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佳私募基金之定价中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最佳私募基金之定价中国-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累。
  当然,正因为可以提供给企业很多类似的服务,他们的议价能力就更强。同时,因为这一点,天堂硅谷不跟其他风投做联合投资。“三五家风投进去,到底谁来帮企业做增值服务呢?大家都来做就意味着没有人做。”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吉清:“无知无为”创造财富神话(5)
自我修复:金融危机像发烧
  早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吉清某次在机场买了一本书——《诚信的背后》。从那时起,他就了解到美国在众多创新衍生品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危机。
  吉清很推崇美国的创新能力,但也正是这种创新能力,引发了这场金融风暴。“就像一种新药一样,刚开始只会看到好的方面,其副作用短时间内不易被看到,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爆发。”
  “就有一个秘鲁的金刚玻璃订单被取消了,否则2008年业绩会更好。”不过,总体而言,金融危机对吉清所投资的企业整体并没有很大伤害。
  吉清认为,在这轮金融风暴中,有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打击,但并没有受到致命打击。“专注于自己的主业、能抵制住诱惑的企业,没事情。”吉清说起他自己看到的一些浙商之所以在这轮风暴中倒下了,并不是因为经营问题,而是因为他们赚了钱去炒期货、放高利贷。“刚开始只是做一些套期保值,后来就开始去炒期货,甚至去套利。他们去银行贷款,说要买原材料,买来以后马上很便宜地卖掉,拿来的钱去放高利贷,能不倒吗?遇上金融风暴,钱收不回来,血本无归。可能主业本来很好,却倒在了诱惑上面。”
  “现阶段,其实对经济也好,对企业也好,都是一个自我修复的时期。就像人生病发烧一样,其实是产生抵抗力的过程。”吉清说道,“应该调整产业结构,优胜劣汰,让值得活下去的企业活下去,不值得活下去的企业就让它自然淘汰,比如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我们应该更多扶持一些有自己东西的企业。”
  对自己投资的部分企业在大环境不好的状况下遭遇困难,吉清觉得“很正常”。“即使有短时间的亏损,也不能说明就是失败,除非是我退出的时候亏损,那才叫失败。而且,即使出现这样的状况,也是正常的。我不是神仙,不可能事事做对。”
  似乎和玉皇山下静谧幽静的环境相关,吉清的理念中总有些“禅意”。
  “不要追求完美。”吉清总是强调“不完美”这个词汇,“日本人似乎爱追求完美,树木都要修剪得工工整整,但你会发现他们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差,很难回头;美国人没太多文化底蕴,但是爱创新,所以他们的修复能力很强;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最有包容性的文化,总有一天,要让我们的文化去影响他人。”
  稳健:把投资融入血液
  吉清把自己的投资哲学称为“无知无为”,颇有老庄的味道。
  他解释道,人的认知经历有三个阶段,先是无知无为,再是有知有为,再到无知无为。最开始,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没有能力去做,很茫然;然后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大脑刻意指挥自己去做;再回到无知无为,不用大脑思考,而是本能地去做,引申到投资上,就是一遇到投资项目就知道该怎么做,不用去想。
  “就像打高尔夫一样,刚开始不会打,然后教练会教你,甚至拍下录像让你看自己的动作哪里不对,每次击打时会刻意地去纠正。到最后,比如到教练、运动员的级别,他们打球根本不用经过大脑,而是产生了肌肉记忆,本能地知道怎么去打。”吉清打了个比方。
  “如果老是在想如何做动作、如何做投资,就很容易在细节上出现偏差。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区别就在于是否已经把每一个细节融入血液之中。” 。。

吉清:“无知无为”创造财富神话(6)
吉清还举了巴菲特和索罗斯例子。“两个人的投资方法、投资理念完全不同,但投资习惯完全相同。他们遵循着自己的投资理念,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同的只是投资方向、投资角度而已。”正是如此,吉清希望自己的投资可以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细水长流”。
  “能够保持3年有5~10倍的收益常态就好。”吉清并不期望着总有暴富的神话出现。相反,他的稳健还体现在对投资质量的要求。“投资要有含金量,没有好的机会宁可不投,也不放低要求。”
  2008年,吉清套现了旗下一只基金的资金。“分红过后,觉得半年之内没有什么项目可投了,就干脆把本金还给了投资人。”吉清说。本来是可以继续留着收基本管理费,或者降低标准去找一些企业,但吉清并不愿意这么做。“还是想做百年老店。”吉清笑着说,“至少在我手里,不能放低要求。”
  吉清还坚持“投资要有余量”的做法,即使在最差的时候,公司账上也有上亿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创新:私募挖掘未来明星
  如果说,天堂硅谷成立的第一只私募股权基金掀开了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业发展的新篇章,那么,对于未来吉清有着更远大的理想。
  他认为,私募基金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一是需要更大的金融平台,让创投公司也可以贷款、发债,甚至上市。“黑石不就上市了。”第二,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比如税收优惠以及法律规范的完善。如果有了这些条件,私募股权基金一定比公募基金发展得更好。而这些,将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进步和发展。
  “创投企业在做什么?国家4万亿的投资在拉动经济,而我们创投就是在投资中小企业,为什么不给我们一些扶持?不用投钱,只要给我们一些税收优惠,就可以产生杠杆效应。因为我们募集的是民间资本,同时我们会以市场的眼光去看待企业,选择真正在未来有潜力的企业去投资,这于国于民都有利。”
  吉清研究过美国的私募股权基金,除了美国的金融平台更丰富外,美国政府在税收方面给予的优惠也起了重大作用。“为什么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得这么快?风险投资功不可没。美国著名的几家大公司——微软、思科、苹果都是从创业板出来的,在初期或多或少都有风险投资。”在吉清看来,一个国家的风险投资发展得好,对整个社会的创新都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么多的风险投资公司,每天都在寻找着好企业,如果我们能多投资一些有潜力的公司,多一些华为,多一些阿里巴巴,那么中国整体经济也会更上一个台阶,会比美国更牛……所以,从更大的角度说,私募股权基金能给国家注入创新能力。”吉清总结道。
  我们期待着,天堂硅谷能找到下一个微软、下一个苹果,也更期待,我们能有更多天堂硅谷,去挖掘更多的世界级企业。
   。 想看书来

魏建平:投资的个性(1)
魏建平:“2008中国最佳本土PE管理人”。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EMBA,高级工程师。曾任上海某研究所机电设备科科长,亚商企业咨询公司研发部经理、总经理助理等职。现任亚商资本合伙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创业资本研究中心副主任,成都新兴创业投资公司总经理,盈泰投资管理公司总裁,兼任浙江新和成股份公司独立董事、成都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成都卫士通股份公司董事、四川龙蟒钛业股份公司董事、成都国腾电子技术股份公司董事等职。
  初见魏建平,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朴实、随和。从上海七零四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到亚商企业咨询的副总,再转战成都,任成都新兴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魏建平的职业生涯不可谓不丰富。然而就是这种丰富,使得他在创投这块土地上耕耘得满足,且收获丰盈。
  “我就是喜欢这一行,所以一点也不觉得累。”虽然经常当空中飞人,在全国各地看项目,又由于公司大本营在成都,需要成都、上海两地跑,但他却乐在其中。他甚至说成都悠闲舒适的民风已经传染了他,“不吃辣不习惯了,喜欢那里的氛围”。
  正因为经常在西部走动,他发掘了不少“冷门”公司、“有个性”的公司。用魏建平的话说,就是“每家公司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1。 “咨询,就是交朋友”
  魏建平本科在浙江大学学习液压传动与控制专业,作为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的昔日弟子,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在上海七零四研究所任职,开始了研究生涯。
  研究工作枯燥而辛苦,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都还是“大锅饭”制度,研究所更是论资排辈,拿固定工资,“奖状拿了厚厚一叠”,魏建平觉得付出和获得不成正比,于是毅然选择转换职业跑道。
  因为兴趣,魏建平转而选择了当时的上海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亚商咨询涉及企业战略重组、管理整合的专业咨询服务,为许多上市公司提供专业的收购兼并、重组改制、战略策划、管理整合、管理系统构建等咨询服务。20世纪90年代,国内就有“北联办、南亚商”的说法。魏建平就从一个对管理咨询知之甚少的专业人士开始了全新的事业。
  “开始的时候很辛苦,因为很多东西都不懂,但因为喜欢,所以学得很快。”魏建平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不仅体现在好学上,他还主动提出要做一些“分外”的工作。“那时候,亚商就是靠老板的资源来做生意,其实已经很不错,但我觉得不够。于是我主动对老板说:‘你愿不愿意付出一些成本,就是差旅费,让我出去多宣传我们公司,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我们,也让我们为他们服务。’”就这样,魏建平主动跨出了第一步,结果自然是非常好,带来了亚商客户、品牌的双重收获,到现在,亚商已经形成了“走出去”的传统。
  对于魏建平来说,这一段经历给他带来的不仅是业务上的锻炼,更是千金难买的朋友、资源、经验。“咨询,就是交朋友”,魏建平在采访中,不止一次提到这句话。以往的咨询工作经验,不仅让他给所投资的企业带来非常切实的帮助,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也有利于为他赢得企业的信任,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而且,在从事咨询业的时间内,魏建平凭借自己的真诚和能力,与很多上市公司保持了良好关系,至今,成都新兴创业的股东名单中,还有东阿阿胶、南通科技等上市公司。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魏建平:投资的个性(2)
成都新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10日。当年4月,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表示,中国证监会将尽快成立二板市场。魏建平坦言,当时就是冲着“创业板”去的。
  当时由于得到成都高新区的支持,魏建平毅然来到成都。当时创投界流行的是“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北上广”优渥的生活条件,也让外资PE们如鱼得水,但成都乃至西南边陲,在当时绝对是投资界的“冷门”区域。对于生在浙江、长在上海的魏建平来说,成都更是陌生。更糟的是,2000~2005年,创业板停滞,股权退出又毫无渠道,“根本没有PE生存的空间”,魏建平表示其中的艰辛尽在不言中。
  有一段时间为了生存,只好再做起咨询。魏建平谈起那时的艰难,已是淡然一笑。那时,为了锻炼队伍,魏建平还让员工在四川做起了“拉网”式调研,各员工对各地级市、开发区、高新区进行经济普查,查找优质企业,“争取不漏过一条大鱼”。
  “我们对成都周边太熟悉了,你随便说家什么好企业,我们都了解。”当年的辛勤,换来的是新兴创业在西部地区绝对的“深扎根”,因此,他们挖掘到了许多在旁人看来“冷门”乃至“偏门”的公司。“冷门有冷门的好处,就是竞争少。”魏建平笑言。
  如今,其投资的中航三鑫(002163)、升达林业(002259)、卫士通(002268)等已登陆中小板,“今年估计还能有4~5家上市,还有创业板的公司。”魏建平难掩兴奋。
  2。 找到阶段性在发展的行业
  “要找到好公司,投资眼光是核心的核心。”听起来,这是一句大实话。然而,对于魏建平来说,却是有内在逻辑的。弄明白了这点,找公司很容易。
  用时髦的投资术语说,魏建平找到“好”公司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首先,就是找到阶段性在发展的行业。目前,魏建平尤其看好消费、国防军工、农业、新能源等行业,侧重于投资中小民营成长型企业,特别是那些细分行业的龙头。
  魏建平认为,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行业就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比如,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到GDP80%以上,而我们国家仍然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成规模的不多;第二产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牺牲了环境;发展第三产业是必经之路。
  “例如上海,就有很明确的目标,要将第三产业提到GDP比重的75%以上。这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阶段性发展行业。10年前,没有人提这个,因为那个时候还在解决更基础的问题。但当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发展第三产业就是现阶段的重点,这其中一定有机会。”魏建平说得斩钉截铁。
  “和老百姓生活相关的还有什么?”在此大思路的指引下,魏建平将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一一道来。
  “城镇化是必经之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土地谁来种?那么农业必然要现代化,与此相关的农业装备行业就有很多机会。”
  再者,随着中国的崛起,军事力量也必然要随之加强。“西方世界可是已经把中国看成最大的对手呢。”魏建平笑道,言下也充满着自豪感。“但在军事装备上,我们与西方国家其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方面我们不可能一直用国外的技术,所以在军事装备行业也有机会。”
  还有近来大热的新能源行业,魏建平对其也相当青睐。他还讲起了“专业术语”,好像找回了当年做工程师的感觉:“根据物质不灭定理,你烧了多少煤,就会释放出多少二氧化碳,环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