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赢家的秘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求职赢家的秘诀-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13节:对号才能入座(4)         

  小提示   

   分析这次应聘,我认为有四点帮助我获得了成功:一是我及时调整了目标定位。二是我在大学的课外经历中所培养的综合素质和在检察院的相关经历。特别是在大学期间的经历对方很关心。所以我觉得大学生在求职时,在校期间的表现很重要,不是考分和成绩,而是实践。三是我的真诚,我先后说了〃干不好分文不收!〃〃南下也想多挣点钱〃,甚至我还说出已到深圳快20天,前期因眼光过高求职不顺,再找不到工作我就准备回老家下次再来的大实话……事实上,华雅这次招〃人事专员〃是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但我的成功应聘也说明一些企业的招聘标准并不是不能改变的。除了经验,他们也看重素质、未来的潜力和可培养性、人品等,单凭某一方面的优势或弱势就一定获聘或落选在职场上都是不常见的。这一点在我后来的经历中多次被证明。   

   当前,大学生求职普遍面临着〃经验关〃的障碍,我认为缺乏直接经验就要强调相关的间接经验,此外就多用素质、潜力、人品等去冲淡经验的不足,这样也会赢得机会。   

   市场总有每个人的位置。事实上,在〃华雅〃录用我的同时,一家广告公司又希望我去做广告文案策划。同一个人,相隔不到一月,求职命运就由难转易,其关键就在于要对号入座。   

  求职大赢家是怎样炼成的   

  对于我为何会成为〃求职大赢家〃,这个过程其实一言难尽。如果要用简单的话来概括,那是因为我求职的次数多了,加上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后,求职能力大大增强,求职技巧更加丰富和贴近市场,这样我才逐渐步入顺境。我成功的基础又是什么呢?我是如何在职场起步的呢?   

  在已公开的报道中,大家只知道我从1992年南下广东之后才慢慢走上职场成功之路。事实上,在这之前,在高中、大学时期,我早已有了求职的实践和规划。在当时那个年代,这是很超前和罕见的。而正是当时的那些实践锻炼为我后来成为〃赢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我毕业后敢南下广东,勇闯职场的唯一理由和优势。这一点是值得所有大中专学生学习和借鉴的。         

▲虹桥▲书吧▲。  

第14节:世上没有人会突然成功(1)         

  学生时代的职业意识培养和相关的实践训练是很多大学生就业最缺乏的〃资本〃,这也是许多人毕业之后茫然无措,事到临头无所适从、备感求职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高中阶段,为了高考,大家整天忙于战题海、考高分,而忽视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一些东西。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等在我国的高中教育中几乎还是一个空白,而在大学教育中至今也才刚刚〃萌芽〃不久。   

  回头看我,我是自发地走在了别人前面。所以我的经历告诉大家,一定要自己想办法先行一步。要在学生时代就培养起初步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这是日后在职场竞争中取胜的一个关键。   

  小提示   

   世上没有人会突然成功!   

   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不思进取,玩乐至上,白白虚度四年光阴,在临毕业时还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这些人不仅是不可原谅的,而且还应受到谴责。大学生要想在职场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大学四年就一定要尽量丰富自己的经历,早一点接触社会,要完成相关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原始积累,这样才能在毕业时迈出职场成功的第一步。   

  早下手为强!做别人没做的准备   

  在我的高中时代,我就有了人生的第一次成功求职经历。这在20世纪80年代是非常罕见的。而我的第一次求职经历,完全是受我父亲的影响。   

  我父亲在单位大多从事〃舞文弄墨〃的工作。我刚念初中时,父亲是《贵州日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信息时报》等媒体的通讯员。结合本职工作,他常给新闻单位写稿投稿。而我也长期为他〃打工〃……经常跑腿到邮局去邮寄稿件和取汇款。   

  我印象中,父亲每次下班回来手里都不会空着,不是拿着报纸就是书籍,还有他收集的一些资料素材。父亲的稿子常被采用,当从报上看到他的名字和文章时,我从内心很崇拜他,觉得他很了不起。每当稿费被汇来,父亲就叫我去取。那时一篇稿件的稿费也就几元钱。每次取回来,稿费大多就成了我的书本费和跑腿酬劳。为了多得零花钱,我心里老想着父亲多写稿,多挣稿费,这样我跑再多趟也愿意。起初,我是出于这种心理才一直关注父亲写稿的。         

BOOK。←红←桥书←吧←  

第15节:世上没有人会突然成功(2)         

  父亲长期挑灯提笔,其实更多地是编写工作上的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和有关论文,当在工作中出现了好的典型值得宣传时他才投稿。父亲当时在县经委工作,直到退休长达10多年。经委系统有几十家企事业单位,平时父亲老往下属单位跑,不停地作各种调查,开各种各样的会。当时他还是县委的特约信息员,又是县政协〃工业志〃的执笔人以及本系统职工教育培训的老师。他一人身兼多种职务。   

  父亲常说组织上让他做这些事是看得起他,说明他是一个实干的人才,虽然工资不多加一分,但父亲的自满自信常溢于言表。我很羡慕父亲的这种状态,虽然辛苦但被人尊重。朦朦胧胧中我渴望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在当时那个年代,〃文人〃被刮目相看,作家是最吃香的职业。无数人幻想成为〃文学青年〃,整天做着作家梦。而在社会上,人们也都觉得能提笔的就是人才。   

  出于好奇,我常常会翻看父亲带回家的书报和资料,甚至包括他的工作记录本。这些材料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许多从未了解过的东西。什么〃生产计划〃、〃质量管理〃、〃原材料成本〃、〃产供销一条龙〃、〃职代会〃、〃企业结构〃等很新鲜的词汇和术语,我对此兴趣越来越浓,久而久之养成了看父亲资料的习惯。父亲的记录本成了我课堂书本之外最重要的读物之一,通过它我开始认识和了解到社会崭新的一面。   

  作为党报的通讯员,每个月父亲都会收到媒体通联部寄来的学习培训资料,包括传达精神、指导如何写稿和投稿、如何认识形势、如何抓住宣传报道的重点等,内容十分具体细致,指导性特别强。这些业务资料不少是〃好新闻〃案例评析,很生动。一篇好稿就是一个故事。这些资料也成了我的〃故事会〃。   

  上了高中后,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我心中慢慢萌动了一种想法,那就是学写新闻稿。父亲了解我的心思后满口支持和鼓励。事先他并没有刻意要让我像他一样,他是在我自己感兴趣、自己愿意并作出决定的情况下才因势利导具体帮助和培训我的。         

◇欢◇迎◇访◇问◇BOOK。◇  

第16节:世上没有人会突然成功(3)         

  新闻有消息、人物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特写等多种体裁和形式。当时的我从写消息入手。写消息不需要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语言,不需要复杂的构思和想象,甚至不需要形容词,篇幅要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很适合我。   

  说实话,我的文学素养到现在都不高。我从小就不喜欢看小说、读诗歌。我之所以对写消息类的新闻有信心,是因为父亲说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而不是用脑关起门〃创作〃出来的。最重要的是要有新闻敏感,能从生活中挖掘出新人新事。而书上也说,写新闻牢牢抓住〃全新性、真实性、时效性〃三大特性就行了。   

  我没有作家、诗人的想象力和创作功底,但我喜欢室外活动、喜欢东奔西跑,善于与人交流、沟通,爱接触社会、有好奇心、图新鲜、喜欢观察等,这些性格是采访最需要的基本素质。刚起步时我〃写〃的能力不强,那就多在〃跑〃的能力上下工夫吧!   

  可是从哪里开始跑呢?刚开始在课余时间我骑着自行车在县城到处转悠。几天下来还是不知如何着手。后来父亲告诉我先从最熟悉的学校入手。平时多个心眼观察学校发生的事,看有没有新闻价值。而在学校之外就先从〃群众来信〃写起,比如,哪里的道路有坑影响行车,哪里的垃圾堆积如山影响环境,为什么路灯被人为破坏等。   

  这些我以前并不看重的事,却成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事,在许多媒体的〃民生〃版天天登。写这种稿是有一些批评倾向的,记得我常常在稿件的最后写上一句:〃请有关部门给予重视并及时解决〃。还别说,县广播电台还真播发了好几篇我写的这类稿件。   

  在学校跑新闻,我不仅仅限于本校,还去其他几所外校。从大会上领导的讲话、老师和同学的口中,从每个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各种通知、海报、黑板报中,我搜寻到一条条线索,于是《××在全省数学竞赛中获奖》、《学校食堂又改革了》、《校女子篮球队参加县女职工篮球比赛纪实》、《留美学生××回母校作报告》、《××高考落榜不落志》等稿件相继被采用。当从广播里听到自己采写的消息时,我非常激动,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涌遍全身。         

◇欢◇迎◇访◇问◇BOOK。◇  

第17节:世上没有人会突然成功(4)         

  在这背后,我当然得感谢我的父亲。虽然他常常把我的长篇消息大笔一挥改得只剩下几十字的〃豆腐干〃,我曾暗中埋怨他不尊重我的劳动,但父亲是我的入门师傅,他为我指引了一条路并指导我去实践锻炼。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初步树立了我的职业规划……有朝一日做一名记者。   

  当有了一定的用稿量后,我尝试了人生的第一次求职……向〃盘县广播电视台〃申请成为通讯员。按规定,当时的通讯员几乎都是各单位推荐,新闻单位考察选择,宣传主管部门审核后才能担任。而我成了一个例外,我有组织无单位。我认为学校不是我的单位,我也没通过学校,就〃市场化〃地直接与电台联系。   

  好在县电台慧眼识人,不拘一格,他们竟同意了我的申请,正式聘请我担任通讯员,并为我颁发了通讯员证。编了号入了档,我成了〃通讯员之家〃的一名成员,此时我就不再是一个老写〃群众来信〃的群众了,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   

  当了通讯员之后,我的热情更高,干劲更大,除了上课学习,我就一心想着找新闻,而且我人小鬼大,并不满足于学校这个小圈子,除了〃教育新闻〃,我还想写〃企业新闻〃。父亲所在的单位下属有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这可是很大的新闻源呀!   

  在我的请求下,父亲利用〃职权〃为我〃谋私〃……亲自带我或打电话给一些企业为我提供采访的便利和支持。每当我看到社会上一些家长利用自己的职权或工作便利为子女在就业、求学、经商等方面谋取私利时,我从内心敬佩父亲的明智和远见,他为我谋取的是一个锻炼能力和素质的机会而不是其他。   

  在采写新闻的同时,我也成了一个新闻人物。在1986年的竞稿赛中,我的投稿量和用稿量名列所有几十名通讯员中的第5位(排名表我收藏至今,它时时激励着我)。当时我的通讯员〃同事〃中,许多都是各个单位的领导,什么局长、主任、镇长、书记等,我是通讯员队伍中年龄最小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学生通讯员〃。这本身就成了一条新闻。         

BOOK。←红←桥书←吧←  

第18节:世上没有人会突然成功(5)         

  小提示   

   我的第一次求职经历,表明求职意愿常常会受到社会观念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兴趣和爱好的职业理想可以成为自己规划的一个方向。我第一次求职经历的成功,充分说明业绩、工作热情、实际能力才是决定是否被聘用的最终理由。否则,求职信写得再动人,简历写得再规范、华丽,没有成果来证明过去并为未来提供保证,一切都是无用的。   

   这段经历是我一次全新的体验,让我早早地接触了社会,也让我很早就摆脱了身上的一些学生气。我一直拿我父亲作参照,他16岁参加革命工作,而我16岁时参加了一些社会工作。在学校时我是一名学生,走出学校时,我刻意不把自己当学生,我努力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记者,我尝试从成人的角度去看社会、想问题。虽然我还很稚气,很不成熟,但与周围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相比,我积累了不少经验,增长了许多见识,培养了学习之外的其他综合能力,这段历程为我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我后来的多次求职面试中,我常常会重点谈起这段经历,主考官们也常常露出好奇的目光。他们听完叙述,自然我已赢得了不少分。   

   我的这段经历虽然比较个性化,但它提醒现在的高中生、大学生们,要想赢在职场,就必须早作准备,要尽量做别人没做的准备。除了读书,还要做好职业规划,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去培养相关的职业技能。一句话,早下手为强!千万不要把自己封闭在校内,锁在书中,网在〃网〃上。要走向社会去寻求兼职等实践锻炼的机会。也许有人说,我们的高中时代都围绕着高考转,天天〃题海总动员〃,还能分心吗?大家不要忘了,我当年也同样围绕着高考转。其实只要你愿意,一定可以找到锻炼自己能力的方式。退一步讲,即便你高中错过了,那从大一开始,还有四年时间为进入职场作准备。   

  大学时期多参加求职实战   

  由于对记者工作的向往,我从初高中产生兴趣到进入大学后,一直在作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准备。一进校,我就积极应征到校内报刊做记者编辑。但由于是在校内,范围小、竞争小,因此我未把这些应征当作真正的求职成功案例。大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