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微软--一个软件帝国的平凡镜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亲历微软--一个软件帝国的平凡镜像-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螅疑钪杏龅降淖畲笪侍狻K苹盗宋业幕橐錾睿蛭业恼煞蚨晕页涠晃拧⑹佣患! ∏梢愿谋湟磺校欢质裁炊几谋洳涣恕K腿缤椋貌坏绞保愕比换峋醯煤苣咽埽坏涤泻笠膊灰欢ɑ嵝腋!4映ぴ独纯矗愕男腋5牡檬В钪斩际悄阕约阂皇衷斐傻模皇且桓瞿憧梢运嬉馐褂玫墓ぞ叨选S辛饲螅鸵郧扒畹氖焙蛳啾龋业男腋<让挥性黾樱裁挥屑跎佟! 〉比唬揖蒙细碓A耍钜哺葡小⑹媸柿耍何蚁衷谀苋ヒ郧爸挥凶雒尾拍苋サ牡胤铰糜危辉谔角追糜咽保铱梢宰庖涣酒担槐卦偃ゼ坊郝导返墓怀担晃矣惺奔湫蘩砑依锔髦只盗说男⊥嬉舛豢梢匀タ醋约合肟吹牡缬埃蜃约合不兜氖楹虲D;也可以和朋友们来往聚会。  '返回目录'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这里的一切都堪称极品'艾米丽(Emily)'(6)
我知道我很幸运,并因此而充满了感激之情。  '返回目录'  

好好吸收一种新的文化,好好享受它的乐趣'格哈特(Gerhardt)'(1)
微软在不断思考什么是用户需要的?什么能够让用户高兴?能够带给用户什么?因此微软在市场竞争中会长盛不衰。  微软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它可以将自己彻底改造。  格哈特瘦高,皮肤白皙,脸部棱角突出。他是德国人,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仍有些德国口音。令他自己都感到意外的是,他找了一个美国老婆(他本想回德国找的),而且现在有了两个淡黄色头发的、能说两种语言的孩子了。格哈特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这种新生活当中。他以一种国际视角来看为什么美国的软件行业能在全球称霸,同时,他也评论了美国的文化。  ◆  大学的时候我很早就修完了我的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分,所以我就想,好吧,让我好好利用一下剩余的时间吧。于是我就申请去实习,没有提前毕业。对于文化与工作之间道德规范究竟有何不同,我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就想去美国看看,因为它是计算机和软件的发源地,肯定会乐趣横生的。  我给20家公司发了我的简历,包括一些大的公司,比如惠普(HP)、微软(Microsoft)、甲骨文(Oracle),其实我都不知道这些公司在哪里、在做什么。有一天晚上,我接到微软的一个电话,是一个德国人打来的:“如果你能有12个月的时间来做一个项目,那么你明天就可以来了。”第二天我就打电话给他:“没问题,让我们开始吧。”  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对我的论文作最后的修改,还把东西搬出宿舍,放到我爸妈那里,带上签证,买上机票,准备好两个行李箱。于是我就来到了这个我从来没有来过的国家—实际上,我从来没有出过欧洲。在一个星期内,我找了合租的房子;花750美元买了一辆小汽车,本田平民车(Honda Civic),10年了,但是有四个轮子和一个发动机,还能动;拿到了社会保障卡;买了一张床。就这样,我弄齐了在美国生活的一切必需品。  我的英语不是很好。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我的阅读没什么问题,要是做过准备我还能讲清楚一些事情,但一牵扯到讨论的时候,对我来说,想要跟上趟,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了。当我刚刚反应过来的时候,话题已经换了。口语必须实时实地地去学。我好不容易才学会了一件事情,就是你不必很详细地回答“你好吗?”这样的问题。  还有像你进入餐馆遇到这种简单而又奇怪的问题:“上等色拉?”  “当然!是的,当然!”虽然你能够很快地适应此类情形,但在当时,服务生和我却因为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什么而面面相觑。  在美国微软公司的国际化集团里,通过与来自比利时、法国、意大利、瑞典和西班牙等国家的人接触,我真正认识了欧洲。虽然大家一起工作,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会受到国家、背景和个人性格的影响。而我在德国却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由于大多数人都是单身人士,所以有很多的社交聚会。我想好好吸收一种新的文化,好好享受它的乐趣。而此时时间限制在12个月内,所以我尽可能充分利用这段短暂的时间。任何人提议的任何一种活动,我都参加。在这里每个人都处于相同地位,我们想着我们要在这儿12个月,甚至可能18个月。  在第一个周末,我出发去了范库弗峰和加拿大,因为我认为这是我一生中的好机会。接着,大家决定组织一次旅行,去亚利桑那州看大峡谷。因为这时我向公司申请到了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不同工作,我就不那么急切了。我对美国人的做事方式逐渐了解,我确定我即将真正体验美国生活。我不再想和欧洲人及拉丁美洲人呆在一起,我想了解这些典型的美国人,我想与以前的生活圈断绝一切关系,我想认识和评价美国人所做的一切。这正是我被真正的文化冲击所震撼的时刻。  很快地,我发现这种想法实在是太浅薄了。你并没有真正了解美国人。你总是被问相同的问题:“你为什么会来美国?”“这里是否更好点啊?”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你可以打开磁带录音机来回答这些问题。然后这些问题都转向最新的电影、最近的一次棒球运动或者棒球比赛。  在德国,讨论涉及的内容尽管更多,但仍然令人乏味。如果你被邀参加一个宴会、一个重要活动的话,你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了解每个被邀请的人。即使在餐馆里看见一个同事,你们都可以谈论政治、经济,内容甚至可以涉及像宗教、贫富以及任何其他即兴的话题。  在这里,我感觉人们避免谈论有争议的、观点不同的或者使他人不快的话题。我不得不也学会这些。而且,我竭力去认识的校内和校外的圈子中,很多人都已经结婚了,我觉得他们结婚的真正原因是不必再独自去看电影了。即使周围有这么多人,我仍然感到孤独。我不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联系。  半年后我感到空落落的,就放弃了这种生活,又回到国际化人群的多样化生活中,由此我又认识了其他并非那么典型的美国人。  我有了像在国内一样的感觉,过得快乐多了。但这也有一个烦恼,就是和我呆在一起的这些来自各个国家的人只在微软公司停留一两年的时间,之后就回国了。当我与他们建立了友谊的时候—因为,又一次,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融入北欧人的圈子,那又如何?—他们走了。我想过成个家算了,但我并不打算在美国找老婆,所以我决定离开。于是我和慕尼黑的微软员工简要地谈了一下,但他们只有技术支持和销售的工作,我不感兴趣。  '返回目录'  

好好吸收一种新的文化,好好享受它的乐趣'格哈特(Gerhardt)'(2)
史蒂夫·鲍尔默在大厅拦住我说:“格哈特,我听说你要离开。发生了什么事情?你需要什么,我们怎么才能留住你?”  我解释说我不想再做研发工作了,我想了解人们都用技术做些什么。我是一个人,我更喜欢和人一起工作。  他说:“微软正打算开展咨询业务,面向企业客户。为什么你不和组建那支团队的负责人谈谈呢?”  那时个人电脑变得重要起来,不再只是一台美其名曰的打字机或是计算器。微软为了成为信息技术基础结构的固有组成部分,决定必须投入一些人到那些公司并且告诉他们说,是的,我们是你们的后盾。我组建了一支欧洲团队和一支美国团队来做这项工作,自己回到了德国的公司开展这项工作。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时候,微软在欧洲发展迅猛,我开始理解了彼得原理,根据这个原理人们总是被提拔到他不能胜任的位置。在一个像这样飞速发展的公司里,这是一定会发生的。微软太年轻了,以至于不能吸引高级人才而且它也不打算为高级人才付高额工资。这就注定了有热情的年轻人,会通过他们投入的努力和向公司灌输的热情来弥补能力的不足或是经验的缺乏。  有些人能够经营好一个项目,例如一个单一的产品。他们进军马达加斯加的市场并且很快控制了整个市场机构。当只有3个人的时候一切很顺利,但是当你有30个人为你工作时就完全不同了。事情总是这样,他们完全不能胜任此时的工作。此时产品还是很畅销,是因为它们确实很不错。  ◆  欧洲的公司有一个巨大的缺陷:语言障碍。即使当地存在一个微软的竞争对手,它们也不可能盈利,因为它们的市场太小了。假如它们要想变得更大更规范一点,就必须进行投资做本地化,去建立后勤部门,就得在每一个国家设立当地的基础组织。还有一点,就是在欧洲是没有风险投资机构的。所以,惟一的途径就是向银行贷款。然而对银行来说,他们并不想雪中送炭。  所以其他公司根本就无法竞争,即使它们的公司很优秀。于是美国的公司就进来了,占领了欧洲通用软件的市场。但是如果是那些专业性或者适应性要求非常强的个性产品,比如像卫星自动控制系统(SAP),欧洲的产品还是说得过去的。  作为美国公司的先行者,微软是第一个觉察到产品本地化需求的,而且也确实做到了产品的本地化。那时比起莲花等公司来说,这可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即使是产品的市场营销失败了,这些产品依然可以卖掉。说得更大一点,那也是为什么现在美国的软件称霸全球的原因。  一些别的公司在进行豪赌时,犯了错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代,微软在每个领域都是第二个进入者。一次又一次,每个竞争者都是首先犯了错误,然后为微软的发展敞开了大门。  比如莲花公司,在OS/2操作系统上下了赌注。IBM使它相信,Windows操作系统只不过是一时的流行,是昙花一现,而OS/2将会成为主流。莲花公司占领了磁盘操作系统时代的电子制表软件市场,代表产品是Lotus1…2…3(1是电子表格,2是数据库,3是商业绘图—译者注)。IBM公司却说服它直接为OS/2操作系统开发应用软件,这样子就会避开竞争,不会为Windows操作系统编写软件而浪费时间。这样,它就是在为下一代技术编写软件,而不是为现在的技术。莲花公司放弃了在磁盘操作系统上的行动,集中了80%的力量为OS/2做软件开发。当然,OS/2没有进入市场,它远远地落在了后面。  那些说微软只能通过获取技术壮大,并且它自身并没有创造任何东西的说明,简直就是胡扯。想一想就会知道,所有的技术都不是什么妙策,尽量完美地实现才是最重要的。有好的想法当然很好,但看看施乐公司(Xerox)把它的好想法带出了多远,你就会明白一些了。(施乐公司在硅谷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整合了一支研究队伍,他们发明了鼠标,开创了各种各样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其他创新。这些新观念被展现给包括苹果公司(Apple)、微软、太阳微系统公司和IBM等公司。苹果公司后来控告微软“抄袭”苹果的图形用户界面—其实这种想法施乐公司的研发团队早就尝试过了。苹果和微软公司都从图形用户界面这一想法中赚到了钱,然而施乐公司的产品却没有任何作为。)  关键在于技术的实现,和是否拥有突破性的技术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通过技术的实现使某些事情简化,而不在于是否拥有好的想法。  微软并没有创造电子制表软件。而“可视计算”(VisiCalc)*应该是最接近于获得盛名的,但是如今又会有几个人知道VisiCalc这个名字呢?差别就在于微软通过令人难以置信的坚持不懈和细化过程,最终做到了对这一思想的不断改进。  微软不断地走访用户,并且说:“使用这个产品而不是那个产品,将给你带来什么?”你如何通过进一步改进这个产品,从而使多数人都能使用它?这并不是什么灵机一动。这需要大量地听取意见和建议,并且坚持不懈地改进。  即使微软不是最早在某一领域开展工作的,但是由于微软在财务上有很大的自由度,所以就能自己决定是否把钱投向那些被认为值得做的事情。比尔的贡献就是有先见之明,并且通过强有力的决定使它最终得以完成。虽然有时事实上承认有些事不能行得通,并且放弃努力会显得较好,或者认为这样的事不可能立刻行得通,但是如果我们去做这样或那样一些工作,我们就能使它行得通。  '返回目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好好吸收一种新的文化,好好享受它的乐趣'格哈特(Gerhardt)'(3)
比尔有几次曾说:“是的,当我没有认同Novell公司,以及我忽略了Internet的时候,我的确是犯了一个错误。”其实他和那无关。  只要将微软和类似于IBM、DEC、施乐公司(Xerox)中任何一个公司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些公司没有能力将自己彻底地改造。然而微软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它可以将自己彻底改造。这真是让人很吃惊。这主要是由于微软不断地重组公司和重新分配职责。  微软近乎妄想狂,这是极好的。微软在不断思考什么是用户需要的,什么能够让用户高兴,能够带给用户什么?因此微软在市场竞争中会长盛不衰。  Windows这个操作平台在这一产业中已经领先到如此程度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是的,这一操作平台为一家公司独有实在令人惊恐。但是如果微软只在操作平台方面鼓足干劲,那么它将很快就成为历史。有很多公司在不断地向我们挑战……互联网是那么地变幻莫测,如果微软没有不断的变革,Linux(一种可免费使用的UNIX操作系统—一种多用户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运行于一般的PC机上,现在中日韩三国政府正在联合开发这种操作系统以对抗微软的Windows对于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译者注)将在一夜之间将其取而代之。如果微软将价格提高到某一高度的话,这将会带来严重的问题,Linux无疑会取代它。  你能分享一个标准的操作平台吗?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更有效的合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