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不错。嘉实服务与银华优质没有变,华夏为货币基金,目前这样的配置占我之前增进量的3/4,所以我还会在春节前后再买些。算了算账,得不偿失,还不如不赎。更加体会到为什么“长期投资”基金,收益也很高。下次,一定要摆正心态。哎,自己学习了半天,还是像其他什么也不懂、跟风的购买的人一样,跟风赎回,感到惭愧。终于我认识到了“长期投资”。
以前我在华夏基金网站做过个人理财分析,却一意孤行地全部买了股票基金,现在我又做了一次分析,并且基本按照分析的比例投资,自己的基金配置更加合理化,长期投资的信心也更坚定。至于回报吗,当然……要等时间来验证了!
风物长宜伴封基
在过去的2006年里,一个新的名词“基民”,成了股市内外谈及最为频繁的词语之一;作为基民一族的众多证券投资者,伴随着沪深股市的冲天牛气,大多都成了笑傲股海的赢家。
说到炒股,本人已经有了十几年的经历。想当年,怀揣着省吃俭用攒下的丁点积蓄,战战兢兢下到股海淘金,饱经了市场的风雨沧桑,也遭遇过股海的惊涛骇浪,既体验过赔钱的悲怆,也感受了赚钱的愉悦,真可谓“酸甜苦辣一一品尝,悲喜愁乐体验殆尽”。股市从2001年踏上漫漫熊途后,我那些在高位套牢的股票似乎成了五年期、十年期国债,再加上那与股市一道跌宕起伏的投资热情,一同进入了漫长的休眠期。是去年的一个偶然发现,让我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铁杆基民。
11基民故事(15)
2 006年,资本市场暖风频吹,沪深股指扶摇直上,我那沉睡的热情也开始苏醒。中报披露期间,一份关于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排行表引起了我的注意。当时排在表上第一名的是基金丰和,折价率已经到了%。再看它的中报,净值到了元多,还有每份元的可分配收益,而它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却仅有左右元。看着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带来的市场机遇,看看长达五年之久的熊市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形势严重背离的状况,再看看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我感到今年下半年,乃至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理由不看好股市。那么,基金管理公司作为专业的理财机构,在政策研究、市场信息、管理人才、运作资金等操盘要素上,有着比我们中小投资者更加优越的条件,肯定能在今后的牛市中稳操胜券。如果现在卖出手中的股票,买入几乎折价一半的基金丰和并中长线持有,一定会得到理想的回报。
于是,我开始逐步卖出一些已经获利很多,还有一些不看好的滞涨股票,先是在元左右的价格买进15万份基金丰和,然后又瞄准了折价率为%的基金安顺。虽然基金安顺的折价率略低于基金丰和,但它的分红次数在五十多只封基中排名十分靠前,即使在2005年熊市见底,众多基金大幅亏损的情况下,还能给它的持有人带来每份元的收益,其经营业绩和维护基金持有人利益之举有口皆碑。10月18日我去台湾,临走前在网上挂单,参考基金安顺当时元的第一卖价,准备按早盘的最低价元买入10万份。谁知在台北忙碌了几天后,打开电脑一看,基金安顺已经涨到了元,为了贪图那区区4厘钱的便宜,我的那笔买单当天根本就没有成交的机会,反而将成本提高了8分钱。于是我当机立断迅速下单,按元的价格买入成交。回来后,我又陆续卖出一批股票,相继在元左右买入30多万份基金银丰和基金景福。到年终收官时,账面盈利已经超过100%,不到半年的时间就翻了一番,再次笑纳了封闭式基金给我带来的财富。
之所以说是“再次”,是因为我曾多次感受过投资封闭式基金的乐趣。
1998年封闭式基金成立发行时,我就申购到3000份基金兴华。那时是小打小闹资金量不大,中签后也没有当回事。这只基金在账上一睡就是七八年。后来股票赚了钱,投资也增加了,就开始相继买进基金安顺、基金裕元和基金兴和等长线持有。那时基金的效益不错,2000至2002年3年分到的红利,一共就有10万多元。去年11月,华夏基金公司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寻找基金兴华原始投资人”活动。找寻基金兴华最忠实的投资者,即自1998年4月28日基金兴华成立之日起到2006年10月31日一直持有该基金的人。作为当时仍然持有基金兴华的6万多名原始投资人之一的我,虽然没有看到这个消息,错过了获奖的机会,但后来在央视的第二套节目上,看到了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为100多名幸运投资者发奖的场面。同时也知道了,基金兴华是中国基金史上累计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基金,8年中净值增长了380%。这让我对自己的投资理念信心倍增,也给我的精神带来了愉悦。
伴随着封闭式基金,送走了硕果累累的2006年,满怀憧憬又迎来了风景独好的2007年。在新的一年里,封转开已经步入正轨,待转封基折价率将迅速缩小;年报业绩浪潮即将掀起,封基大比例分红抢权填权行情有望迅速展开;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启动步伐加快,封基高折价率的状况必将很快消失;股指期货年内上市已无悬念,封基的套利避险功能将使之成为主力机构疯抢的品种。我坚信,封闭式基金在2007年,一定会给投资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闻基起舞,与基共舞的基民们必将盆满缽满,其乐融融。
我的牛市理财经
我是个1994年就进入股市的老股民了,记得当时看到别人炒股赚钱如此轻易,自己心里也有点痒痒的,于是就先拿出几百元钱投石问路。没想到,当天买入,第二天就涨了一元钱,小赚两百元,心里那个高兴啊!于是继续加大投入,结果可想而知,那一年一直处于低迷阶段。直到9月初出台救市政策,我买的股票又小赚了一点,但是太贪心了,一直没舍得卖,以后就成了套中人。我的性子比较慢,是属于“死猪不怕开水烫”那种的,被套住也没有走,死活不肯割肉,有的股票就越套越深。记得被迫斩仓的只有两只,一只是ST中燕,担心退市,结果亏了一万多。不过就算一直放到现在,股价还只有4元左右,仍然没有解套。另一只是基金同智,为了筹措集资购房款忍痛割肉卖出,现在涨得正欢。虽然买的大部分股票都小有所得,但总的来讲,投资5万元,每年能赚到1万元以上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特别是熊市那几年,几乎一无所获,有一次还差点血本无归,因为我买入了深金田,带着赌博的心理一直持有到退市前。还记得那是在12月份,金田庄家把它再次炒高,我利用这一机会卖出,第二年1月份就暂停交易,3月份退入三板市场,价格也从3~4元一落千丈,变成~元,让我在暗自庆幸的同时至今仍然心有余悸。
11基民故事(16)
由于炒股的收益太少而且很不稳定,2005年9月,我在网上冲浪时看到开放式基金收益比较稳定,频频分红。当时正值行情低迷时期,赚钱很难,而有的开放式基金还居然能够每隔几个月就分红,虽然只有两毛左右,能分到五毛钱的已属高分红,但也感觉难能可贵。于是试探性地在银行开户,买入了开放式基金,同时留了一点钱继续投资股市。当时还搞不清楚前收费与后收费的区别,银行员工也不清楚,说是都差不多,于是至今我的账户上既有前收费的,也有后收费的。那时真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地在网上搜索一切与基金有关的知识,边学边操练,出来一个新品种就去尝试买,有高分红就去买。结果我现在的账户已有基金多达十几个。虽然因为用钱的原因赎回了几个,但到今天我回头再看,凡是赎回都是错误的:当时都只赚了1两毛钱,而基金净值都升到天上去了。
以后就知道学会捂住基金,特别是老基金。有些基金在一个阶段表现并不怎么样,涨得慢跌得快,后来我知道这是基金经理在调仓;熬过这个阶段后就会发现基金就像生了翅膀一样不断上涨,甚至股市下跌基金还照样上涨。于是我明白了什么叫基金投资的耐心。凡事都是从错误中学习最快,我在基金投资中有几个错误:
一是没有足够的耐心。比如买入中信红利精选,上半年实在表现不怎么样,在忍无可忍之下终于赎回。结果它在下半年股市调整时大放异彩,成为收益率的冠军。
二是只看高分红买基金。结果错过了几个净值增长最高的基金;虽然现在买的几个高分红基金表现尚可,但也说明了选择的盲目性。
三是没有及时配置指数基金。如果说今年上半年还是主动投资型基金战胜了市场的话,那么下半年应该说指数基金体现了强势。我在投资组合中有股票型基金,有偏股型基金,有偏债型基金,有平衡型基金,还有货币基金(以备急用钱),但就是缺了指数基金。前一段时间看着指数一日千里,而手中几个股票型基金却如蜗牛一般爬行,真是感到无奈。
四是投资过于分散。我看了一些文章,就讲究投资组合,但是本金只有十来万,却投资了十多只基金,股票型基金有的投资组合雷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现在看来,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精选几种不同类型的基金重仓持有,收益更大。
几点经验:今年我算了一下,基金投资十来万,账面收益加分红赚了4万到5万,其中有两只基金市值已经翻番,比历年股票投资收益都高,也比我今年炒股收益高得多。我想,也算有点体会吧。
一是要有耐心,让基金经理有时间安排调仓,不要轻易放跑一匹黑马。比如大成精选前一时期净值增长较慢,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几乎被口水给淹没了,但现在这个基金又开始启动了。
二是善用直销方式购买基金,尽量减少手续费。我所在的城市合肥虽然还是个省会,但经济不发达,只有几个大银行。今年兴业银行才进来,我立刻开户,通过银联通购买基金,手续费打了四折。现在交行也在开展类似的活动了。当然,毕竟在银行买比较方便,网站容易打开,每天都有净值更新,可以看到自己拥有的市值又增加了多少;而基金网站随着访问量的增大,经常拥堵难以打开,忙了半天什么也没看见,让人心里总有点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那点基金的去向。看来今后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是一旦购入股票型基金,要做长期投资的准备。我喜欢买后收费基金,一方面申购时基金份额多一些,另一方面只要投资时间足够长,手续费就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在购买前尽量考虑周全,留足生活备用金,并将货币基金作为现金管理的主要方式,以免迫不得已赎回基金。长期炒股使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大大增强,我对于基金一时的大幅下跌并不在意,看好长期的发展。比如今年7~9月份随着股市的调整,基金下跌甚烈,我周围很多人都赎回了基金,并劝我也尽快赎回。我没有同意,反而趁低进行了基金转换,即把货币基金逐步转换为股票基金,以后在十月份至今取得了不菲收获。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1基民故事(17)
四是购入基金后,立刻将分红方式改为再投资。既然我们认为从去年以来的股市上涨是牛市的开端,那么为了获取复利,完全有必要将分红再投资到基金中。有理由相信:基金经理会为我们,同时更重要的,也是为他本人和基金公司创造更大的财富和商誉。
五是选择能够经常恒定分红的基金。我不太喜欢不分红的基金,因为炒股经常坐电梯的感受并不美妙;同时对复利的追求也是分红存在的理由。分红不能在行情好的时候就大分特分,而在股市调整的时候却一毛不拔;每次不必分得过多,以免卖出大量有潜力的股票,只要能够保持每年10%~15%的分红数量就相当不错了。
六是宁愿购买老基金,特别是去年行情低迷时发行的基金,也不要去购买新基金。因为事实已经证明:在牛市当中老基金的收益率比新基金高得多。至于净值高低之惑,只有那些新基民才有。对我来说,只有不断去发现有赚钱能力的基金,而不是等待新基金的发行。
七是要在一次性投资的基础上坚持定投。我从去年底开始,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000元,分别投资到一个股票型基金500元,一个平衡型基金500元,坚持至今。同时如果有较大额资金在手,也不排斥在行情下跌时一次性投资。现在回头再看对账单,发现基金波动挺大的,不管是股票型的还是平衡型的。而定投确实摊平了成本,虽然只有一年,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更重要的是,让我养成了强制储蓄的习惯。眼看着收入稳步增长,真是做梦都会笑醒。当然,这是开个玩笑!
以上经验和教训,供同道分享。因为我也分享了很多基友的宝贵经验,同时从基金公司的网站学到了大量有益的知识,并转化成我的财富。虽然这笔财富现在看来还是很不起眼的,但我坚信:复利的威力是巨大的!例
例15。 我的基金投资史
★浅尝辄止
2004年3月,我在招商银行认购了6000元中信经典基金,当时中信经典创造了销售达百亿的新纪录,我也算凑了一次热闹。不久收到了信函,发现净值缩水了,不过我也不在乎,反正才一点小钱。不久2005年初我将80平米的房子换成130平米的房子,手头缺钱,可因为才6000;我也没有将中信经典赎回来。因为搬家了,又没有去银行更新地址,所以后来基金的缩水情况怎样也不得而知。不过,中信经典是平衡型基金,即使缩水也是有限的。而且根据当时看的宣传资料说,基金投资是长线,我信,可到底为何属于是长线型投资,那时我也不懂。不过还是因为买房,在房价高涨的情况下我只得将2004年4月买的嘉实服务基金赎回了,12000元的基金只值10000元。后来,因为要还房贷没有闲钱,所以也不再关注基金之类的投资。
★只欠东风
2005年7月,我订了《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