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故事的领导力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说故事的领导力量-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五、成为有勇气的管理者
一个有勇气的管理者,会具有下列几项特质:
  1.对于自我价值观、行为模式、思考模式,要时常感到无法满足于现状,并且具备改变自我的勇气,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2.为了革新自己目前的现状,要能够客观面对自己的问题或职责,不轻易放弃,更不萌生逃避的念头,具有追根究底的毅力与勇气。
  一个有勇气的领导者,为了更上一层楼或者突破困境,要不断地追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直到找寻到答案为止。由于有时光凭眼睛并不能看出真正的原因,因此,不断地探索答案,将隐匿的原因自黑暗处勘查出来,才能达到超越自我的目标。
  3.聆听他人的声音,并且诚实面对自己不足的部分,强迫自己要有学习的勇气。一个有勇气的领导者,往往会拥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胸怀,并且能不断从他人身上吸收新知。
  4.为了改变自己,要能够随时鼓起勇气,跨出改变的步伐。一个有勇气的领导者,对于凡事都不该有“再等一下”的心态,而应把握当下,即时踏出行动的第一步。
  5.面临恶化的事态时,要拥有“再来一次”的勇气与决心。一个有勇气的领导者不会逃避问题,而会勇于面对失败和困境,并且力图振作,在失败中重新开始。
  这种“再来一次”的勇气,在诸多情况下都是很受用的。当你感叹为什么工作量这么多之前,不妨试着“再来一次”,重新检讨自己是否要列出一张有效分配工作的计划表。当你在缺乏足够的时间而开始烦躁不安之前,不妨试着“再来一次”,有效地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并重新反省自己的生活态度。当你抱怨没有人愿意协助你之前,不妨试着“再来一次”,反省自己是否曾经帮助过他人。当你感叹与客户的商谈并不顺利之前,不妨试着“再来一次”,打通电话给客户,寻求第二次的拜访机会。
  总结来说,一个有勇气的领导者,只要能舍弃对自己的能力、资质所抱持的先入为主观念,并且抱持着要让自己“向上提升”的进取心,就能订立与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六、管理者的姿态与生活
第一生命会会长矢野一郎的著作《姿势与生活》中曾说:“人类的心灵活动与大脑的活动,在达到正确的姿势时,它们的活动力将能发挥到最高点。”或许我们不是学医的人,所以可能不太熟悉这类医学理论,但若是将“姿势”的活动概括到“心灵的姿势”,也就是所谓的态度、心理建设等精神层面,那在职场中不也是存在着一些姿势不好的人吗?
  举例子来说,当上司下达了一项必须执行的任务,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使得任务的达成越发艰难,这时一般人大多都会心生不满,开始抱怨社会、上级主管、后辈、承办者等等,而这种将责任转嫁他人的心态,正是一种负面的“心灵姿势”表现。
  现在,你也不妨自我检测一下,当自己遭遇上述情况时,你的心灵姿势为何?当你的工作目标,因为某种因素迟迟无法达成时,请试着想像在这样的困境下,你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想法呢?
  1.陷入困境,马上自暴自弃。
  2.不至于自暴自弃,但已经决定要放弃努力,并随着外在状况随波逐流。
  3.心中虽然愤慨世间的不公平,不过仍会把痛苦忍下,继续咬紧牙根努力。
  选择1的人,属于下下之人。这类型的人,不管遇上任何事,总是抱持着逆来顺受的态度,并且经常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永远难成大事。
  选择2的人,属于下上之人。此类型的人遇到困难时,大多会用“没有挽回的机会”、“运气不好”为借口,心里虽然明白懊恼也没有用,但是一想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任何回馈,仍然会感到莫名的沮丧。
  选择3的人,属于中上之人。这类型的人对于困难即使感到懊恼,但仍会努力让自己振作起来,并且会咬紧牙关、持续奋斗,以求突破困境。而大多数杰出的管理者,往往也会选择第三个选项。
  一般来说,要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管理者,除了要经常以“作为中上之人”为目标外,同时也要懂得学习对人生抱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如此才能具备正确的工作心态与生活态度。而以下十点有助于你培养正面、积极的处事态度。
  1.沮丧时,在纸上写下自己的优点和才能,并试着互相比较。
  2.以一边行动、一边思考的模式,作为处事的原则。
  3.不要等待资讯自动上门,而要主动将资讯散发出去。
  4.检视过去的生涯经历,找出往后想要实现的目标。
  5.确认工作网络的设立。
  6.即使失败,也要具备振作奋斗的精神。
  7.换个角度,不妨尝试看看背负风险的滋味。
  8.对于唯唯诺诺的人,试着要他说一次真心话。
  9。凡事不要怠忽最基本的训练。
  10.抱持严以律己的精神。
  作为管理者,往往要背负比他人更多的压力与外界期许,所以,不要认为自己已达到某种程度,就可以感到满足了,也不要因为遭遇了挫败,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能力所造成的差距不大,而努力所造成的差距,则大到你无法想像的地步;往往比他人多一点努力,多一点辛劳,人跟人的区别就划清了界限。正如许多卓越的管理者,也都是在历经多次挫败后,仍依然对于目标努力不懈,才能迈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七、管理者应具备的六大能力(1)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曾说:“一个管理者的能力表现并不在于指挥别人,而是在指挥自己跳出最美的舞蹈。”意即新一代的管理者,除了指挥他人为公司缔造业绩,以及充实自身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基本的六大领导能力,如此才能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沟通能力
  为了了解组织内部员工互动的状况,倾听职员心声,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其中又以“善于倾听”最为重要。惟有如此,才不至于让下属离心离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提议与需求,而管理者也可借由下属的认同感、理解程度及共鸣,得知自己的沟通技巧是否成功。
  所谓的沟通(munication)即是在于将自己的资讯、情感讯息传达给他人,并且希望借此得到对方反应的一种言语行为。以下罗列的六大重点,就是主管与下属沟通时,所必须注意的重要事项。
  1.当你有事情必须求助下属的帮助时,最好能明确告知下属你的用意,像是你希望他如何进行,又为何会挑选他执行这项任务,以及其他相关的具体事项。若是抱持着“既然是上司所指派的工作,下属无须知道太多,只要听命行事即可”的态度,那么,负责协调的中间管理者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而这往往也是最为笨拙的沟通方式。
  2.管理者与下属沟通时,最好避免抱持“高度主管立场”的自我意识;事成之后,不要忘了任务或工作的成功,也是源自于下属辛苦的执行,故应当给予部属适当的奖赏与鼓励。
  3.身为中间管理职位者,除了要消化上级的命令外,也要以自己的方式将讯息传递给下属,让其明确得知。然而,包含动机因素的建设性谈话容易为一般人所忽略,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上级发布命令,再传达给下属的传声筒,也应避免人云亦云的说话方式。
  4.管理者与下属沟通时,不妨在进入谈话主题之前,先询问下属的意见,才能充分掌握下属对于接下来的谈话内容,所抱持的关心度、兴趣,以及理解的程度。
  5.遇到迫不得已的状况,导致计划变更时,管理者必须对下属坦诚相告,让其明了情况,并且尽可能告知下一步可能会采取的应变措施,以便让下属有时间做好准备。
  6.当你发现下属在你下达命令时,脸上总是“按照你说的去做,不就得了”的不耐烦表情,或是让你感觉到他有一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受辱感时,你就必须开始反省自己平常的言论是否过于独断专行,是否因而忽略了下属的想法与感受,造成下属对你的不信任。
  此外,管理者若要在工作上有效地与下属沟通,也要有为下属设想的认知。换句话说,管理者应该试着以下属的角度,看待下达命令者所传达的讯息内容,并且试着易地而处,去发现自己能否从下达命令者的声音、姿态、视线,得到理解、认同,以及共鸣。
  ◆协调能力
  优秀的管理者必然具备了高度的协调能力,他可以化解部属之间的争端,部门之间的矛盾,不会对组织内部的冲突视而不见,或是随着员工的情绪而上下波动。面对冲突事件时,他会召集相关部属,直接理清冲突的原因,并且在冲突萌芽之际,就立即采取化解之道,甚至化阻力为助力。
  一般说来,当部属之间在利益、意见、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了不协调与矛盾的状况时,冲突往往也会伴随而来。而这类人事冲突又会对日常的工作秩序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对于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更会产生难以预估的负面效应。
  不管是哪一类的冲突,总是由道德行为、个人价值观,以及情感上不能相容的矛盾点所形成,因为每个人的生长环境、脾气、个性不一,所以会有差异或矛盾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双方如果一直不能在矛盾点取得平衡,或是彼此始终不能相互谅解,那么日积月累的不满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加速冲突的发生。
  社会学家认为,一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就像是一个正在充气的大气球,必然会越积越多,因此,必须在达到爆破的极限前,先释放出一些气体,以避免冲突的表面化。由此看来,管理者适时纾解部属之间的矛盾情绪,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七、管理者应具备的六大能力(2)
当组织内部有人对关心的议题或相关人士,做出比较偏激的批评后,负面的评价紧接着就会被广泛流传;这种批评充满了情绪性的反应,而且传染得相当快速。这些情绪性的态度一旦外显,就会在组织内部引发对立,尤其是当部分人士的需求无法获得满足时,对立的情况将会迅速恶化,严重者甚至还会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对峙。
  举例来说,假使一家公司制定了合情合理的福利制度,但却未曾让员工提出异议,那么当某部分员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认为待遇不公平时,此福利制度的疏失,可能就会被无止境的夸大、强调,进而影响到所有人。如此一来,原本规划完善、立意良善的福利制度便会显得漏洞百出,少数人的不满也演变成全体员工的愤怒。
  由此可知,一个管理者应该要能敏锐地觉察部属的情绪,并且建立疏通、宣泄的管道,切勿等到对立加深、矛盾扩大后,才急于着手处理与排解。此外,管理者对于情节严重的冲突,或者可能会扩大对立面的矛盾事件,更要果决地加以排解。即使在状况不明、是非不清的时候,也应即时采取降温、冷却的手段,并且在了解情况后,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冲突。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先发权和主动权,任何形式的对立都能迎刃而解。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在确定议题与行政策略之前,应当提请组织成员独立思考,以便集思广益,让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条件。而在决策酝酿阶段,管理者应要求成员提供意见,并相互沟通想法,进而寻求各方意见的平衡点。
  由于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以免不了会有意见不合的状况发生,管理者在面对立场不同的意见时,在初始阶段就要进行协调,千万不要等决策定案后,才让员工提出反对意见。因为,此时事情的变动性、严重性和影响程度,往往会比决策初期要来得高,反弹的声浪也可能因此扩大,管理者若这时才发现问题而要着手化解,必然会事倍功半,徒增困扰。
  ◆规划与统整能力
  管理者的规划能力,并非着眼于短期的策略规划,而是长期计划的制定。换言之,卓越的管理者必须深谋远虑、有远见,不能目光如豆,只看得见现在而看不到未来,而且要适时让员工了解公司的远景,才不会让员工迷失方向。特别是进行决策规划时,更要能妥善运用统整能力,有效地利用部属的智慧与既有的资源,避免人力浪费。
  一般来说,好的管理者在做出攸关组织利益的重大决策后,都会尽快知会各部门,因为当组织需要总动员时,成功的管理者会凝聚组织成员的力量,而非坐看组织成为一盘散沙。尤其在面对庞然杂乱的资源时,好的管理者能发挥高度的统整能力,把每一个人安放在正确的工作岗位上,借以发挥最大的团队力量。
  然而,无论如何策略规划,或是制定何种方法增加员工的工作效率,最重要的仍是——高层管理者必须有担当、具有责任感。约翰·米勒(John G.Miller)所著的《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中,就曾提及这个概念。我们常常造访业务往来的公司,向他们提出问题及需求,但是多半都不能立即找到业务负责人,等了半天后,就是没有人愿意出面说:“对!这件事是我负责的。”
  米勒在书中提到,有一次,他到加油站附设的便利商店买咖啡,可是咖啡壶是空的,于是他跑去和柜台的小姐说:“对不起,咖啡壶空了。”柜台小姐一听,只是站在原地,用手指着不远处的同事说:“咖啡归她的部门管。”米勒对她的回应感到惊讶,他心想:“部门?在这个和我家客厅同样大小的小商店内,还分什么部门?”
  事实上,许多企业或是公司都有这种状况,只要工作一旦出了问题,各部门常会相互推卸责任,没有人肯承担错误。米勒认为,多思考一些有担当的问题才能改善组织、改进生活,每个人都要以“该如何”来发问,而不是以“为什么”、“什么时候”、“是谁”作为主题来提出问题。而且,在叙述事情时,要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