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关系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活中的关系学-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真正能听得进逆耳忠言的人却并不多。所以说话时应当灵活,不妨适当说些恭维话。     

  ?说话要懂得包装     

  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在现实中,真正乐于听取逆耳忠言的寥寥无几。在人情关系学中,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责批评,也要加以包装和修饰,这样对方便容易接受。         

虹桥书吧。  

第4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4)       

  俗话说得好,“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商品要有新颖的包装才会吸引顾客,女人要有漂亮的衣裳才能更显现出她的美丽风姿。而说话也要像商品和衣服一样,需要经过良好的包装才能让人接受和信服。这就是包装的魅力。     

  1?难以启口的话,要用机智与笑话的包装起来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必须讲一些难以启口的话的时候。这种时候,如果直接说“实在很伤脑筋”“很麻烦”,很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者让对方产生不快。如果把想说的话用机智与笑话来传达。以这种委婉的方式,对方就会一笑置之,既不伤害到对方,说的人心理也不会有很重的负担。     

  2?警告别人时不要指出缺点,而要强调如果纠正过来会更好     

  有位公司经理慨叹纠正别人实在难,稍微提醒一下部属,部属不是置之不理,就是越变越坏。这位经理只是指出对方的缺点加以批评而已。他如果换一种方式,强调矫正过来会更好,那就会是另一种情况。     

  有位足球教练在纠正选手时,不说“不对,不对”而说“大致上不错,但如果再纠正一下……结果会更好”。他并非否定选手,而是先加以肯定再修正。也就是说先满足对方的自尊心,然后再把目标提高。如果只是纠正、警告的话,只会徒然引起选手的反感,不会有何效果可言。     

  3?传达坏消息时,要附加一句“令人无法相信”     

  传达坏消息,心情总是沉重的。所以,这种时候正需要一些思考,否则甚至可能演变成人的生死问题。     

  直接说“你有如何如何的谣言”,前面加一句“虽然我不相信……”那么对方所受到的冲击就会轻很多。有一位初中教师,他对成绩退步的学生说:“实在难以置信,你考这样的分数。”如果老师能换一种方式说话,那位同学下次成绩一定会提高。倘若只是传达事实的话,机器人也办得到,但效果却不会令人十分的满意。但是,“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显示出的则是机械所不具备的机灵。     

  4?不小心提到对方的缺点时,要加上赞美的话     

  想必每个人都曾有过不小心说话伤到对方或对对方不礼貌的时候。话一旦说出来就无法收回,当场气氛就不好了。这种情形大多数人会连忙辩解,或者换上温和一点的措辞,这实在不是好方法,因为对方认为你心里这么想才会出言不逊。这种时候不要去否定刚才说出来的话,要尽量沉着,若无其事地附带说道:“这就是你吸引我的地方,但是,你也有什么什么优点,所以表面上的缺点更显得有人性。”人对于别人说过的话总是对最后的结论印象最深刻,附加赞美的话,对方便认为结论是赞美的,即使前面说过令人不愉快的话,也就不会计较了。     

  5?假托第三者传达对对方的批评可以一石二鸟     

  某企业的经理说,他的公司有几位兼职的女职员言谈很不高雅,甚至对他这个上司说起话来像对待朋友一样。有一天,他告诉一个已经任职两三年的女职员:“最近的年轻人说话有点随便,请你代我转告一下好吗?”结果却很令人意外。那几个兼职的女职员谈吐多少有所改善,而那个负责转告的女职员对自己的谈吐最为小心翼翼。恐怕是“最近的年轻人”这句话让那个女职员觉得自己也包括在内。     

  这个女职员的情形,连主管也意想不到。这也可以用做批评别人时的方法,也就是说托诸“第三者”而不要直接批评,如此一来,对方就会虚心接受而不太会产生反感。但是这种托诸“第三者”的批评,要掌握好尺度,不要太过明显,让人觉得像“指桑骂槐”就不好了,这一点应当多加注意。     

  ?语中要害最关键     

  美国名人戴尔?卡耐基也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0%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人类工程——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可见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     

  一句捧场的话,可以使人飞黄腾达,一句进谗的话,也可以使人折戟沉沙。可见语言多么具有号召力。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白门楼斩吕布”的故事。吕布被曹操所擒,曹操考虑到吕布的本领高强,有心饶其不死,留下为己所用。为此,他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担心吕布归顺曹操后,不利于日后自己称雄天下,希望曹操处死吕布。这时,刘备本可以列举吕布的很多劣迹恶行,但他仅选择了吕布心狠手辣、恩将仇报、亲手杀死义父的典型事例来说服曹操。刘备只说了句:“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一句话,提醒曹操想到吕布反复无常,很难成为心腹,弄不好就成为吕布的刀下鬼。于是,曹操下决心,立斩吕布。         

虹桥门户网。  

第5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5)       

  吕布曾有恩于刘备,吕布被斩之前,也曾提醒刘备:“君不记辕门射戟之事乎。”然而刘备却不予理会,只用一句提示性的话,就坚定了曹操的决心,立刻就要了吕布的性命。     

  凡是小事如果处置不当,万急之中也会酿成祸害。此时能不能说话,善不善于说话,可真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了。话要说到点子上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话并不是说得越多才越有说服力,要抓住谈论的要害,才能事半功倍。因此要想要想在人际交往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有个好口才,这就像我们辩论一样,抓不住对方的论点要害,永远也不会把对方击败。     

  汉武帝好巡游,一次在鼎湖病后到甘泉视察,发现甘泉官道坎坷难行,事先未及整治,不禁恼怒从心而起:“难道义纵觉得我必定驾崩鼎湖。连甘泉也来不了了吗?”     

  这件事本是义纵的疏忽,但情急之中义纵竟难以置辩。不久,汉武帝就找借口杀了义纵。     

  同样是这个汉武帝,好骑马游猎,一次大病之后,猛然发现宫中御马竟比以前瘦了许多。他喝令叫来管马的上官桀,骂道:“你是不是以为我该病死,连御马也看不到了?”说罢便要治罪。     

  上官桀非常机智,急忙申辩说:“臣万死不辞,唯知陛下圣体欠安,臣日夜忧虑,无心喂马。臣确实已失职,陛下愿杀愿罚,都请自便,只要陛下圣体健康,臣死而无憾!”言未毕,泣不成声。     

  没有养好马与没有修好官道一样,都是不尽职,但是上官桀却很高明地将失职转成尽忠的表现。言语之间,使汉武帝觉得他极为忠诚。结果,上官桀不仅没有被杀头,反而受到重用,累官至骑都尉。可见说话能言善辩,语中要害最关键,在危急时刻不仅能扭转形势,还能保住自己的一条性命。     

  看来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举足重轻的作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已将语言表达提高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德国诗人海涅也曾经说过:“言语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人,把巨人彻底打跨。”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社会的发展是高度的发展经济信息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的迅速膨胀,以势不可挡的势头摆在我们面前。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里,时代对于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较强的交流信息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具备适应市场经济的交际能力。因此,未来的事业对人才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要善于说话。“能言善辩”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各个领域、各个阶层人士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交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语言交流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这是谁也回避不了的事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写更实际、更为人们迫切需要。”因此,我们要有出色的语言组织能力,善于总结自己的观点,凡事语中要害,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直言也应有分寸     

  人际交往中的分寸感是一种智慧和能力,需要不断修炼。古人云:“得意便思有矜辞色否,失意便思有怨望情怀否。”无论得意时还是失意时,都需要不断自我反思与修炼。     

  说话尺度就是分寸感中最难掌握的,有些人不懂得说话时掌握分寸,因此常常得罪人,不利于人际交往。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爱说大实话的人,什么事情他都照实说,所以,不管他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无处栖身。     

  最后,他来到一座修道院,指望着能被收容进去。修道院长见过他问明了原因以后,认为应该尊重那些热爱真理,说实话的人。于是,把他留在修道院里安顿下来。修道院里有几头牲口已经不中用了,修道院长想把它们卖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什么人到集市去,怕他们把卖牲口的钱私藏腰包。于是,他就叫这个人把两头驴和一头骡子牵到集市上去卖。     

  这人在买主面前只讲实话说:“尾巴断了的这头驴很懒,喜欢躺在稀泥里。有一次,长工们想把它从泥里拽起来,一用劲,拽断了尾巴;这头秃驴特别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们就抽它,因为抽得太多,毛都秃了;这头骡子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干得了活儿,修道院长干吗要把它们卖掉啊?”         

→虹→桥→书→吧→。  

第6节:第一章:把话说得滴水不漏(6)       

  结果买主们听了这些话就走了。这些话在集市上一传开,谁也不来买这些牲口了。于是,这人到晚上又把它们赶回了修道院。     

  修道院长发着火对这人说:“朋友,那些把你赶走的人是对的。不应该留你这样的人!我虽然喜欢实话,可是,我却不喜欢那些跟我的腰包做对的实话!所以,老兄,你滚开吧!你爱上哪儿就上就上哪儿去吧!”就这样,这人又从修道院里被赶走了。     

  其实,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     

  圣诞节,学校举行庆祝大会,老师一边分糖果、蛋糕,一边说:“看啊,小朋友们,圣诞老人替你们带来什么礼物?”凯蒂马上站起来,严肃地说:“世界上根本没有圣诞老人。”老师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压住心中的怒火,改口说:“相信圣诞老人的乖女孩才能得到糖果。”凯地回答:“我才不稀罕糖果。”老师勃然大怒,处罚凯蒂坐到前面的地板上。     

  人无论处在何种地位,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扬。毕竟工作很辛苦,虽然能力有大有小,但都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也是人之常情。     

  一个善于说话的人,做事时一定会避其锋芒,即使觉得某人干得不好,也不会直言相对。那些忠直的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他们太过鲁莽,锋芒毕露了。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过,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要想理解真话不被肯定的现象,换一个角度就会看到,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趋利而避害。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的人对人总是以诚相待,直言不讳,人们一定会认定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人,所以乐于与他深交,并在人前人后夸赞他,这样他自己也会感自豪。也就是说,用真诚赢得了报偿,带来了利处,何乐而不为啊!     

  如果情况与此大相径庭,比如某人认为同事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同事必定会脸一沉,然后扭头便走。实话固然是实话,但时间长了别人就会对他产生质疑,认为他惯于在人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这样就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并不是所有的话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适合拿来公开谈论,直言不讳。要塑造成功的人生,就须懂得掌握说话,做事的分寸。说话时的动作,表情,举手投足都要有分寸,过于直言会让人产生厌烦的感觉,会对日后的人际交往产生很大的阻碍。?言不可称绝对,不要把话讲的太满     

  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加进其他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因再灌一些空气而爆炸;人说话留有空间,便不会因为“意外”而下不了台,因而可以从容转身。     

  说话留有空间,这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     

  某公司新研发了一个项目,老板将此事交给了下属刘玉,问他:“有没有问题?”刘玉拍着胸脯回答说:“没问题,放心吧!”过了三天,没有任何动静。老板问他进度如何,他才老实说:“不如想像中那么简单!”虽然老板同意他继续努力,但对他的拍胸脯已有些反感。     

  这是把话说得太满而给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把话说得太满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再滴就溢出来了;也像把气球灌饱了气,再灌就要爆炸了。当然,也有人话说得很满,而且也做得到。不过凡事总有意外,使得事情产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