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听她这样说,我好像有些懂了。
“第一,你因为太疲惫了,没有真正陪到小雅,就算做到书上说的两人独处时间,相处品质也不好。”园长说。这个我接受,因为每次念故事时,我都已精疲力尽,有时小雅插话要跟我讨论,都被我阻止。我也真的只想赶快念完,再去喂宝宝,这样我才能休息。
“第二,你犯了很多新双子父母会犯的错:对老大太严厉!很多父母在老二出生后,就开始要求老大快快长大,这样他们才有力气照顾老二。虽然小雅已经有生活自主能力,但她毕竟才3岁,很多事情都还在学习与适应。你不能因为老二出生,就认为小雅可以马上变成大小孩,能自己收拾、能吃饭像个淑女……她还是个小宝宝啊!”园长一针见血地说,“而且你整天只给她负面的情绪与语言,她会很有压力的。所以,雅妈,我建议你先照顾自己的情绪及需要,然后重新安排照顾小孩的时间表。”
园长的话提醒了我,让我回想当天他们来访的状况。我问我自己,如果不是因为有老二,如果不是因为我总是疲惫不堪,我会那么希望小雅一玩完就把东西收好吗?我会因为她一时不听话就大发脾气,或跟在背后一直碎碎念吗?我对她如此的焦虑与生气,却又自以为错的是她,难怪我找不出问题所在。
永无止境的老大情结
了解症结后,要解开就容易一些。我重新检视每天的时间表,看看能否安排得比较好。跟雅爸详细讨论后,决定我不再念小雅的睡前故事,而是陪她洗澡。
以前,两个小孩都是八点半一起进各自的浴室,而我总是挂念宝宝洗完澡后还要喂奶,所以常常会催着正在浴缸里的小雅快快起身,之后故事也是快快念完就算了。如果我能跟小雅一起洗澡,一来解决了我每天半夜才有时间洗澡的问题,二来我跟小雅可以轻轻松松地在浴缸聊天玩耍,等雅爸把宝宝擦完乳液、穿好衣服再跟我换手,他接着打点小雅及念睡前故事,我去喂宝宝,这样宝宝也可以早点睡,我也可以早点休息。
另外,雅爸也同意在我自觉状况不好时,由他全权接手。
n米n花n书n库n ;www。7mihua。com
令人头痛的老大情结(5)
o米o花o书o库o ;http://www。7mihua。com
“我有妈妈可以帮忙。”雅爸挤眉弄眼地说。从此,一周内有两三天,雅爸在下午时间带着两个小孩去拜访祖父母,让我有一两个小时的“自由时间”。而晚上跟小雅一起洗澡时,因为我也不赶时间,也没有那么累,两个人总是可以玩得嘻嘻哈哈的。正向互动开启后,我也不再没事就对她大呼小叫,她也不会总是要跟我唱反调。
如此过了一个月,园长高兴地跟我说,小雅在幼儿园的表现又开始“恢复正常”,又是个大家的大姐头及小老师了。
“我终于安稳地渡过小雅的老大情结了。”我松了一口气说。
“哈,雅妈,没那么容易,”园长提醒我,“等到宝宝开始会爬,会去抢小雅手上的玩具、撕掉小雅用心画的画时,下一轮战争就又要开始了。因为宝宝什么都不知道,父母通常不会怪老二,所以老大又会觉得父母偏心,一个处理不好,老大情结又会被激发喔!”
啊!原来,对抗老大情结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有长期抗战的耐力与毅力啊!
为孩子多绕点路(1)
总以为自己是个懂得照顾小孩、体贴小孩的好妈妈。怎知我并没有真正克服掉“大人本位”这个问题。大人心中想的是食物、时间,而小孩在意的却是那些长得像蛤蜊的贝壳。若不能让自己慢下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又如何能够真的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求?
趁着犹太新年假期,我们一家人开车载着雅爸多年的朋友,来到了中部的小镇阿斯克隆(Ashkelon)拜访朋友的父母。
十月份的以色列,艳阳高照。我们带着两个小小孩,除了在朋友家闲逛及购物、参加了叶门犹太人的礼拜堂活动,自然也要到海边玩耍。阿斯克隆靠地中海,有着美丽的白细沙海滩,以及蓝蓝相连的天空及海平面,而且海面平静,波浪轻摇。第一天我们在海边玩到夕阳把大海染红了之后才离开,离开前,小雅吵着隔天中午回家之前,要再来海边捡贝壳。┳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说实在的,我不知这里的贝壳有什么好值得收集的。我跟小雅在海边伸手摸了半天,都是扇贝类的贝壳,跟家里吃的蛤蜊汤里的剩壳差不多,只是颜色偏橘色一点,我在台湾东西部海岸常发现的螺旋状、多板状及浅帽状贝壳,这里都没有。
但对于出生后就住在沙漠里,玩水也都是在游泳池里的小雅而言,双贝类贝壳却宛如珍宝,让她爱不释手。我们捡了一大袋,捡到日正当中、超过我们预期的时间,妹妹开始肚子饿得哇哇叫,她才满足地跟着我们赶回朋友家洗澡、收行李。
阿爸带你回海边再捡一次贝壳
等洗好澡、清理完从海边带回的沙子、收完行李后,下楼跟朋友的父母道别时,小雅突然发现贝壳不见了!她的直接反应就是号啕大哭,眼泪跟珍珠一样一串串地流下,嘴里不停地喊着要贝壳。雅爸跟我思索着可能遗失的地点后,雅爸带着她回原来的房间寻找,其他人也帮忙在客厅及户外到处搜寻。大家几乎连垃圾桶都翻过来找了,就是找不到那一袋奇异失踪的贝壳。
跟着雅爸回到客厅的小雅,仍然持续哭泣中,眼泪还是成串成串地掉,看起来还是很难过,不管大家如何安慰都没有用处。
雅爸抬起了头望着我,似乎是在询问我该如何处理这个状况。那时是下午一点钟了,习惯中午十二点就吃饭、一点就睡午觉的妹妹被我塞了一点点饼干,又饿又累、很不高兴地坐在婴儿椅上。回去的车程有五到六个小时,再加上还要吃中餐,天黑前几乎是赶不回家了。而雅爸的眼睛有一只眼弱视,虽然不妨碍平日开车、作息,但摸着黑开山路回家多少有些吃力,我打从心里不希望这个状况发生。
所以,如果要问我,我心中的答案是:“就让她哭吧!咱们还是赶快回家比较重要。”反正小孩的情绪一下就过了,说不定等一下就忘了有贝壳这件事,大人那么认真做什么?再说,这不是人生吗?人生本来就有很多无奈又没有办法处理的事情,让她学习也不错啊。我跟雅爸两个人没骂她没好好拿着袋子就已经够好了,不是吗?
为孩子多绕点路(2)
话还没有说出口,雅爸却像是下了决心一样,低头跟小雅说:“阿爸带你回海边再捡一次贝壳!”
听到这句话,小雅马上就破涕为笑。既然雅爸已经跟小孩做了承诺,我也不好再说什么。我们告别朋友的父母,快速地上车前往海边。车子开动前,朋友的妈妈追了出来,拿了个塑胶盒给小雅,告诉她这次捡好贝壳要放在盒子里收好,不要再掉了。
开车后,雅爸突然想到什么似的转头过来问我:“我这样会不会太宠小孩了?我知道我们有时间压力,但我实在不愿意好好的一个旅行结束在不愉快的体验里。”
我回瞪了他一眼,一边喂妹妹吃早上剩下来的果酱面包做她的中餐,一边没好气地跟他说:“你应该在跟小雅说你的决定前先跟我商量,而不是说完之后才问我你做得对不对。”t米t花t书t库t ;http://www。7mihua。com
我跟雅爸一直有共识:不要给小孩两种不同的决定。夫妻如果对于某件事有歧见,要商量好再告诉孩子;而一旦一方要求了孩子或给了承诺,除非事态严重,不然不要唱反调。这样孩子不会利用父母意见相左的弱点找漏洞钻,也比较不会觉得父母食言而肥。
“不过,反正要开车的是你,如果你愿意为了让她高兴而摸黑开山路,我是没有意见。顶多大家肚子饿久一点,以及妹妹得吃一餐的垃圾食物。”我斜眼看着小雅抱着奶奶给的塑胶盒,心里觉得犹太人真的是很宠小孩,真不知是好还是不好。
到了海边,雅爸停好车跟小雅说:“现在阿爸抱着你,我们快快地到海滩上捡贝壳——只捡贝壳,不玩水,不做其他的事情,然后就要快快地回来。因为大家肚子都饿了要吃饭,而且我们还要开长程回家。”平常只肯自己走路的小雅点了点头,安静地让阿爸抱着她,父女俩很快地消失在停车场的另一边。
过了20分钟,雅爸又抱着小雅出现。小雅满脸的笑容,骄傲地跟我展示了一盒满满的宝贝。“妈妈,我跟阿爸把沙滩上的贝壳全部都捡回来了,没有一片留下来。”她很快乐、很快乐地跟我说。
失而复得,让孩子更懂得珍惜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看着小雅。她一路安安静静地、心满意足地不停玩着、看着贝壳,一直跟我唠唠叨叨地说着每个贝壳有什么不同,就连沉沉睡去时,怀里也还紧紧抱着它们。失而复得的愉悦并没有让这个快四岁的小孩情绪高涨,反而有着浓浓的小心翼翼及珍惜。
我望着她熟睡中嘴角还微扬的小脸,忍不住跟雅爸说:“也许你是对的,也许回头去捡贝壳是对的,也许这不是宠小孩,而是体贴小孩的情绪。至少我们不会有个沿途一路哭回家的小孩。”我突然想起,依小雅的个性,会哭很久代表她真的很伤心,而弄丢她心爱的玩具这种坏事她一定记得很久,会心情不好很久。
为孩子多绕点路(3)
想到这一点,愧疚的情绪开始荡漾。为什么我之前在看待这件事时,“回头再去捡贝壳”这个选项从没有在我心中存在过?我是不是太轻忽小孩的情绪了?是不是太以大人的需要为中心了?是不是只顾着妹妹的需要,就不大能同情、理解小雅的眼泪了?她才三岁多,粗心忘了某样她心爱的东西不是很正常吗?我又怎么可以一厢情愿地认为,反正哭哭就过了呢?再说,我们又不是赶飞机之类的,为什么不能为了小孩多停一下下?我又为什么会觉得这样就是在惯小孩呢?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的体验,记得我小时候的伤心。”雅爸慢慢地开在漆黑的山路上,轻描淡写地跟我说:“我爸爸就是那种打死也不可能为了小孩、老婆而多绕点路,多等一点时间的大人。有好几次的旅行,我都在遗憾、伤心和失望中度过。也许是忘在旅馆的那只小熊、也许是忘了买的一张明信片……结果后来想起那些行程,我都只记得最后的伤心,旅程的风景都会变了颜色……我不愿意成为像我父亲一样的爸爸。”
多花点时间,却得到永生难忘的回忆
晚上七点半,雅爸把我跟孩子们放在家门口,他继续载着朋友回家。进家门后我要求小雅帮我照顾妹妹,好让我可以做点简单的晚餐给大家吃。
小雅点了点头,第一次自动自发地叫妹妹一起进她的房间玩耍。
等我煮好水饺,进小雅房间叫她们吃饭时,发现两姐妹都坐在椅子上,姐姐在画画,妹妹在玩画笔。我吃惊地发现,已经快半年不肯碰画笔、或是拿起画笔只是草草画几行直线就停手的小雅,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画了好几张画,而且自己做了剪贴!
“阿斯克隆的海边有很多贝壳。”她拿起第一张画告诉我,画中就是海水以及很多圆形。“我跟阿爸在水里玩耍,”她拿起第二张剪贴画,里面一个大人,一个小孩。
“妈妈跟妹妹在沙滩上,妹妹太小,不能放妹妹自己玩水。”第三张画,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小孩。
“我们捡了很多贝壳,贝壳很漂亮。”她说了个完整的故事。
原来,她把幼儿园老师“看图说故事”的方式学了起来。幼儿园老师常常会准备几张大图画,一边说故事,一边换图画。小雅看来是想要给幼儿园的同学分享她找贝壳的故事,所以画了这几张画。我心情激动地看着这三张儿童画,觉得眼眶快要红了起来。
为孩子多绕点路(4)
原来,感动与快乐是创作的动力啊!之前我跟雅爸对于小雅不肯画画这件事觉得无法理解,想来是她不觉得有什么事情是她很想要告诉大家的。可是,我从小就是老师、大人叫我画画我就画,我怎么不记得自己曾经为了感动、曾经为了想要跟朋友分享什么而作画?
“妈妈,你怎么一直低着头?”小雅看我都不讲话,忍不住问了起来。
“没事,你画得好棒,妈妈好高兴你又开始画画喔。”我甩甩头想甩掉满脑子的情绪。“我们去吃饭吧,我煮了你喜欢吃的水饺喔!”
隔天小雅高兴地带着满盒的贝壳及三张画到幼儿园去。聪明的园长一看到她带的东西,就很清楚她要做什么。
“小雅,今天早上的‘相见欢’时间,就由你用你画的画跟带来的礼物,告诉我们你去阿斯克隆旅行的故事喔!”园长跟她这么说,小雅也兴奋地点着头。
就这样,不到四岁的小雅因为贝壳跟贝壳带来的感动,有了上台跟同学说故事的机会:而说的内容,是她亲身经历、最快乐、最想跟同学说的故事。我也知道,在她以后的生命里,阿斯克隆的贝壳会成为她童年中美丽回忆的一部分。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