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命案:崔志刚解密中国富豪杀身之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财富命案:崔志刚解密中国富豪杀身之祸-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所列出的七诫律与那些指点人生的行动理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容易操作,也可以说根本不必去操作,它不是一本关于行动论的书籍,因为同那些理论总在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去做什么相比,我所想表达的则是告诫自己尽量不要去做什么东西,仅仅在欲念上加以控制而已,孰难孰易,相信分辨起来简单之极,正如压下不花钱的欲望总比实际去挣钱要容易些。
  我本人不信教,但我对一些宗教当中所推崇的精神境界是有所认同的,我知道每一种宗教信仰里都包含有自己的清规戒律,而每一种教义能得以数百年的存在来维持信仰的延续,就是缘于这些调适内心的清规戒律,因为只要认同了这个宗教的理论体系,它是靠自身的思维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并不需要去借助外力。比如我们都知道佛教要求不要杀生,基督教要求不要说谎,这些自身都可以做到。佛祖释迦牟尼在创立佛教思想的时候,也并不是做了什么有形的工作,而是在菩提树下静静的思考了许久,心里通透了,佛学也随之诞生了。
  

财富命案 后记(2)
当然我这些粗浅的感悟是不能与这些盖覆天地万物的高深理论相提并论的,不过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是相通的。我大概知道每一种宗教的教义也都不是为了塑造出类拔萃的超常人物,都是号召大多数人追求一种平和沉静的人生态度,而我想表达的观点也不过是简单的把心灵包裹一下,能够在艰辛的人生之路上较为顺畅地通行而已。
  所以在这样一个不复杂的想法基础上,写下了以上的文字,也许失之偏颇,缺乏深刻,谨望智者指点指正。
  

崔志刚:用青春编织经纬线(1)
第一篇:《民主与法制》采访崔志刚:用青春编织经纬线
  他在央视出镜十余年,是圈内著名的法制节目主持人。但谁会想到,他学的专业是交通工程,毕业后每天为来往的火车扳几回道岔,就是他的全部工作,甚至在刚上大学时,他连普通话也说不利索……
  2005年11月30日,记者在外地出差,11时30分,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收看《法治在线》,当天的《少年之殇》,令记者心情备感沉重。
  节目记录了天津十三岁初中生“网瘾少年”张潇艺,在给父母和暴力魔幻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玩伴们留下多封遗书以及八万余字的遗作——网络游戏小说《守望者传》之后,去意决绝地从24层楼跳楼自杀。
  仅只一周后的2005年12月6日,《法治在线》又播出了《天堂来信》:
  安徽省庐江县罗埠中学16岁的初三学生胡彬,离家出走并逃课,昼夜沉溺于网络游戏十一天之后,服用剧毒农药自杀。
  在两人的遗书中,均多次出现“转世重生”的描述,表达了他们面对死亡的从容、满足甚至归宿感。
  面对这两位患有重度“网络成瘾综合症”(IAD)的早逝少年,在《法治在线》主持人崔志刚冷静客观的表述背后,记者分明听到了“救救孩子”的呐喊。
  哪有“警匪片”那么简单
  这两个专题的连续播出,充分展现了《法治在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与理性思考,记者作为这个节目的长期观众,欣赏他“铁肩担道义”的一贯诉求。
  《法治在线》2003年5月开播,在当年下半年“观众满意度”回访中,诞生仅几个月的这个“法制节目后生晚辈”在被调查的央视全台近三百个栏目中位居第十六名;2004年初全台2003年度优秀栏目评选中,在全台四百多个栏目中排位第十名,是惟一获奖的开播不满一年的新栏目;尽管不在黄金时间播出,但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收视统计显示,《法治在线》刚开播不久,便开始在央视新闻频道稳居收视率榜首,因此顺理成章地荣获2004年度新闻频道综合评比第一名。
  每当相熟的朋友问起崔志刚,《法治在线》凭什么在强手如林的新闻频道能够短短时间就傲视群雄,他往往顽皮一笑,“警匪片,比较刺激,有人气儿。”
  这个时候,被一些观众评价为“不用说话,神色和目光都能折射出法律尊严”的崔老师,就显露出与他“猴”的属相吻合的可爱、诙谐、洒脱的一面。
  但是采编、制作、管理、主持法制专题电视节目经历逾十年,深深热爱着法制新闻工作,将“做一流法制节目,让《法治在线》成为中国最好的法治栏目”作为事业追求的崔志刚,对《法治在线》已经取得的成绩做出调侃式的自我解读,主要源于他的谦逊与低调。
  2003年,崔志刚从一个老牌周播栏目《社会经纬》的制片人、主持人一步跨越到全新日播栏目《法治在线》的主播,从驾轻就熟、成竹在胸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此间甘苦,非亲历其中,难有体会,当真是“幸福得不堪回首”。
  尤其在最初的一年中,崔志刚独自一人承担了所有的主持工作,报道了诸如《刘晓庆税案》、《刘涌黑社会案》、《衡阳火灾纪实》、《贪官王怀忠案》、《杀人恶魔杨新海案》、《陈满雄外逃案》、《西安宝马体彩案》以及《枫桥经验》等众多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重###制事件。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崔志刚:用青春编织经纬线(2)
在这些日常主持流程之外,崔志刚更凭借多年专业经验与业务积累,准确把握了理性法律意志与感性电视表现之间在技术与情绪上的和谐统一,真正切身深入第一线,以直播的现场评述手段即时传达了《马加爵案》、《非典抢劫第一案》、《重庆天然气井喷案》、《吉林中百商厦大火案》、《居民身份证法通过》等一批热点法治新闻。
  《法治在线》的崔志刚,以他凝重、沉稳、权威、大气的主持风格,丰富、全面的法律专业知识,敏锐、独特的新闻洞察力,以及游刃有余、淡定自信的镜头表现,给他的新、老观众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尤其像记者这样的老观众,会由衷感叹:“十年磨一剑,崔志刚更加成熟了。”
  潜移默化的引路人
  如果以崔志刚主持《社会经纬》为标准,记者是他十年的老观众;若从他做这个栏目的记者、编导算起,则他和这个节目已经被记者视为十二年的思想交流对象了。
  1985年12月31日,央视最早的一个法制节目《规矩与方圆》开播。
  十年后的1994年,这个节目重组新建为“以新闻的眼光关注社会,以法制的理念剖析人生”为宗旨的《社会经纬》。
  《规矩与方圆》在记者小学时代的记忆中,是偶尔和唐老鸭、一休哥、森林大帝、铁臂阿童木、陈真、霍元甲、许文强、春节晚会等有趣的节目穿插收看一下的。十四英寸色彩不稳定的老电视上,着装单调的主持人一本正经地说教道德、强调法制,引得记者有时也会不由正襟危坐、严肃思考起来。
  《社会经纬》开播的时候,记者正在保定上大学,每周只要有时间,总会想方设法在学校电视厅、校外餐厅包间或者亲戚朋友家里,一睹为快。在那时的记者看来,《社会经纬》就是电视版的《南方周末》、加长版的《焦点访谈》,针砭时弊,发人深省,用多棱镜幻化又还原真实社会的不同层面。
  1996年,当崔志刚在《社会经纬》做了两年编导后,众望所归地主持这个节目的时候,记者毕业分配到了北京。
  从那时开始,只要在每个周四的晚上九点没有工作和应酬,记者都会准时听崔志刚讲述社会生活、剖析法制经纬。
  1999年,他开始同时负责《社会经纬》的栏目管理,兼任了主编、制片人;同年,记者从中国银行辞职,投身传媒事业。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在中国以《南方周末》,《民主与法制》,央视《焦点访谈》、《社会经纬》、《新闻调查》等栏目为代表的优秀团队,对真相、公理、自由、正义的追求与实践,同记者的理想信念契合,促使记者融入其中。
  如今记者得偿所愿,在某种意义上讲,《社会经纬》时期的崔志刚,是记者潜移默化的引路人之一。那一时期的崔志刚,编导、主播了不少轰动一时的重、特大案件:《云南红塔原董事长褚时健贪污案》、《三菱帕杰罗质量案》、《何阳诈骗案》、《湛江走私案》、《齐鲁严打第一案》、《青海藏羚羊案》、《北京玉泉营大火案》、《“老干妈”商标纠纷案》、《深圳海关骗税案》、《周立太民工索赔案》以及《中国首例转配股纠纷案》等等,但最令业内人士津津乐道的,却是他的早期作品《王秋林和他的船》。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崔志刚:用青春编织经纬线(3)
在那次报道中,他根据对法律事实的掌握以及采访法学专家和咨询最高人民法院的心得;对事件的结局作了分析判断;事后当地法院专门为该案启动了院长再审监督程序,最终结果正和他在节目中所预测的一样。
  由此,这期节目成为《社会经纬》后进新人们的必修功课、基础教材、经典范例。
  但当记者和他谈起这个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法制电视节目委员会长篇节目一等奖的作品时,他又笑笑,“挺早的事情,不提了;这么多年的老记者,怎么还不出一、两个好作品。”
  “崔老”并不老
  其实,崔志刚从事电视工作十二年来,基本已将国内目前所有的法制新闻专业奖项尽收囊中: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一等奖、社教栏目奖一等奖,司法部法制好新闻金剑奖主持人奖一等奖,最高人民检察院金鼎奖一等奖,公安部金盾奖二等奖,以及农业部神农奖一等奖。
  这就不难解释,当年他主持的《社会经纬》,为什么能够在央视老同志栏目评议中获得综合第一名,并在2003年他加盟《法治在线》之前,超过《新闻调查》和《实话实说》,在全台四百多个栏目中收视率排名第六。
  取得这样不俗的成绩,崔志刚却并不是“电视科班”出身,甚至连他的普通话,都是在从邯郸魏县老家去四川西南交通大学攻读交通工程专业之后,才开始学习的。
  但是当年师生们很快发现,围棋和篮球玩得一样好的系学生会主席崔志刚,具有很强的语言天赋:大二时学校的新年晚会,字正腔圆的主持人,居然竟是这个刚进校门时还满口浓重乡音的河北小伙子。
  1990年,他毕业被分配到石家庄地方铁路处所属运输段下辖的胡庄车站四级班组,他是那里的第一个团员和国家干部,同事都是农民临时工。
  在那段由清朝光绪八年锻造的钢轨所铺设的清冷铁路线上,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扳两回道岔。
  有梦燃烧的崔志刚上路了,他走出小站,考取了筹建中的石家庄市经济广播电台,在每晚11点30分到次日凌晨1点,主持一档直播的接听听众热线进行情感交流的谈心节目。
  他温暖宽厚的声音、深入心灵的沟通不仅迅速赢得了听众的青睐,而且时任河北省委主要领导在他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时,出人意料地赞誉他,“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像崔志刚这样做思想工作的话,就什么工作都能做好了。”
  他热爱这份工作,近两年的直播,只请过3天假。
  但他不断完善自我、拓展事业的热望,推动他再次为了追求启程。l993年,央视通过《新闻联播》,面向全国公开招考主持人,崔志刚决定闯荡北京。
  作为在一千多名选手中,往复拼杀挺进最后复赛的20名佼佼者里惟一毫无电视从业经验的“新兵蛋子”,崔志刚最终以前十名的成绩被央视录用,运气好的成分恐怕很少,奇迹因实力而生。
  十多年过去了,和他同批入台的战友比如《新闻联播》主持人纳森、《12演播室》主持人张泽群、《戏曲大舞台》主持人白燕升,已各有成就,他们往往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崔或者崔老,使法制新闻中的崔志刚看起来更加老成持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崔志刚:用青春编织经纬线(4)
其实“崔老”有颗赤子心。
  夏天他一身宽大舒适的T恤和短裤,秋天一套别致松软的美军作战服,即使在《法治在线》的录影棚里,镜头中挺括的西服领带之外,也还是一条蓝中泛白的牛仔裤。再配上大头皮鞋和心爱的老伙计——切诺基,不到四十的崔志刚就是自然天成、休闲一派。
  这或许是素以时尚和反潮流著称的《新周刊》2004年度中国电视新锐榜,居然会将《法治在线》作为年度五大新锐电视节目张榜公布的原因之一。
  但崔志刚对《法治在线》形象的珍爱与呵护却让记者感动,由于他一再坚持一定要在《法治在线》录影棚中拍摄他的工作照,记者与他的棚中约定就因为两人时间的不合拍而从夏天约到秋天,从秋约到冬。
  当记者终于在空旷的录影棚中燃灯的一角,默默旁观他与摄像、灯光、编导、化妆师微笑忙碌、默契配合,又一次倾情投入去关注法治与民生的时候,记者突然觉得,他们是一群在路上的守望者,不停奔波,为了生活中不灭的希望、良心与真爱。
   。。

崔志刚:做一流的法制节目(1)
二、崔志刚:做一流的法制节目―――节目实录
  新闻频道每天17:30播出的栏目;是一个直击突发事件、直面抓捕现场的法制节目。每看到栏目的记者在一线工作的场面;都为他们的安全捏把汗;同时也被那种敬业精神所打动。本期嘉宾就是栏目的主持人……崔志刚。
  孙小梅:节目每周播出一次;是每天播出;作为节目主持人;你保留了什么?
  崔志刚:说句实话;我觉得原来给我的感觉不叫主持人;因为那样一个节目一年播出54期;由于受到其它一些节目时间上的影响;其实一年也就播30多期的节目;其中属于主持人的部分只是报一个开头、一个结尾;所以我常跟自己说;做我其实就是一个报幕员。到了;真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