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力量:爸爸去哪儿之郭涛神秘教子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父亲的力量:爸爸去哪儿之郭涛神秘教子书-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在我看来,那么了不起。

    不过,虽然石头因为有些东西表达不出来,或者不愿意表达,常常不太说话,但是他什么都知道,有时候表达还挺犀利。

    拍摄电影版《爸爸去哪儿》时,有一次,石头跟我说:“你就不像个爸爸。”我一听,自己先冷静了一下,回他:“儿子,你说对了,你去问叔叔阿姨去,爸爸参加这个节目的时候就说了,我是一个不像爸爸的爸爸,你问问他们是不是这样?哈哈”其实我是转移话题了。但是石头也没有坚持,因为他也已经明白了,爸爸现在需要调整一下。这样爷们一样的相处方式,有时候也会让我觉得有点“累”,因为他太聪明了,经常说话给我挖个坑让我往下跳,或者做点事跟我谈点小条件,这时做爸爸的还真需要与他斗智斗勇。我和石头妈常说,这才几岁,将来等他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得进化成什么样了。

    俗话说,“三岁看老”,石头的心智、能量、思维的丰富程度,以及对很多事情的认知能力、对外界的感知与接受程度,都比我那时优秀很多,在这一点上我绝对是骄傲的。这些话我不能和孩子说,他知道以后该不努力了,所以让我写在书里吧,等他以后认识好多字了,再给他看。

    现在看着节目里这几个孩子,个个智商、情商都非常高,各有各的特点,想想他们的将来,我总觉得不可限量,一定会比我们这些父辈优秀。不妨就让孩子按照现前的素质再往前继续走,每个人都能健康发展,一定会有所作为的。而我们这些家长要做的,就是保留好孩子身上那些与生俱来的特质,细心观察孩子的点滴变化,用心去陪伴,让这些闪光点在孩子身上生根、发芽,千万别一不小心遗失了。
第15节告诉孩子“谈判”的底线
    告诉孩子“谈判”的底线

    《爸爸去哪儿》播出后,我看到网络上有人写了这样一篇文章:“看到郭涛跟林志颖来参加这个节目,我特别欣慰。如果他们不来,郭涛可能永远意识不到他粗暴的一面,林志颖永远意识不到他给孩子的安全感不够,对孩子照顾太少教育方法不一样,呈现出来的结果就不一样,像Kimi,前一秒钟还跟你很友好,后一秒就会对你哭喊道你不准掐我的羊!但是天天不一样,天天会跟石头谈条件,说如果你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让你用我们家厕所这就是一种交换条件,我们教育孩子有时也是这样的。”

    网友这样评价也有道理,这样做有时是有问题的,确实会给孩子养成做事要先讲条件的习惯。但我觉得,这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用好了,找准分寸,还是非常好用的。因为我们生活在有规则的社会,大人更熟知游戏规则,不可能给孩子完全的自由。有些是非对错必须明确,道德准则不能轻易挑战。就像我在节目里面与其他几个爸爸坐在船上时说的一样:“当爸爸的一定要给孩子立规矩,就是要有父权。”

    我们都认同社会是有规则的,但是这种规则由谁来制定?可能有人会问我,你做的就一定对吗?对孩子来说,他们也是这个规则中的一员,他们有没有权限、有多大权限来参与制定规则呢?我想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是你误解我的意图了。在我看来,规则只是一方面,需要让孩子知道,但是不能一味让孩子服从。在石头这么大的年龄,还没有踏入社会,我要做的,只是先把他圈到规则中,让他对规则感兴趣,熟悉规则,不是强迫。同时,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找到乐趣,我会设定游戏规则的外延和内涵,并且找到一个互动的方式。如果你设定规则,就是为了强迫他只能这么想,那是很失败的。只有让孩子从规则中得到更好的施展与解放,这个游戏才是有益的。就像国家体制,如果在体制里人们感觉幸福又快乐,社会空气好,自己又可以张扬个性,那么他会很愿意遵循这套规则。所以我会给他选择权和自由度,但是一定要在熟知规则的前提之下。

    比如我们去迪士尼玩,我说:“爸爸可以给你买三样礼物,妹妹也一样,你们自己挑。”他看到那么多玩具,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但是我告诉他只能挑三件。后来我们去逛街,孩子想要边逛边玩玩具,想把挑的三件都带上。我说:“不行,你只能选择一个。或者也可以都带着,但是如果你路上走不动了,爸爸不会帮你拿,你自己考虑。”这就是设定规则,同时也给他选择权。

    第一次实施游戏规则是最重要的。如果第一次你妥协,违反了游戏规则,那之后孩子就不遵守了。他会试探你的底线,看你的容忍度到底在哪里。所以要给他讲清楚,而且原则底线不能变,制定了就一定要执行。

    还有一点我的经验,就是千万别让老人参与,他们宠孩子没有底线,最后规则乱了,执行不了,就作废了。这大概是大多中国家庭会遇到的场景,大家不说自明。

    但也不是所有的时候,孩子都会自动遵循规则,有时石头也跟我讨价还价。在《爸爸去哪儿》有一期里面,他就说要来给我制定游戏规则。他脱口而出时,我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我说:“不对啊,儿子,这游戏规则是我说了算的,不能你说了算。”结果我把这句话点破了,石头也乐呵呵地顺从我制定的规则了。
第16节不帮孩子逃避真实
    不帮孩子逃避真实

    石头降生之前,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跑着跑着摔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哭,家长立刻奔过来,一边跺脚一边道:“哎哟,宝贝儿,摔疼了吧?你看都是这个地,这个地太坏了!我们打它打它”这在我看来实在太愚蠢了。

    孩子明明自己不小心摔倒的,摔倒打地,磕到了怪桌角,这简直太没道理了。这不就是在教孩子怨天尤人,把责任推卸给别人吗?时间长了,孩子没有责任感,出了问题,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问题都是别人的,不会自省,还怎么进步?怎么和人相处呢?

    摔倒了,拍拍他,说“宝宝起来啦”就可以了。也别责备他,因为他小,走不稳,告诉他“没关系,以后就好了,起来就好了”。1米1花1书1库1 ;www。7mihua。com

    比如,有一次石头在家里蹬小车,不小心撞到了桌子角上,撞出一个大青疙瘩,半个多月都没消下去。当时我没去埋怨这个桌子角,拉过石头来,给他讲:“它比你硬,所以你别碰它,识时务者为俊杰,离它远点。”

    再比如,有时在路上,有好心人看石头跑得快,反应特别强烈,怕他摔着。我说:“没事儿,谢谢您,我们孩子特别皮实。”儿子摔倒,做父母的本能反应肯定就是扶他起来。但是我从来不扶,我会让他自己站起来,任他哭一会儿。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哭,这一点我特别反对。谁摔倒不疼?家长也是这么疼过来的,到孩子身上,他疼你不让他哭,让他忍着,他心里会难受的。

    所以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分两个层次,在情绪的处理上要“放”,让孩子哭;在事情的处理上要“淡化”,哭完以后就没事了,过去了,不要把事情放大。尤其是对于男孩子,一件摔倒这样的小事如果经常被放大,将来孩子在情感方面会很容易没有担当,动不动就崩溃。

    面对同样一件事,教育女孩可能会换一种教育方式。比如我家闺女摔倒了,我会扶她起来,等她哭完了,小声跟她说:“宝宝,爸爸觉得,你下次摔倒了,可以自己站起来,像哥哥一样。你看哥哥都不哭,所以没关系,对吧?”说完这些再进一步:“你看你摔倒了,碰到了地,地也会很疼,你要不要摸摸它?好像还碰着了凳子,那你要不要也摸摸这个凳子?”我觉得这样是给女孩灌输一种爱心。进而可以引发,如果你在外面踩了别人的脚,你不是有心的,也要跟人家说“对不起”。我们从小要培养孩子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要老在乎自己的情绪。这样慢慢她的心就变大了,有爱心,而且很懂事。

    现在我们家石头和妹妹伊莎贝拉在这方面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妹妹才两岁半,发生了普通的磕碰后哭的时候,我们就很平和地坐在旁边,冲她笑一笑,让她也觉得没什么了不起。

    我常跟石头妈说,咱们在教育孩子时必须遵从一个原则——就事论事。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要先想到事情本来应该是什么样的,不要找那么多理由和借口,否则会带出很多假象。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大家说明白了,求同存异,这样就不容易产生太多的埋怨。

    怨天尤人,其实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总找借口说服自己,给自己逃避的可能性。事情本来是怎样,就怎样去对待它,不要找那么多理由,错了就是错了。遵循事物的规律去做事,这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好的方法。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太多花花肠子会弄得人心烦,简简单单的,少些计较,挺好。

    这样说,并不是说我有多高尚,只是人活着,对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还是要有些小追求。我希望自己和朋友是开心的、有价值的相处,也希望教给孩子们的是一种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推卸责任,简单从容地面对生活。
第17节孩子自己能解决“暴力”问题
T米T花T书T库T ;www。7mihua。com
    孩子自己能解决“暴力”问题

    在陪伴石头成长的路上,我内心一直非常清楚,做父亲是一门需要毕生学习的功课。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有时游刃有余,有时坚定果敢,有时,也真的会犹豫踌躇、不知所措。

    电影版《爸爸去哪儿》杀青那天,大家聚在一起喝酒,非常开心。摄影师却告诉了我一件出乎意料的事情——录制节目时,石头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但石头一点没还手。听见摄影师说,旁边有工作人员也接话:“因为那个小朋友欺负石头,后来石头都不理他,也不跟他玩儿,还给我看了他被打伤的位置。你不知道吗?我们以为你知道呢!”我听完很茫然,很懊恼,自己怎么这么粗心,为什么事情发生了,只有我不知道?

    摄影师接着说:“我看到后很气愤,问石头:你为什么不打回去?石头说:我爸爸说过,不能打别人,打人不好。所以他动都没动。”听完这句话,我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大家还是很好的朋友,但人与人之间是不能互相伤害的,尤其是通过暴力。这件事该怎么对石头说呢?我想不出来。我知道这个孩子很有劲,要是真还手,大多小朋友都不是他的对手。记得他胳膊受伤刚好时,有一次冲过去抱导演,还真把一个大人抱了起来。有时我和他之间相互打着玩,他给我两下,我都得消化半天。动手怕出事儿,不动手受欺负,遇到这种情况,到底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呢?既不能委屈了他,又不能让他去伤害别人,好难。

    杀青宴结束后的那天晚上,安顿两个小家伙睡着以后,我拉石头妈在书房促膝恳谈了很久。我说:“石头这样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今后在社会上会不会让人家欺负?这样对他不公平。但如果咱们教育石头说:别人打你你要打回去,以牙还牙。小事上还好说,小孩子打架闹着玩没什么,但若他被灌输这种思想,长大以后呢?这样不就是教唆他以恶制恶吗?”

    石头妈说:“那还有一种方法,如果有人来打石头,就让石头制止他,首先不让自己受伤害,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肇事者打人是不对的,我们一起玩儿吧。”

    “这样也不是不可以,”我又纠结了,“可打人又不是个静止或一动一节拍的状态,有时候是突然被袭击,而且小孩子你还不知道吗,还不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力量,出手都没轻没重的,想制止的时候人家可能早打完你了。”

    说了半天,还是无解。

    其实,这件事让我更加想不通的是:这件事我怎么没看到,为什么石头被打了也没和我说呢?如果他和我说,我肯定会帮他和那个孩子讲:“你不能欺负石头,这样不好,你们是好朋友。”“石头比你力气大,如果石头欺负你,你会受伤的。那你爸爸怎么保护你?”“好朋友不要互相打,好好玩儿,有事可以商量。”这些话我都可以说,可石头竟然没跟我说,这种异乎寻常的处理方式,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想来想去,我脑中闪过一个片段:拍摄时,石头过来找我问那个小朋友的爸爸在哪,我当时没有太在意,只是回问他:“你干吗?”原来如此!原来石头是想找到小朋友的爸爸说清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不是胆怯,也不是不相信我,更不是受了不公平忍着不说。

    想到这儿,顿时觉得:儿子真是长大了,爷们儿了,遇到事情已经学会自己解决了。

    也许石头这样的性格将来真能成大事,不像我,有些事儿自己硬扛下来,隐忍了之后自己也痛苦。我下意识地以为石头和我一样,受了很大的委屈,隐忍,觉得他还小,需要保护,需要去帮助解决问题,没承想,孩子如此独立、有勇气。看来我这爸爸要做的,只是保护好他的情绪,让他对外界有正常的认识态度,就足矣。
第18节男孩不坏还能算男孩吗
    男孩不坏还能算男孩吗

    “打人风波”过后,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写道: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有特别积极的内核。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几亿精子往前跑,最后胜出的一定是求生欲望和能力最强烈的一个两岁孩子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跟一个30岁的成人没有太大区别,只是表达方式不一样,因为很多事情孩子还没有办法表达。所以孩子面对一件事情,都会有自己内在的解决逻辑。这个时候你唯一要做的是去观察他,并且及时调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