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类是私募派,由于资金来源受限,他们最大的特点是追求绝对收益,因此长期投资或公司价值对他们并不是最重要的,市场存在的定价错误或套利机会才是他们获利的最重要基础。不过有些资金来源比较稳定的私募派,也开始采用类似巴菲特的长期持有、价值投资的方法。第三类是公募派,由于规模较大、信息公开,所以比较重视互相之间的收益比较,而投资技术上则主张在价值的基础上,通过行业配置和个股选择的变化获得更高的收益。数据表明,虽然基金组合中许多盈利较大的股票持有时间较长,但表现较好的基金其实换手率并不算低。由于券商和QFII未参加讨论,所以没有出现类似武侠小说中的五大门派之华山论剑的盛况。
  三个流派互不服气,争论什么样的投资方法或投资技术最适合广大股民。这使我想起小时候听的《西游记》里的一个故事,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大帝无法控制局面,只得请来如来佛主持公道。如来佛与孙悟空打赌,孙悟空虽然可以一个筋斗翻出十万八千里,但仍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赌局的结果大家都已知道,但当时孙悟空一定想不通,为什么如来佛的手掌会比十万八千里还要大,我那时听到这个故事也无法想通。
  统计学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叫正态分布,用在投资学上可以认为,如果投资者数量足够多,那么投资者的数量和投资者获得的收益是按钟的形状分布的,横轴是收益的多少,纵轴是投资者的数量。因此,无论投资者拥有什么样的独门投资暗器,或者多么洞悉套利机会,或者多有耐心坚持长期投资,收益率的分布结果都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大部分投资者的盈利与市场平均收益相当,一旦收益比平均收益高或低,投资者的数量都会急剧降低。这个规律就像如来佛的手掌,无论投资者如何努力都不可能突破。
  所以无论何门何派,如果管理资产数额足够大,那么资产管理的重心,首先是寻找一个平均收益尽可能高的市场,而不是在一个平均收益低的市场中寻求超越。从广大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资产管理的重心则是让更多的投资者获得合理的收益,而不是让这些投资者中的极少数人获得超高收益。
   。。

都是飞机惹的祸(1)
2006…10…17
  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发现牛股,而是管理风险
  1980年底,《滚石》杂志想做一个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的报道,于是派杂志社年轻的女摄影师莱博维茨前往列侬和洋子栖身的公寓。莱博维茨当时因为拍摄过一些摇滚乐歌星的照片而小有名气,但她仍只是一个听命于主编的摄影师。不过为了让列侬更好地投入,她讲大话对列侬说,这组照片中将有一张成为下一期《滚石》杂志的封面。列侬和洋子都很合作,照片也拍了许多张,但莱博维茨仍感到不满意,原因是这些照片还是不够好,还是不能让人难以忘怀。突然莱博维茨灵光一现,她想如果让列侬脱光衣服会是什么样子呢?于是莱博维茨拍到了一组裸体的列侬紧紧缠在衣冠整洁的洋子身上,双手抱着她的头亲吻的照片。
  而就在这一天的晚上,列侬被他的一个歌迷刺杀了。1981年1月出版的《滚石》杂志果然发表了这组照片做封面,莱博维茨的大话成了现实,这张封面也被选为《滚石》的最佳封面。
  2006年国庆节后不久,逆市大幅下跌的洪都航空成为一个特别吸引眼球的股票。(洪都航空曾是广发基金公司的一只重仓股。该股自2005年底的8元启动,一年多的时间里最高涨了5倍,而自2006年10月以来,该股快速下跌,跌幅高达50%。当时广发基金受到市场较大的质疑,对此,广发基金公司解释是由于仓位调整所致——编者注)其实投资股票很多时候就像《滚石》这张最佳封面的出现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没有人知道结果到底会是什么,而结果往往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或者更糟。记得2003年的夏天,我当时在嘉裕关调研,突然想到茅台酒的招股书显示其募集资金项目已建设了3年,而茅台酒的生产周期是5年,于是我用手机与研究员聊了近一个小时,因为那个时候由于税的缘故没人喜欢白酒,茅台也跌到了最低价22元左右。我管理的那只基金几乎在最低位买入了一些茅台,但我那时并不认为这是一只将在未来3年内上涨8倍的股票,因为我根本想不到酒的价格会涨,也想不到市场将会完全认同消费类股票。但当五粮液和云南白药提价的时候,我们突然明白,这只股票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很多,投资的比重也应增加很多。如果有一只牛股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那这只股票大致有着相同的故事,比如万华、苏宁、万科等等。
  军工之所以会被期待有着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国力已经增长到需要一个现代化的国防装备阶段,而这几乎从零开始,市场到底有多大,可能很难估计;其次中国的这些装备制造业如果要满足这个目标,必须从体制上改变,由过去的项目投资型向市场采购型转变。以前的体制由国家进行项目投资,一个项目很难与其他项目兼容,浪费较大,效率不高。西飞国际的资产注入很有可能只是这种转型的开始。第三,这些企业由于美国的技术封锁,只能进行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类企业在现在的中国是任何一个投资者都应该用放大镜来关注的领域。
  

都是飞机惹的祸(2)
但未来怎样呢?这些企业能否转型成功,是否会像当初国家投资的家电企业那样在市场中落败?洪都的飞机是否能像期望的一样,配备到部队或者出口?市场如何面对军工这样透明性很低的企业?投资者又能否接受科技类公司特有的高波动性?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没有,只是它们都在未来。
  投资必须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所以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并不是发现牛股,而是管理风险。记得一次会议上,一个海外基金公司的人介绍说,他们公司投资上百万美元用于风险控制的建设,但并不知道管不管用。“9?11”发生的第二天,他们发现,基金净值的波动在可控的范围内,他们大松一口气,对风险控制系统的投资还是值得的。
  

对洪都航空质疑的回应
2006…10…20
  这件事的发生一方面检验了我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今后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的宝贵经验
  洪都这只普通的股票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一定有它的原因:首先这只股票是一只很有争议的股票,许多投资者对这只股票过去不良的治理结构记录仍然记忆深刻,作为公募基金这样的机构要不要参与是存在分歧的。所以当这只股票快速上涨后,市场的第一反应可能并不正面。其次,恰好在这个时候上海的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被要求协助调查。第三,某报纸在这个时候不恰当地引用非公开信息,做了一些有误导性的猜测。当然还有可能是由于广发基金这个本土的小基金管理公司在过去一年内处于快速的发展之中,快速的发展也很可能预示着我们这个公司还存在着相当多的不足,就像我们经常在公司内部说,可能我们现在只是“一俊遮百丑”,也###年或后年,我们又被打回原形。
  无论什么原因,这件事并不是一件正面的事,但这件事却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在洪都航空这只股票的投资上,我们是合规、合法、问心无愧的,由于信息披露的限制,在将来如有可能,投资洪都航空的过程是可以给大家分享的(2006年11月16日,广发基金公司发布了致持有人的公开信,对投资洪都航空的全过程进行了说明——编者注)。
  不过最重要是的广发基金的投资团队从这件事中总结了出什么样的经验。过去的投资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的经验,如地区分级、原则上不投资合资企业、不挣最后一分钱、不做第一次重组等等。这件事首先让我们更加坚定,如果要在基金管理这个领域继续发展,一定要“慎独”,要奉公守法,做一个好人,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其次,这件事还让我们重新思考上市公司形象对投资的重要性,思考科技股的特征和风险控制办法,思考在公众的高度关注下如何获得更好的收益。
  有些事情一定会发生,只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发生,在洪都航空这只股票,以及在广发基金及相关人员身上发生的事,是实实在在的风险,一方面,投资并不可能回避风险,因为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但另一方面,事先防范也是我们的风险控制哲学,这件事的发生一方面检验了我们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我们今后加强风险控制能力的宝贵经验。
  

基金管理公司的愿景
2006…11…06
  伟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一定产生在一个投资已经成为普通大众日常生活方式的背景下,而这个公司也一定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
  100年前美国人亨利?福特发明了T型车和自动化流水线,以几倍于当地水平的工资雇佣当地工人在流水线上工作,大批量生产汽车,生产成本因此反而大幅下降,而当地的工人由于较高的收入也成了最先买得起汽车的普通人。这是现代工业的开端,全社会的财富因此出现了快速的增长,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与福特差不多同一时期的中国,有一个商人胡雪岩,他就住在杭州,个人财富最多时相当于清政府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而那时中国的GDP可能占全球的1/4。我们知道他是个红顶商人,但他的财富却像风一样来去无踪,虽然他奢华的宅子如今是一个旅游景点。
  胡雪岩是否成功难有定论,但他的财富却更多地依赖官商勾结或权力垄断,是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普通人并不受益。而福特的现代化工业生产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增加了社会总财富,即使是工厂的工人也成了有车一族。历史上一个企业之所以伟大,总是因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行业,而一个崭新行业的兴起则几乎毫不例外地在于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微软、沃尔玛等等。投资这些企业的回报不仅巨大而且持续。
  炒股与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投资会让所有参与者受益,让资金更有效地配置,从而增加社会的总财富。所以伟大的基金管理公司一定产生在一个投资已经成为普通大众日常生活方式的背景下,而这个公司也一定是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所以,让持有人持续获利其实只是这个公司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它还必须要让普通人认识投资、接受投资以及永远与之相伴的风险,要依赖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证券市场,还要选择并投资一些同样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伟大企业。这应该是每个基金管理公司的愿景,虽然基金公司实际的运作远没有这些愿景那么纯粹和轻松,但如果再过十几年,中国人真的像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那样习惯于投资,那么一定是这种投资生态已经形成,而在这种生态形成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有一个伟大的基金公司出现。
  

什么样的基金是好基金
2007…03…26
  所谓的规律可能只是个似是而非的结论
  说到基金业绩,有一个特征正变得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大多数基金很难战胜指数。中国基金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专门为机构投资人服务的理柏基金评级,最长时间只有3年期。到2009年,我们才可能有5年期的基金评选。
  什么样的基金是好基金呢?国内基金运作时间太短,留待未来评价可能更有说服力。美国的一些机构做过许多这方面的统计和研究,他们发现,在美国最优秀的基金有一些共同的特性:一是换手率低,一般在25%左右,不过这个特征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彼得?林奇的交易就非常活跃;第二个特征是持股集中度高,比如传奇的基金经理比尔?米勒曾说,如果法规许可的话,他只买3只股票,我们知道比尔?米勒拥有连续15年战胜比较基准的传奇纪录;还有一个特点,获奖的基金管理人大都不在纽约或波士顿,据说原因是在纽约或波士顿办公的基金管理人对CNBC这类财经资讯反应太敏感。
  其实,所谓的规律可能只是个似是而非的结论。比如有许多表现落后的基金,集中度也非常高。这一点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是很容易理解的,集中度高意味着风险大,上文说的比尔?米勒在连续15年战胜基准后,第16年不仅晚节不保,而且大大落后于比较基准;同样也有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住在纽约或波士顿,这些大城市就像中国的上海、北京或深圳,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至少在人才的招聘上就是这样。
  每年我们都会组织毕业生面试,因公司地处非中心城市,那些毕业生常会以7种方式拒绝:第一种是刚见面,听说工作地点就表示搞错了,以为公司在中心城市;第二种是在听说要到公司总部实习一周左右的时间后,说学习太忙抽不出时间;第三种是到公司后,第二天不见了,打电话才发现人已经不辞而别;第四种是在完成实习回校后便了无音讯;第五种是回校后表示需要考虑考虑,然后在下一次联系时告诉我们已经被某中心城市的公司录取了;第六种是在签三方协议的最后一刻遗憾地说,父母或女朋友坚决不同意;最后一种则是在拿走了协议之后再也不见踪影,连手机都换了。
  上述情况肯定增加了公司培养人才的难度,但也未必就没有好处,至少留下来的人是热爱投资这个行业的,并且也愿意为从事这个行业而做出牺牲,流动性当然也降低了。这就像我们投资企业,我们一般很少投资大城市的消费类企业,因为大城市的市场太大,所以这些企业不愿意向外扩张,而当像伊利或蒙牛这样的企业成长为全国性企业时,竞争的天平已完全倾斜。据说当年国美在北京卖电器卖不过大中,不得已只能向全国扩张,10年过去了,赚了不少钱的大中现在只给人们留下一个到底会被谁收购的悬念,不知道这个传说是不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