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高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很高兴-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币的战略战术上来讲,不管是看长远点,还是只看眼前,货币互换,都没有中国的利益可享,更重要的是人民币也根本没有走向国际市场。
  若更直接的目标是美元、欧元与人民币“互换”,那么对人民币来说可能更机械、更被动、更糟糕,“自由货币”与“管制货币”,哪一种更得利、更流通、更前景美妙?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当前,中国与韩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签署货币互换谅解协议,但中国还是否要与全球100多个主要国家都去签订所谓的“货币互换”协议?国与国之间“货币互换”只是个缓兵之策,长远来讲“货币互换”不能生成一个国家“货币”成长的国际环境,相反却分散了一个强大国家强大的国力;更有甚者,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会遭遇灭顶之危险,而把鸡蛋放在100个国家的篮子里,那就更是一盘散沙、无能为国力;即便是把鸡蛋放在较小范围内、G20国的篮子里,中国的财富也没有了踪影。那么,把全球的鸡蛋都放在超国家、独立、“超主权货币”——“世界币”的篮子里,不失为“市场经济”精髓——公平、公正、公开的根蒂,也是未来世界金融法制的一个开天辟地、伟大的开端。但现在还没有这个“篮子”。
  自2008年9月15日国际金融海啸爆发以来,中国央行先后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经济体货币当局签订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3年期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签署了1800亿元框架协议,与中国香港特区金管局签署了2000亿元正式协议,与马来西亚央行签署了800亿元正式协议,与白俄罗斯央行签署了200亿元正式协议,与印度尼西亚央行签署了1000亿元正式协议。3月29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参加泛美开发银行年会期间,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  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框架协议。
  “货币互换”是人民币走向周边国家的一种试探。从货币史本身角度看,只有少数国家货币有可能成为国际通行的货币,如美元和欧元(英镑,自20世纪已经开始退去)。货币国际化具有三个必不可少的要件:(一)是有较高的对外贸易交易量,有国与国之间贸易、资本交流;(二)是庞大的国内市场,特别是规模较大的进出口;(三)此国之货币,对世界经济、贸易、投资产生巨大影响,不得不与他国流通、拥有、更广泛的换手。
   。 想看书来

人民币国际化的首选之路,是人民币“完全自由化”
一如美元国际货币,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如果美国继续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则国际中心货币必将面临币值下降带来的不稳定,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那些具备了上述三个必要条件的货币,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成为世界货币的流动浪潮。人民币在地区层面可接受性,对美元在其传统领地——东亚地区构成了挑战,货币互换应运而生。但中国的贸易、货币市场却最大在欧、美,货币互换只起到小范围作用。关键是欧、美市场,人民币要去与美元、欧元有更大的对等交换、持有、储备,那么中国的国际化就可能水到渠成。
  没错,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在危机处理中履行大国义务的直接体现。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日前表示,在大力支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国际危机的应对合作,首先就是通过开展双边本币互换为周边经济体提供流动性支持。通过货币互换支持有需要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于地区经济金融的稳定,也有助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提振信心,共同应对危机。但“货币互换”无法聚起一个大国的整体实力!反而分散了国力。
  如果放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会显得更加迫切。中国是目前持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投资于美元或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目前来看,美国货币当局所奉行的是弱美元政策,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导致未来美元汇率的贬值,中国外汇资产如何避免因此受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是可供选择的方案。
  也有国际观察家表示,“货币互换”使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难题有了名正言顺的突破口,但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并不能因此对其战略前景过于乐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与中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都是周边经济体,协议的签署更多是基于非常紧密的贸易往来和维护地区货币环境的稳定,如果仅仅因为货币互换的频繁签署就断定人民币国际化将突飞猛进,则未免过于乐观。“货币互换”,不过是金融海啸中的一个缓兵之策,是对美元独大的一种分解之策,无助于一个强大国家长期战略的国力提升。
  货币的根源与作用,一是“流通”、更广泛的流通。当流通用不完时,则有了下一道工序“储备”。而“货币互换”干什么用?很可能就是一道无用的中间工序。首先,“货币互换”与双方国家都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双方国家最实用的首选是提供双方本币信贷和直接的借款;二是当一个国家财富聚集到现金用不完时,便自然有了“储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力聚集到强大时的当然选择。
  三是“货币互换”与双方国家的国民都无关紧要,而国富是需要全体国民来支撑的,一个与双方所有国民都无好坏的“货币互换”,有什么价值与意义?四是所谓的国际货币、走向国际,一定要让货币在更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流通,否则双方国家都面临着本国货币的“流动性”变窄。五是即便是G20国都来“人民币互换”,人民币也未必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还取决于中国能否让其与美元、欧元一样自由兑换。
  解决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选课题。中国现在逐步富裕了,有了现金“进账”,但中国必须解决“大自然”规则的“进”与“出”的根源问题。
  2008年8月8日奥林匹克为历史分水岭的见证,人民币开始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已经引起全球的注目。而现在是,中国主要是加强其贸易结算职能,也就是中国签署多个“货币互换”协议,这是在中国强攻美元、欧元不下所选择的短期权宜策略之一。不过,一种货币要想成为真实的国际货币,除了结算职能跨国界之外,至少还需具备财富储藏职能和投资工具职能,前者要求人民币汇率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在国际范围内被充分认可使用,后者要求人民币具备完善的国际信用、广泛的交易中心——“自由流通”全球的功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币要想实现上述两种全球性功能,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真要100多个国家(注:联合国到目前是197个成员国)一个一个去攻下“货币互换”?然后再把人民币堆在那些国家的国库里,这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先之路,是人民币像美元、欧元那样完全自由化,否则即便是走向全球各国也是零!
   。。

诡异的美元在海啸中升值?
200多年以来,美元新近反其金融海啸之道逆行而上。2008年,是世界巨变的一年,美元、欧元、人民币各得一份天下,打破了20世纪美元一统天下的格局。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在全球各国都在谴责美元不负责任、任意贬值的滔天浪潮中,最令世人格外诧异的是:最近,金融海啸腹地美国的美元却一路升值。
  这简直就像是投资人听到火警警报轰轰作响……也许人们都还记得“9·11”当天美国人狂奔逃离现场那恐惧的一幕……2009年3月5日,美元指数站稳89点,与2008年底的低点涨幅相比,已达15%以上。在美国巨额“双赤字”形势进一步恶化的大背景之下,美元却为什么急剧升值?近来,在全球“避险”主基调引导下,美元兑一揽子主要货币飙升到了三年高点,美元指数最高超过点,美元又一枝独秀地格外坚挺,美元指数最近涨至三年来新高。
  究竟是因为零利率美元逆势而上?还是因美元另有强势的其他理由?同日,欧元基准利率继续降息到达有史记录的最低,英镑也进入零利率的时期,紧跟美元,日元的利率时代。然而,货币的使用者和它的工具者,比它的掌握者、决策制定者更需要韬略与实践,现代的CEO们及全球使用美元的人们,更需要审视度时地掌握与游戏货币转换,使自己立于风云变幻之际。
  在全球金融海啸继续恶化之下,美元的走强当然源自欧元、英镑以及东欧货币等非美货币国家经济基本面有逊于美国,由于这些货币的持续走低使得以一揽子计算的美元指数升幅惊人。然而,美元坚挺背后更多的动因在于美国自身的需求,在金融海啸继续深化之下,按照美国政府历任财政部长鲁宾、斯诺及保尔森等先后的说法,“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国家利益”。因此,维持美元升势最大的受益者为美国,金融海啸之下美元凭什么发力?
  首先,美元走强是“托”美国股市的不二法宝。2009年3月7日,道琼斯指数从奥巴马上任当天8000点已经跌穿到了12年来的新低6600点,正一路朝着6000点、5000点而去。前不久,美国商务部修正的去年四季度的经济增速,打乱了所有人对未来仅存的那点憧憬。在经济前景继续下滑的情况下,抛售成为从众效应作用下金融世界最为习惯性的动作。故而,必须以强势美元作为支撑,稳定住美国本土的资金不外逃,同时吸引海外资金回流,唯有如此才能依靠资金量来减缓和稳住美股的继续下行。否则,华尔街只会加速暴跌。
  其二,坚挺的美元,可以引诱其他国家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美国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是以巨额财政赤字为前提的,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发行本已急速贬值的美国国债来解决问题,而这与直接狂印美元形成“两个轮子”舞动世界更具有战略意义。因为,美国国债越多,就跟美国利益绑得越紧;美元发行越多,向世界各国转嫁就更多。
  其三,当前美国工业、制造业萎靡,“只买国货”呼声很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国的出口意愿十分弱小,这也让美元失去贬值的理由。实际上,种种迹象都表明,金融危机年代,美元走强是各方都颇能接受的逻辑。毕竟,非美国家都在期待着以自己货币的更加贬值来带动本国出口的增长,从而缓解本国经济“硬着陆”的压力。
  其四,对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除了要灵活掌握强势美元的利益得失之外,更应借机来理顺与美元的关系,加大对资源的购买力度,特别是进口实实在在的能源和大宗商品,而不仅仅是没有表决权的董事会。
  其五,G20正在取代G8成为今日世界的主宰者,但G20并没有形成任何游戏规则,这为中国的进入增加了所有的可能。
  

美元升值,对美国经济并不是什么好事
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再到金融海啸,首当其冲该重创、毁坏的就是货币体系、币所不值,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金融危机概莫如是。但2008年末爆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美元近来不疲软反而坚挺,这是为什么?是什么道理?1776年7月4日诞生的美国到底是怎么了?
  与2009年3月上旬全球第一国际货币美元交易汇率相比较:与美元2008年7月15日时期低点已经劲扬了%。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近期一直保持稳定(+1%。尽管12月初人民币连续贬值4日,但基本保持在1%不到的正常范围内),今年以来美元兑人民币一直稳定在1比左右,兑全球第二大货币欧元劲升28%,兑瑞士法郎则大幅升值23%,兑英镑和澳大利亚元则升幅更是分别达到34%和50%多。而对全球主要国家货币而言,只有美元对日元的汇率稍有下滑(…6%),日元成为全球唯一最坚挺的货币。
  众所周知,进入21世纪以来,美元对主要国际货币贬值超过了40%,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也一直大幅增长。美元贬值,与20世纪末期欧元(1998年10月1日)出现有关,因为欧元占据了美元的一些货币市场份额。但进入2007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开始滑向衰退,特别是2008年9月以后,美国金融海啸,令全球经济无不处于一派水深火热之中。但事实上却是,美元最近则出现自1990年代后期以来最为广泛、持续最久的一轮升值,美元在11月前后对欧元汇率升至两年来最高点,这是为什么?为什么金融海啸反而推高了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欧盟、美国的金融灾难在继续深入,欧元却大幅贬值?
  美元升值,对处于金融海啸中的美国经济不是什么好事。
  追根溯源,今日世界除了美国先是发生次贷危机,接着是金融危机核聚变成金融海啸之外,没有发生任何其他能影响全球经济大局的齐天大事。然而,我们认识到与金融海啸此起彼消的唯有额外的两大因素:一是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发生了一个根源最大的变化,将占美国金融体系超过1/3份额总量的投资银行从人类消失、一揽子变更为商业银行。这就是说,美国政府的这一决策,在美国庞大金融体系中至少腾出了美国银行业资本总量1/3的市场容量;紧接着第二点是全球石油市场又腾出了2/3的全球总量的资本。到2009年2月下旬,全球石油由2008年7月份峰值的每桶147美元,降至现在每桶不足40美元。绝大多数石油美元被抽空、腾出巨大流动性空间。经过此全球性两役,使全球第一国际货币美元的流动性得到极大充足,货币开始膨胀,使美元回复了原有的全球性新动力,这种动力只能维持一定的时间。
  所以导致美国金融海啸以来,美元指数出现了大幅升值,上涨了%。但这只是全球石油高价回落、加上美国投资银行消失后的间期的一种调整,不能改变美元历史性贬值趋势。
  美元升值对全球而言不可能持久,因为全球第二、第三……货币,不管是有没有金融危机爆发,都将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姿态出世。只是金融海啸加速了另外国际货币崩然而溢、开天出笼的步伐!稍作方略阐释,人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