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重大突破与创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创新精神的理论补充,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执政经验的科学化、系统化的总结。 所以在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几乎是要欢呼雀跃的。因为,从西方MBA教育的理论观点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历程,就是中国管理历史上的一个最大、最成功的MBA案例。而我们竟然从来没有对它进行过科学的研究,我们的管理学者竟然从来没有将这些经验运用与自己的管理实践当中去。这是很值得奇怪的事情。
所幸,终于有人做了这项工作,而且不做则已,一做也就做得非常出色,作为红色管理的倡导者、实践者和探索者,冯先生的这本书具有很深的理论高度,并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很好地切中了中国当下的许多管理问题,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与共产党相比,我们原先的管理思想是多么幼稚,多么不切实际,我们缺少了最本原的精神,我们移栽过来的管理花朵,在中国的土地上显得多么孱弱。
所幸,我们已经有企业这样做了,比如在这本书中多次提到的华为。我相信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只有找到适合我们自己的最本土的管理理论,才可以生长得更加茁壮。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实践精华,我相信他们才是我们最好的管理老师。
书评:中国能产生自己的管理体系吗
经过多年对西方管理的普及教育,国人对西方管理已经耳熟能详,我们的MBA教育,也大多是借鉴西方管理来进行的,有很多的重复和照搬,将西方的管理理论运用到中国企业中,则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
在中国的一些知名优秀企业,从来不会照抄照搬国外的经验,而是根据企业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实际,去构建适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照顾企业的整个体系去构建的。
华为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就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他们是先引进,再改进,最后模式化、制度化。在一些运作良好的企业,也从来不会盲动和盲从于一些管理模式,只有从实际出发,照顾企业自身的整个体系,去构建自己的管理体系,才是更好的解决问题的良方。
更进一步来看,西方管理学注重于从行为入手解决问题,多从微观层面,但中国的管理学则是形同是一种太极和内功,注重的不仅仅是外在的一招一式。有人形容西方式管理是刀叉并举,左右开弓,中国式管理是一筷在手,触类旁通。
由于中国企业起步较晚,在发展的初期从行为入手改进管理,这有其内在原因。但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走向世界,就不能仅仅关注于一种行为层面的改进,而要深入到企业内部苦练内功,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日趋激烈的竞争。
我们从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成功经验来看,中国共产党基于纲领、路线而构建的整个管理体系,无一不体现着一种“大道”,无一不是着眼于将来和长远。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管理的真正灵魂性就在于它的思想性,只有思想、精神性的东西才能够长久。
那么,中国的企业又该如何在借鉴西方管理经验的同时,又不在借鉴中迷失方向呢?
这是许多企业都面临的困惑。国内已经有不少管理人士提出要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选用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模式。这种提法很好,因为他们照顾到了中国企业的实际。
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这一层面,还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在选用一种管理模式以前,还应该确立一种标准。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评判标准,你就无从知道哪种模式会适合于企业。在这里有一种“大道”性的东西,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如果没有自己的基点,你的管理模式运用得再巧妙,也可能会成为墙头草,改来改去,最终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浪费,或者使企业管理变得毫无效率,甚至使企业上下不堪重负,导致企业的歧形发展。
就像共产党一样,只有从思想、精神层面去构筑自己的整个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
我们反过来看,华为为什么能够做到先引进,后改进,最后形成模式?因为华为有自己的标准,华为的标准就是先确立了自己的纲领和路线,这种纲领和路线就是一个纠偏仪,能够将越轨的野马拉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正在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更需要具备这种精神性的东西的指引。否则徒掌握一些所谓的机巧,就难以做到持续改进和融会贯通,也很难取得长远的成效。
当然,共产党的管理也并非没有招式,共产党的这种一招一式,都是构建在深厚的内力修为上的。《红色管理》这本书也主要是从中国共产党思想、纳领、路线、创新等几个大的层面来展开的,从根基出发去修练行为,才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就如武道高人,摘花飞叶,即可伤人。
因此,我们学习西方管理,也主要应学其“神”,而不是形。现在的中国MBA教育和管理学研究过多的注重了西方管理的形式,抑或就是一种照搬,没有真正从中国企业本土实际去考虑和研究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出现水土不服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对自己的国粹研究很少,近年来流行的中国式管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我们更应该从本源上去探究中国管理智慧的真谛,《红色管理》正是这样一本书,为人们揭开了真正中国意义上的管理学研究,这是一个新的创举。
书评:一场探本求源的思想运动
红色管理,一场探本求源的思想运动
当今管理类的书籍可谓多如牛毛,数不胜数。鉴于中国的企业起步较晚,在管理方面的经验就显得不是很丰富,所以目前在中国的图书市场上所看到的管理类书籍大多以介绍、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为主。当然也有一部分以“中国式管理”为特征的书籍,强调在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挖掘“中国式管理”的精髓。
可事实上,无论是向西方学习,还是挖掘中国的管理精髓,大多数管理类书籍都没有真正从根本上去挖掘管理的本源。这是笔者多年留意图书市场所观察到的一大现象。有时候我在想,西方学者写文章,向来注重对事件进行分析和对工具的使用,可为什么他们的文章一被介绍到中国,就只剩下了工具,而没有了分析的部分呢?相比之下,学会对一件事情如何进行分析才是最关键的,而工具,不过是分析之后的结果而已。
后来我有点明白了。中国人写文章,向来不注重分析,而喜欢把握宏观,这是由中国人的思维所决定的,有其弊端,但也有其优势。即使是黄仁宇在美国研究中国历史,其著名的《万历十五年》及其系列作品,写作方法仍然是中国式的宏观思维,而弃西方分析性写作方式不用。
但是,管理类书籍却有其独在的特点。诚如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一书所讲,经济学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事实、分析事实并进行推论。管理学研究的工作也是如此,它是基于事实基础上的归纳与演绎,不可能凭空想象,胡编乱造。
因此,如果我们只是把西方的管理工具拿来使用,而忽略了其背后对事实的分析,就会落得个“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西方的东西拿到中国来就不好用的原因。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不明白西方的管理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就像海尔文化在国内可以被人传诵的沸沸扬扬,一拿到国外却就碰钉子的原因。
中国的企业应该如何从根源上解决管理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在考虑、探索,也有很多人不断地撰写文章、书籍,发表自己的看法。遗憾的是,就宽度和深度而言,能够让读者有所震动的,能够使读者的思维产生震撼的却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什么我看到《红色管理》一书立即怦然心动的原因。
可以说,这本书既有西方的分析性思维,又充满了东方的宏观视野;既对现象进行分析,又对事实进行归纳和演绎,哲理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雅俗可以共赏。
试想,管理类书籍,有几本是从路线、纲领、干部、组织、控制这些大本大源的因素进行研究的?又有哪本书能够像《红色管理》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路线是高于战略的战略,而纲领则解决根本问题。虽然目前市场上像共产党学习的书籍也有不少,但它们都难以全面、深入地探索共产党成功的本源。
共产党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为什么从出生到现在能够一直不断壮大?共产党的军队为什么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仅仅是严明的纪律和制度的作用吗?
这一切,《红色管理》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这本书不但把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原因分析透彻,而且还从管理的角度阐明了企业应该向共产党学什么。诚如书中所讲,中国的企业,除了华为,还有哪家制定出企业的明确路线?又有哪家企业有着明确的组织纲领?即使以国外的管理思想而言,又有哪些思想我们不能从共产党的发展轨迹中找到其思想的影子?
我们的很多企业管理者已经习惯于舍近求远,放着共产党这个最为成功的管理案例不去学习,总喜欢把目光投向国外。结果,学来了一大堆的专业术语,却无法将之运用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中去,不免令人叹息。
共产党风风雨雨近百年,能够屹立不到,自有其过人之处。这一过人之处,其实也就是从本源上掌握了管理的精髓。所以,《红色管理》一书,与其说是在分析共产党的成功因素,倒不如说是在告诉企业管理者要如何从本源上去管理好一个企业。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红色管理》目录(1)
自序
第一篇 纲领解决根本问题/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管理王道:纲领是组织存在的理由
中国共产党是当代管理史上最大管理案例
组织的首要问题:“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
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
企业为什么要存在?
第二章 让成员看到希望:成为有愿景的组织
愿景:为组织指明前进的方向/20
愿景、使命、价值观:一个都不能少
第三章 唤起工农同心干:革命就是过上好日子
代表大多数人根本利益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建设组织的精神家园
走进新时代:愿景的持续生长
第二篇 路线是高于战略的战略
第一章 “唯持大道者,方可图天下”:路线是一种“道”
抬头看路:路线是对规律的把握
农村包围城市:选择什么道路最重要
第二章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
路线正确就有一切
路线是一种协同效应的战略集合群
成功的内在逻辑:路线思维高于战略思维
第三篇 组织是实现路线的保证
第一章 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美军也学共产党:统一共同价值观
没有思想上的过硬就没有政治上的过硬
“为人民服务”:口号强化组织信念
第二章 以我为主:新型组织建设之道
追求组织协同
构建动态适应性组织
民主集中:人治与法治的完美结合
文化、制度和训练:三个方面提高组织战斗力
通过组织变革适应时代需要
精兵简政,提升组织效率
第三章 作风建设展示组织精神
改造我们的学习:作风建设
反腐倡廉,永葆组织不褪色
第四篇 干部是组织建设的关键
第一章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从长征看干部的重要性:有干部就有希望
干部是各项工作的骨干
第二章 干部选拔是基于价值观的选拔
信仰传承要靠选拔青年干部
干部选拔标准:解决“到底为谁服务”的问题
第三章 共产党是所大学校:干部教育是战略性问题
三个梯队的干部培养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打造接班人:学习和培训并行
第四章 以人为本的干部管理
敢于使用干部,相信干部
组织是水,干部是鱼
构建和谐的干部关系
对党员干部制定修养标准
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内部矛盾
第五篇 领导是引领发展的核心
第一章 角色认知:领导就在于领路
领导指挥若定,才能奏响和美乐章
领导者要具备超凡的预见能力
领导是一面精神旗帜
第二章 有效领导行为:领导方式和领导艺术
班子建设:建立优秀领导集体
谈话:领导最有效的沟通艺术
树立群众英雄:激发群众的奉献精神
从个人领导到集体领导的必然
第六篇 控制强化组织战斗力
第一章 控制:把握航行的方向
控制就是不停地纠偏
变执行力组织为战斗力组织
第二章 透过武装斗争贯彻组织战斗力
只有精神力才能催生战斗力
“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队上
第三章 透过人事控制匹配组织战斗力
火线入党:选拔能冲锋陷阵的骨干人才
八大军区互调:创造可复制的人才模式
第四章 透过纪律监督提升组织战斗力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律是革命成功的保证
一切行动听指挥
第五章 透过灵魂工程活化组织战斗力
思想政治宣传:治人先治心
思想改造:打造核心竞争力
第七篇 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
第一章 创新是政治路线,是战略制高点
创新决定组织的生死存亡
创新就是成长的最佳方式
创新是一个反复试错的过程
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二章 组织创新:成为自动成长的生命体
创新是组织的日常生活、日常行为
创新是组织的核心价值
第三章 理论创新:从解放思想到与时俱进
思维变革引领理论创新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