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路线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产路线图-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展水平,关于中产阶层比较合理的收入界定是:家庭人均年收入1万…万美元,也就是8万…20万元人民币。只有具备这样的收入水平,我国的中产阶层或许才能够具有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才能够去追求一定的生活质量,才能够符合有关中产的一条条硬性或软性的指标,否则的话,中产就只能是“脱贫”或“温饱”的另一个代名词。    

中产阶层的职业身份
收入是划分是否属于中产阶层的首要标准,但肯定不是惟一标准。没有一个自豪的职业,只能算是一个中等收入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咖啡”成员何帆在一次关于中产阶级的确认标准的讨论中说:“收入来源的确可以作为判断是否是新兴阶层的重要指标。比如说市场化的知识分子,就是原来没有的。知识分子里面又分为老知识分子和新知识分子,市场化的知识分子比老知识分子有钱。个体户和市场化的知识分子全部是新兴阶层,但是不一定都是中产阶级。个体户收入高,但没有社会地位,收入不稳定。”  中产者的职业身份不一:  1.三资企业的职业经理人;  2.新经济企业的CEO;  3.资深律师、会计师、设计师;  4.部分教授、专家、学者;  5.小规模私营企业主;  6.演艺界、体育界二三流明星(一流的已进入上流社会)、电视节目主持人;  7.部分海归人员;  8.部分自由职业者;  9.拥有公车及各种灰色收入的处级以上干部。  我国中产者最大量的应该产生于上述人群中。其中,尤其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私营企业主以及三资企业的高级员工。近年来,随着私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和部分国企的变相私有化,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中产阶级的“制造机”。同样,如微软、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也都像流水线似地复制着我国“稀缺”的中产者。  还有一些人,身上是白领的行头、小资的派头、BOBO的噱头,他们从不承认自己是中产,但满脑子编织的都是“中产梦”,我们可称之为准中产,这些人中有:  1.挤着公车上班的公务员;  2.加紧学车、准备考驾照的媒体人;  3.拥有大学文凭、英语等级证书,持有驾照但还没有车钥匙的专业技术人士。  博士咖啡简介  博士咖啡是《财经界》的名牌栏目,由4位经济学博士后担任主笔。  每个月,4位博士通过几次咖啡馆里的头脑风暴会,  交流互动,相互补充,碰撞精华。主题主要是宏观经济、市场领域和资本市场中的热点问题。  4位博士互展所长,以权威的信息来源,对问题鞭辟入里的分析,深入浅出的表现手法,使这个栏目为众多读者所喜爱。  4位博士是社会栋梁的代表人物,代表成熟、向上、有知识、有头脑、有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主流群体,代表了新时代、新环境下中国的严肃时尚。     。。

中产阶层的文化程度
阶层的划分当然还有文化程度这个分层指标。在发达社会中,消费能力、职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是高度相关的。也就是说,职业地位高,那么消费能力和受教育程度也就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高,职业地位和消费能力也就高;而消费能力高,总体而言,其职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也就越高。  美国中产阶级所受的教育在高中之上,至少是大专学历(美国的“大专”叫“社区大学”)。美国的中产阶级中不乏公务员,在企业中则大多担任中层管理职位。  中产阶级中有很多是“专业人士”,也就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比如医生、律师和会计师,现在又加上计算机专业的技术人员。  专业人士很少闹事,而且按美国的法律规定,专业人士不准闹事。在美国,专业人士不得组织工会。该法律背后的理念是,专业人士不同于普通工人,专业人士有技能,有能力自己保护自己,无须团结起来聚众闹事。  中产阶级大多是小家庭。富人有的是钱,想多要子女的话,有多少都养得活。穷人也愿意多养孩子,因为养一个难以帮他脱离困境,反倒不如多育,在恶劣的环境中增加延续后代的希望。中产阶级却不愿生育。美国2003年9月《》载文指出,2005年,美国将出现劳动力危机;2020年,劳动力缺口将达到2100万人。劳动力危机的原因非常简单,二战后美国生育高峰时的一代人将开始退休,而他们的下一代中80%的中产阶级少要甚至不要小孩。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城市多为三口之家。日本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但家庭平均人数仅为人。印度是个人口爆炸的国家,但其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均人数也只有人。中产阶级的奋斗是场跨代的接力赛,而培养子女的高昂费用使得中产阶级父母们不敢多要子女。  在我国,对于中产阶层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认同的标准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即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这也应该就是千军万马共挤高考“独木桥”的原因。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部分淘到市场改革“第一桶金”的私营企业主,也踏上了求学之路。    

我国有多少中产者
把收入、职业、文化程度三个方面归纳起来,我国中产者的标准是:  1.  家庭人均年收入在1万万美元,也就是8万…20万元人民币;  2.从事脑力劳动(体育运动员除外);  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不含高中)。  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于2002年5…7月在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广东、四川、甘肃、辽宁等8个省、直辖市采取多相抽样的方式抽取大、中、小城市的3997户居民家庭作为有效样本户,进行了我国首次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2002年9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首次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总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2年6月底,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已达万元。  考虑到这是户均财产总值,已经是一个比较惊人的数字了。所以,报告一经发表,就引发了众多质疑。然而,更为惊人的数字出现在2003年2月。北京市统计局公布,北京城镇居民平均家庭财产达万元人民币,比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万元人民币高出1倍有余。这个数字一公布,一时舆论哗然。  户均财产22万元人民币意味着什么?统计表明,有的被调查户家庭财产在15万…30万元人民币之间。它意味着我国的中产阶层(或曰中等收入阶层)已经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均增长达到,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城市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344元增加到2000年的6280元,提高了17倍(名义增长)。收入增长的结果表现为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少到多,从温饱、小康逐步向富裕迈进,城市居民家庭财产积累也日渐增多,中产阶层也就得以产生。  我们还可以通过另一个途径来判断我国属于中产阶层的人数到底有多少。  200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统计报告,截至2003年2月末,我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达到万亿元人民币。另一组数据,国内51%的居民储蓄存款集中在20%的富裕个人和家庭。换句话说,这意味着20%的富裕个人和家庭占有了我国10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中的一半还多。为计算方便,假若我们将每一个存款账户都看作是一个家庭,而每个家庭人数以标准的3口人计算,中国13亿人口,可分为亿个家庭,其中的20%,也就是不到9000万个家庭,拥有国内10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中的5万多亿元人民币,户均将近6万元,若其中又有1/3可归入所谓的中产阶层,则我国属于中产阶层的人数最多也就是几千万人。  我们还可以看看这组数据。截至2002年底,北京拥有私家车超过90万辆,如果我们假设每一辆私家车里都至少有一个属于中产阶层的人,则北京中产的人数超过90万人。假若全国各地都达到北京这个水平,则全国有将近3000万人属于中产阶层。  事实上,我们相信,我国目前拥有3000万人左右的属于中产阶层是一个较为可靠的数字。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产阶层,是比较“高标准”的中产阶层,即在经济上,人均年收入达到1万…5万美元。众目所睹的事实是,我国中产者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城市,只有达到这个收入标准,才有可能在这些地方买得起一套像样的“中产标准”的商品房,满足中产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数有一辆车子的硬性标准。  我国的中产者大多在城市。这是计划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特点,权力、财富和机会都集中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  GDP与GNP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通过服务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即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这两者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但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链接:普通中产者的幸福生活
个案一:外企白领夫妇  丈夫,31岁,外企工作时间7年。  妻子,27岁,外企工作时间6年。  自我评价  我们的收入水平在当年的同班同学中,排在前面。一般来说,大学毕业后在外企工作了这么长时间的人,有一半应该可以达到这个收入水平。从精神层面来说,我们相当满足,已经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平衡点,不会再为了工作而牺牲生活。  个人账本  家庭年收入:25万…30万元人民币。  住房:上海市区96平方米的两室一厅,每月还住房贷款4000元人民币。  宠物:两只猫,每月需花费400元左右。  钟点工:每月350元人民币,每天来家工作2小时。  服饰及化妆品:每月平均3000元人民币(年底会购置大件)。  食物和生活消费品:2500元人民币左右。  储蓄:每月总收入的50%。  生活状态  上班时间:朝九晚六。  业余生活:煮咖啡、看影碟、聚会、逛街,偶尔去看电影或演出。  经常性购物场所:梅龙镇伊势丹、虹桥友谊商城。理由:购物环境较好,不拥挤,付账时不必排队。  经常性阅读的刊物:《三联生活周刊》、《今日风采》。理由:前者有深度新闻,后者有实用的生活资讯。  旅游目的地:普吉、巴厘、西欧等地的自助游。理由:不赶行程,吃住都干净、舒适。  按照时下年薪10万元人民币的流行标准,这对夫妇正步入中产阶层,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在乎自己是否已经跻身其中。在他们看来,能够自在生活并充分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把钱花在想花的地方,不浪费50元人民币,也不吝惜5000元人民币,“物有所值”是他们消费的原则。  “也许再牺牲一些个人时间,我可以挣得更多,但没必要把自己弄得那么辛苦。”物质生活无虞的他们几乎没有压力,如果一定要问他们有什么好担心的,那就是将来某天失业后,是否还能尽快找到同样薪资水平的职位以及他们生活的自由度能否如此这般一直保持下去。  个案二:公司总监  杨易(化名)  自我评价  我的收入水平在当年的同学中大约可以挤进前5名。我相信再过3年,我的收入会比现在有相当的提升,生活也会跃上一个新层面。  个人账本  年收入:18万元人民币。  住房:上海西郊的两层联体别墅,有地下车库,居住面积160平方米,每月还住房贷款2800元人民币。  住家保姆:每月700元人民币。  服饰:每月平均300元人民币(我对穿着没兴趣)。  食物和生活消费品:1000元人民币(保姆天天去菜场买菜,吃饭很便宜)。  旅游花费:每年3万元人民币左右。  吉普车:每月1000元人民币(主要是油费和养护费,基本不用交停车费)。  储蓄:每月总收入的40%。  生活状态  上班时间:朝九晚六。  业余生活:踢足球,驾车自助游,看书。  经常性阅读的刊物:历史类、科普类及财经类图书。  购书场所:网上书店、一些特色小书店。  旅游目的地:人文背景深厚的地区,周末则驾车赴4小时车程以内的周边地区。  旅游方式:自驾车出门,露营和住店都可以。  杨易作为一个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5年、目前在一家有着千名员工并且经营状况良好的大公司里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的人来说,当然属于我们社会中的中产阶层。杨易的薪资并不算低,可他认为目前尚未达到自己“年轻时”的目标,他仍然没有足够的钱可以维持那种想象中的“自由生活”。28岁的杨易满怀信心,他说他已经可以预见自己5年之内将要进入的那种成功境界:那时,钱已经不是问题,他的生活将不再为挣钱所羁绊,他将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比如,开着他的切诺基进山去考古。  社会阶层的变化趋势  ■组织资源仍具有决定意义,而经济资源和文化技术资源已变得越来越重要,拥有这三种资源越多,其阶层地位越高。  ■有贫有富是任何社会的必然现象。合理的差距,可以促进人的上进心和竞争力,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社会阶层发生结构性的改变。原来“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变成了十大阶层;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化。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原来的阶层正在发生分化,新的阶层正在形成和壮大,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层和企业家阶层。    

新老阶层的分化与形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