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金龟换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好金龟换酒-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实在累得够呛,铭基同学一直发狠说要在飞机上大睡特睡,可是上了飞机后他却双目炯炯,若有所思。我问他怎么还不睡,他的脸上浮现一丝梦幻般的笑容,“我现在感觉很不真实,很奇妙,好像正在翻开人生中新的一页……”他忽然握紧我的手,“我们又要相依为命了……”

    我完全明白他在说什么。同样是搭乘飞机,以往的旅行却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以前每次出门,无论时间长短,身后总有一个家和一份工作在等待着我们,然而这次我们却辞掉工作,退掉房子,决绝地斩断过去的生活。今后的日子又充满未知,四海为家,前程未定,正像是被抛入一个时间的荒原中,回不到过去,也看不见未来。可我又是如此享受这种感觉,为着它所带来的珍贵的自由和可能性。我之前的人生中有两次重要的转折,一次是去西藏,一次是去英国。可那些都是后知后觉的,出发时的我年轻而懵懂,根本不知道命运之神正于此处埋下伏笔。然而这次不同,机舱内昏暗的灯光下,我甚至能够看到我们的人生从此刻开始转折。
《最好金龟换酒》PART 1 归零(2)
    虽然间隔年旅行的确是我们人生中一个重大的决定,可是这段时间收到的无数博客读者来信却实在令我有些不安。很多人在信中热情地称赞我们的“勇气”和“壮举”,好像我们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一般。然而事实是间隔年在西方国家属于相当稀松平常的事情,我们本身更是平凡至极,只不过比很多人幸运而已—经济较为自由,无须赡养父母,也并不认为买房是头等大事。看到来信中有读者说自己需要赡养父母资助弟妹,因此不得不放弃周游世界的梦想,我甚至感觉羞愧,对他们有很深的敬意,也暗暗提醒自己不要浪费了这份幸运。

    回头再看的时候,觉得刚辞职时写的那些东西有点太热情澎湃,而“寻找自我”这个说法也有点太文艺了。其实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我就是累了,倦了,困惑了,所以想停下来休整一下,看看世界,在路上好好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顺便抓住青春的尾巴疯狂一把。

    两年前刚生出辞职旅行的念头时,有位很了解我的朋友汤姆曾经对我说:“我只是不希望你是为了逃避什么才上路的……你知道,逃避工作,逃避社会责任,逃避现实生活,逃避whatever……如果是那样的话,你结束旅行之后可能会更迷惘,因为你会什么也找不到。”

    当时我很肯定地告诉他我不是在逃避,之后却越想越心虚。然而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我终于坦然了。无论有没有逃避的成分,我选择暂时的“遁世”,正是想找到重新“入世”的精神力量。经验即是道路,我希望能够由此达到内心的安宁,从而担当起新的建立。虽然并不确定一定能找到,可至少我在年轻的时候尝试过,以后回想起来便不会再有遗憾。

    飞行中途我跑去洗手间,被镜子里那张素面朝天、苍白憔悴的脸吓了一大跳。这是你自找的,我恶狠狠地对自己说,眼看快要30岁,还要学人家小朋友去什么gapyear……作为一个爱美的女生,准备长途旅行给我带来的巨大挑战绝对是男生们无法想象的。我不得不放弃那些漂亮衣服和护肤品化妆品,以一种最朴素的状态出现在旅途中。而平时最讨厌的登山鞋和冲锋衣之类的“怪物”,眼下也都耀武扬威地躺在我的背包中。真是彼一时,此一时也。有时我真的很佩服铭基同学的勇气—“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脸……”—我指的是我的脸。

    带着惨淡的脸、破烂的西班牙语和堪称危险程度的好奇心,我们向拉丁美洲进发。

    为什么会选择拉丁美洲?说实话我不大能理解这种问题何以存在。难道“拉丁美洲”这四个字不足以令人兴奋到爆炸吗?难道它不是等同于遥远、神秘、美丽、热辣、魔幻等等让人血脉贲张的字眼吗?我从小就向往拉丁美洲,可这片大陆实在是太遥远太辽阔了,机票又那么贵,千山万水地飞去那里,只待两个星期未免可惜。这回我们的时间不受限制,终于可以将它从北到南好好走一遍了。

    被飞机上的一群墨西哥青少年吵到头疼,十一个半小时的飞行中我们几乎都没办法睡觉。快要降落时气流颠簸,随着飞机的每一次俯冲和拉升,他们都恶作剧般集体发出撕心裂肺的尖叫。就在又一个俯冲之后,伴随着小魔鬼们的尖叫声,整个墨西哥城就在舷窗外悄然出现。

    这是我们旅途的第一站。Hola仙人掌,Hola玛雅金字塔,Hola弗里达,Hola玉米卷,Holatequila(龙舌兰酒),Hola墨西哥!Hola,我们的新生。
《最好金龟换酒》PART 2 不可能更好的起点(1)
    墨西哥城重口味

    拉丁美洲的关键词除了“魔幻”和“美丽”之外,还有“危险”。听说过许多游客的惊险遭遇,我和铭基自下飞机起便保持着高度警惕。刚刚走上墨西哥城街头的时候,我俩肩并着肩,双手紧紧按住斜挎的随身小包,警觉的目光来回扫射。天气那么热,神经一绷紧更是汗出如雨。

    然而街上却看不见想象中的毒贩和黑帮,反而是一片热热闹闹安居乐业的景象。一开始我们保持着如临大敌的姿势流着汗走了半个小时,最后彻底放弃了,开始轻松散漫地走街串巷,勇敢地操练我们蹩脚的西班牙语。

    短短几天我已经爱上了墨西哥城的人们,用“不卑不亢”来形容他们恐怕再合适不过。墨西哥人非常礼貌友善—在街头小摊吃东西,摊主会心血来潮地送给我们饮料喝;在某家店买不到想要的东西,店主会指引我们去别家店买,而且一连几家都是如此,可是又有别于我们在中东、北非和印度常常遭遇的那种别有目的的热情。也许因为墨西哥城是个大城市,人们见多识广,所以虽然街上鲜有亚洲面孔,可我们两个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感觉有指指点点和好奇的目光。墨西哥人身上有种自尊和坦荡,我们几乎没有遇见任何漫天要价、痛宰游客的事情。

    即便在拥挤嘈杂的地铁里,人们也会注意保持身体和目光的距离。车厢内有很多流动小贩走来走去,叫卖各种东西—矿泉水、口香糖、零食、化妆品、圆珠笔、唱片CD……令我惊讶的是其中不乏盲人,他们一般由另一个人引导着,一边叫卖,一边慢慢摸索着穿过一节又一节车厢。没有纠缠,没有强买强卖,没有过长的停留,人们只是各行其是,各得其所。车厢内时常有虔诚的天主教徒大声诵读《圣经》,其他乘客也只是礼貌地沉默着,并不露出任何不耐烦的表情。我想所谓文明,有时正体现在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就这一点来说,墨西哥城人们的教养实在令人敬佩。

    在墨西哥城你永远不会饿死。这里的食物辛辣而美味,滚烫却爽口,就像这个国家一样。无论你是否喜欢墨西哥菜浓重的口味,你都不得不承认这里有着全世界最有活力的街头美食。城里每走几步就有一个小摊,售卖各种便宜美味的食物。我在伦敦上班时每周就至少要吃一次墨西哥卷饼当作午餐,来到墨西哥后自然少不了去尝尝真正的原汁原味。记得三毛在《万水千山走遍》里把墨西哥最典型的街头美食tacos(玉米面卷)形容为“好吃的小抹布”,当时就令我神往不已,没想到多年后自己也来到这里,天天吃上几个小抹布。

    墨西哥人不但在食物上是重口味,在文化和传统上亦是如此。墨西哥城的人类学博物馆里展出的一些东西如果放在欧洲,很可能会被观众投诉说太过恶心和令人不适。在国家宫殿里,12位独立战争英雄的遗骨就放在半开的盒子里大剌剌地展现在所有来访者面前。墨西哥人对于死亡有他们独特的态度,没有沉重,没有伤感,而是嬉笑相对,甚至拿来作为跳舞玩闹的借口。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墨西哥著名作家奥克塔维奥。帕斯的话来说,“对于纽约、巴黎或是伦敦人来说,‘死亡’是他们永远不会提起的,因为这个词会灼伤他们的嘴唇。然而墨西哥人却老把‘死亡’挂在嘴边,他们调侃死亡、与死亡同寝、庆祝死亡。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钟爱的玩具之一,是墨西哥人永恒的爱。不可否认,在墨西哥人面对死亡的态度里或许有着与别人一样的恐惧,但是至少墨西哥人从不避讳死亡,他们用耐心、轻蔑和调侃直面死亡。”我甚至觉得死亡于墨西哥人而言意味着一种艺术创造。他们用骷髅来装饰房屋,在亡灵节吃亡灵面包和写着全家人名字的糖制骷髅头,纵情歌舞,他们爱听表现死的快乐的歌曲和笑话……墨西哥最有才华也最命途多舛的女画家弗里达。卡罗也常用画笔表现死亡,对死亡的迷恋是她的创作之源,她的自画像也往往是一副面露讥诮漠视死亡的神情。
《最好金龟换酒》PART 2 不可能更好的起点(2)
    在墨西哥城的“蓝房子”(弗里达出生、生活和去世的地方)和现代美术馆,我们看到很多弗里达的画,令人不安却也美不胜收。除了对自我身份和内心世界的探究以及对社会所怀有的批判意识,弗里达的画还很明显地具有“原生态”的特质。当墨西哥的同行们纷纷对欧洲艺术的最新流派顶礼膜拜时,弗里达却在画作中固守自己民族的血脉。她对印第安人的传统和神话充满兴趣,认为墨西哥有自己的文化传承,不需要来自国外的幻想。在印第安艺术完全不受重视的年代,她和丈夫迭戈。里维拉已经开始收集前西班牙时代的艺术品;在弗里达生活的年代,煤气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在“蓝房子”的厨房里我们却看到传统墨西哥式的砖灶,餐桌上也尽是土陶烧制而成的炊具餐具……弗里达拒绝承认自己是很多人认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她说自己从不画梦,只画自己的现实,而“在墨西哥,现实和梦想被视作是混杂在一起的,奇迹被认为是日常发生的”。△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这一观点总令我想起作为文学流派的魔幻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发源于拉丁美洲,往往根据印第安人的思想意识,在叙事和描写中插入神奇而怪诞的人物、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借以反映拉丁美洲的现实。据说在印第安人的心目中,客观物质世界与印第安传说中神的世界是相通的,梦幻和现实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他们的周围变成一个半梦幻半现实的世界。而在这个意义上,欧洲超现实主义的文学和艺术的确和土著印第安人的思维方式有相通之处,他们的思想方式都是界乎现实与梦幻、现实与想象、现实与虚构之间—这也许就是很多人认为弗里达的画属于超现实主义的原因吧。

    “蓝房子”是我在墨西哥城最喜欢的地方,即使没有它大名鼎鼎的主人,这所色彩浓烈的房子本身也是件艺术品。尽管我们都知道弗里达和丈夫里维拉之间爱恨交织、混乱纠葛的关系,作为夫妇二人共同生活过的地方,“蓝房子”里更多展现的还是他们之间野火般炽烈的爱与崇拜。弗里达逝世后,里维拉说“这是我一生中最悲恸的一天……我真正意识到我一生中最美的部分是对弗里达的爱,但这已经太晚了”。而“蓝房子”墙壁上写着的弗里达的话中也有两句令我感慨良多,一句是“和迭戈这样一个男人在一起,恐怕全世界都在等着听我的哭喊‘这将意味着多少苦难’,可是我不相信河堤会因为河水流去而伤心……”,另一句是“有生之年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存在。你找到我的时候我已经四分五裂,而你却把我完完整整地带了回来”。

    唯有变化才是永恒

    站在瓜达卢佩圣母堂前的广场上,导游亚历山大向我们展示了一张几百年前墨西哥城的图片,上面竟是一个巨大的湖泊和几个小岛,实在令人难以置信。现在的墨西哥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然而其前身特诺奇蒂特兰城却是一座建在湖心小岛上的独立王国,进出需要乘独木舟或越过堤坝。而16世纪西班牙征服者占领特诺奇蒂特兰后,不知发了什么神经,竟然锲而不舍地将湖面大部分的区域不断填平,成为今日的墨西哥城。因此如今的墨西哥城绝大部分的市区都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回填土之上,不但对于地震之类的天灾特别没有抵抗能力,而且因为近年来地下水的急剧下降(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用水需要),这个有2000多万人口居住的城市正面临加速下沉的灾难,在过去100年中已经下沉了9米多!
《最好金龟换酒》PART 2 不可能更好的起点(3)
t米t花t书t库t ;http://www。7mihua。com
    亚历山大说:“看到那座黄色穹顶教堂吗?它是斜的,你们看到了吗?还有旁边那个塔……还有右边那座建筑……统统都是斜的,这就是因为这个城市在不断下沉的缘故。你们没发现吗?就连你们住的青年旅舍都是斜的啊……”

    难怪,我一直觉得旅舍的房间和浴室有点不对劲。上次洗完澡出来,差一点就直接一路下坡滑回房间了,我还一度以为是自己出现了幻觉……

    曾经是个大湖的墨西哥城正在下沉这件事令我感觉十分奇妙。果然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连世界都在不断改变,何况人呢?旅行总会促使你正视你与这个世界的关系。记得电影《摩托日记》有句宣传语:“让世界改变你,然后你就能改变这世界。”切。格瓦拉也在日记中说:“当我们离开丘吉卡玛塔时,可以感觉到世界在改变—还是我们变了?……在美洲流浪,为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我已经不再是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