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衰落:全景解读西方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方的衰落:全景解读西方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者简介

    尼尔·弗格森

    英国最著名的历史学家之一。哈佛大学历史系劳伦斯·A·蒂施教授、牛津大学耶稣学院高级研究员,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是极少数能横跨学术界、金融界和媒体的专家之一。著有畅销书《文明》、《帝国》、《虚拟的历史》、《顶级金融家》、《纸与铁》、《金钱交易》、《战争的悲悯》、《巨人》、《货币崛起》、《罗斯柴尔德家族》,同时还为多家报纸和杂志撰稿。此外,他还为第四频道撰写并制作了四部非常成功的电视纪录片:《巨人》、《世界战争》、《货币崛起》和《文明》。2004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基于尼尔?弗格森在英国广播公司电台四台里斯讲座系列(ReithLectures)创作整理而成,该系列播出时题为“法治与其敌人”。

    早有人预言到西方社会的衰落。如今,这些衰落的迹象看似无处不在:经济增长放缓、债台高筑、人口老龄化问题、反社会行为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西方文明究竟欠缺在何处?尼尔?弗格森认为是制度的衰落难辞其咎,是制度正在导致社会的繁荣或衰败,制度就是在其中发挥作用的错综复杂的框架体系。

    代议制政府、自由市场、法治和文明社会,这些原本是西欧和北美社会的四大支柱。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而非地理或气候上的原因,使得西方社会在公元16世纪前后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现如今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我们的民主制度打破了代际契约,将高额的债务转嫁到我们的子子孙孙。我们的市场被过于繁杂的监管政策所日益扭曲,后者其实就是自己本意想要治愈的顽疾。法治也业已沦为律师之治。公民社会日益变得不再文明,人们只是出于惰性把问题一味推给政府去解决。

    《西方的衰落》一书振聋发聩,也会引发争论,它是对这个自鸣得意和对问题视而不见的时代的迎头一击。当阿拉伯世界正在为民主而奋斗时,当中国努力从经济自由化迈向法治社会时,欧美社会却在挥霍几百年来制度优势的积淀。弗格森提出这样的警告,若要遏制西方社会一度称雄世界的文明日益衰落的势头,只能寄希望于强大的领导力,并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文明》之后,尼尔?弗格森最新力作!

    全景解读西方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

    “制度缘何衰败,经济体如何消亡”,

    弗格森为西方衰落把脉!

    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

    经济学家何帆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

    著名作家北村

    知名学者吴稼祥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

    倾情推荐!
目录
    ★目录

    前言

    超越“去杠杆化”

    静止状态

    四个黑匣子

    制度何以为败

    第一章人类蜂巢

    大分流的成因

    光辉的制度

    不光彩的革命

    债务与英国

    代际间的合伙关系

    帐务存疑

    第二章达尔文经济

    放宽管制的幻想

    监管下的危机

    监管者谁来监管?

    非智能设计

    伦巴德街的教训

    银行家何以为励

    第三章法律环境

    法律的诱惑

    法律在英国的发展之路

    法律、经济与历史

    法律与维多利亚时代

    法治的敌人

    世界范围的法律改革

    律师之治game。mihua

    第四章公民社会和不文明社会

    清理海滩

    社会资本的兴衰

    私立学校

    更进一步的大社会

    结语

    不平等的成因

    城市的未来

    拿枪的和干活的

    反对“技术乐观主义”

    并非一己之力

    注释

    致谢
前言(1)
    超越“去杠杆化”

    大约在1/4世纪之前的1989年夏,日裔美国政治哲学家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做出大胆预测,“经济和政治自由主义不折不扣的胜利……是西方社会的真正胜利”,并宣称“人类意识形态进化史的终点”就是“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得到普及,也就是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1时过境迁,如今的世界却俨然呈现出不同的局面。“经济自由主义”完全成为有色标签,而中国等地的支持者对西方民主制度公开表示不屑。西方社会发展停滞、举步不前,这种停滞还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据世界银行估计,2012年欧洲经济将出现紧缩,美国仅能实现2%的经济增长,可中国的增速则可高达美国的4倍之多,印度也将高出美国3倍以上。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会在2016年赶超美国。在1989年投资西方的人们遭到了严惩(他们自2000年起就一无所获),而在西方以外地区的投资回报则相当丰厚。这一“大分流”要比福山大胆预测共产主义的倒台还要令人瞠目。福山著书之际,世界经济的重心还稳稳地落在北大西洋地区。而如今,它已然超越了欧亚分界线乌拉尔山脉。到2025年,世界经济重心将位于哈萨克斯坦以北,这几乎与公元1500年时崛起之前的西方2处于同一纬度。。dongdui。

    最近,关于西方社会经济放缓的原因,有种“去杠杆化”的说法颇为流行——这就是痛苦的减债过程(即所谓的资产负债表修复)。毋庸置疑,如今西方社会的债务规模几乎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在美国历史上,公债私债的总和超过GDP250%的情况是第二次出现。麦肯锡全球学会经过对50个国家的研究,确定自1930年以来有45例去杠杆化的重大案例,其中仅有8例的初始债务与GDP的比超过250%。如今,这种情况却不是美国所独有,在(包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内的)所有主要英语国家,在(包括德国在内的)所有主要欧洲国家,甚至在日本和韩国3,这种情况都赫然存在。去杠杆化的产生是由于认为房地产价格会不断攀升而盲目跟风,导致现在家庭和银行都迫切需要减轻债务。但是由于大家都希望减少开支,增加存款,导致总需求无以为继。为防止出现致命的债务紧缩,政府和中央银行纷纷拿出各自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这在和平时期史无前例。公共部门赤字确实对缓解经济收缩有所裨益,但是将过度的私人债务危机转化为过度的公共债务危机,这又是一着险棋。同理,中央银行在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货币基数)以防出现大规模银行倒闭,但现在通货再膨胀和经济增长方面却出现了收益递减。

    除去杠杆化之外还有更多的问题。值得大家深思的是,美国经济自2009年6月起的3年以来创造了240万个就业岗位,同期,却有330万工人领取了伤残福利。处于工作年龄段的美国人领取伤残保险的比例在1990年还不足3%,现在却高达6%。4真实的失业情况得以掩饰,并且被永久性地改头换面,这种手法想必欧洲人都分外熟悉。健全人被归为伤残人士并从此不再工作,而他们也就真的不再去工作了。以往,每年约有3%的美国人口会向其他州迁移,通常是去寻找工作机会。而自2007年的金融危机开始以来,这一数字降低了一半,而且还伴随着社会流动性的下降。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不同的是,过去30年造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日益加剧,如今的“轻度危机”对减小这种不平等几乎无所作为。收入最高的1%的家庭收入份额从1970年的9%增至2007年的24%,在之后的3年经济危机中,这一数字下跌了不足4个百分点。
前言(2)
    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去杠杆化。在美国,就全球化、技术变革、教育和财政政策正在进行着广泛讨论。保守派人士倾向于强调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作用,认为这是变革不可动摇的驱动力,并通过“离岸外包”或自动化技术削减低技能劳动力岗位。自由派人士则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加剧归咎于对公共教育投资不足,并认为共和党推出的有利于富人阶层的降低税收措施对此也有贡献。5但是有充分理由可以认为,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在发挥着作用。在当今美国的政治论战中,大家只顾一味地在彼此间狭隘地相互指责,却忽视了这些真正重要的因素的存在。

    这次的公共金融危机并非美国独有。日本、希腊、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这些国家的公共债务也都超过了GDP的100%。印度在2010年的循环性调整赤字甚至远远高于美国,日本也在面临着更严重的巨大挑战,力图将其债务与GDP的比控制在可持续的水平6。增长放缓和随之伴生的不平等加剧问题也并非仅限于美国。自1980年左右以来,英语国家中收入最高的1%家庭所占的收入份额出现了增长。在部分欧洲国家中,特别是芬兰、挪威、葡萄牙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新兴市场,尽管增幅较小,但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7在2010年,中国已有至少80万名百万美元富翁以及65名亿万美元富翁。在全球范围内,2010年收入最高的1%人群中有160万名是中国人,约占总数的4%。8可是在其他国家中,即便是欧洲最为成功的经济体德国,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也未能达到如此境地,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阿根廷,却变得越发不平等,全球化程度也出现了降低的势头。?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显然,全球化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国也出现了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但是其在经济增长和分配方面所起的作用却千差万别。若想解释这些差异,仅仅用经济方法是决然不够的。以债务过度或杠杆化为例,负债累累的经济体所面临的选择寥寥无几,归结起来无外乎以下三类:

    1。通过技术革新,(也许还要辅以)审慎使用金融刺激手段,提高经济增长率,使之超过利率增长。

    2。拖欠大量公共债务,通过银行破产,以摆脱私人债务负担。

    3。通过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减免债务。
前言(3)
    但是主流的经济理论无法预测具体国家应就上述三种方式作何选择——是其中的某一种还是某几种组合?为什么德国在1918年后走上极度经济膨胀的道路?为什么1929年后,美国选择了拖欠私债和银行破产之路,而不是另有所选?在创作本书的过程中,若想让主要发达经济体再通过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时期那般的通货膨胀来减免负债,这种可能性似乎微乎其微。9但是为何不大胆一试呢?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总是一种货币现象”,这又留下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谁生产出超额货币,是怎样的原因使然?实际上,通货膨胀主要是一种政治现象。这很可能是由一系列因素所导致,比如精英教育的内容、经济体中竞争的存在(或缺失)、法律系统的特点、暴力的程度、政治决策过程本身等。只有通过历史的方法,我们才可以究其原因:为什么在过去30年以来,这么多国家所生出的债务无法通过通货膨胀减免,为什么由此会导致子孙后代被强加上祖辈和父辈所欠下的债务?8米8花8在8线8书8库8 ;book。mihua。net

    同理可知,可以简单地认为金融危机是由过于庞大的杠杆作用下的金融机构所导致的,但要解释背后的成因却是难上加难,经过长达4年的争论,银行“大而不倒”的问题还是未能得到解决。的确,所通过的相关立法有着足足数千页文字之巨,但这却让事态发展越发恶化。10如今,美国屈指可数的10家高度多元化的金融机构,负责着美国管理的全部金融资产的3/4。可是,按照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III》就监管银行资本充足性所作的规定,美国这些最大的银行至少还缺500亿美金,才能满足最新的资本要求。同样,只有通过政治和历史的方法,才能解释西方社会的政客们为何都在异口同声地要求银行增加贷款,以便自己能紧缩开支。

    为什么现在向市场推出新药与60年前相比耗资达百倍以上?美国未来学家璜·安利奎斯(JuanEnriquez)将这一现象称为“摩尔定律的逆向作用”。为什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很可能会禁止将食盐作为药用品销售(毕竟食盐超过一定剂量也会具有毒性)?11再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问题:为什么有位美国记者想在纽约市开一家柠檬汁摊位,需要花费65天的时间才能办齐相关手续(这其中还要包括为获取食品保护证长达5周的漫长等候)?12这类繁文缛节让人身心俱疲,其实在发展经济学家眼中,这是导致非洲或拉丁美洲国家贫困的根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设置的各种严苛标准,本意是禁止沙利度胺这类药品流入市场,但是所产生的无法预期的后果则是,虽然病患得益于这种严苛的标准免受了沙利度胺类药物副作用之苦,但若与宽松的药品上市标准相比较,这却几乎势必会使更多人死于病痛。我们反复计算着药物副作用的代价,却从未对禁止新药上市的成本进行估算。
前言(4)
    为什么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恰恰在过去30年间出现了下降?如果一个人出生时处于收入分配底层的25%;那么他进入上层25%的可能性是否也会减半?13美国曾经一度有着“机遇之地”的美誉,通过一代人的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