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女儿走不一样的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带女儿走不一样的路-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放好行李,蒋小姐就带我们参观桐村雅居,穿过圆拱型的门,是一个小小的布满盆景的院子,满目苍翠,让人心旷神怡。

    所谓“西塘三把刀”是:钱锦铭的剪刀——剪纸艺术;王亨父子的刻刀——版画艺术;徐永明的竹刀——竹雕艺术。在桐村雅居可以欣赏到钱锦铭老师的剪纸艺术,可惜我们参观的时候钱老先生不在,未能拜会。在桐村雅居遇到一位独自出游的韦小姐,聊得投机,我们便相约一路同行。

    出了桐村雅居,我们便在烟雨长廊一路闲逛,西塘的长廊没有护栏,但有警示牌“水深三米”,我紧紧得牵着女儿的手,害怕她独自跑掉。周一的西塘果然是我意料中的清净,一眼望去,看不到几个游人,我们买了一包熏青豆,在长廊里一边吃一边很悠闲地走来走去。走得累了,我们看到前面的店招“响堂”,喜欢这个颇有古意而又响当当的名字,走进门去,店面不大,老板非常热情,推荐了椒盐南瓜、菱角毛豆等几个特色小吃,并上来嘉善黄酒三杯。菜味道一般,但是有佐酒,我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黄酒带着甜甜的清香,喝完我便又呼老板再倒上酒来,那夜,真想醉在西塘。

    饭后我问蒋小姐西塘何处有好的地方喝茶,她推荐我们去响堂对面的“圣堂茶楼”。一路走来,看西塘的乌瓦白墙,不觉一会儿就到了。圣堂的特色在满室的明清家具,坐在临河的雕花太师椅上,看窗外绿柳成荫,听着耳边龚一大师的古琴清韵,真是闲适的午后时光。圣堂的老板娘姓陈,很风韵,也非常热情,她给沏上上好的“雪水云绿”,并端上芡实糕、茴香豆等茶点。老板娘非常喜欢非非,和我们聊得颇为投机。

    临走跟她说:“陈姐,下次再来,一定带你喜欢的古琴音乐送你,西塘很美,而你也是西塘美的风景。”

    从圣堂出来,天色渐黑,长廊两侧亮起了串串的红灯笼,我们打算去坐游船。行至码头,每人十元船票上船,船渐渐地离岸,暮色中打量着缓缓流淌的河水,我感觉整个西塘开始灵动了起来,两岸的灯笼是家的温暖,我的心很平静。非非喜欢坐船,以前带她坐船游过苏州的古运河,但是西塘回来,看到船,非非就会说:“西塘的船。”

    上岸韦小姐早在“醉芙蓉”等我们,她昨天已经坐过游船。店家把桌子一字排在河边,我们要了几个特色菜,有一个菜叫炒夜开花,我对这个菜名惊奇不已,端上菜才发现来原来是清炒葫芦,苏州人称扁婆,由于夜里开花,故而得名。我们吹着夜风,在静谧的河边喝酒。隔壁的“老娘舅”熏青豆坊跑出一只花猫,一下就把非非吸引了过去,一个清秀的七八岁的小姑娘跑出店坊,抱住花猫,非非和那个女孩儿一下子就玩到了一起,我给她们拍照,她们互相搂着脖子嘻嘻笑着,女孩儿名叫静静。

    有一些醉意,夜已深,我们终于尽兴而回,走在安静的烟雨长廊,听着脚步声,很快就到了桐村雅居睡在雕花大床上,居然一夜无梦。

    次日清晨,很多人家在长廊上生火,炊烟弥漫着河面,这是生活中的西塘,平实亲切。我们来到永宁桥下吃陆氏馄饨,馄饨皮儿薄如蝉翼,味道鲜美。吃完我们便在河边闲逛起来,唐姐说去看看姚宅,我们便拐了进去,门票五元,这是我们在西塘唯一花的门票钱。姚家的深宅大院和我以往去过的江南宅院相比并无新奇之处,印象最深的算是楼梯的极陡了,我抱着非非战战兢兢,而楼上的小姐闺房不知怎么给我的感觉有些诡异,个人不是很喜欢。

    在河边悠闲地走着,看到有个地方卖铜器,便买了一串小铜铃系在非非的脚腕上,听她叮叮当当一路响。我们累了便在河边的青石板上坐下歇脚,周二比周一热闹了,来了很多的学生来西塘写生,他们在河边支开画架,专心创作,西塘因他们的来到有些沸腾,而我们,也将要离开。

    随后,我们在“钱塘人家”吃的午餐,饭店三面临水,窗外杨柳娉婷,酒足饭饱,我们终于要离开了,牵着女儿一步步走出古镇,我没有回头,因为我知道我们还会再来。

    下一次来,不会再是一次仓促的旅行,我会带着非非在小镇找一处房子小住一段日子,圣堂的老板娘说古镇藏龙卧虎,很多人写字画画都很好,到时候就让非非拜个老师吧,借古镇的底蕴让她熏修,而我,还要闲闲地看雨中的西塘,观雪中的西塘品不够的西塘啊。
σ米σ花σ书σ库σ ;www。7mihua。com
第11页 :春暖花开,寻梦婺源
    春暖花开,寻梦婺源

    这下,我小小的女儿,好像顿时有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她坚持要拉着我自己走下山,我的心里尽是无言的感动。此刻,我和我两岁多的女儿,不仅是母女,更是同经风雨互相扶持的挚友。

    非非最近迷上了一首歌——《两只蝴蝶》,从幼儿园回到家就要求我给她循环播放,这个两岁八个月大的孩子,用她稚嫩的嗓音一遍遍地唱着:“亲爱的你跟我飞,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

    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青山绿水间,我牵着非非的小手,一路高歌,一路看风景。

    清华彩虹桥--廊桥不再遗梦

    经过近十个小时的车程,回答了很多次非非“我们到目的地了吗?”的询问,在清晨六点钟左右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了清华镇。

    揉着惺松睡眼,跳下大巴,我打量着这个看起来有些平淡的小镇。灰不溜秋的街面,几只大狗懒洋洋趴在地上,一些身穿校服的学生拉着手结伴从我们身边走过,这些景象和我平时见的小镇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一家小店里吃完一碗香辣的米粉,帮非非绑好两条小辩,我俩跟在同行人后面,去寻访那梦中的廊桥--彩虹桥。

    多年以前,看过电影《廊桥遗梦》,廊桥便和那些凄美动人的爱情划上了等号。在晨曦中,在暮色里,牵着你的爱人,走过古老的廊桥,看远处如黛的青山,看桥下荡漾的波心,想想该是一种怎样的美丽。

    我的爱人没来,幸好有我最爱的女儿陪我。当走出那条让我感觉失落的街巷,眼前豁然开朗,青石板的路边盛开着金黄的油菜花,远处的屋舍上空飘着袅袅的炊烟,一些农妇在清澈的小河边一边浆洗衣裳,一边话着家常,这些才是我梦中的婺源,梦中的家园。

    彩虹桥被高大的售票处挡得严严实实,买票入门,是一派真正的田园风光,远远望见彩虹桥如同羞涩的姑娘,低眉顺首,迎接我们的到来。

    这是一座宋代的古桥,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那些斑驳的廊柱,厚重的桥墩无不在诉说着沧桑。

    桥是整修过的,过分的完好反而让我感觉不太真实。是网上推荐的婺源最值得一看的景点,声名在外,很早就有成群结队的游客来了,他们脚步“咚咚”的响着走过廊桥,在桥下一架巨大的一看就是新建的风车前摄影留念,彩虹桥不是不美,但却让我感觉些许的遗憾,相比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彩虹桥旁边的一座简单的木桥。

    这座木桥凭借几根木头支撑着狭窄的桥面,简单却自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古朴韵味。我和非非走过摇摇晃晃的木桥,远看彩虹桥错落有致的廊亭倒映水中,倒是别有一番风情。

    离开彩虹桥,从此不做那些关于廊桥的梦。

    理坑--暮归的老牛是我的同伴

    从清华到理坑,这一段的路令我今生难忘。

    泥路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土坑,窗外尘土飞扬,虽然是三十摄氏度的高温,我们也只有车窗紧闭。

    汽车好像跳起了“迪斯科”,也像愤怒得要把我们每一个人颠下车来,司机抱怨着从他二十岁开车至今,还从来没有走过这么难走的路,我紧紧抱住非非,感觉五脏六腑跟着翻腾不已。

    差不多一个小时后,前面终于出现了柏油路,汽车进入了一段风景优美的狭谷地带,窗外浓荫滴翠,溪流不断,山坡上开满了粉的、紫的、大红的野花,让人赏心悦目。

    理坑原名理源,取“理学渊源”之意,建村于南宋,虽然地处深山,村里却出过不少文人仕宦,我们站在村外的停车场上看过去,但见村内黑瓦白墙层层叠叠,简洁而又精美。

    村里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背包客走过,一些学生在河边支起画架写生,老人和孩子坐在屋前,好奇地看着我们。

    我们在一家门口有一大片油菜花的溪边小筑住了下来,胡老板很热情,用摩托车带了我和非非去村外的河东村买东西。那是一个不用买门票的村庄,有古老的廊蓬,惊鸿一瞥,令我倾心。

    舒舒服服地洗了一个澡,我带着非非来到河边洗衣,很多村妇在河里洗菜远处炊烟升起,暮色渐渐降临,一些老牛悠闲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非非开心地玩着清冽的河水,恍然间,我真的感觉自己也是一名理坑人。

    乡村的夜是那样的安静,一夜无梦。

    清早起来,是蒙蒙的阴天,远山近水,尽在迷离之中。

    我们走在理坑的街巷中,天飘起了小雨,青石板的路上泛着幽幽的光,每一条巷子都望不到尽头我们在里面穿行,如入迷宫。看着高低错落的马头墙,长满青苔的墙壁,希翼此刻迎面能飘来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
第12页 :岭脚——官坑,最经典的徒步路线
    岭脚——官坑,最经典的徒步路线

    回首再看一眼雨中的小巷,我们和理坑挥手告别。

    汽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破,我们到达了虹关。去看那棵古意盎然的千年古樟,我们十几个人拉着手才把这棵大树围了起来,非非说这是“大树爷爷”,看着虽经雷劈却依然枝繁叶茂的古树,我们不禁感慨生命的坚韧和神奇。

    用完午餐,走出村口,我们开始了传说中婺源最经典的徒步旅程。

    从岭脚到官坑,山不是很高,大约五六百米,路却是很长。当地人告诉我们,上七里,下八里,一色的青石板路,当年的徽商就是挑着茶叶,挑着山货,走出这里,走出一条富裕的路。

    队友帮我背起了背包,我拉着非非的小手轻装上阵,领队排好了轮流抱非非的计划。↙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一切却都出乎我们的意料,非非一路都没有要我们抱的意思。她卖力地向上爬,热了就脱掉一件衣服,或者停下来喝点水,让我帮她擦擦汗,并不时地摇动一下两手,一边说着:“放松一下。”

    天又下起了雨,我们在山间的凉亭里歇脚,极目远眺,只见座座古村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如一副最美的水墨长卷,呼吸一下空气,感觉是清甜的,沁人心脾。

    队友们穿上了冲锋衣,非非没有任何的装备,穿了一双有些大了的休闲皮鞋,一件长长的雨衣拖到了脚面,风雨里她用自己稚嫩的双脚,丈量着这条最古老的驿道。

    对面不时有背包客过来,当他们知道非非自己爬了上来时,都伸出了大姆指啧啧赞叹。一名背着竹笋的村妇赶上了我们,极力要求帮我抱着非非走,我们婉拒了她的好意。吃着她硬塞在我们手里的山芋干,我感觉婺源美的,不仅是那山,那水,那村庄,更是那纯朴的人。

    下山的路更滑了,我征求非非的意见:“让叔叔们抱你下山吧!”

    这时我的脚下一滑,差点摔倒,我笑着说幸好有非非拉着妈妈,要不妈妈就摔跤了。这下,我小小的女儿,好像顿时有了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她坚持要拉着我自己走下山,我的心里尽是无言的感动。此刻,我和我两岁多的女儿,不仅是母女,更是同经风雨互相扶持的挚友。

    三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完了这段八公里的山路,到达了官坑,听着女儿给爸爸打电话说:“我很乖的,我不要抱的,都是自己走,我拉着妈妈,照顾好妈妈的!”在女儿自豪的声音里,我转过头去,有泪落下。

    庆源--传说中最美的乡村

    到达官坑,天下起了暴雨,我们不得不放弃了坐船去庆源的计划,包了两辆农用车重新上路。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剧烈地颠簸,土坑里积满了泥水,我抱着非非坐在车里最好的位置,男队友全部坐在后面的车厢里,顶风冒雨。这一路上,俱乐部的所有成员都给了我和非非最好的照顾,我非常感动。

    汽车到达高山平湖的时候,前面一辆汽车轮胎陷到了泥地里,我们只好原地等待。在窗口看向高山平湖,它宛如一面明镜镶嵌在群山怀抱之中,仿佛置身于画中,美得让人感觉有些不太真实。

    天快黑的时候,终于远远地望见了一座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的村庄,庆源到了。

    由于大雨,我们住的客栈停了电,一些客人在烛光下用着晚餐,给乡村的夜晚平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

    住在庆源的夜晚,听着窗外的雨声,忽然间不知身在何处,很晚不能睡去。

    天亮起床,雨已经停了,和非非在阳台上看晨曦中的庆源,看着眼前如诗如画,恬淡宜人的田园风光,心里涌起那首很早以前读过的诗: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诗中描绘的就是庆源这一带的景色,那么多年过去了,山如旧,水如旧,人如旧

    饭后在村里随意闲走,一条清溪穿村而过,一些石桥铺陈水面,岸边一树树的梨花怒放,一夜风雨,树下积了很多洁白的花瓣,让人不忍涉足。

    顺着溪流走出村口,有一座雄伟的古石拱桥,苍郁的古藤缠绕树身,桥下溪水跌落,成为一个天然的小瀑布。一些村民在远处的田间劳作,耳边鸡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