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政府的"粮"-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场应该开发出面向农村的金融产品,让农民利用金融杠杆来发展自己。同时,支农产业也应该有更大的发展,涉及这方面的上市公司,无疑是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农药、化肥、良种、农用机械以及适合于农村使用的家电、建材、汽车等的生产企业,面向农村提供物流、交通、商贸等服务的相关企业机会多多。   

  压仓粮前的〃拦路虎〃   

  农村发力,则须直面和破除五只〃拦路虎〃,关键还要增加农民收入。   

  然而面对现实,我们必须看到,在国内市场消费不足的大背景下,农村消费现状尤其不容乐观。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目前,占全国人口总数三分之二的农村,只消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商品,农村人均日消费仅有5元多。    

  商务部官员曾经用了三句话来形容我国目前的农村消费现状,一是消费不安全。据有关方面调查,目前药品的假冒伪劣案件80%出现在农村;二是消费不方便。有三分之一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不方便;三是消费不实惠。农村物价长期高于城市物价。    

  专家进一步认为,制约农村消费有五大〃拦路虎〃。   

  一、当前农民增收缓慢。虽然减免农业税、发放良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性增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但总体上支撑农民持续性增收的亮点不多。    

  二、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城镇,在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等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大大增加,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    

  三、与城镇居民相比,由于农民住宅和生产工具需要依靠自身解决,农民必须为生产经营进行必要的投资,但这一投资较少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农民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自身储蓄解决,这无疑也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    

  四、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农民自身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农民负担,制约了农村消费。    

  五、农村正出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误区。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人情消费居高不下……这些消费误区像一个〃吞钱黑洞〃,正在把农民手中不多的余钱一点点〃吃掉〃。   

  五大〃拦路虎〃在哪蹲着,打虎行动如何发动?   

  国家统计局为此进行过测算:农村人口每增长1元的消费支出,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2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任何家电产品的普及多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消费需求。2007年,我国农民全年纯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如果农民全年纯收入平均增加2000元,达到6140元,相当于去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的44。5%(假设城镇居民收入不动),那么,农村8亿农民将净增加1。6万亿收入,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拉动国内需求的作用和威力可想而知。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89节:第九章 手中有〃粮〃(6)         

  关键还要增加农民收入。这几年为什么消费不振,或者说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个人的收入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小,这实际上是一个制度性的问题。因为从现在来看,我们国家的财政税收增加得非常快,比老百姓的收入增加得快,甚至于比农民的收入增加更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加大对个人的支持,在农村,包括对农民的一些直接补贴,对低收入群体的直接补贴。    

  同时,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的政策〃组合拳〃一直在挥出: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覆盖面将分别扩大到40%、60%左右;全国将取消农业税,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将成为历史;2006年起,国家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   

  建立适合农村市场的分销渠道,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消费的前提。可喜的是,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计划2007年内在全国培育25万家农家连锁店,覆盖全国70%乡镇、50%自然村,昔日农村〃家用电器跑县里,柴米油盐赶市集,日用百货找个体〃的落后消费方式将发生变化。同时,要实现农民增收还必须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商务部制定了三年内改造20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划,今年已选择部分市场进行改造示范,而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   

  激活消费可以与投资拉动并行。农村投资前景广阔,以前多次出现投资过猛引起的经济过热现象,这种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以及重化工业上,而农村一直处于投资不足、投资匮乏的状态。农村巨大的投资潜力也可能成为避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中国经济下滑的方面之一。我国财政的巨大实力,也给增加农村投资提供了经济后盾。   

  〃新土改运动〃   

  实现农业产业化能够解决部分问题,但如果不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就很难真正建成现代农业。   

  中共中央已经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动土〃的强音。   

  根据2008年10月19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正式授权农村居民向其他个人或公司流转为期30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具体形式包括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份政策文件是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闭幕一周后公布的,被认为是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   

  今天又一次〃动土〃,指向何处?   

  30年前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农户承包属于集体的土地,它也因此被视作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30年后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的农村新一轮改革,将指向中国农村全面的小康社会。   

  先来看一则报道。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6年,在曾经以包产到户闻名全国的安徽小岗村,村民们又自发地搞起了发展合作社,按照新的合作社模式,当年小岗村分到各家各户的土地将重新集中到集体合并开发利用。         

虫工木桥◇。◇欢◇迎访◇问◇  

第90节:第九章 手中有〃粮〃(7)         

  1978年,小岗村的18个村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一份承包责任制的文书上按了鲜红的手印。协议上写着,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坐牢杀头的情况最终没有发生,包产到户、包干到组的措施开始实行,他们将公社的田地划给个别社员经营,社员向公社纳公粮。在此之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而大包干刚   

  一年,村民们就解决了温饱问题。   

  小岗村这种被饥饿逼出来的改革,后来被誉为〃掀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近30年后的2006年,小岗村将村里1800亩土地重新集中起来,将其中1400亩土地以集体的名义,按每亩500元的价格租给上海一家畜禽养殖公司,建设商品猪养殖基地,村民参与分红,剩下的400亩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方式种植葡萄。   

  为什么当年包产到户的土地又重新集中起来呢?   

  小岗村的村干部解释说,当年的土地大包干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却并没有给村民带来富裕的生活,当我国南方、华东地区一些乡镇纷纷大力兴办乡镇企业,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市场农业的时候,小岗村人却满足于〃老婆孩子热炕头〃,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从2006年起,小岗从全国公开引进了三十多名大学生,通过土地流转,政策扶持发展蘑菇大棚,已带动村民发展大棚二百多亩,亩收益过万元。有数据显示,2007年,小岗人均收入达到六千元,高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两千元。如今,站在改革三十年的新起点上,小岗村应该坚守什么,又该如何发展和突破?   

  这则报道引起了人们思考。   

  为什么当年小岗村在实行了这个包产到户之后一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最后却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却一直徘徊在这个温饱的水平上,没有跨入到富裕的行列,什么原因?   

  这涉及到了土地制度。   

  延续至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尽管确保了〃耕者有其田〃,但也造成了土地过于分散和地块过于狭小,难以达到规模经济的最低要求,制约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难以适应中国粮食安全的需要。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介绍,户籍在农村的居民有9。5亿,实际居住在农村的居民(每年居住半年以上的)为7。5亿,进城务工并且每年在城镇中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为1。4-1。5亿,连同其家属大约2亿人。受长期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特别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富余、一些农民丧失土地、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等都是中国面临的与土地有关的问题。   

  中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已达到极限!   

  改革的焦点之一就是通过政策手段适度〃整合〃条块分割的被承包到户的土地。〃三农问题〃的存在相当程度上与土地承包的现状有关。实现农业的产业化能够解决部分问题,但如果不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就很难真正建成现代农业。         

▲虹桥▲书吧▲BOOK。▲  

第91节:第九章 手中有〃粮〃(8)         

  有例为证。   

  〃中国蒜都〃山东金乡,全县80万亩可耕地中的70万亩种植了大蒜,初期虽然实现了一定的产业化,但因土地未能有效流转,农民单打独斗式的生产模式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当地农民通过土地、劳动力、资金等方式入股成立合作社,建起了1200座大蒜冷藏库,在产业化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大蒜年产值已占当地GDP总量的近20%。   

  中国其它地方的农民也在实践中探索出各类土地流转模式。安徽、甘肃、江苏等地农民创造了〃股份+合作〃模式,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通过合作形式进行集约生产、按股分红。广东省的一些地方则允许农户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与此相对应,农村专业合作社在中国大量涌现。统计显示,仅2007年下半年,在全国工商机关新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就达26397户,成员共计35万户,成员出资总额共计159亿元。仅安徽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去年就已达5379家,比上一年增长31%。    

  因此,中共中央的〃动土〃令,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农民的承包转让自主定价权。   

  鉴于以往土地流转权的定价权主要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因此,土地流转的核心是引入农民定价权,根据市场定价。另外目前我国还没有土地市场化定价,小部分自发流转的农村土地,由于不受到法律保护,因此存在风险折价,农民所获得的收益极低。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土地流转大幅折价现象就不会消失。    

  有土地流转权而无市场定价权,流转权无法转换为财富,有土地流转权而无博弈权,土地仍然是农民的枷锁,或者说是社保护身符。目前的关键是在土地确权的同时,由政府建立土地交易规则,培育土地市场。   

  也有一些人担心〃新土改〃会让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失去生存之根。   

  目前有迹象显示,那些拥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人,在土地的流转中得到了好处,而那些没有经济实力的农民,只是得到了暂时的好处。新的土地政策如果没有健全的法规相配合,必会产生很多矛盾和冲突。例如,房地产商会不会因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而开展新一轮〃圈地运动〃?   

  解放存粮,医改先动   

  国民大量的购买力被医疗过量储存而导致〃内需闲置〃,通过医改,解放被闲置的购买力。   

  购买力并不是完整的内需,充其量是仓库里的〃压仓粮〃罢了。因为这些购买力并不一定会被支配到我们预期的全面社会产品购买中去。就拿我们中国人来说,相当大的一部分购买力恐怕要放到医院和药店里去。   

  难就难在,我们不会天天生病,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生病,更要命的是一旦生病,医药支出会相当可怕。于是,中国人的大量购买力只得贮存起来,就像压仓粮一样,被大量大量的闲置和浪费掉了,所以,对于购买力……政府手中的粮,必须要有一个解放和节约的工程,药是不能当饭吃的,我们主要的购买力,如果全放在这里面,那之前的功夫可就白费了。   

  酝酿了3年之久的新医改方案,终于在10月14日〃呱呱坠地〃,并由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   

  这份名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新医改方案)明确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此前多个版本方案相比,这一目标一直没有改变。而〃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强化医疗卫生监管〃等之前被大家关注的改革方向都有所提及。   

  新医改方案的主体框架仍是四大体系加八项机制的〃四梁八柱〃。〃四梁〃指的是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八柱〃指的是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信息系统、法律制度。   

  在日前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