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创新在衰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创新在衰退?-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国创新在衰退 序(1)
本书献给全世界所有未来的发明家
  我儿子大卫才10来岁,是个创新人士…他不光在写文章、玩音乐上很有创新精神,连生活方式也与众不同。他从不害怕提问,懂得在冒险与审慎的判断中做出权衡,坚韧又自信,做什么都要挑战极限。不管是对付学校的作业、跟朋友沟通,还是写诗、摄影、玩音乐、搞电影,他都热情洋溢地使用新技术,但他以后恐怕成不了科学家。
  大卫刚上高中时,我们开始谈论进大学的事儿。他到网上寻觅他会感兴趣的事业。我开始琢磨为什么他的朋友里对科学有兴趣的人这么少?等他们这代人进入职场之后,那时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进而,我又扩大了对创新问题的思考范畴。是什么激发了我这一代人对科学的广泛兴趣呢?现在是哪里不同了呢?过去10多年,科学、商业和我们的国家发生了那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这一辈子刚好碰上科学技术创新及创业精神如日中天的黄金时代,生活与事业深受其惠。我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是电脑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的先驱。父亲杰拉尔德·埃斯特琳(GeraldEstrin)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计算机科学系的创始人之一。母亲西尔玛·埃斯特琳(ThelmaEstrin)1951年获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当时拿到这个学位的女性,全国仅有两个人。后来她改行从事生物工程,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做了两年局长。我的童年就这样深深浸泡在科学中,对我和姐妹来说,投身科学是理所当然的,根本没想过要选其他的路。我的姐姐玛戈是内科医生,妹妹黛博拉是电脑科学教授。两人在各自的领域都是创新先锋。
  我1971年升入UCLA就读之时,互联网的第一粒种子才刚刚在国防部的资助下,于各大院校和研究实验室萌芽。我亲眼见证了研究人员让世界各地电脑相连的壮举,很想参与其间。于是我北上到斯坦福大学(刚好坐落在今天我们所称的“硅谷”中心)去读研究生。我参加了文特·瑟夫(VintCerf)领导的研究团队,是当中年纪最轻也是唯一的女性成员。瑟夫是计算机科学的先锋,后来更被尊奉成了“互联网之父”。瑟夫的研究生团队当时正在开发一种叫做“传输控制协议”(tran*issioncontrolprotocol,TCP)的新型网络软件,也就是让电脑可以互相交换信息的代码。我们都感到自己从事的是很重要的工作,但绝没想到这套软件日后竟然成了互联网和万维网发展的奠基石。
  当好运气意外降临的时候,我正好准备就绪。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为新成立的创业公司齐洛格(Zilog)效力。我在那儿体验到与一支才华横溢的小团队合作的神奇力量。那时我还领悟到,自己真正的激情和长处其实不是跟机器打成一片,而是跟大伙儿一起合力将新技术推向市场。后来我逐渐走上了创业和领导之路,真叫我家上下大吃了一惊…我自己也很意外。我在齐洛格碰到了我将来的丈夫…比尔·卡里科(BillCarrico)。1981年,我们成立了一家名叫“大桥通信”的网络公司…那时,我们可从没想过往后两人会一起创办7家公司!我的事业生涯主要是为互联网搞“下水道”工程,开发的产品大多数人平常根本注意不到,只有碰到问题的时候才晓得居然有那样的东西存在。1998年,思科收购了我们创办的第3家公司“信条软件”(PreceptSoftware),我本人也加入了思科这家高速成长的企业,担任首席技术官一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美国创新在衰退 序(2)
我还有幸与多家大型企业的领导者共事,这些企业接连不断地萌发创新观念,为自身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竞争优势。1989年我加入了联邦快递的董事会,此后又接连加入罗克韦尔(1994年)、Sun(1995年)、迪士尼(1998年)等公司的董事会。时至今日,我仍是联邦快递和迪士尼的股东。本书中的许多故事都是取自我在这些公司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我以为,联邦快递和迪士尼在创新“思维”方面属于互为补充的两极。联邦快递追求卓越的营运…侧重于左脑的公司。迪士尼的核心则是创意和想象力,具体展现了右脑的两大机能。这两家公司都管理得当,注重客户,而且善用战略,眼界高远。它们秉持对未来的一贯承诺,造福了数以百万计的用户。
  2000年互联网泡沫吹到最大的时候,我怀着对科技产业创新前景的无限关注离开了思科。硅谷变了。从前大家饶有兴致地创造新技术,解决有趣问题,而今这股热情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优先考虑即刻的财务回报,创办恒久的企业反倒退居其次。我想回头经营自己的公司,但不希望公司只围着产品转,陷入业界急功近利的疯狂热潮。所以我们在接下来创办的“包装设计”(PacketDesign)公司中,尝试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模式:探索未来技术,培养全新观念,再孵化独立的公司,推广产品上市。
  2004年,我度过了40岁的生日。接下来的两年,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5年来,我和比尔既是事业伙伴,也是人生伴侣,但此刻我们决定各走各路。网络泡沫吹破以后,“包装设计”公司不再为新项目提供资金,我知道是彻底翻开新篇章的时候了。展望人生下一阶段,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出选择,完全不受限制,为此,我既有期待,又有些焦虑。创新始于变革的能力,我到底想做什么呢?
  当年的美国理解科学、技术和创新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勇于冒险。出生在这样的时代,是我的幸运。可如今整个国家越来越看重短期利益,我跟其他许多科学家、商业人士和家长都认为,我们的下一辈将不再拥有我们当年碰上的大好机会。面对这样的转变,我想要尽些绵薄之力,于是写下这本书,与读者诸君分享心中的想法。
  我们得放宽眼界,大胆进取,对自己制造出来的问题承担责任,如此方能重夺未来。过去的战略对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确实发挥了作用,这一点我们必须加以肯定,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适应当今新的经济和社会现实。解决眼前的问题需要各界(企业、政府组织、金融机构、非营利组织、学术界、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参与。此外,这些多元化的参与者需要一套共同的架构和语言,才能有效迈步向前。
  我了解怎样有效解决问题,最初的一课来自我父亲。我在UCLA念书时还没有个人电脑;大家得共享大型主机,提交程序,几个小时之后拿到返回的结果。我记得,第一次上编程课,我在机房熬了个通宵,每次打印输出的都是“ABEND”(这是“非正常结束”的缩写,即abnormalending),简直把我急得想哭。我的程序崩溃了。当我萎靡不振地回到家,父亲提醒我可以把问题分割成容易解决的小片段,同时记得怎样把它们拼合还原。对于创新问题,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本书取自我的亲身经历,此外,我还采访了100多位对美国创新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创业家、风险投资人、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界、商界的领袖。本书前两章旨在建立一套框架,便于读者理解可持续创新的过程,其中包括创新生态体系的概念,赋予个人、企业、组织和国家以变革能力的五大核心价值观。在第3~5章中,我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这几十年间科学与技术的演进,探讨了其中的好坏得失。我总结了哪些关键议题需要加以解决,才能重新点燃广泛创新的火焰。第6章阐述了创新架构在组织层面上的应用。第7章和第8章重点讨论了国家的创新生态体系,以及我们怎样做才能维持其健康运作。
  为了儿孙后辈着想,我希望本书能以全新的视角,激发读者思考个人的决定对创新会造成什么影响…不光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他们所属的组织、国家和整个世界。
   。。

导言:创新不是可选项
创新不是可选项
  创新、探险、自由和复兴…自从先贤们漂洋过海,一路西行至北美洲,国父们建立起一套雄心万丈的全新*制度以来,美国一直靠着这些理念维持文化和商业的活力。300年来,我们的国家认同总跟大胆冒险、史上第一联系在一起:远征南北极;最早尝试人力驱动的飞行器;首次登上月球。
  美国素以前沿科学和技术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擅长将新理念推入市场,凭借这一优势,我们能有效地和他国展开贸易与竞争,改善了全世界所有人民的生活。“简而言之,倘若美国人停止了创新,”2005年,国家竞争力委员会断言,“我们便不再是美国人了。”
  今天,对我们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而言,创新越发重要。但我们仍然具备获得成功的条件吗?每当卓越的公司以为自己的成功理所当然,便很容易一败涂地,卓越的社会亦然。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我们应当好好关心自己的将来。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都面临着威胁我们经济与生活质量的重大挑战…对石油的依赖、气候变化、医疗保健和国家安全。可倘若我们给予创新应有的关注,这些挑战同样能为我们带来机遇。
  为从优势位置迎接这些重要的问题,企业和国家领导阶层必须跳出只关心短期财务结果的局促视野,理解全球化以及未来经济发展步伐加速带来的冲击。只有勇敢迎接挑战,视之为开发新产品、降低成本、改善声誉的机会,公司才能获得长期的收益。
  科学创新不仅事关科学家,也关系着美国的经济。它影响着所有的人。我在思科任首席技术官时,每一次演说,我总这样开头:“互联网改变了我们工作、生活、学习与游戏的方式。”万维网只不过是技术创新对人造成显着影响的事例之一。
  新的诊疗程序、基因测试,以及生活方式如何影响健康的科学证据,都关系到我们的寿命长短。我们现在可以服用药物,维持并优化身体、精神和性情的健康。电池技术的突破,为我们带来了便携设备,把我们从办公桌边解放出来,工人和管理者都享受到了更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手机、电邮和短信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有了诸如iPod、TiVo(一种数字录像技术)、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和低成本数码摄像机等新设备和技术,消费者可以任意选择消遣的时间和方式。Facebook等由用户创造内容的社交网站,提高了口头传播的速度和影响力,让消费者掌握了更多的力量。
  一些现在看来平平常常的东西…不粘锅、车载GPS定位系统、控制高血压的处方药物…不久以前还是突破性产品。它们不是在真空环境中凭空开发出来的,而是建立在数十年来科学技术稳固、深厚的研发与应用的基础上。我把这种环境叫做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不光是喊口号
  创新是魔术,是好运,还是一种需要管理的流程?创新是天生的,还是传授的?创新文化是规定出来的,还是培养出来的?不管你是为公司、机构、慈善活动参与创新,还是通过政策或教育间接影响创新,都有必要理解生产力变革背后的真正驱动力。
  在我寻找最佳的叙述方式,阐释如何鼓励、培养创新的过程中,我回想了自己早年接受的科学教育。生平第一次看到一口小水塘让我好兴奋。几个平方米的小小水域里聚集着那么多的“居民”…海葵、螃蟹、贻贝……它们各有一套抵挡水流变化危险的防御系统,并为了互相的利益和谐共存。维持生命的生物生态系统,为推动创新的组织、人群与势力提供了参照。生命体蓬勃活跃,是因为有机体群落及其环境之间存在动态的交互作用。仔细观察这些生态系统,你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有机体(有着各自独特的生命周期)在相互合作,维持整套系统的活力。可信、有序的现象和看似随机发生的现象并肩共存,其中不少现象亦适用于创新。
  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合作的有机体包括科学家、产品开发者、商人、服务商和消费者。所有的这些人至少要参与以下三项活动之一:研究、开发和应用。不断发展的可持续创新,源自这三项活动在组织、国家和世界层面上的交互作用。
  一朵美丽的鲜花,一串令人垂涎欲滴的葡萄,都是从种子开始的。土壤、水和空气的恰当组合,决定了种子的长势。若要创新蓬勃壮大,环境必须适宜。领导风格、足够的资金和政策,必须配合在一起才能点燃创新流程。教育和文化亦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它们关系到对未来创新者的培训、鼓舞与激发。
  正如生物生态系统背后有着基本的规律一样,扶持创新也有一套核心价值观:询问、冒险、开放、耐心与信任。这些价值观是创新的基础。它们共同决定着个人、组织和国家的应变能力。
  每一种生物生态系统都有自身独特的元素,维持着生命之间的微妙平衡。倘若创新生态系统中欠缺这样的平衡,我们就有可能创造不出成功所必需的发明、产品和观念。
  放眼一看,周围到处都是创新产品和服务,人们很容易认为,美国创新生态系统安全可靠。可实际上,我们的优势正在迅速消失。创新不光是喊口号,关注短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公司和国家在中长期创新方面有着致命的盲点。我们都有点像漫画里的那种人物:一口气跑出了悬崖,悬在半空中脸上还挂着笑,不曾意识到脚下早已没有了坚实的地面。但只靠坚持20世纪的那一套,我们回不到山岭上。我们必须理解创新的根本原则,从过去的成功与失败中学习,辨识出关键的平衡力量,将着眼点调离短期结果。在为21世纪寻找模范时,我们需要说明情况到底改变了多少。
  从研究到普及,互联网用了30多年的时间。对于类似互联网这种不断改变世界的创新,我们的发起和维持能力,是保障美国将来安全、发展和活力的关键。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全球经济(它的诞生有美国的一份功劳)日益紧密相连,竞争越发激烈,美国却丧失了催化过往成功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