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看美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高看美国-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说*很幽默,说话不是普通话,但大家都能听懂。*还很喜欢抽烟,打桥牌,为人很热情,但做事很有原则。
  当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沃尔夫说,*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但坦率,而且和蔼可亲,他的政治家风度,开朗、幽默的性格为这次访问增加了光彩。
  对于喜欢吃川菜的*,美方安排小牛肉款待,以至于*高兴地说小牛肉啊小牛肉,顿顿都是小牛肉。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邓小平之美国印象(2)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美两国敏感的问题,中美建交,*访美,对台湾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访美时,在*和亲蒋势力的组织下,台湾来的留学生和华人组织示威*。
  台湾特务还收买美国枪手暗杀*,让这次访美更多了一件令人担忧的大事。在*访问期间,出现过几次险情。
  1979年1月29日上午10点,卡特总统在白宫南草坪举行欢迎仪式,致欢迎词时外国记者群里冒出一男一女,大声呼叫挥动拳头。
  2月2日18时,*去西蒙顿市竞技场看表演时,刚从旅店准备出门乘车,突然有一个人插到美方警卫旁边冲向*。
  有华人华侨的欢迎场面,也有*亲蒋组织的示威抗议。而在美国的华人华侨和台湾来的华人华侨的斗争,也是惊心动魄的,就像我在前文中写到的黄克锵先生所讲的故事。
  每个国家都存在政治问题,就像一个人一样,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你的朋友。在美国,抗议某个国家领导人来访,是司空见惯的事。抗议是不违法的,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抗议演变成暴力,性质就变了,就是违法的了。
  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每次联合国开大会时,在联合国门前,或者是领导人下榻的曼哈顿酒店前,经常能看到欢迎的人群或示威抗议的人群,而美国又是重要的大国,经常有其他国家首脑来访,经常都有抗议、示威甚至恐怖行为,我们在美国久了,已经习以为常。
  在美国,你可以批评、谩骂总统,可以说总统不是个东西,猪狗不如,没人觉得奇怪。像克林顿的莱温斯基案,法庭审判时,全世界电视直播。就算问到一些很尴尬的细节问题时,我也没觉得克林顿有多丢脸。很多美国男人还为他遗憾,说他没有眼光和口味,因为莱温斯基实在太平常了,该找一个漂亮的,像肯尼迪和玛丽莲?梦露。我也有同感。
  *智答老美记者
  别看我们新闻部李建伟主任平常话不多,但朋友们聚会时,他是我们的明星,我们经常隆重推出他讲笑话,他也不负众望,每次他的笑话都能笑死一头牛。
  因为每次国家领导人来美,采访的重担都落在他的肩上,当时他讲*来美智斗老美记者的故事,是用他那在四川外语学院学习一年,追重庆美女时刻苦学习的四川话讲的,讲出来像真的一样,大批美女把他崇拜得一塌糊涂。
  其中一则故事是这样的:
  话说1979年1月28日,*访美,风采迷倒了美国朝野,平民百姓。*对美国媒体的提问,有问必答,有理有据,让美国记者大为折服。有一次,召开记者招待会,中场休息时,翻译上厕所去了,有美国记者心想,不是没有难得倒邓大人的问题吗,这下好了,我们何不趁此机会戏一戏邓大人,看他如何应对我们的英语提问。就这么干。
  第一位美国记者提问:Can you tell me who was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您能告诉我,我国第一任总统叫什么名字?)
  *同志没听懂这句英语,但他按人们平常的习惯,见面应该问好什么的,便用他的四川话回答道:“我姓邓”(刚好四川话发音像英文“华盛顿Washington”)。
  第二位美国记者一听,觉得这个问答太简单,便问了另一个问题:“Your wife is not with you。 What is she doing now?”(没有看见您的夫人跟您在一起,她现在在忙什么呢?)
  *又想,问完姓,就该问叫什么名字吧,就回答道:小平(听起来像英语 shopping,即“购物”)。
  第三位美国记者紧跟着又问,中国人习惯用什么交通工具呢?
  *心里又想,问完姓名,肯定该问年龄了,回答:八十。(又跟大客车的英语Bus发音一样)。
  “那请你预测一下21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搞什么名堂,翻译干什么去了,怎么还是没有回来?*提高嗓门答道:“哎呀,我老了,啥事都不知道了!”美国记者们一听“啥事”(听起来很像SARS一词),又赶紧记下。
  二十多年后,有美国记者翻开历史记录,记者感慨地说:*真乃一代伟人,料事如神。
  李主任用冒充的四川话,讲得一本正经,好像他在现场亲耳听见亲眼目睹的一样。
  看看李主任,算算年代,试问他有那么老吗?那时他最多也就十多岁,如果真的采访重要人物,真是神童记者。
  这次写这部分内容时,不小心在网站上也看到了这个故事,心里恨恨的,原来李主任也是从别人那里偷来的,害得我们盲目地崇拜了他那么久。后来,李主任又神秘兮兮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那个网上的故事,就是我写的!
  哈哈,别蒙我,这回,我不信了!用正宗的四川说也没用!
   txt小说上传分享

江泽民访美(1)
1997年10月底至11月3日*访美,从夏威夷落地,再到东边华盛顿、纽约、波士顿等地,全美大城市走个遍,这是新中国第三代领导人的第一次正式访美。
  那时候,李建伟已是报社资深记者兼采访主任,他是美国《侨报》分派去采访*访美行程的几个资深记者之一。*在访美中的点点滴滴,给记者们留下了颇深的印象。
  *在夏威夷时,尽显个人情趣和爱好。在夏威夷州州长欢迎酒会上,他用吉他弹奏《向夏威夷问候》,州长夫人高兴地随着他的吉他唱起了这首夏威夷歌,宾主尽欢,也让美国人领略到中国领导人其实并不古板。*还在夏威夷蓝天白云下的大海里游泳近一个小时,还用英语与人们交谈,他的风趣和活泼,征服了夏威夷人名。
  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和欢迎他的华人华侨合唱《歌唱祖国》,他还清唱京剧《捉放曹》让海外华人倍感亲切。
  李主任说,在*访问华盛顿时,*的一个小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好客的克林顿总统向来访的*介绍白宫的情况,在看到白宫里的林肯总统画像时,*说,林肯最著名的演讲葛底斯堡演讲,琅琅上口,他大学时就背诵过,现在还能背呢。*随口就用英文背诵这篇著名的演讲词:“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87年前,我们的国父们……),一口气把演讲词背了一遍,令主人大为惊讶。
  *的英语讲得不错,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纽约接待*时,就对记者这样说过:*的英语讲得非常棒,一点口音都没有,不像我,有浓重的口音(基辛格是德国裔,他讲英语带德国口音)。一言既出,不但*大笑,记者们也都会心地笑了。哈哈,谁说美国人不会拍马屁,基辛格这个马屁就拍得让人觉得很爽嘛!
  给李主任印象很深的,还包括*应邀去新泽西州茉莉山(Morris Hill)朗讯公司的采访。所有采访该活动的美国记者、华人记者、港台记者都必须提前三四个小时到场,经过严格的安检。警犬除去检查记者们带的设备外,还趴在记者身上东嗅西嗅,李主任开玩笑说,还要嗅嗅你用哪种香水,有没有脚气。漫长等待的过程中,美国记者也来问中国记者有关*和中国的问题,问*个人魄力,以及中国的*问题、*问题、自由问题。看得出,美国记者对中国的了解十分有限。对采访当天的活动,也是抱着“有一个外国领导人拜访了当地的一家大公司”的态度来做的,并没有想深入了解中国或者*。
  *参观时,朗讯公司高层也附庸风雅,专门准备了笔墨纸砚,让*题词留念。*大笔一挥,留下到茉莉山一游的墨宝。主人大喜过望,让记者们都来拍照,说一定会装裱一新后,挂在会客大厅。后来事实如何,不得而知了。
  采访完活动后,李主任必须在晚上8点以前赶回曼哈顿,去相馆洗相片。当时还没有所谓的数码相机,至少在中文报社还没有,所有的照片都是用胶卷拍的,必须洗印出来才能保证第二天能出新闻。李主任边开车,边收听广播里的交通新闻。从新泽西回曼哈顿必须经过两个隧道——荷兰隧道和林肯隧道,他得选其中一条车少的隧道回曼哈顿。收音机说,因为中国领导人访问新泽西后回曼哈顿,所以回来的路上荷兰隧道很塞车,建议大家走林肯隧道。李主任一听:谢天谢地,这个消息很及时,不然就在荷兰隧道堵死了。于是,赶紧朝林肯隧道方向开。不料,想法跟他一致的开车人大有人在,结果是林肯隧道比荷兰隧道还塞车。李主任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心里大骂广播电台是混账东西。好在他还是在8点以前赶到了曼哈顿,将照片印了出来,也保证了第二天正常刊出。。 最好的txt下载网

江泽民访美(2)
1997年11月1日,哈佛大学校长在哈佛门口欢迎*到访,“300多年历史上的里程碑”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哈佛。
  *来访时,海外华人华侨表示热烈欢迎,但也遭到*人士的示威抗议。在哈佛演讲时,一位观众现场提问道:您对抗议示威怎么看?你到哈佛来,这里也有噪声,您认为这是美国人对你不礼貌的待遇,还是他们有正当的理由表达他们的看法?
  *微笑着回答:我到美国来,从夏威夷开始,对美国式的*获得了具体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提高声音继续说:“我今年71岁了,但耳朵还很尖,我在演讲时,还听到外面的高音喇叭的声音,但是,我想我唯一的办法就是:我的声音比它还要高。”之后,全场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1997年*访美,美国媒体说实现了三个突破:
  1、美国人民对*个人谈吐,仪表风度加深了了解;
  2、美中关系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3、世界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对江泽*席访美报道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也是突破。
  *到小布什在德州的农庄
  *再度访美是五年以后的事了。此时的白宫已易主,新主人是小布什。小布什在家乡德克萨斯州(以下简称德州)中部鸟不拉屎的小镇克劳福德有一个农庄,人称这是小布什在德州的“戴维营”。
  2002年10月22日至10月25日,*应小布什邀请到他位于德州的私人农庄。李主任又被派去采访。应邀到小布什的农庄做客,象征意义浓烈,据说,只有跟小布什私交好的外国领导人才能享受此礼遇。当时中方希望美方安排*访问白宫,但是小布什认为*已经访问过白宫,再邀请他旧地重游,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他想来点与克林顿不同的东西。布什的谋臣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到邀请*到布什农庄做客的点子。布什点头称好。*便到了布什家乡一游。
  这次一起去采访的,有当时《侨报》报社社长范东升,以及驻华盛顿记者杜小京。他们头天晚上就飞到那里,第二天一大早随欢迎人群到一个军用机场采访*抵达休斯敦的新闻。当天早上又是刮风又是下雨,李主任一行没带雨伞,淋得像落汤鸡。10月的德州好冷,在休斯顿的军用机场,可不像纽约、洛杉矶、旧金山那样有很多的华人华侨,欢迎的人多半是留学生,有200多人打着欢迎的标语在风雨中等候*的到来。“这鬼天气,怎么欢迎远方的贵客呀?”记者和留学生都这样抱怨。谁曾想,当*的专机一落地,天气立即放晴,太阳也从云端探出头来了。现场的美国记者开玩笑说:*是福星啊,给我们带来了阳光的温暖。休斯顿市长到机场欢迎*一行,把象征进入休斯敦的金钥匙送给*。他致欢迎词时说:休斯敦近日阴雨连绵,江泽*席给我们带来了好天气!
  李主任从那次淋大雨后,整个冬天都在咳嗽。范社长被淋的患了感冒,回纽约后才好。
  在休斯敦城里*下榻的酒店周围,有众多的欢迎队伍,他们挥舞着中美国旗,打出“欢迎*访问德州”的标语。现场也有几百个*功人士,他们穿着黄色的衣服,打着咒骂*的标语。警察划出的区域有限,于是欢迎人群和反对人群就混在了一起,欢迎标语旁就是反对的标语。李主任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他拿着相机拍来拍去,就是拍不出一张好的欢迎场面,只好用近景。

江泽民访美(3)
那次*做客德州,虽不算是“国事访问”,但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生怕漏掉什么新闻。如果别的报社有的新闻,而我们报社没采访到,就会被老板刮鼻子。有些活动,只有随团来的中央电视台的新华社的记者才能去,事后由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和白宫发言人分别吹风。
  *本次出访行程:芝加哥——休斯顿——德州农工大学——德州克劳福德镇农场——墨西哥洛斯卡沃斯——旧金山。重点是德州克劳福德镇农场。
  在休斯顿停留一天后,*前往德州农工大学,在老布什图书馆以英语发表了演讲。当时,姚明及其父母都是应邀前往聆听的贵宾中。之后,*前往小布什的克劳福德镇农场做客。
  克劳福德镇是一个典型的美国西部小镇,人口只有700多,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自从布什买下这里的农庄后,这个镇才出名起来,热闹起来。布什经常邀请他私交好的国家元首到这里。
  要到克劳福德镇,必然经过与之比邻的德州中部城市威科(Waco)。威科有一所世界上最大的浸礼教私立大学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学生1万多人,是德州最好的大学之一,李主任十多年前曾在这所大学读研究生。此次到克劳福德镇对他来说也算是返校之旅。
  李主任的一个老师告诉他,你在这里读书时,这里一切都很平静,后来出了一个邪教(大卫教派),威科便热闹起来了。后来又出了一个农庄(克劳福德农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