相似的。由于你通过对创新路径的接触以及调整积累了经验,所以你应该定期地检查每一个指标。 。。
第十章 动态性地平衡供应和需求(12)
我们相信,既然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了一个有效的创新指标记分卡…以及用于确保它们相关性的数据库…管理者、分析家以及投资者最终可以非常方便地评估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就像现在他们方便地评估诸如市场份额、杠杆比率以及经济附加值这些概念。
调节以达到平衡
最后,正如我们在第四章指出的那样,企业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绩效水平的创新途径,而不仅仅是一个有些神秘的流程,以期待某天它会带来价值。
就这点而言,你应该能够调整创新途径…创造财富的引擎,就像你能够调节和调整汽车发动机。它应该足够透明,从而使得你不断地监督创新的供应端和需求端,同时还要能让你使用正确的手段去维持供应和需求的动态平衡。
比如,如果你注意到创新途径前端的创意数量不足,你应该能够使用一些我们在这本书里描述过的具体工具去促进创新的供应。如果有大量的创意堵塞在了创新途径的中段,那么公司就应该迅速创造条件帮助它们顺利通过。这可能意味着稍微放松各个阶段的门槛标准,从而帮助项目更流畅地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或者是给业务部门的领导者再多一些压力,让他为创新项目腾出资源或者花更多的时间监督创新项目。
拥有了这些方法和机制,高层管理者应该能够根据需要对系统进行调节。比如,他们会决定提高进入创新途径的突破式创意与渐进式创意的比重。或者提高接受创新技能和工具培训的人员数量。或者提高人们投入创新的自由时间比重。
简单地讲,管理者可能很容易说出这样的话:“今年我们投放于创新的资金预算不再是10%,而是20%。”或者:“今年创新绩效占管理人员薪酬的比重由5%提高为30%。”这些东西应该像是滑块儿一样能够根据形势被调高或调低,这是动态创新系统的一部分。
惠而浦还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公司的创新引擎开足了马力,CEO杰夫·费蒂格意识到,如此多的新创意进入创新途径的现状已经超出了公司的处理能力。组织在产品工程上遇到了瓶颈,因为所有新创意必须进行细节的设计,并接受安全许可等。由于惠而浦改变了现有生产流程并引入了更多的种类,因此它会冲破生产上的瓶颈。而它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销售上的瓶颈,因为销售人员还没有接受有关如何销售这些新产品和种类的培训。然后惠而浦必须花时间去说服零售商们为这些新产品腾出货架空间,有些时候还不得不进入全新的渠道,这是很困难的过程。因此,企业有必要调整创意流从而使之更合理,并消除这些瓶颈。
一旦你的公司有了一些处理有效、透明的创新途径的经验,那么你就会清楚,在概念阶段你需要多少创意从而产生大量的实验,有多少项目会通过这些实验进入原型阶段,以及有多少会最终进入市场。你可以将概率应用于这些比率,并开发一个强有力的寻找创新途径的商业价值的方式,将其作为预测公司增长潜力的基础。
因此,当你坐下来制定战略计划时,你可以说:“那么,今年我们想为组织设定的增长目标是多少呢?我们需要为创新预留的资金预算比例是多少呢?今年我们希望关键部门的管理人员留出多大比例的时间用于创新?CEO在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公开讲话中应该如何对待创新?在创新途径的前端即不成熟的创意和第一阶段实验时期,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战略去实现我们在末端的财务目标?” 。 想看书来
第十章 动态性地平衡供应和需求(13)
创新挑战和领导者的责任
创新挑战:我们该如何管理创新的供应端?
领导者的责任:
对驱动创新供应进行系统的考虑…通过广泛的培训、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和顾问,奖励和认同。
不要被这样的说法所误导:企业只有对提出好创意的人进行丰厚的财务奖励才能实现创新。
不要认为创新仅仅发生在组织边缘而不是核心业务内。业务的所有部分都存在创新的“供应”。
创新挑战:我们怎样维持对创新的旺盛需求?
领导者的责任:
让预算的制定流程和管理薪酬都考虑到创新和效率。
设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的大胆目标。
不要仅仅创建一个“在线建议箱”或者使用一个创意管理软件平台就期望产生突破式的创新想法。相反,建立一个主动激发、引导以及支持创新的论坛,而不仅仅是要求实现创新。
使用一系列全面的创新指标用于追踪创新绩效,包括产出、投入以及吞吐量。
不要仅仅用一两个测度去衡量创新绩效(这会被欺骗)或者仅仅考虑创新产出(这会让你只测度到全部绩效的一部分)。
创新挑战:我们如何定义高层领导者在创新中的角色?
领导者的责任:
领导者既要关注创新的供应端,还要关注创新的需求端。
确保运营核心业务的领导者对创新负有责任。创新责任常常被转移到组织边缘。
谨慎构建领导者指标,从而确保领导者们对创新绩效负有责任。
设立牢固、明确的创新绩效目标,并且委派给领导者们去实现这些目标。
避免将创新限定在组织的边缘,比如特殊团队、孵化器以及风险基金。
第十一章 建立系统创新能力
整本书中我们都强调企业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更加系统的方法。我们也概括了惠而浦、西迈克斯、戈尔、通用电气和宝洁公司等公司是如何将创新培育成一种可持续的企业能力的。读者也许会注意到,虽然所有企业都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是每一个都有不同的处理创新的方式,这样做是正确的。
事实是,确实没有什么万能钥匙来进行创新。例如,一个高度集权化的企业利用谷歌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方法并不会创新成功;同样,如果谷歌采取通用电气一样集权化的创新组织架构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成功。
但是不论组织是高度集权化还是高度分权化,不论它是聚焦于某个地区市场还是关注于全球市场,它都会找到属于它自己的进行系统创新的方法方式。在本章里面,我们将介绍相关的框架。
幸运的是,我们发现每一个创新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些共同的要素:领导力、组织和基础建设、企业价值观、流程、工具、考核以及技术等。这些组织元素存在于每一个企业里。因此,想要建立一种系统的、特有的创新能力,就要创制与企业的文化和使命相协调的这些元素。目标是:建立一种可以与企业的目标和组织相匹配的稳健的创新。
在图11…1中,我们可以找出4个相互依赖并促动的元素,它们最终促成了创新:
1。 领导力和组织:企业领导和组织会为创新建立一个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