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里可以代替‘财富’的词语有十多个,创新、责任心和领导力是其中之三。”英特尔前任CEO安迪·格鲁夫(AndyGrove)说,“空谈责任心的公司,员工为所欲为;不敢松开扶手的公司,总是空谈领导力。不擅长改变现状,甚至分析不了对错的人,总是一个劲儿地搞创新。”创新不是毫无意义的口头禅,一脱离新近最热门的创业小公司就成了空话。我们需要可持续的切实创新,唯有来自领导层的勇气和平衡的生态系统才能将之化为现实。
第2章 创新生态系统(1)
没有“即时贴”,我恐怕没办法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即时贴的发明逐渐成为一则经典案例,借以说明创新生态系统怎样合作,从偶然发现中开发出改变世界的产品。
1968年,明尼阿波利斯3M实验室一位名叫斯宾塞·西尔弗(SpenceSilver)的科学家正想方设法提高公司胶带黏合剂的黏度。他没能达到这个目的,却误打误撞地捣鼓出了一种新东西:这种胶能附着在各种物体表面,又能轻易揭下再次使用。他本可以弃之不顾,继续想办法提高黏合剂黏度,但公司里允许搞实验的研究员进行一定程度的开放式探索,不一定非要实现预订结果。西尔弗对这一偶然发明的潜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随后的五年时间,西尔弗为这种黏合剂设计了各种应用原型,并和公司的其他同事一起琢磨怎样将它转化为成功的产品。有一天,3M产品开发部的阿特·费莱(ArtFry)在教堂唱诗,可书签老是从歌谱上掉下来,搞得他大为沮丧。他想起似乎听人说过西尔弗弄出了一种临时性黏合剂,能不能用它设计一种新型书签,一贴就粘上,不用的时候再撕掉呢?
把西尔弗的发明改造成我们如今使用的即时贴,整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公司好些人唱反调,说什么“谁会买这么个小破纸条呀?”但费莱坚持不懈地努力,3M的领导层也很支持。
1977年即时贴最终上市,并没有立刻掀起热卖潮。由于消费者们想象不出这种产品到底有什么用,3M决定大范围免费派发样品。等人们熟悉了这个灵巧的小玩意儿,他们的想象力就张开了翅膀。如今,即时贴成了每个家庭的必备产品,不管是上班、上学,还是在家休闲,各个年龄段的人都爱用它…连个人电脑上都出现了即时贴软件,当然,不使用黏合剂。
这些颜色各异的小纸条正是创新生态系统欣欣向荣带来的结果:西尔弗的研究,发现了新型的黏合剂;费莱的脑筋急转弯,开发了即时贴产品线;此外还有消费者不断为它寻找新用途。3M的领导层理解创新的基本原则,为顽强的天才员工们携手工作创造了合适的环境。
大自然的创新
在斯坦福大学以西的丘陵地带,开辟有1500英亩土地,专门用于研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存。因为附近的山顶建有射电天文望远镜,当地人借用它的名字,把这块美丽的地方叫做“天线”。在我们眼里,这是个徒步、慢跑的绝佳所在。每一天,我都会顺着熟悉的小道遛弯,置身于大自然永不停息的创新当中。
树木、青草和野花,给群山铺了一层地毯…夏天,艳阳把它渲染成金黄色;到了秋天下过雨后,又变成亮丽的黄绿色;而每年春天,则是生机勃勃的嫩绿色。苍鹰在高空盘旋觅食。麻雀到处都是,似乎已经逐渐习惯了偶然闯入它们领地的人类。蛇,鹿,蜥蜴,地鼠,野兔、山猫和偶然出现的狮子,也都把这块保留地看做自己的家园。除了所有这些野生动植物,还有不少跟我一样的人。细雨中,阳光下,他们散步聊天,谈论个人生活、工作问题和全球大事,斯坦福校园和硅谷流传的天才想法激发着他们的灵感。去年夏天,一场大火蔓延了128英亩土地,植被遭到破坏,栖息动物四散奔逃。可在大学环保生物学家的悉心照料和养育下,不过几个星期,“天线”的生态就开始复苏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2章 创新生态系统(2)
“天线”是一套生态系统:生物群体和环境相互作用,共同转化为生存所必需的能源和养料。路上经过的每一棵树,本身都是一套生命网;而1500英亩的保留地,又只是旧金山湾区大生态系统的很小一部分。生态系统,既可以精微如涓涓细流,亦可以磅礴如汪洋大海,可一旦失去平衡,维持内部生物的环境因素遭到破坏,必定会陷入崩溃。
创新生态系统是由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类群体构成的。科学家、行政管理者、企业领导、工程师、作家、教育工作者、医疗专业人士,还有其他各种群体,都在其中扮演着角色。每一个群体都必须依靠领导、资金和公众关注汲取所需养料。
正如“天线”保护区每一棵树的健康都取决于整个湾区生态系统的健康,任何一家企业或组织的创新生态系统,都要依靠整个国家和世界的创新大环境。创新生态系统里的不同栖息者,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群落:研究、开发和应用。
研究群落探求新知,造福了整个生态系统;它的种种活动一般遵循从“基础”到“应用”的轨迹。外部限制条件越少,越有利于基础研究的兴旺发展。它构成了将来创新的奠基石,电磁关系研究和基因遗传研究就是很好的两个例子。建立疾病细菌理论的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曾经说过:“在研究领域,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基础研究为整个科学群落奠定思想准备,带动发明创造的氛围。
反过来说,应用研究仅限于解决具体的问题。晶体管取代昂贵的真空管,就是应用研究的一大胜利。找出哪些基因组会提高儿童患先天孤僻症的几率,则是应用研究利用基础科学发现的另一个例子。搞应用研究要考虑潜在的市场情况,开发群落通常也需要确定具体的业务需求。
研究工作者大多很喜欢从大范围入手,探索未解难题。他们从过程本身提出的挑战中得到积极反馈,分享看法和赞誉。判断研究的成败,不应该看它获得了多少专利,而要看科学家们在其他群落的创新基础上,通过它给世界带来了多少新知识,毕竟,后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
如今的世界愈发看重商业成就,忽视对科学知识的追求,人们要么以为基础研究理所当然地重要,要么彻底地忘记它。所谓的“企业研究”通常只侧重于技术开发,受限于具体的商业需求,欠缺深入探讨一般性知识的热情。它不能像研究群落一样造福于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更不是研究群落的替代品。
在树木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没有发育良好的根茎系统,枝丫和树叶就得不到水分。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没有欣欣向荣的研究群落构建基础,就谈不上可持续的长期进步。
开发群落把概念推入市场,它包括工程师、设计师、营销人员、销售人员,这些人把新发明变成可用(最好是便于使用)的产品和服务。辉瑞制药公司的科学家可以通过新发现的胰岛素调节激素,开发出能治疗糖尿病的革命性新药。产品开发人员可以从现有技术提取新概念,比如重新包装测孕剂,方便家庭使用,或是设计专门用来整理数码照片的软件。工程师可以改善生产方法,提高其生产效率,几十年来,英特尔那些在芯片生产厂工作的技术人员就做的是这事儿。
开发群落里想要搞大规模创举的人,青睐广度甚于深度。他们一般不会几十年如一日地琢磨同一个问题,而是急着前进,解决新一轮的挑战。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奖励莫过于把观念转化成产品,得到同行的认可,从这些产品的使用者那里获取积极反馈。 。 想看书来
第2章 创新生态系统(3)
有一回,PacketDesign公司的主任研究员范·雅各布森(VanJacobson)在开会时被搞得心绪低落,他发现研究员和开发员好像说的不是同一种语言。开发员类似登山客,他们想要爬上最高的山峰,越快爬到山顶,他们就越兴奋。研究员则类似制图师,他们登山的目标是获取更好的视野,看看前面还有什么有趣的地形。这对我们创办公司的人来说,是一个本质认识。理解不同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视角,我们才能发挥每个人的强项,让他在团队中干得更好。
应用群落根据个人和组织的需求调整科学和技术,推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运作。他们从宏观上接触日常需求,为研究和开发人员提供关键信息。有了关键信息,研究人员才能锁定有待解决的问题;开发人员才能在飞速变化的技术道路上通行无阻。
有些科学工作者并未选择到实验室搞研究,而是当了内外科或精神病“医生”,从事临床工作。这一类的工程师或研究人员帮助人们利用最新技术或技术性产品,更好地组织生活。应用群落是创新的最前线,因为它不仅着眼于技术的存在,更注重应用技术,创造奇迹。
如今,谷歌要想成为技术发电站,不光需要把新算法的理论研究转换成方便好用的网络搜索引擎,还需要开发业务模型,为自己提供长期而稳定的收入来源。事实证明,AdWords程序…它在算法得出的可靠搜索结果旁边显示少量的付费广告…的创新性和高效性,完全不亚于搜索引擎本身。此外,谷歌在高级IT战略上贯彻数据中心大范围“云”分布,为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高明的研究、开发和应用,都是谷歌成功必不可少的环节。
全美创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取决于上述三个群落之间实现健康的平衡。我们需要大胆、资金充足的研究群落,以长远的眼光发现新知和观念。我们需要多产的开发群落,推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交付。我们还需要繁荣的应用群落,把这些技术进步散布全世界。
我们需要一套平衡的生态系统,才能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降低我们对石油的依赖,逆转气候变化,需要企业和个人想办法保护能源,改用非石油燃料。我们需要新型的混合动力汽车,效率更高的工具器皿,以及缓和能源需求的突破性技术。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投资基础和应用研究,寻找替代能源,减轻我们对环境的影响。
和置身“天线”那样的大自然生态系统中一样,改善创新生态系统任何一部分的繁荣,都能提高整体的活力与适应性。跳出原先的群落,接触其他群落的资源与智慧,这样的组织将在可持续创新上遥遥领先。
有趣的实验
诺华研究基金会基因研究所是跨学科研究的新典范。1999年,研究所在瑞士制药巨头的资金支持下成立,依靠整合化学、生物学、自动控制和IT技术,致力于解决复杂的医学问题。充满热情的带头人彼得·舒尔茨(PeterSchultz)完美地融合了科学研究工作者和创业家的两重特性。他曾和人一起创办过7家新公司,还是加利福尼亚拉荷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化学教授。
成立基因研究所的动因是希望依靠新技术,让基因实验室告别一次只能分析一种基因或分子的陈旧做法,同时开展数千次实验,从而大幅加速发明新药所需的时间。一般来说,生物技术新创企业的投资人根本没有耐心,等不及研究团队逐一尝试实现这一目的的不同方法。但诺华基金会有着较为长远的眼光,单独出资成立了基因研究所,授权舒尔茨招揽既能建立新技术平台,又能应用它开发新产品的科学家。
第2章 创新生态系统(4)
舒尔茨谦虚地说,基因研究所只不过是“一次有趣的实验”,是想打通学术界与私人企业的经脉,为基础和应用研究之间建起桥梁。研究所的部分项目是纯探索式的,但它同时也有开发医疗保健应用产品的资源和技术。“我们吸引了许多不害怕闯入新领域、善于从不同领域吸收观点和数据的人。”舒尔茨说。
诺华基因研究所是一个有趣的混血品种:它是一家独立的实验室,既享有探求基础科学的自由,又掌握着充足的资金,能把发明转换成产品。因为有着高瞻远瞩的领导层和世界一流的人才,再加上耐心的经济支持,这个实验成功了。
直觉式开发
在技术、成本和客户要求之间判断合适的取舍,是开发社群的一项关键挑战。实现了恰当平衡的企业,如IntuitiveSurgical,能够真正大展拳脚。
如今的大多数外科手术都需要在患者身上切开足够大的口子,好让医生把手放入体内施术。腹腔镜或微创外科治疗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大医学进步,它缩小了切口尺寸,但施术工具使用困难,动作幅度也比不上人手。故此,尽管医学不断进步,连摘除整个器官这样的大手术都可以做得很快,但整个过程仍需要极为精妙的操作。这样的情形恐怕还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改善这些复杂手术的临床结果,是硅谷新创企业IntuitiveSurgical的开发目标。该公司推出了一套名为“达芬奇”的自动手术辅助系统。
达芬奇使用一种类似手腕的机械装置,能像人手一样活动。医生坐在大型控制台前,通过3D显示观察患者,同时以精确的手上控制操纵机械臂。设备内置电脑,确保外科医生对机械臂的所有动作感到完全自然,从而大幅减少训练时间。“就跟做普通手术一样,”公司总裁兼CEO加里·古哈特(GaryGuthart)说,“你看到你想看的,你动起来去拿到它…只不过它改进了微创手术,造福了患者。”我去拜访公司总部时,古哈特带我进了示范室,向我演示整个过程是多么符合直觉。我惊讶地发现,几分钟之后我就能操作仪器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名叫弗雷德·摩尔(FredMoll)的医生兼创业家到斯坦福研究院参观一种电脑辅助手术的模型,该模型是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DARPA)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出资赞助的一个项目。摩尔敏锐地预见到了这种技术的潜在影响,于1995年注册成立IntuitiveSurgical,并聘用了一些原来斯坦福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其中便包括加里·古哈特。
开发“达芬奇”,需要若干不同技术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