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上帝掉下来的礼物
序:屈膝是为了跳得更高
任何不能将我毁灭的东西都会使我变得更强。
——弗里德里希·尼采
生物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大玻璃罩里装满小鱼,然后将其放入海洋馆。很多体形硕大的肉食性海洋生物发现了猎物,便如闪电般冲了过去,然而它们不仅没有填饱肚子,而且还撞在了透明的玻璃上。吃过几次亏以后,这些大鱼开始变得“聪明”,它们不再去攻击那些根本吃不到的猎物。这时,玻璃罩打开了,小鱼重获自由,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然而,那些大鱼却对这些触手可及的美味佳肴敬而远之,甚至任由小鱼与自己擦身而过,无动于衷。
对于这些大鱼的作为,我们有理由认为是愚蠢的。它们为什么不思考一下吃不到鱼的原因?为什么没有“再碰一下鼻子”的勇气,去获得后来已经是唾手可得的食物?然而,现实中很多人也同这些大鱼一样,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自以为富有经验和教训,于是也因此而放弃了自己人生中本可得到的“小鱼”。
有谁愿意遭受挫折?谁不希望自己的一生一帆风顺?谁不希望成功的喜悦永远伴随着自己?然而,这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在期许和幸福之间,还要经过一条满是荆棘的挫折之路。有的人望见这片荆棘,摇摇头,止步不前;有的人鼓起勇气走上两步,却因伤痛而退缩;有的人虽然伤痕累累,但越挫越勇,他们总结失败的原因,找到突破困难的方法和道路,披荆斩棘,最终达成了自己的目标。这最后一种人就是人们常说的“英雄”或“成功人士”。回望无数成功人士的经历,我们都会发现,挫折和失败几乎就是他们人生的必修课。
“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讲的是越王勾践被吴王打败后,被俘到吴国为奴,饱受了屈辱和折磨。勾践为了讨好吴王,竟然“尝粪问疾”。这是说有一次吴王病了,勾践主动尝了吴王的粪便后,告知吴王的病不日便将康复。吴王对勾践的忠孝十分感动,后来,勾践终于活着回到了越国。他为了不忘记在吴国所受的奇耻大辱,晚上睡在柴薪之上,并吊一个苦胆在床前,每日都要尝尝那苦涩的胆汁。
越国在勾践的领导下,历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生聚:繁殖人口,聚积物力;教训:教育,训练)。20年间,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王,吞并了吴国,雪洗了耻辱。
我们处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遭遇挫折,被人打败是何其平常!然而,这与勾践亡国为奴、饱尝令人发指的折磨与屈辱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勾践为雪耻复国,20年卧薪尝胆,而我们遭遇挫折之后,能有这样的精神和毅力吗?
勾践可以20年如一日,发愤图强,那是因为心中熊熊燃烧的复仇火焰无时不在炙烤着他。如果我们在挫折面前败下阵来,灰心丧气,一蹶不振,以至甘心做一个失败者,那是因为心中没有燃烧着渴望成功的火焰。
亡国为奴当然不是好事,勾践遭受如此惨痛而巨大的挫折,也是由于他的决策错误所致,在大挫折之前没有遭遇小挫折,甚至被侥幸的小胜利冲昏了头脑。由此看来,挫折其实是上帝降下来的礼物,对于我们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早在20世纪70年代,维也纳的弗洛伊德学派心理分析家海因茨·科胡特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了“适度的挫折”的理论。他说假如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挫折,那么他就有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去面对未来生活的严酷现实;相反,那些要什么有什么,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下长大,从未经历过任何考验的人,由于没有学到应对困难的本领,很可能因为挫折而一蹶不振。在接下来的跟踪调查中,海因茨证实了自己的这种推论,那些最终成大器者,大都是从挫折的荆棘中站起来的人。
挫折并不是摆在货架上的商品,我们不喜欢它便可以不用破费,有时挫折无法预知,突如其来。面对挫折,我们可以悲伤,也可以抱怨,但决不能屈服。也许你无法完全预知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但你绝对有权利选择怎样弥补和不再重蹈覆辙,最终让挫折变成转折。
▲虹桥▲书吧▲BOOK。
第2节:第一章 水杯是半空,还是半满
正如一位学者说过的:“人下跪有两种结果。一种人下跪后,认为这是莫大的屈辱,尊严和自信被彻底摧毁,他们从此消沉下去,最后被所有的人遗忘;另一种人下跪后,努力从屈辱中摆脱出来,他们成功的渴望与日俱增,最后成就了一番事业。其实成功者并不见得比失败者聪明多少,但他们认识到了一点,那就是——屈膝是为了跳得更高。”
第一章
水杯是半空,还是半满
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距!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距就是成功和失败。
对自己和世界的乐观看法,就像一副坚固的盔甲,他能保护我们不被抑郁、自卑、失望和挫折所压倒。
每个人都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一个人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处,而不是揪着自己的短处不放。你的短处并不是让你自卑的,而是让你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无人可及。
上帝关上门的同时打开了一扇窗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他不知是吉兆还是凶兆,便叫来王后给他解梦。王后一听,大惊失色,说道:“山倒了暗示江山要倒;水枯了暗示民众离心,因为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就不能航行了,也就是说,百姓不再拥戴国王了;花谢了暗指好景不长了。”国王听后,惊出一身冷汗,从此病倒了,而且病情日渐严重。
一位大臣来看望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了他的心事,大臣听后,竟然大笑道:“这梦是大吉大利啊!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了,真龙就要现身了,国王,您是真龙天子啊!花谢了——花谢见果呀!”国王听后,舒心地笑了,身体很快就康复了。
这就如同“水杯是半空,还是半满”的辩证道理一样,拥有积极心态的人看见半杯水,会说:“啊,原来还有半杯啊!”;而悲观之人则会叹息:“唉!怎么只有半杯呢?”同是失去半杯水的挫折,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这不仅是悲观者和乐观者的差异,也是一种心态的差异。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距!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距就是成功和失败。”
▲虹▲桥▲书▲吧▲BOOK。▲
第3节:有一个关于“成败”的故事
有一个关于“成败”的故事。
威尔逊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事务所的小职员做起,经过多年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办公楼,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有一天,威尔逊先生从他的办公楼走出来,刚走到街上,就听见身后传来“嗒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出的声响。
威尔逊先生愣了一下,缓缓地转过身。
那盲人感觉到前面有人,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发现我是个可怜的盲人,能不能占用您一点点时间呢?”
威尔逊先生说:“我要去会见一个重要的客户,你要什么就快快说吧。”
盲人在一个包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打火机,递给威尔逊先生,说:“先生,这个打火机只卖1美元,这可是最好的打火机啊!”
威尔逊先生听了,叹了口气,掏出一张钞票递给盲人:“我不抽烟,但我愿意帮助你。这个打火机,也许我可以送给开电梯的小伙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张钞票,竟然是100美元!他用颤抖的手反复抚摸着,嘴里连连感激着:“您是我遇见过的最慷慨的人!仁慈的富人啊,我为您祈祷!上帝保佑您!”
威尔逊先生笑了笑,正准备走,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说:“您不知道,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是因为23年前布尔顿的那次事故!太可怕了!”
威尔逊先生一震,问:“你是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
盲人仿佛遇见了知音,兴奋得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您也知道?这也难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个,伤的人有好几百!”
盲人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动对方,争取多得到一些钱,他可怜巴巴地说了下来:“我真可怜啊!到处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顿没下顿,死了都没人知道!”他越说越激动,“您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火一下子冒了出来!仿佛是从地狱中冒出来的!逃命的人都挤到一起,我好不容易冲到门口,可一个大个子在我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命运真不公平呀!”
威尔逊先生冷冷地道:“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
盲人一惊,呆呆地对着威尔逊先生。
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布尔顿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的身上踏过去的!你长得比我高大,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长时间,突然一把抓住威尔逊先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现在出人头地了,我跑了出来,却成了一个没有用的瞎子!”
威尔逊先生用力推开盲人的手,举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个瞎子。”
威尔逊先生和故事中的盲人,便是同一挫折的不同结果。诚然,威尔逊的成功和不懈的努力密不可分,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他面对挫折的心态。是什么原因让他在遭受打击后能再次站起来呢?假如威尔逊没有一种乐观的心态,那么当双目失明的时候,任何梦想都会随之破灭。“我看不见光明,看不见色彩,更看不见成功。”按照这种思维逻辑,他很可能就此安守本分,做一个普通的盲人,在自怜和贫寒中度过一生。然而威尔逊的想法却是:虽然我看不见,但我还能听,还能触摸,除了视觉我什么都没失去。上帝让我失去光明,是为了告诉我,我曾经做的努力还不够,而且被太多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我现在要做的是,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这样我会变得更强大,这既是成功路上的一次考验,也是一次契机。
乐观的人遇到挫折,总会把它变为一种转折。而乐观并不等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意味着否认问题的存在,或逃避直面痛苦的责任。它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面对挑战的态度。乐观可以使我们看到:未来是有希望的,也是可以去争取的,它促使我们说“我能”,而不是“我不能”。它让我们看到一只半满的杯子,而不是半空的杯子。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对自己和世界的乐观看法,就像一副坚固的盔甲,他能保护我们不被抑郁、自卑、失望和挫折所压倒。乐观者的心胸是开阔的,白天能照进阳光,夜晚能仰望星空;而悲观者则相反,哪怕只是一块窗帘挡住了光明,他们也会认为世界一片漆黑。正如海伦·凯勒所说:“没有一个悲观的人发现过星星的秘密,寻找过一个从未在地图上出现的大陆,或者向人类打开一扇新的通往天堂的大门。”而发明电话机的贝尔曾说:“当一扇门关上的时候,另一扇门就会打开,可是我们常常如此长久地、怀着懊恼和悔恨盯着那扇关上的门,以至于看不见那扇正在向我们敞开的门。”
当上帝关上门的时候,一定在某个地方打开了一扇窗。上帝关上这扇门,是警示你选择的道路和方法错了;为你打开一扇窗,是为你展现新的愿景和出路。
※虹※桥※书※吧※。
第4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塞翁失马”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我们提到这个故事的目的,不是让大家再次感受塞翁人生的大起大落,也并非借此说明“人生本无常,祸福全由天”,我们只是想要你转换思维,思考一下:假如你是塞翁,你会怎么做?
塞翁第一次遭遇不幸,是失去了一匹马。我们细想一下,当时一匹马何其珍贵,一个农夫失去一匹马,就等于如今的上班族被炒鱿鱼,因为马是他赖以生存的资本。于是,邻居大呼小叫:“哎呀,你的运气太差了,以后该怎么办啊?”塞翁怎么回答呢?他只说了一句话:“是祸还是福,有谁知道呢?”
果不其然,塞翁丢失的马不仅失而复得,还带来了另一匹马。这时邻居又说:“哇,你的运气真好!”然而塞翁还是那句话:“是祸还是福,有谁知道呢?”
后来,塞翁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这看似祸害,然而却让他逃过了兵役,保住了性命。
当你读完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不是感觉那个变化无常的邻居似曾相识呢?或许他正好是你的写照。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像这个邻居,总是急于判断一件事到底是好还是坏。“啊,天哪,这下可糟了。”在遭受损失和困难时,我们常常这样想,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想采取措施,试图挽救局面。然而,在紧张、焦虑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想必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当你打碎一个花瓶时,不知该如何向父母解释。有的小孩期望找一些看上去合理的理由,向大人证明花瓶的破碎和自己无关,但几乎都以失败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