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他看来,这时候的股票市场严重超值,很难发现值得买入的股票,而只要他手中握有现金,当将来机会出现时,主动权就掌握在他手里了。巴菲特在抄底金融海啸中及时投资上述老牌、名牌、大牌上市公司,就是这种主动出击的有力证明。正如美国富勒…塞勒资产管理公司高级副总裁丁专鑫所说:“巴菲特想买高盛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很长时间了,这次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所以,投资者如果从巴菲特买入这些股票后短期内被套就笑话他,实在是一种肤浅的目光。加拿大TD资产公司投资管理副总裁吴雅楠一针见血地指出:“从短期来说,巴菲特的投资存在风险。他目前所持有的通用电气和高盛的股权价值暂时全都已归于0,他是在看长期的价值。”
也就是说,巴菲特是在赌这些股票从长期来看将会有一个很好的业绩表现,而这正是他的一贯做法。【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是不理智的,许多上市公司经不起它这种不理智的三下两下折腾就倒闭了。只有那些业绩优良,并且久经考验的老牌、名牌、大牌公司,才值得作为长期投资的首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拥有志同道合的管理层
是什么将伯克希尔公司捆绑在一起?是我们建立的文化,也就是我所相信的事情。在开始,文化是由个体而逐步强大的,但一段时间后它便建立了自身的要素,人们自发选择来加入这一文化,董事自发选择成为董事,我们付给董事仅仅每年900美元,我认为这不会在其他任何地方发生。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是不理智的。投资者要避免这种不理智行为,就应当考察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是否与你志同道合;只有放心的公司管理层才能经营好你投资的股票(公司)。
2008年5月20日,巴菲特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座谈时表示,他只有对公司管理层“一见钟情”,才会大笔投资该公司。
他说,将伯克希尔公司捆绑在一起的是企业文化。下属公司经理中有些人他三四年都没有见过面,因为他们中有些人喜欢和他交谈,有些人则不喜欢,这两种方式他都能接受。不过他们应该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要热爱他们的企业,让巴菲特感到投资他们的公司是可以放心的。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伯克希尔公司收购以色列伊斯卡刀具公司(Iscar)中看出来。
伊斯卡刀具公司首席执行官埃伊坦介绍说,2005年10月他给巴菲特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虽然只有页,可是他在信中陈述了足够多的财务信息,巴菲特能够从中清楚地看出这是一家非常出色的公司。
更为重要的是,巴菲特从中看出了埃伊坦属于那种他愿意合作的伙伴。没过多久,巴菲特就对这家公司投入了40亿美元资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并没有去这家工厂实地考察,甚至没有派律师进行客户尽职调查。这就有些让人奇怪了!40亿美元的投资决策竟是如此“轻率”做出的?
对此,巴菲特2008年5月20日在做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时谈到,他个人认为,商学院教材中反复强调的尽职调查,其实并非必不可少;相反,对合作者的信任感是最重要的,而且是“100%的重要”。
巴菲特说,收购上市公司时他们并不核对每一份合同,而是把重点放在以合适的价格购买合适的商业、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设想该企业在5年、10年、20年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如果由于一个小小的错误多付或少付了1%的费用,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巴菲特说,他个人资产的99%都在伯克希尔公司,所以他比任何人都关心所收购的企业是否具有长久竞争优势、是否拥有令巴菲特信任的出色管理层。而这样重大的事情,他认为无法通过律师或其他任何团队去评估,必须由自己把关。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总部一共只有19个人,其中有10~12个人是管理财务的,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处理一些诸如回复邮件之类的工作,所以根本没有力量去从事尽职调查。
以伊斯卡刀具公司为例,巴菲特收购该企业并没有派任何人员去进行所谓“检查”、“验收”,他需要的是信任。至于巴菲特本人,也仅仅是在收购该企业几年后才去过一次。
巴菲特收购伊斯卡刀具公司后,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次与巴菲特共喝咖啡的机会,但这时候基本上不谈论下一年的发展目标,而只是每月提供一份财务报告。
对于巴菲特来说,有些公司管理层喜欢向他汇报,有些则不喜欢,他对此都满意,因为他从来不召开什么例会。有些公司管理层三四年没有和巴菲特联系了,巴菲特不但不生气,而且觉得很正常。
不过,巴菲特通常会每隔两年就给他们寄一封长达2页的信,提醒他们一些事,主要内容是要求他们热爱自己的企业、不允许给公司造成丝毫名誉损失,而且其中有两件事是必须做的:一是公布退休金计划,二是遇到任何不正常的高额资本支出,一定要与巴菲特取得联系。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认为,巴菲特的这种行为确实有违常理,因为在商学院的课程中一直都在强调尽职调查是如何如何重要。但是巴菲特认为,这没什么奇怪的。能够把伯克希尔公司旗下76个企业融合在一起的只能是伯克希尔公司所特有的企业文化。巴菲特说,开始时文化是由个体逐渐强大的,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它便建立了自身要素,人们便会自发地选择来加入这一文化。
巴菲特说,在伯克希尔公司旗下这些企业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类型。公司管理层中大多数是MBA毕业,也有几个只读完高中,还有少数没有任何学历,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有着不同风格,对自己的企业有着无比热情,具有让其他人愿意跟他一起上刀山、下火海的潜质。【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说:“我爱共同合作的人。如果我认为企业主管人会搅乱我的胃口,那么我就会放弃交易。”巴菲特收购企业是这样,投资者购买股票也应该同样如此。只有公司管理层让你信任,这种投资才放心可靠。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理智的市场有利用价值
投资者必须了解,在各种金融机构当中,快速成长通常蕴藏着天大的问题,有时甚至是重大舞弊。要真正测试衍生性业务的获利能力,必须是在无成长的状态下,只有等浪退了才知道是谁在裸泳。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是不理智的,但这种不理智对投资者是有利用价值的。他在伯克希尔公司200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就说,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过快,表明这时候的市场是不理智的。以金融机构为例,衍生产品快速发展背景下通常蕴藏着“天大的问题”,只有在这股浪潮退去以后,你才能知道是谁在裸泳。
显然,正是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并直接导致这股浪潮完全退去,这时候的巴菲特却异常兴奋,因为究竟是谁在裸泳一看一个准。高盛集团、通用电气公司、美联银行等股票,就可以看作是市场不理智时的裸泳者,它们被巴菲特看到了“*”,进而被收入囊中。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次金融海啸,上述公司不会面临现在的困难,巴菲特也不一定会投资这些股票;或者说在巴菲特看来,投资这些股票的最佳时机还没有出现。从巴菲特的投资实践看,利用自律和市场的愚蠢来抄底股市的案例比比皆是。
然而,在中国股市中,短期投机行为非常普遍,这股力量正是主导股票价格涨跌的主力军。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这就是一个可以利用市场不理智趁机抄底的好机会。
股市中就经常有这种不理智行为。例如1901年的美国股市崩盘,就既不是因为经济萧条或经济周期循环因素的影响,也不是因为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不好或总体形势发生逆转,更不是有什么对企业发展不利的信息传出来,而纯粹是因为投资者在做空市场。
一些投资机构做空市场,进而带动其他投资机构也担心类似的事情会波及到其他公司,于是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像滚雪球一般愈演愈烈,投资者纷纷加入疯狂抛售的行列,结果推动整个股市价格不断下跌。
而这时候的理性投资者,恰好可以像巴菲特那样,对暂时的股价下跌视而不见,趁机买入自己原来看好的股票,进行长期投资。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年五年,必定会有巨大回报。
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的愚蠢和贪心永远存在,所以这样的不理智行为会一再发生,这就给了理性投资者一次次以低价买入股票的好机会。相反,对于那些不理性的投资者来说,无论市场处于狂躁或安定阶段,他们都会因为贪心不足而疲于奔命、自相残杀,这一点很像旅鼠。
旅鼠是一种非常普通、可爱的小动物,常年居住在北极圈,春天时会从冬天居住的干燥地区移向夏天居住的潮湿地区。
旅鼠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一对旅鼠仅仅半年就可以繁殖到第八代,总数达164万只。尤其是在特定年头,旅鼠的数量更是大增。一般三四年为一个周期,这时候的数量可以达到巅峰状态。
由于数量太多、缺少食物,焦躁不安的它们原来很胆小(请不要忘了“胆小如鼠”这个词,它们本来就是鼠),现在却即使面对天敌也敢挑衅甚至主动进攻。实际上它们这是以卵击石,目的是降低“鼠口密度”。但旅鼠的数量实在太多,靠天敌来消灭实在无济于事,于是它们商量后只留下很小一部分传宗接代,其余的全部向大海迁徙,直至跳海身亡。
在巴菲特看来,那些不理智的投资者就像这些旅鼠一样自作自受。如果是理智的投资者,就应当充分利用市场的不理智,以静制动,当股票价格大大低于内在价值时买入,在大大高于内在价值时卖出。像这样坐收渔利,当然轻松而自在。【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成功的投资者需要培养一种性情,以便在股市剧烈波动时避免做出不理智举动。市场先生越是狂躁不安,投资者从中抄底的可能性越大。要想乱中取胜,首先你自己不能乱了阵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以所有者眼光来看待投资
下表列示了伯克希尔公司2004年市价超过6亿美元的股票投资。看过这张表的人或许会以为这些股票是根据线型图、营业员的建议或是公司近期的获利预估来进行买卖的,其实查理和我本人根本就不理会这些,而是以企业所有权人的角度来看事情,这是非常大的区别。事实上,这正是我几十年来投资行为的精髓所在,从我19岁时读到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之后,我便茅塞顿开。在此之前,虽然我早已投入股市,但实际上对投资根本就没有一点概念。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是不理智的,所以投资者要以所有者的眼光来看待投资,不必急功近利。有谁因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就抛弃孩子的吗?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4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他和查理·芒格几十年来一直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来考察投资行为,这才是他的投资精髓所在。这和根据线型图、别人的建议或者该股票近期的获利预估来进行买卖,有很大的不同。
他说,截至2004年,伯克希尔公司当初在四大投资项目美国运通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吉列公司、富国银行方面的总投资为亿美元,购买日期位于1988年至2003年之间,平均买入时间是1992年7月,截至2004年末平均持股时间年。
巴菲特说,伯克希尔公司累计从这4个投资项目中得到的股利为亿美元,占当初总投资的1/3。从投资者角度看,这个数字是比较合理的,更不用说除此以外还有亿美元的现金股利。
更为可喜的是,从历年情况看,伯克希尔公司从这些投资项目中分得的股利每年都稳定增长。因此总的来说,这样的回报还算满意。
即使从股票价格的表现看,也是如此。自从伯克希尔公司投资上述股票后,总的来看这些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高于收益增长幅度。当然就具体年份而言,有的时候股价涨幅远远超过内在价值,有的时候则恰恰相反,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不过巴菲特认为,就某个具体年份来衡量投资业绩,并没有任何意义,虽然伯克希尔公司的账面上拥有大量的未实现资本所得,但他绝对不会为了账面数字好看就卖掉这些股票,把它变成账面利润。
他说,当时他手上拥有430亿美元现金,只要有合适的投资对象就会买入,最好是买入整家公司,当然首先是价格要合理。
在巴菲特看来,全面收购一家公司和只是购买该公司的一部分股票,本质上没有多少差别,都必须遵守同样的权益投资策略。所以,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普通投资者照样可以参考、运用。而巴菲特之所以要收购整家公司,主观上是可以直接参与像资本分配这样的重大决策;客观上伯克希尔公司拥有强大的财务实力,能够帮助他实现这一愿望。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6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1956年至2002年间许洛斯掌管着一个十分成功的投资合伙企业,他对投资者的承诺是,投资者一定要赚钱,否则他不收一毛钱费用。当然,巴菲特对他的信任和尊崇,并不仅仅限于某个方面,更不是事后诸葛亮。
巴菲特说,早在50多年前,当时有个圣路易家族希望巴菲特为他们介绍几个既诚实又能干的职业经理人,巴菲特唯一的推荐就是许洛斯。
许洛斯并没有上过大学商学院,甚至没有读过专门的商业学校,1956年时他的办公室里只有1个档案柜,到2002年他退休时已经增加到4个。他在工作中从来没有请过秘书、会计或其他员工,唯一的搭档就是他的儿子,一位大学毕业的艺术硕士研究生。
许洛斯和儿子两人从来不听股评,不相信什么内幕消息,即使是公开报道也很少采用。他们完全