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留学生著书披露留学省钱秘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传奇留学生著书披露留学省钱秘笈-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不同包括对国家的选择、专业的选择、甚至包括对城市的选择(至于为什么要这么选择,后面有专门的章节细说其理由)。
  

条件秉性各不同  孩子可分九类型
由于生长环境、学习偏好和性格脾气等方面的差异,孩子自身条件是千差万别的。
  归纳一下,仅从学习的角度分析,我国大陆高中生至少可分为如下九种类型。
  其一、有的孩子理科很好,但文科及英语较弱,在重点中学居中游。
  其二、有的孩子英语不错,但文科一般,尤其理科较弱,在普通中学居中上等。
  其三、有的孩子文、理科及英语都还行,由于齐头并进,全面发展,再加上很用功,所以综合成绩不错,在重点中学属上等。
  其四、有的孩子文、理科及外语都一般,由于学东西较死板,对稍微偏、怪一些的题目在理解上就犯方向性错误。
  所以,这类孩子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欠佳。尤其是期末大考及会考的成绩不好,在普通中学居中下游。
  其五、有的孩子擅长考试,总是事半功倍。可惜只是不太用功,否则其成绩能更上一层楼。在重点中学的名次虽忽上忽下,但具有爆发力和潜能。
  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孩子如有个好规划,再摊上负责任的父母加以督促落实,在留学省时、省钱方面的效果会十分明显。
  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每逢考试排名,这类孩子往往因总差那么一点,而被刻苦的优等生落下。
  其六、有的孩子偏科比较严重,严重到在理科中,只喜欢数学或物理、或化学中的一科,其它都不喜欢。
  或者在文科中只喜欢历史或地理,但烦语文,外语也不行。
  令人遗憾地是,这类孩子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最吃亏。本来素质不错,但因进不了好中学,又不溶于打架、偷窃的那一群孩子,最后只好陷于网络游戏上。如果再有自闭倾向,家长要操的心就大了。
  其七、有的孩子在初中就是班里的尖子生,到了人才济济的重点高中,则处于年级前一二十名。
  这类孩子本来很省心,但由于家长、老师及自己都不断施压,心里的烦恼也不少。如果把标准定为非北大、清华不上的境地,结果却事倍功半,实在让人惋惜。
  但这类孩子若先在大学苦读四年,拿个托福高分,以及GRE高分,然后去留学,出路仍然不错。
  其八、有的孩子与家长早已达成共识——出国留学。
  由于目标已确定,所以,尽管这类孩子在学习上有弱项,但若有“过来人”的指点,不断将未来的留学计划修改完善,将会扬长避短,在择国、选校、选城市、选专业等方面从容应对。
  而每一小步的顺利达标,都给这类孩子增加一定的自信。其后来的成长历程,往往让熟悉的人刮目相看。
  其九、有的孩子因自己或家长在留学还是高考之间总想脚踏两只船,计划若考不上理想大学就留学。
  这种计划表面看相互兼顾万无一失;实际上,让孩子耗用了高三宝贵的大好时光。
  由于这类孩子觉得反正已有退路,必然分心;但一旦没考上理想大学,再转回头办留学,自然比上一类孩子费时、费钱。
  这样的教训就发生在北京某重点高中的一名优秀毕业生身上。
  该同学是班里第一名、年级前八名的尖子生,但就因这一念之差,当与之同龄的我们孩子已基本学完大二课程了,这位尖子生刚过ESL的语言关,还没上大一呢!
  而且,该同学由于ESL的最后成绩没在七月初之前拿到,而原计划中要读的热门专业某些课程名额已满,所以,大一还面临因为上课量不饱和,而“窝工”的状况。
  由上述可见,由于孩子的起点不同,留学规划最好量身定做。
  

孩子起点不相等  留学规划难克隆
有的家长问:虽然起点不同,但若终点相同,能不能把别家孩子成功的留学规划“克隆”过来呢?
  我们从“过来人”的经验看,终点目标若“克隆”,其具体的留学规划必须有调整。
  有些细节的考虑或设置,就象化工产品的添加剂一样,多了不行,缺了不可。
  比如说,有位家长看到自己同事的孩子去德国留学,花费仅为去英国的四分之一,而且还没毕业,已找好工作。于是打算照方抓药。
  在找我们咨询时还半纳闷、半感叹:“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孩子非去英国呢”?
  我们告诉这位家长,照方抓药不是不可以,但有三个细节你要考虑自己孩子能否做到。
  其一、这个孩子的母亲是学德语的,多年前,就给孩子开起小灶。而你的孩子是要从头学德语,时间和精力够不够?
  其二、这个孩子之所以没毕业就找到工作,是因为德国有一种出口中国的大型设备,这孩子所学专业正是维护和安装此类设备的专业,派个中国留学生回中国当客户服务代表,起码省个翻译,以及探亲休假的多种补贴。
  其三、如果你的孩子并不喜欢理工科,但英语还不错,你照方抓药的结果很可能是扬短避长。
  这里想强调一句的是,千万别忽略孩子的意愿。
  因为,留学不是买东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事情就算结了。
  留学是需要几年时间,读几十门课,一天一天过,一门一门过的。
  孩子如果不乐意学这个专业,或者根本不愿意出国留学,任凭家长再怎么谆谆教诲,也是难以坚持下去的。
  所以我们说,先定位,再定做,孩子乐意是原则。
  

中西教育有差异  定位定做听建议
若问我们在“定位”“定做”方面有什么建议,建议的确有,那就是:
  一、西方国家的大学教育是定位在“一种广泛的高等基础教育”上。
  也就是说,西方国家大学文、理方面的大多数课程与中国文、理方面大多数大学课程差不多,学生毕业时,并没有学到能实际操作的一技之长,只是对你所学专业有一个理论上的了解;只是给你人生事业的选择面,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平台。
  二、与中国有所不同是,中国长期以来是比较淡化基础教育与技能教育(亦称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教育)区别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甚至还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过一股不大不小的“专升本”热潮,许多专科学院都升格为大学了。
  只是近两年,由于大学毕业生因连年扩招而增多,导致就业难,而技术学院类的大专毕业生反而因有一技之长相对好找工作,对高等基础教育的价值,才又重新评估。
  然而,经过这样一个插曲,人们已经形成“学历越高,就应待遇越好”的观念了。
  可当现实又要打碎这个观念时,无论是改变现实,还是调整观念,都需要时间。。
  而西方国家则没有中国的“专升本”插曲,这些国家的###门一直将基础教育与技能教育分得很清楚。
  这意味着,你若把中国几十年形成的观念贯穿到你家小孩的留学规划之中,那么,在经济景气好的时候,还不明显;若到经济不景气的低谷期,你的孩子又正好完成留学历程,那么,当初“定位”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后来结果的不同。
  (关于这方面的不同,后面章节还会多次涉及,因为这也是“留学怎样省钱”新思维之一)。
  三、在“定做”方面,如果你的孩子动手能力较弱,比较喜欢研究学问,那在“定做”留学规划时,也可不参照周围那些以就业为首要的孩子的留学模式,而走研究学术之路。
  四、走研究学术之路,或走纯理科的试验室科研之路,有两个误区须注意。那就是,这条路是不少发展中国家留学生在欧美国家行走多年,并且走得比较顺畅的路。因此,吸引更多学弟、学妹仿照。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
  若以为欧美基础研究领域无限大,可以有多少要多少地接纳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那便陷入了一个误区。
  若以为欧美,尤其是美国学基础理论的大学奖学金比较好拿,自己便在将来毕业后,也可仿照学兄、学姐的模式,走一条研究生——教授的道路,那也是陷入了一个误区。
  对于上述误区的详细解读,在后面的章节还会讲到。
  

心态一:有依据的望子成龙型(1)
这种心态本来大多数家长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但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家长身上表现得更浓重。
  而且,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排名越靠前,家长的望子成龙心态,就膨胀得越厉害。
  由于这类家长的孩子智商较高,学习较好,让家长望子成龙的想法有一定依据,所以,只要孩子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愿意出去闯一下,就会争分夺秒,在国内先闯过语言关,然后,较顺利地一出国就学专业课。
  此类型家长的风险评估:由于这类家庭的孩子起点较高,留学目的也无其它诸如政治因素等方面的缠绕,因此,相对其它几种家长心态,是最健康的一种。前期风险几乎没有。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家长一味强调让孩子关注学校排名次序,非名校不上,为上名校,不惜放弃专业上的考虑(即,在名校冷门,与次等学校热门专业之间,当然上名校)那么,孩子的发展优势有可能在留学中、后期出现逆转。
  这并非危言耸听,我们手边就有三个例子。
  其一是一位高材生,好不容易进入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并读上一个热门专业。
  但是,由于功课难,又并非孩子的强项,所以每学期都有没及格的课程。
  这样的残酷现实,不仅让孩子的自信心倍受打击,而且,因没及格的课程重修要多花很贵的学费,以至这孩子在二年级时,实在经不住该校百分之三十左右淘汰率的煎熬,带着严重的神经衰弱症离开了滑铁卢大学,转入别的大学。
  其二、也是一位优秀生,出于宁上名校冷门专业,也不读非名校热门专业的想法,而去了美国耶鲁大学。
  学位最终是拿下了,但其家长的另一个期望却落了空——孩子没能留在美国。
  因为孩子学的这个专业,实在找不到工作,而若没有在美国工作几年的经历,“绿卡”自然无从谈起。
  其三的例子很让人感动。当家长还陶醉在孩子进了美国哈佛大学,并四处作报告时,机敏的孩子已渐渐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就业前景不佳。于是,便同时选修了第二专业。
  这个孩子留学期间几乎没有凌晨一点前睡过觉。
  然而,即使孩子是这么努力,但由于第二专业没有奖学金,美国大学学费高昂是闻名世界的,更何况是名校。
  所以,计划外的庞大费用支出,让在国内高校任教的家长几乎招架不住。
  好不容易孩子毕业了,可惜已赶上网络经济泡沫开始破灭,许多美国硅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熟手都难逃失业命运,何况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呢!
  让人敬佩和感动的是孩子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为了保住学生签证能续签,孩子又去读技术学院的职业证书课程,并用课余打工的收入减轻家长的负担。
  一年后,凭着职业证书,孩子找到了一份初级技术工作,一边熬着年头等拿绿卡,一边等着网络经济的复苏。
  这第三个例子值得总结,值得反思,值得剖析的东西较多,所以,我们多次把它举出来。
  只有身临其境的留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才能感受到此例的震撼力——留学路上并非是一路掌声和鲜花。
  再优秀的学生,再高的起点,也并非等于只要进了好大学,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在这个事例中,应该说,孩子是尽了全力的,家长也是无可厚非的。那么,需要引以为戒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孩子留学“投资大规划为先,误区多思维要变”。
  所谓规划,即:如果不急于学成回国当“海归”,那么,在起初作规划时,就要把上学与日后的就业一并考虑(至于怎么考虑才有效,后面在“误区展览会”部分再细说);
  所谓误区,即:由于留学在中国大陆来说,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所以,总以为上了好学校,就等于万事大吉。
  而这,正是一个可能害人不浅的误区。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心态一:有依据的望子成龙型(2)
之所以说它“可能害人不浅”,是因为家长如陷此误区,会忘记孩子的承受力是有极限的;
  会忘记中西方教育存在的差异,对中国学生也有负面作用;
  会忽略孩子用非母语学习所产生的思维障碍;
  会低估欧美顶尖名校对淘汰率的严格执行力度。
  并且,更可怕的是,家长还可能把在国内的教学经验照搬过来,认为孩子的潜力就像联上泉眼的水井一样,只要挖潜,就能涌出。
  这其实就是把孩子留学起步时的光彩和顺利,变成了包袱;
  变成了先压在家长身上,继而转移到孩子身上的压力。
  其实,倘若能量体裁衣,并给孩子留些余地,不处处让其非拔尖,非超人一等不可,这种高材生本来是最容易学有所成、健康发展的。
  

心态二:一厢情愿望子成龙型
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梦想能在孩子身上变成现实,这本身是众多父母或多或少都产生过的念头。
  而一厢情愿望子成龙型的家长,则把此念头,演化成一系列行动。
  然而,偏偏孩子的想法又与家长有较大的差距。这差距既有认识上的,也是客观实际存在的。
  比如说,孩子烦外语,可家长非让孩子去留学,这岂不是跟要他命差不多?
  又比如说,孩子烦理工科课程,可家长因听说出国只有学理工科才有前途,于是不让孩子学自己较喜欢的课程;
  再比如说,孩子想读完硕士就工作,可家长认为,怎么着也得一鼓作气拿个博士再讲别的。。。。。。
  一厢情愿望子成龙型家长大多有三个共同特点。
  其一就是真觉得自己很委屈。总觉得自己的一番好心、苦心,不被自己最牵挂、最关爱的人理解。对方越不理解,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