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流-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家在从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如何吸纳大量的农村转移人口,制造业无疑是最佳的选择,除了制造业本身具有吸纳大量劳动人口的功能,制造业的发展延伸出来的服务业也是吸纳就业人口的大“容器”。根据二元经济的特征,在人才和技术具有较大优势的东部地区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在中西部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既制造飞机轮船,也制造皮鞋和袜子,让中国的制造企业布满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从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来看,尽管劳动力成本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新兴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高素质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竞争优势。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方面的优势,是中国制造业赶超的对象,但目前来说,我们还不具备大举反超的实力,还必须在不断发展中集聚超越的力量。对于类似越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某些地方的劳动力成本要比中国便宜,但从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来说,却又要弱于我们。因此如果中国放弃制造业,片面追求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颇有“舍近求远”之嫌,也绝不是最佳的决策。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陷落困局(7)
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制造业将依然是中国工业化体系中的核心,主导中国经济的产业将依然是制造业。正如制造大国只是一时的荣光,而制造强国才是真正的梦想一样,中国的制造业将追随这个梦想继续行进。
  三、“立国之本”的困局
  1。 蚂蚁冠军
  在浙江义乌,有家名为“双童吸管厂”的企业,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用吸管生产厂,一年的产量占了全球吸管需求量的近四分之一。公司有60条生产线,日生产吸管达到了8吨,其中90%以上的吸管销售到世界各地。
  作为全世界吸管行业的“龙头”,这家公司每年的利润总额之“低”是一般人想不到的——60万美元。很难想象,一个占全球份额达四分之一的行业冠军,一年的利润竟然会如此之少!这其实就是义乌小商品城的现状,也是“中国制造”的现状。卖1根吸管只能赚8毫钱(1分钱=100毫钱),而卖1根牙签就只挣1毫钱,“中国制造”的辉煌,本质上就是由这样一群“蚂蚁冠军”支撑起来的。而这还是龙头企业、盈利的企业,那些千千万万的小制造企业,它们的利润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而就是在这样一种“卑微”的生存状态下,中国的制造业如今还面临着各种诸多的压力,“中国制造”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缩小,本章篇首提到的那个佛山利达玩具厂的遭遇,就是制造业困局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中国制造业这些年来在快速前进的道路上,在不知不觉中已陷落到一个巨大的困局:低端产能严重过剩、核心技术严重依赖进口、贸易摩擦剧烈、频繁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和贸易报复、能耗逐年增加、资源日渐减少等在内的诸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困扰和影响着制造类企业的发展与生存。
  2。 严峻的局势
  纵观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犹如一个在棋局中快速挺进腹地的棋手,看似抢到了大片实地,走到中盘时才忽然发现,原来自己的整盘棋都还没有做活,还没有成形的眼位,存在着被对方紧气绞杀的风险!
  中国制造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低端产能严重过剩。按附加值与科技含量划分,制造业有高端与低端之分:高端的制造业如飞机、轮船的制造;低端的制造业如皮鞋、袜子的制造。我国制造业的低端产能已严重过剩,大量的生产能力放空。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382 种主要工业品中,87%的产品生产处于供过于求状态。
  核心技术严重不足。企业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技术对外依赖度达50 %。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仅占30%,发明专利只占世界总量的,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工业品和重要设备生产方面仍严重依赖进口。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差。中国目前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比为1:,而韩国与日本企业比例分别是1:5和1:8,中国与日韩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消化吸收能力不强成为中国发展制造业的最大桎梏之一,设备只引进不消化,陷入引进依赖症,形成“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装备制造业依赖进口。在刚刚召开的2009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接受采访时就称:中国当前装备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进口依存度非常高,比如柴油机,液压控制元件的60%到70%都依赖进口。
  装备制造业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发动机”,是工业化或后工业化国家的主导产业。但在中国制造业中装备业所占的比重还不到30%,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所占的比例。由于装备制造业的落后,近些年,我国进口的各种基础设备价值大致占我国进口总值的50%,如设备投资的三分之二依赖进口,其中,轿车工业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和胶印设备约占70%,石油化工设备占8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为85%,发电设备达到90%,而光纤制造设备、大型飞机和大型医疗等领域,主要靠全盘进口。同时,企业的技术装备落后也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整体质量不高——消耗高、污染大、投入多、效益低现象的重要原因。

第二章 陷落困局(8)
贸易摩擦频繁。2001年9月,中国与欧盟间爆发的一场“温州打火机”贸易纠纷案曾轰动一时。温州作为中国打火机的主要生产基地,年外贸销售量达5亿只,占全球金属打火机市场总量的70%,其中三分之一出口欧盟。欧盟当时为了控制价格低廉的“温州打火机”进入欧洲市场,曾专门启动了一项称为CR法规的技术壁垒,规定进口到欧洲的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要加一个“安全锁”,以防止儿童开启而发生危险。由于当时的“安全锁”技术全部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这一法规一旦成行,将会把温州打火机直接拒在欧洲市场之外。2002年5月,欧盟又开始对中国出口欧盟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后经过温州打火机生产商的共同努力,欧盟才终止了反倾销调查。
  不仅是打火机案,中国入世以来,随着中国贸易顺差的逐年扩大,与贸易伙伴国家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与欧美间发生的贸易纠纷涵盖了家具、钢铁、打印耗材、地板、农用车辆等多种商品。2007年一年,就有2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81起调查,涉案金额36亿美元,同比增长95%。这些争端都发生在中国占优势的制造业领域,而每次争端的解决都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严重影响了中国行业内企业的发展。
  知识产权争端剧烈。DVD专利费之争长期以来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大旧伤,至今还在时时作痛,提醒中国制造业认清市场的真实形势。当年6C(发达国家的6个企业,包括日立、松下、JVC、三菱、东芝、时代华纳)宣布“DVD专利联合许可”声明,要求世界上所有生产DVD的厂商必须向它们购买“专利许可”,为此,中国DVD厂商要向6家外国厂商缴纳每台高达16~19美元的专利费,中国企业出口一台售价32美元的DVD只能赚取1美元利润,而交给国外企业的专利费却高达商品价格的60%!这让前几年还在央视争夺广告标王的中国DVD厂商迅速没落,国产品牌大量消亡。
  产生争端的不止是DVD专利,中美之间发生的唱片、电影和软件盗版之争也让中国政府头疼不已,美方不时以其“301条款”做大棒,对中国进行一次次的施压。由于中国的市场起步较发达国家晚了很多,知识产权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软肋。在中国,许多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即使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级企业,平均每家累计申请的专利也不过200件,还不及国外一些大企业年均申请量的五分之一!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企业的劣势所在,一旦与国外企业在知识产权领域短兵相接,中国企业将很难有胜算把握。
  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少,在世界上只排在第五十三位,资源约束决定了中国必须走一条节约型发展的道路,但事实上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却非常低。如2005年中国的GDP只占全世界总量的,但却消耗了全球原煤的40%、粗钢的32%、氧化铝的25%、水泥的48%、玻璃的33%和化肥的30%。也就是说,中国占用世界1/3以上的资源只产出了1/20的产值。此外,中国能源消耗量极大,单位产值能耗非常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倍,是印度的倍、美国的倍、日本的倍、德国的倍。
  与此同时,中国的工业污染排放量却是发达国家的10 倍!中国的环境污染情况十分严重,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严重的生态危机,这种损失甚至超过了经济增加值,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一部分已经被污染损失抵消掉了。
  种种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发展道路上已陷入一个近乎于“进退维谷”的困局,不往前走是不行的。因为依照中国目前的国情,制造业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不发展制造业,无法解决中国国内的实际问题;但向前走,按目前的情况,中国又面临着一种“四面楚歌”的风险,低端产能严重过剩,竞争激烈,高端技术与高端设备稀缺,主要依赖进口。长此下去,中国仍然只是为欧美国家做一些打工的“保姆”工作,随着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中国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乃至无法自拔,陷入像拉美国家曾经经历的境地。
  中国制造业走到了一个困局之中,这盘棋还要继续走下去,但必须要找到一个全局的“手筋”所在,建立做活的眼位,进而让整局棋都活起来,这需要等待机会,或许是百年一遇的机会。
  

第三章 博弈的本钱(1)
一、中国不能承受之重
  1。 母亲河成为“下水道”
  2005年9月,由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组织起来的一个“大河之旅”报道组,在万里黄河的沿岸地区组织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报道组在沿途看到的黄河所遭受的污染和环境被破坏的情况,可以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以下是报道组发回的一组报道:
  在黄河中部的一个省份,沿着河岸随处可以见到冒着浓烟的化工厂,林立的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遮天蔽日,看不清几公里外的城市和山脉。空气中都弥漫着刺鼻气味,烟尘呛着人的喉咙和眼睛,初到这里的人会被熏得头晕目眩,很难想象这里会是人类能够居住的地方!
  河附近的国道上,运送焦炭的载重卡车一辆接一辆,每辆车都载有近30吨的焦炭,把马路都压出坑来。道路、房屋、庄稼、车辆上都蒙着一层灰,工人的脸上和衣服看上去也是灰黑色的。沿途碰到的羊群,身上的毛竟然全部变成了灰黑色,远远望去,像一团污色的沙丘在移动。
  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想象黄河面临的遭遇:这条曾养育出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已成为了一条不折不扣的“下水道”。由于沿岸的各类化工厂、电厂等企业的过度用水和过度污染以及采掘业的乱采石、乱挖沙和破坏植被等行为,黄河已彻底失去了昔日的风采。那种“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美丽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都已成为一种残存的记忆,渐行渐远了。
  非只黄河才有此悲剧,淮河、辽河等流域的情况甚至更糟。由于地方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发展,导致这些河流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污染逐步加剧。淮河干流在1989、1992、1994年发生过特大水污染事故,支流污水进入淮河干流,形成近百公里长的污水团在淮河传播,所经之处,水质突变、河内生物全部死亡,水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对沿淮供水也造成巨大破坏。当地有民谣称:淮河水“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
  也不止是江河有此劫难,像洞庭湖、鄱阳湖这样的湖泊,其遭遇有过之无不及。洞庭湖2006年9月以来就经历着一场3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洞庭湖提前进入枯水期,水位骤降至30多年来历史最低点,湖水自净能力降低,而与此相对应的是,湖区周围集中着成百上千家造纸、化工企业,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环保设备,产生的废水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排入湖区,乱排污已经造成湖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水质恶化。
  实际上,从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基地以来,从“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崛起以来,从南到北的中国各大水系、几千年来滋养着炎黄子孙的江河湖泊,就都开始陷入了危机。
  2。 “河神”的报复
  2007年5月26日,工业污染严重的太湖爆发了大规模蓝藻。据媒体报道:当时整个无锡市都被一种臭味弥漫着,居民使用的自来水开始发臭,不仅不能喝,连洗澡都不能用,洗过的手,臭味完全覆盖了洗手液的香味。自来水变臭的原因,就是太湖蓝藻爆发所致,它让无锡唯一的饮用水水源遭受污染。
  蓝藻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藻类原核生物,常于夏季大量繁殖,*死亡后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太湖每年进入夏季都会出现蓝藻,但规模都很小,一般一两天就过去了,但这一年,太湖似乎遭受到了“河神”的报复——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蓝藻就大举侵入了太湖。整个无锡市处于一种臭气弥漫的状态,这让习惯用吴侬软语唱着《太湖美》的无锡人十分无奈,人们开始疯狂抢购矿泉水,工厂停工,学校放假,游人骤减,无锡陷入了困境。一夜之间,太湖的“美”成了“臭美”。

第三章 博弈的本钱(2)
而实际上,所有人都明白,蓝藻爆发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它是对人们无节制用水和过度工业污染的一个报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