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这个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石这个人-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分厂,电分是印刷过程里很重要的环节,当时的这家电分厂在深圳已经做得很大,但电分的专业人才当时很少,王石就想把万捷从中日合资的厂子里挖过来。万捷拒绝了,他对王石说,自己所在的工厂里厂长、很多技术员都是日本人,他们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技术,他希望把这些技术学到手;就算现在到了王石的厂,也要面临日本人的竞争,那自己在市场必败无疑,这样也辜负了王石的美意。王石听了万捷的话,当即也就同意了他的想法。
  虽然以前就在一些公共场合认识了,但正式的接触这还是第一次 ,这第一次的正式交往,彼此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王石的眼里,和万捷一批的人,都流于浮躁,要么进了政府,要么去了广告公司,都急着为自己划一块地盘。以万捷的能干,完全可以拉出一摊自己的业务,但他选择了实干和踏实的作风,在王石眼里,这是一个年轻人最难能可贵的品质。而万捷对王石也是满怀欣赏,对于一个在深圳的改革大潮里沉浮的年轻人,眼中的 企业风起云涌,花开花落,是一种刺激,也是一种激励。万科企业的作风,万科的管理,在万捷看来,是深圳企业群里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他当时只崇拜两个人,一个是自己所在印刷厂的总经理岩井,这是一个特别严于律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人,他一共带了万捷7年,感情深厚;而另一个人就是王石,他把王石当成了自己学习的榜样。
  过了好几年,王石对万捷说:“你不用过来了,你应该自己出来做自己的公司,我觉得你完全可以!”王石是真心觉得万捷是个可以独创江山的人才,把这样的人才招揽旗下虽然好,却也着实浪费了一个英才。
  1995年,万捷果然自己做了公司,就是今天著名的雅昌印刷的前身。万捷一展所长,将自己的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很快在深圳成了小有名气的企业。这个时候 ,王石又动了和万捷合作的念头,也许总有一种英雄相惜的心态,怎么都希望有一次合作;也许真的是当时业务的需要,反正王石就找到万捷,希望自己的印刷厂和万捷的雅昌印刷厂合并,双方各作价一半,各占50%的股份。万捷再次拒绝了王石,他提出了另外一个方案:双方照旧合并,但雅昌占90%股份,万科只占10%。
  这简直和王石的方案有天壤之别!但王石听了万捷的想法,竟蓦然有一丝兴奋,万捷的聪明让他在一瞬间超越了生意场的得失感,他觉得自己真是没有看错万捷:“小子在行!”但他转念就有些气愤:“小子,你抓住我的弱点,你太狠了吧?”王石是个明白人,他很明白自己的印刷厂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和万捷合作其实是变相挽救一下这家印刷厂的命运,提出5﹕5的股份比例,当然是他的侥幸心理,从商场变数来说,也是他的胆识和手段。但万捷在行业里潜心多年,多少也能揣摩王石的心理,更何况对于行业的状况,他心里明镜似的,王石的印刷厂正日薄西山,而自己正朝晖兴隆,节节高升之时,所以他也有足够的胆量提出9﹕1的股份比例。
  王石答应了,虽然觉得有点难受,毕竟他赢惯了,这么委屈接受一个方案,虽然从生意原则上说没任何问题,却让他自尊心难受。但合作终究还是没有做成,因为王石的厂是合资厂,香港的股东死活不愿意把厂卖给万捷,因为香港方在广州、珠海等地都投资有印刷厂,万捷是他们最大的对手。
  

《王石这个人》:朋友(2)
王石对万捷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万捷,这事别弄了,香港方的人太操蛋了!”
  从此两人的关系就比较冷了,毕竟热闹了很久的事,最终却没有谈成,彼此的心里都有些别扭。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各自公司的事情本来就繁杂,两人几乎就没什么来往。
  直到1998年,万捷因为公司的事操劳过度,生病住了医院。王石那时正准备出发去登山,听说万捷住院,王石自己去了医院看望他。万捷很意外,他和王石已经很久没见面了,中间又隔着那层不愉快,他没想到王石会到医院看自己。
  两人在病房里不经意地聊着天。王石告诉万捷自己要去登山了,那时王石刚开始登山。万捷很吃惊,说:“那不是很危险吗?为什么要去从事这样的运动?”王石笑了,说:“我不登就不危险了吗?人过马路时还有可能被车撞到呢,到公园还有可能碰到打劫的给一刀呢。”王石有些调侃地说,万捷乐了。一笑泯恩仇,以前的事就这么过去了。王石临走时告诉万捷,自己登山,是希望挑战自己,希望给自己一个很好的身体,给自己的生活一个平衡。“万捷,多想想事业的目的是什么,你才多大年纪就生这么重的病,还不得不住院。多注意自己身体!”
  万捷后来告诉王石,自己对那次医院的见面,一直记得很深。万捷的雅昌现在已经发展成全国一流的印刷企业,王石一直很得意自己当时对万捷的慧眼,他说:“你看万捷,现在做许多艺术家的印刷业务,和画家和摄影师打交道,没有艺术涵养是做不来这个工作的。他当时精益求精的态度,我就知道,万捷终成大器!”
  我曾经采访一位企业家,一家烟草生产厂的总经理,他感慨自己其实早就没朋友了,人坐高位,视野宽了,却离人群越来越远,正常朋友间的人际交往早就消失殆尽。他很感怀:以前和朋友喝喝酒,串个门,为孩子的事互相拍拍肩的感觉早就没了,以前周围都是朋友,现在周围都是手下、是合作伙伴,脸上都写了“工作”两字。特别是同行之间,更是没有任何交道,大家都穿了戒备的战衣,很难敞开心扉。
  我曾经很赞同这个企业家说的话,人到高处,内心的孤独总是难以排遣,特别是当生活和工作完全合二为一的时候,工作的棱角总是伤害到生活的圆润,朋友自然就少了。而王石却很幸运,他有棱有角,性格分明,却依然在同行业里有两个知心的朋友,一个是李星,一个是冯仑。
  李星被王石形容成一个偶像级的人,武生型的英俊长相,幽默,有才华,阳光地赚着钱,每到一个地方都受人欢迎。在安逸之都成都做着房地产,成功而悠闲。
  李星和万捷一样,都比王石小十来岁,但两人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万捷有着自己坚定的想法,而且想定了一个方向绝不回头;李星就随和很多,在沟通上是一个更容易的人。当年他曾经热衷炒股票,王石朝他泼冷水:“炒股票啊?不就靠运气吗?谁能保证运气能长久啊?你看着吧,炒完股票就该炒房地产了,炒完房地产就该炒期货了,炒完期货就该炒古玩了。”
  往后几年的风潮印证了王石这看似随口的一句话,李星对王石真是欣赏得不行,他开玩笑说:“幸好听你的了,你看四五年前买的字画,现在不知道涨了多少呢。”
  李星是经自己手下的介绍认识王石的,这个手下也在万科工作过,王石对自己以前的手下的原则是“不拒绝正当的要求”,所以当手下告诉他现在的老板李星想见他,王石立即就答应了。甫一见面,王石就感觉到了李星的有趣,李星和王石一样,都做过军人,而且亲身经历过中越反击战,碰巧王石对中国近代战争和现代战争很感兴趣,比如中越边境战争、朝鲜战争等。他特别希望能接触到参加过这些战争的军人,听他们说自己的经历感受,碰巧李星又是这么一个风趣健谈的人,王石如遇知音。
  当时民营企业都流行避税,李星和王石探讨过这个问题。王石给李星说了自己的看法:“要交税。你要是为了避税,每年为了搞掂税管员,伺候他的钱都不是小数。再则,税局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换了,上面还有林林总总的官员,你不但要上供钱,还得有精力陪他们,吃、喝,陪出国。可是,如果你交税的话,区里会保护你,谁要找你麻烦,就得砸了区长的饭碗。”
  李星现在就是成都的纳税大户。王石觉得自己很乐意给这样的小兄弟一些自己的经验,他是从一些曲折的路走过来的,明白有一个人的指点和盲目地去闯是多么的不同。
  其实李星和王石在情趣方面大不相同,王石比较喜欢洋派的东西,而李星喜欢古玩,喜欢字画,骨子里是个传统老派的人;王石严肃,不苟言笑,李星到哪儿都笑声一片,随和亲切;王石乐意吃西餐,出国一定不肯吃中餐,李星则嗜辣,一旦出国简直是煎熬,非吃中餐不可。即便是这么的不一样,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最好的朋友,也不妨碍王石每次到成都,一定首先拉上李星吃一顿。
  有些朋友就是这样,即便不常见面,但相见后却没有陌生感。王石和李星是这样,和冯仑也是这样。
  冯仑是王石的好朋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他的那句“学习万科好榜样”被媒体广为引用。在行业的聚会上,见到王石的同时就有可能见到冯仑,见到冯仑的同时就有可能见到王石。王石说,他和冯仑还有河南建业的胡葆森,是地产界的“三剑客”,王石说这话的时候,表情里没有任何要谦虚的意思。
  

《王石这个人》:朋友(3)
冯仑与王石的见面很有戏剧色彩。1993年,万科已经很有名气,经历了1988年的股份制改造,万科在当时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里面,是一匹年轻的骏马。冯仑带着自己的三个合伙人,其中有今天在商场同样名声显赫的潘石屹,一起拜访了王石,说是要取经。王石说那段时间正是他最忙的时候,于是安排了1个小时和来自海南的这四个年轻合伙人见面。
  仅有的1小时,冯仑滔滔不绝地说了50分钟,按照王石的回忆,冯仑的讲话大致如下:第一,“秀才造船三年不成”,我们一帮秀才到了海南创业,成功了,赚了2000万,这个数字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是小数字;第二,我们赚钱是证明我们的能力,但是我们并不爱钱,所以我们四个人不分家,各25%,分钱不分家;第三,我们现在碰到了历史上很好的机会,我们要像酵母菌一样在全国膨胀起来;第四,和万科合作,因为万科有知名度,咱们如果联合起来,将会很有意义。
  冯仑是学者出身,原本是研究所的研究员,搞体制改革的研究,对社会学、政治学都很精通,后来和潘石屹等人一起下海经商。冯仑早年在牟其中身边工作,王石对冯仑的第一印象是“身上有牟其中的影子”,就是有创意,有胆识,天马行空。
  待冯仑洋洋洒洒把话说完,王石看了看表说:“不好意思,只有10分钟了。那,我说两句?”——轮到王石洋洋洒洒了,王石用10分钟说了几点:第一,赚钱而不爱钱是圣人,我相信你冯仑是圣人,但是你不能要求万科的人都是圣人。一般来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要求是圣人,只能要求是君子。从君子的角度,财产不分人与人之间就有问题,必须要先进行产权界定,张三是张三,李四是李四。明明大家都想要钱,完了还要说大家不爱钱,不要说君子成不了,还是小人。什么是小人?不爱钱却偷钱,这是小人。所以一定要产权界定清楚,不要你我不分,这是我对你的第一个建议;第二,要像酵母经营一样发酵开来的话,其实很难和万科合作。万科正在搞减法,和万科合作先要弄清楚你是做什么的,万科只往房地产的专业化方向发展;第三,做企业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什么捷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什么酵母式的经营。
  这是王石和冯仑的第一次见面,很有意思。王石本来准备摆一下矜持,但在冯仑的滔滔刺激下,居然也在10分钟内把自己的想法倾泻而出。这样的场面很像夫子们坐而论道,语言是彼此交锋的最有效工具。事实上,冯仑和王石都属于善于表达自己的人,两人相遇,必然精彩。
  王石今天回忆起当年的这一段,颇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些让他很提神的瞬间即便只是在回忆中依然有闪光的地方,所以他有些逗趣地说:“唉,10来年前,还是不够圆滑,一下就把人家给挡回去了。”他觉得自己有什么说什么的性格实在不是什么好事,可实在没办法,他改不了,也没打算改。
  第一次见面后,冯仑就没了音信,和王石也没再联系了。王石觉得是自己生硬的话把冯仑一众人给得罪了。然后两人互相都有些淡忘了,毕竟商旅生涯忙碌而烦琐,人的记忆却总是有限。
  3年后的一天,王石的电话响了:“王石吗?我是冯仑。”王石很吃惊:“冯仑啊,你在哪里?”冯仑说:“我在北京。”冯仑接着说:“你在哪里?公司有些事情想请教你,我过来拜访一下你吧。”王石想都没想:“我飞过来!”——王石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他把自己的热情归结为是虚荣心的关系。事隔多年,冯仑再次找上门,王石觉得自己很受重视,而且几年的时间证明当年对冯仑说的话发生了作用,如此大幸,怎能让王石不高兴?他一激动,爽快地主动上北京找冯仑了。
  冯仑安排在京城大厦见了面。王石进门,见只有冯仑一个人,很诧异:“其他人呢?”冯仑说:“就我一个人,我要和你谈几个事。”王石坐下了,本来以为又和上次一样,是冯仑带着几个合伙人一起取经,没想到是冯仑一个人,王石知道一定是重要的事情了。
  冯仑认真地告诉王石:“那次谈话之后,万通公司非常认真地开了一个高层会议,我们认同的几点:第一,万科比我们早走了7年,你说的一步一个脚印,接受,我们认可,毕竟你是过来人;第二,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要形成核心竞争力,要选择什么行业,我们也明确了,我们选择房地产,不能全国盲目开展,我们选择了1994年在北京开始。”——话说到这里,王石听了实在舒服。觉得自己是来享受自己一番激昂言论的美好成果的。冯仑接着说:“在北京的发展成功了,在北京建万通大厦非常成功,这几年一共赚了3个亿。现在我想请教你,这3个亿怎么分? ”
  王石想了想,说自己没有这个经验,不知道。冯仑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